
春雨初晴水拍堤,村南村北鹁鸪啼[1]。
含风宿麦青相接[2],刺水柔秧绿未齐[3]。
小麦青青大麦黄,护田沙径遶羊肠[4]。
秧畦岸岸水初饱[5],尘甑家家饭已香[6]。
判雨过一村桑柘烟,林梢日暮鸟声妍[7]。
青裙老姥遥相语[8],今岁春寒蚕未眠。
漠漠余香着草花[9],森森柔绿长桑麻[10言团干球害]。
池塘水满蛙成市,门巷春深燕作家。
- 作品名称 农谣
- 文学体裁 诗
- 作者 方岳
- 风格 农事风光
作品原文
农 谣
春雨初晴水拍堤,村南村北鹁鸪啼[术台讨1]。
含风宿麦青相接[2],刺水柔秧绿未齐[3]。
小麦青青大麦黄,护田沙径遶羊肠[4]。
秧畦岸岸水初饱[5],尘甑家家饭已香[6]。
雨过一村桑柘烟,林梢日暮鸟声妍[7]。
青裙老姥遥相语[8],今岁春寒蚕未眠。
漠漠余香着草花[9],森森柔绿长桑麻[10]。
池塘水满蛙成市,门巷春深燕作家。
作品注释
[1]鹁鸪:鸟名。又名鹁鸠等。
[2]宿麦:年前种下的麦,即冬麦。
[3]刺水柔秧绿未齐:露出水面的嫩秧苗叶尖还没有全绿。
[4]遶羊肠:象羊肠一样又细又长围绕着。遶:同"绕"。
[5]秧畦岸岸:块块秧田。
[6]尘甑(zèng):《后汉书·范冉传》说,范冉家穷清廉,常常断炊,闾它察境帝脚局义改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足医板末,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冉,字史云,曾为莱芜县令。后来以"甑尘釜鱼"形容贫苦人家。甑:一种瓦制炊具。
[7]妍(yán):美好,指鸟声好听。
[8]老姥:老年妇女。遥相语:相隔老远地对话。
[9]漠漠:弥漫的样子。
[10]森森:繁密的样子。
作品简析
《农谣》是由五首七来自绝组成的农事风光诗。这里溶女攻牛江志选了四首。第一首描绘春初雨后农田风光,画面美丽动人,满而田放第婷赵体含勃郁的生意。第二首写收获时节的田园风光及农家的欣喜之情。首句化用汉桓帝时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次句比喻,三句描写,四句用典,不同的手法将丰收的景象及农家收获后的喜悦描绘得真切动人。第三首写村中蚕事。首两句描写雨后村中烘干桑叶、柘叶的景象,三四句以老农妇的话语交代烘桑叶、柘叶的原因,诗定音政无论绘景写人,都充义利条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第四首描写春深的景色。花草的清香、青葱茂密的桑麻、喧闹的池塘蛙鸣、还归旧巢的燕子构成一幅极富乡村生活气息、疏淡清丽的画360百科面。
这组诗,无论写景言事,都渗透着作者醉心田园的自得之情,这是诗人历经仕途险恶,终能于山村田园间舒放身心,享受躬耕之趣的淡泊自适心情的真切威压黑微具流露。
作者简介
方岳(1199--1262)字巨山,号秋崖,新安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曾为文学掌教,后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权要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诸人,终生仕途失意。只衣民检容案娘体边里工于诗,多描写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质朴自然。其词多抒发稳料委千附脚或爱国忧时之情,风格清健。著有《秋崖集》四十卷,词集有《秋崖词》。方岳故居在城北何家坞,坞内原有君子亭、归来馆等建筑,山上那足且扬验心称谓有梅,池中有荷,风光迷人,因方岳见池中荷花茂盛,改名为荷嘉坞。方岳出身于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能赋诗,游距培早鸡李时人称为神童,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中进士。因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多次遭到权奸贪吏的诬陷和打击,仕途坎坷。洪焱祖说他"诗文四六,不用古律,以意为之,语或天出"(《秋崖先生传》)。他议政论事的文章,流畅平易,且颇有见地。如《轮对第一□子》指斥当时"二三大臣远避嫌疑之时多,而经纶政事之时少,共济艰难之意浅,而计较利害之意深",被洪焱祖赞为深切之论。在淮南所作《与赵端明书》指责赵葵治军之失,真切直率。他也是南宋后期的骈文名家,所作表、奏、启、策,用典精切,文气纡徐畅达,为当时人所称道。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