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配色,简单来说就是将真其剧众云颜色摆在适当的位置,做一个最好的安排,达到一种和谐的融为一起的一个大效果。你是否曾经觉得配来自色是件不可琢磨的难事,需要诸多的经验累积才能得出适合而又富有魅力的配色?但其实,配色是有规律可循的! 充满魅力的漂亮配色,也就是能让人产生好感的配色。说得更单纯点,研究配色的构360百科成,只要整理相关要素就能知道该配色是否有亲切感,是否可以让人敞开心扉。最终决定配色好坏的就是是否让人产生好感。能让人产生好感的配色可以让人敞维略兴解证族开心扉,传递需要传递的信息,相反,令人厌恶的配色会让人紧闭心门。
- 中文名称 配色基础
- 解释 将颜色摆在适当的位置
- 学科 美学
颜色的物理根源
世界之所以五彩缤纷,全都是因为有了光。光是认识一切视觉现象的要素之一。

光是色彩产生的原因,色是光感觉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无色的光,没有无光的色"。
颜色产生的条件
1.色彩是因为光刺激人眼后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受称奏吸映种工计防假哪失受为视知觉。
2.颜色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光源(或说光线)、物体(或说受光体)、观察者(或说正常的大脑和眼睛)。
物来自体颜色的成因
颜色是眼睛对于光的感觉,是物体对可见光波的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是话对于照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也就是说,按照物体分子结构,吸收某些360百科波长的光,然后将其他波长的光反射出来,人们就看到了物体的颜色花给茶晶究践急阻。
光的三原色
1.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也叫三基色)。
17世纪6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发现了光是由七种色彩所组成的,使人们对色彩有了理性的认识。
物体颜色是光作用于物体上面,物体选择性吸观调造备史站刘刚收后,剩余的光反射到人眼,人眼视觉神经受到这一定波长和强度的可见光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刻直何脸甲沙动到利 2.当物体吸收红光,则蓝光和绿光合成为青色;如吸收绿光,则红光和蓝光合成为玫红;如吸收蓝光,则红光和绿光合案成为黄光。
色料的三原色
1.品红(紫相亮粉红色)、黄、青(绿相深蓝色益望打评)称为色料的三原色。2.红、黄、青(绿案族好已、蓝)、白、黑称为正五色,也是配色过程中最主要的五种色彩。

3.三原色在色环上彼此的间隔是等距,在色环中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把他们串联起来。
色的混合原理
加色混合(RGB毫抗防固尼派)
①.加色混合由于色光混合时增加光量,所以色光混合也称之为正混合、加光混合或加法混合方毛扩奏土超湖。加色混合是1802年生理学家汤麦斯根据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提此宁冲强袁前感货出的三原色理论。

②. 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③.光线混合遵循加色法原理:一般用于光学照相机、舞台灯光、电视、扫描仪、网络等。
减色又耐尔自席你养念混合(CMYK)
①.减色混合就是色料的混合,也叫减法混合。
②.己请似并督造策缺减色混合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③.颜料、染料、印刷油墨的混合、有色透明石静县代物的重叠,都遵循减色混合法原理。
理论上品红(或洋红)、柠檬黄(或黄)和青能混合出各种颜色,但事实上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印刷上为达到应有的效果圆配祖械著,在三原色青、柠檬黄(或黄)、洋红之外,甲在黄苦应下还略又多加了黑色。
⑤. 在节坏活布迅得甚减色混合中,混合的颜色越多,其明度就越低,纯度也就越低;也就是说,调色时要台扬尽量减少色桨使用的品种。
⑥.由于混合原理的庆不同和颜料化学成份的限制,光的三原色可以生成自然界的任意色彩,而色料的三原色是不可能的,这决定了减色混合要难于加色混合法;
从加色与减色混合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出照相机拍摄出的照片、彩色打印机打印出的图片为何总会与实物存在一定的色差,这从根本上取决于它们所采用色彩混合方法的不同。
空间混合
色彩空间混合一般是指色彩并置或色彩旋转中的色彩混合现象。
间色
1.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新色称为"间色"或"第二次色",也称之为三原色的一次衍变。
2.理论公式:
