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10号

资料百科

阿波罗10号(Apollo 10)是阿波罗计划中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第一次(也是唯一的载人土星当精具量在5号)在39B发射台发射。本次任来自务是第二次环绕宜验月球的载人任务,首是检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进行测试。

  • 中文名称 阿波罗10号
  • 运载火箭 土星5号 SA-505
  • 发射时间 1969年5月18日
  • 发射地点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基本资料

  阿波罗1来自0号(Apollo 10)360百科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进行测试,在测试中,登月舱离月球表面仅15.6千米。截止2001年(2001年吉尼斯世界纪录收福晶易端械为变大全),阿波罗10号在1969年5月26日从月球返回地球途中创造了载人轴势纪在既破固你战群航天器的飞行速度记录:39,897千米/小时(1节庆贵脸长围1.08千米/秒后弦依守封父那)。阿波罗10号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个从太空发回彩色现场录象的任务

  任务名称

  阿波罗10号

留器妈造限殖期  指令/服务舱呼号

  查理·布朗

  登月好绿操掉县封频舱呼号

  史努比

  运载火箭

  土星5号 SA-505

  成员人数

  3

 额跑吗盐州急曲立米 发射时间

  19害清69年5月18日世界时16:49:00

  发射地点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LC 39B

  降落时间

  1969年5月26日世界时16:52:23

  降落地点

  南发球纬15度2分,西经164度39分

  任务时间

  8天3分钟23秒

  地球轨道远地点

  190千米

  地球轨道近地点

  184.5千米

  地球轨道周期

  88.1分钟

  地球轨道倾角

  3伟月配乐供章富班觉别析2.5°

  月球轨速轻管生六句伟道时间

  61小时37分钟23.6秒

  月球轨道远地点

  316.7千米

  月球轨道近地点

  111.1千米

  月球轨道周期

  2.15小时

  月球轨道倾角

  1.2°

  指令舱质量

  28,834千克

  登月舱质量

  13,941千克

  NSSDC ID

  1969-043A

任务该双创每钢垂轮川而调推详情

  阿波罗10号是人病盾规易通毫北杀类首次带着一套完整的阿波罗航天器(阿波罗8号未携带登月舱)环绕月球,也可以称得上三客义简酸每是登月最后的"彩排"(阿波已四爱际把儿高罗11号两个月内成功登月)。斯塔福德和塞尔南操纵的登月舱离月球最近时仅15.6千米,除了最后的降落过程(阿波罗10号的登月舱并不能真正降落),阿波罗10号执行了真正的登月需要完成的一切步骤,从执行任务的宇航员到指挥中心的控制人员,都对断球阿登月的过程进行了一次演习。离开近地轨道后不久,指令/服务舱从土星5号的S-IVB子火箭分离,在转向后与S-IVB中的登月舱连希油善让谁属弦接。

  月球转移轨道射入(TLI‎)将航天器射向月球。在进入月球轨道后,李增式杨独自留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斯塔福德和塞尔南测试了登月舱的雷达和起飞火箭,并检查了月表静海阿波罗11号计划中的登月点。在登月舱第二次绕月飞行时,宇航员通过爆炸螺栓抛弃了登月舱的降落部分。突然上半部开始迅速旋转,并带有急剧的前后颠簸。宇航员镇静之后,改用手动控制系统使其稳定。直到启动发动机使登月舱起飞部分与绕月飞行的指令舱会合时,登月舱仍在吱嘎乱响。经过紧急处理,登月舱总算顺利与指令舱会合。

试验飞行

  1966-1968年进行了6次不载人飞行试验,在近地轨道上鉴定飞船来自的指挥舱、服务舱和登360百科月舱,考验登月舱的动力装置胞卫比支初杨局叫。1968-1969年,发射了"阿波罗"7投车、8、9号飞船,向沿进行载人飞行试验。主要作环绕地球、月球飞行和登月舱脱离环月轨道的降落模拟试验、轨道机动飞行和模拟会合、模拟登月舱与指挥舱的分离和对很负洲条温地家转刻理接。按登月所需时间进行了持续1必药轴纪铁笑促叶慢1天的飞行,检验飞船的可靠性。1969年5月18日发射五青露久护几找弦卷的"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了登月全过程的演练飞行,绕月飞行31圈,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下降到离月面15.2公里的高度。

设备技术

  "阿波罗"号飞氧确船 "阿波罗"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个部分组成包帝微轴油烟该径困。 指挥舱宇航员在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全飞船下京背队的控制中心。指挥舱为圆锥形笔息视建历争钟虽事型,高3.2米,重约6吨。指挥舱分前舱、宇航员育树孙导舱和后舱3部分。前舱内放置着陆部件、回收叫段办方玉左帝设备和姿态控制发动造副跟引级模机等。宇航员舱为密封舱,存有供宇航员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设备。后舱内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各种仪器和贮箱,还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系统以及船载计算机和无线史越师粉卫沿尼电分系统等。 服务舱余终或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舱体为圆筒厂印元满仍保里之赵范形,高6。7米,直径4米,重约25吨。主发动机用于轨道转移和变轨机动。姿态控制系统由16台火箭发动机组成,它们还用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登月舱与指挥舱对接和指挥舱与服务舱分离等。 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地面起飞时重14.7吨,宽4.3米,最大高度约7米。①下降级: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4个仪器舱组成。②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宇航员完成月面活动后驾驶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挥舱会合。上升级由宇航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宇航员座;舱可容纳2名宇航员(但无座椅),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电源等设备。

任务徽章

  盾牌形的徽章上有一个明显的罗马数字X(10)被放在月球表面,用的话来说"显示我们曾留下的印记(to show that we had left our mark)"。指令舱从X的上半部分穿过,而指令舱的起飞部分则离月球飞得很近。背景中的地球清晰可见。浅蓝色的边缘上写有"APOLLO(阿波罗)"以及3位宇航员的名字。徽章的最外层是一圈金色。

参与人员

任务成员

  托马斯·斯塔福德(Thomas Stafford,曾执行双子星6A号、双子星9A号、阿波罗10号以及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任务),指令长

  约翰·杨(John Young,曾执行双子星3号、双子星10号、阿波罗10号、阿波罗16号、STS-1以及STS-9任务),指令舱驾驶员

  尤金·塞尔南(Eugene Cernan,曾执行双子星9A号、阿波罗10号以及阿波罗17号任务),登月舱驾驶员

替补成员

  戈尔登·库勃(Gordon Cooper,曾执行水星-大力神9号以及双子星5号任务),指令长

  唐·埃斯利(Donn Eisele,曾执行阿波罗7号任务),指令舱驾驶员

  艾德加·米切尔(Edgar Mitchell,曾执行阿波罗14号任务),登月舱驾驶员

支持团队

  查尔斯·杜克(Charles Duke,曾执行阿波罗16号任务)

  约瑟夫·恩格(Joe Engle,曾执行STS-2以及STS-51-I任务)

  詹姆斯·艾尔文(James Irwin,曾执行阿波罗15号任务)

  杰克·洛斯马(Jack Lousma,曾执行天空实验室3号以及STS-3任务)

科学展览

  阿波罗10号的指令舱在伦敦的科学博物馆展览。登月舱的起飞部分在环绕太阳,是阿波罗计划所使用的登月舱中唯一仍然完整的起飞部分(阿波罗5号、阿波罗9号、阿波罗13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在地球大气层中被烧光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留在了月球轨道,最终坠落在了月球表面;阿波罗12号、阿波罗14号、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及阿波罗17号的登月舱起飞部分都按计划坠落在了月球表面)。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