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字叠韵诗》是南朝齐的诗人们萧衍等创作的五言律诗。这是一首联句诗,由六个人各人吟一句而成,酒觉巴再架印介诗句用叠韵。所谓叠韵,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两字同一母音(即韵母)者,谓之叠韵。
- 作品名称 五字叠韵诗
- 创作年代 南朝齐
- 文学体裁 五言律诗
- 作者 萧衍,刘孝绰,沈约,庚肩吾,徐摛,何逊
作品信息
【名称】《五字叠韵来自诗》
【年代】南朝齐
【作者】萧衍等
【体裁】五言诗
作品原文
五字伟演赶叠韵诗
后牖有榴柳,粱王长康强。
偏眠船舷边,载载每碍埭。
按知注预金阻一林 六斛熟鹿肉,膜苏姑枯卢。
作品鉴赏
如梁武帝'后牖有朽(应为"榴")柳','后牖有'三字,双声而兼叠韵(按:"后"属匣母,即[h],实来自为[h],"牖"、"有"属喻母,即零声母字,360百科常记作[y],古代同为喉音"晓匣影喻"一组,故为双声。现代汉语则声母不同,不能算革确等杆乙大双声)。'有朽柳'三字,其母音皆为[u],刘孝绰之'梁皇长康强','梁、长、强'三字,其母音皆为[ang]也。"即以此诗为例。
萧衍起首句,"后牖有榴柳",后窗前有石榴和杨柳,不见有什么寄托,可能是在他们联句的场所之后窗口确有榴与柳,萧衍即兴随口而出。这五个字全属"流摄"上声"有"韵,它们的韵母相同,皆为[lǒu](不再按国际音标细分)。
刘孝绰联的"梁王长康强",内容完全是歌功颂德的谀词,不过也告诉了读者此诗联成的大概时对兵列期,应该是萧衍在代齐称帝的前夕。此五字用"宕摄"平香要命州并则常药必娘声"阳"韵,其韵母都为挥切规简倍划拉并永[ang]。
沈约的"偏眠船舷边",是说侧卧在船舷旁边,有点寄情江湖的味道。他是用了"山摄"平声"先"韵,其韵母皆为[ian]。
庚肩吾的"载载每碍埭",是根据沈约的诗意而发生的。"埭"有置规银频则械九卷度两解,一为往来舟舶征榷之所,相等于现代的交通检查站宣余农。一为水上横木,可以渡人,卫服去食为便于达房至就是所谓水彴桥(即独木桥),这儿应指独木桥。此句意思是说沈约侧卧在船舷边,载着载着总要碰上独木桥的阻碍的。菜投殖散初决图如果作"征榷之所"讲,更有意思,像沈约那样载在船路期上,检查站捞不到一个钱,反而增加麻烦。两种理解都带有调侃味道。此句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四引陆龟蒙诗序作"载碓每碍埭"。"碓",散快征职甲庆条包舂米用的工具,大概堆得太高了,每遇独木桥,总是不能很顺利地通过。那么调侃的成分减少了。可是它还是从沈约的"船"上生发出来的,故不失谐谑。此五字用了"蟹摄"去声"代"韵,其韵母皆为[ai]。
徐摛的"六斛熟鹿肉","斛"为古代的量具,原为十斗,据说南宋贾似道改为五斗,解放前用的斛就是五斗。六斛煮熟的鹿肉,简直是开玩笑路孙社型房按浓。大概是在联句的酒筵上刚巧有很多鹿肉,徐摛随手拈来,以混过这刻不容缓的联句差使,否则独前最烧坏活友与毛,联不上岂不有失体面。星言煤气线歌直热对帮此五字用的是"通摄"入声"屋"韵。关于入声,周德清《中原音韵》因程拿搞造已派入平上去三声,现代普通架之鱼话中更没有入声。其韵母大体报杀探章觉矿图哥是[uo?](国际音标)。
何逊的"膜苏姑枯卢"真有点不知所云,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有何逊自己知道,也许自己也不知道。可能只是"趁韵"而已。此五字用"遇摄"平声"模"韵。韵母皆为[u]。
此诗的价值在于:它是粱武帝扬州同泰寺审音大会内问处阶未存的基础,它透露了在审音大会之前我国的音韵体系已经成熟。另外它提供了古今音变化的坐标,后人是以隋陆法言撰的《广韵》为依据,隋离梁的时代不久,其音系大致相同,如"队""代"同用,至今这些字,除入声一组外,其他都未变,依旧同属一个韵部,声调也未变。此诗尽管每句五字全平全仄,其安排也有规则,六句的次序是:仄平平仄仄平。因为是叠韵场特,所以也无法押韵。
此诗的内容不值得一提,且属游戏笔墨,但在音韵学上却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主要作者
萧衍(464-549)即梁武帝。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人。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萧衍出生在秣陵(今南京),为汉朝相国萧何的25世孙。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因为拥立齐明帝萧鸾有功,当上了中书侍郎,成为天子近臣。公元502年(南齐中兴二年),代齐和帝自立,是为梁武帝。萧衍博学能文,勤政爱民。作为一名皇帝,他在战乱频繁的南北朝在位48年,活到86岁,是最长寿的皇帝之一;作为一名才子,他学识好,长于文学,有才子之名,是"竟陵八友"之一,精通琴、棋、书、画,还能亲自动手制作、改良乐器,是个不错的调音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