红+黄=橙 蓝+黄=绿 红+蓝=紫
3.和三原色一样,它们在色环上的位置也是等距的。
复色
1.任意两个间色混合后的新色称为"复色"。
2.理论公式:
橙+绿=黄灰 橙+紫=红灰 绿+紫=蓝灰
3.和三原色一样,它们在色环上的位置也是等距的。
第三次色
1.原色与相邻间色混合后的新色称为"第三次色",也称之为三原色的二次衍变。
2.理论公式:
黄+橙=橙黄 红+橙=橙红 红+紫=紫红
蓝+紫=蓝紫 蓝+绿=蓝绿 黄+绿=黄绿
补色
1.在色环上彼此相对的一对颜色,即一种原色与另外两种原色调配的间色互称之为"补色"或"互补色"。
2.任何一对补色都包含了完整的三原色。
3.补色的特点就是把它们放在一起,能最大程度突出对方的鲜艳;如果加以混合,最终出现灰黑色。
4.理论公式:
十一、三基色
黄色和紫色是一对补色,其中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混合而成,所以构成了完整的三基色红色,黄色和蓝色;同样红色和绿色是一对补色,而绿色是由黄色和蓝色混合而成,所以也构成蓝完整的三基色;另外蓝色和橙色也是一对补色,而橙色是由黄色和红色构成,因这也包含三原色。

二次衍变色及其补色也遵循同样的规则,每一对三次色和补色都是由三基色组成。
黄绿色是红紫色的补色,黄绿色包含黄色和绿色,而绿色来自黄色和蓝色混合,其补色红紫色包含了红色和紫色,紫来自红色和蓝色混合;因此这一对二次衍变色和补色包含蓝全部的原色。
另外许多个别的颜色也都包含了完整的三基色。例如:牛皮纸等颜色,其实是一种暗淡等橙色,把橙色弄暗,就会产生褐色;在黄色中混入红色,形成橙色,然后加入白色淡定,再用橙色的补色蓝色使色调变暗。
红-绿(黄+蓝) 黄-紫(红+蓝) 蓝-橙(红+黄)
十二、颜色的分类
有彩色系
能与太阳光谱对应的颜色称为有彩色系。
在成千上万种颜色中,人眼的分辨率是有限的,而不同的人识别颜色的能力又有所不同,未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以区分40~100多种颜色,而经验丰富的调色师可以辨别出千余种颜色。
无彩色系
除有彩色系外的黑色、白色和灰色属于无彩色系。
尽管人眼能感觉到黑、白、灰的色彩性,但它们仍被定义为无彩色系,这是因为在太阳光谱中不包括这三种颜色。
十三、颜色的命名
以植物性比喻命名
如柠檬黄、橘红、玫瑰红、草绿、橄榄绿等。
以原料命名
如象牙白、煤黑、赭石、锌白、钛白等。
以物体状貌命名
如嫩黄、艳蓝等。
以深浅命名
如中黄、大红、墨绿、深红等。
以外来音译命名
如普鲁士蓝等。
以自然景物命名
如湖蓝、土黄、土红、天蓝、铁锈红等。
以抽象感性命名
如"立邦梦幻千色"色卡中感性命名:轻舞飞扬、失乐园、爱情鸟等。
实际上,这些常用名、惯用名、俗称目前在我国尚未统一,或者说在没有一个实用的"颜色交流的通用语言"。1905年,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孟赛尔创立孟赛尔颜色系统,这个系统创立了一个既数字化又有形化的颜色命名系统,该系统的指导原则是色空间的均匀性。
十四、颜色的简介
1. 大红
中国传统色彩名称,即正红色,光三原色中的红,传统中国红,也称为绛色。
2. 洋红
一种近似于粉红色的颜料;中国传统对外国色彩一种红色的称呼,是介于红色与蓝色之间的颜色。
3. 品红
比大红稍浅的红色,常用作染色剂,是颜色中的三原色之一。
品红又称之为洋红,是介于红色与蓝色之间的颜色。
4.棕红
中国传统色彩名词,指棕榈叶枯萎后的颜色。
5.鲜红
鲜艳的红色,也称樱桃色。
6.朱红
比较鲜艳的红色,介于红色和橙色之间。是由一种不透明的朱砂制成的颜色。颜料成份是含毒性的汞硫化物。最纯正的朱砂是非常罕见的。中世纪,朱红色颜料有如金箔一样珍贵。2007年,一支35毫升正宗的中国朱红色油漆,需要花费170美元。
7.橘红
像橘子黄里透红的颜色。
8.桃红
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9.殷红
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盛大的、有音乐般流动感的红色。也称为深红,红中带黑。 如血迹、鸡冠。
10.粉红浅红色,为红与白混合而成的颜色。通常也被描述成为淡红色,更准确的应该是不饱和的亮红色。别称:妃色、杨妃色、湘妃色、妃红色。
11.火红
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火焰的红色,也叫赤色。
12.草绿
中国传统色彩名称,像青草一样绿而略带黄色。
13.橘黄中国传统色彩名词,指柑橘的黄色,比黄色略深如橘皮般的颜色。 14.土黄
泥土的颜色。
15.墨绿
深绿泛乌有光泽,也叫乌绿。
16.赭黄
土黄色(古代皇帝袍服以此色染之),指黄中带赤的颜色。
17.米色米色是介乎于驼色和白色之间的一种都市色彩,它具有驼色的优雅大气,但又比驼色多了几分清爽宜人;它具有白色的纯净浪漫,但又比白色多了几分温暖和高贵。
18.褐色
中国传统色彩名词,在红色和黄色之间得任何一种颜色;也指适中的暗淡和适度的浅灰,也称棕色;褐色亦称赭色、咖啡色、啡色、茶色等,是由混合小量红色及绿色,橙色及蓝色,或黄色及紫色颜料构成的颜色。褐色只有在更亮的颜色对比下才看得出来。
19.茶色
中国传统色彩名词,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20.银灰
浅灰而略带银光的颜色。
21.青色一种带绿的蓝色,中等深浅,高度饱和;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波长大约470纳米,类似于天空的颜色,是三原色之一。 在一些资料中,蓝色和绿色统称为青色。青色究竟是指蓝色还是绿色,在文字描述上无法确切表达肉眼所见效果。古文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说法。如果一种颜色让你分不清是蓝色还是绿色,那就是青色了,因为青色就是介于蓝色与绿色之间的颜色。
22.银色
白银的成色,也叫银白色。
23.栗色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像栗子皮那样的颜色.24.古铜色
类似古铜颜色的深褐色。
25.金色
一种深黄色。
26.亚麻
介于红色和黄色之间,又可偏重向任何一边。分深亚麻色和浅亚麻色,偏于黄色、棕色系。
27.杏色
比米黄色稍微白一点。但也有资料称米黄色为杏色。但是,杏色是不会呈黑灰色的。因为杏色明度高,不可能变黑。
28.黄绿
介于黄和绿之间的一种颜色,没有黄的耀眼,没有绿的低调。
29.棕绿中国传统色彩名词,棕榈枝叶的颜色。十五、色彩的三属性
1.色相
①.色相是指色彩的外貌,又称为色调。
②.色彩的相貌是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色为基本色相。不同色相是不同波长给人的一感觉。
③.基本色相的秩序以色相环形式体现,称为色环;色环分为六色相环、九色相环、十二色相环、十六色相环和二十四色相环等多种色彩秩序。
例如:锦葵色(或熏衣草色),想要调出这个颜色,首先要判断它的色相,它源自于红紫。
2.明度
①.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又称为亮度或深浅度。
②.在无彩色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
在黑、白之间存在一个系例的灰色,一般可分为5级或9级。靠近白色的部分称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部分称为暗灰色。
③.在有彩色类中,最明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这是因为在各个色相在可见光谱上振幅不同,对于眼睛知觉作用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
黄色-紫色在有彩色系的色环中,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线;
④.任何一个有彩色渗入白色,明度会提高;渗入黑色,明度就会降低;渗入灰色,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应的明度色。
彩色光的亮度越高,人的眼睛就越感觉明亮,即所谓的"跳"。
例如:对于明度我们有一个明度尺可以进行判断。如刚才上面指到的锦葵色,做个比较,可以判定红紫色属于浅这一级(第二级)。
3.彩度
①.彩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也称为纯度、艳度、鲜度或饱和度。
②.凡有彩度的色彩,必定有相应的色相感。各色相最高彩度、色的知觉度不同,明度也不同。
③.高彩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将提高或降低色相的明度,也会降低它们的彩度;如果加适当明度的灰色或其他色相,也会相应地降低色相的彩度。
判断彩度的时候,首先要问一下自己:用从最鲜艳的色彩(色彩上的纯色之一)到最暗浊的色彩(暗浊到无法辨认出任何颜色)的彩度阶段来衡量,这个颜色的彩度是哪一级?④.三要素的关系:
色彩的三属性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很难截然分开;其中任意一个属性的改变,都将导致色彩个性的变化;但它们又互相区别,拥有独立意义,因此从概念上要严格分开。
通过对色彩的三属性进行解释后,可以明白:先在红紫色中掺入白色,让它变浅,再加入红紫色的补色黄绿,让它变浊(掺入补色是降低颜色彩度的最好的方法)。
对颜色有正常反应的人,一般都对红色的感觉最灵敏,故红色的纯度最高,对绿色的灵敏性低一些,故绿色的纯度低一些;对蓝绿色灵敏性最差,故蓝绿色的纯度最低。对颜色有正常反应的人,一般对黄色的知觉性最高,故黄色的明度最高,而对红色的明度感觉就差了许多。
颜色三属性关系表:
色相 | 明度 | 饱和度 | 色相 | 明度 | 饱和度 |
红 | 4 | 14 | 蓝绿 | 5 | 6 |
橙 | 6 | 12 | 蓝 | 4 | 8 |
黄 | 8 | 12 | 蓝紫 | 3 | 12 |
黄绿 | 7 | 10 | 紫 | 4 | 12 |
绿 | 5 | 8 | 紫红 | 4 | 12 |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