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

资料百科

《盐铁论》,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文学体裁为对话体。书中来自记述了当时对汉昭帝时期的希操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盐铁论争论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倡导的国营垄断和自由经济之争论,为当今的中国很有借鉴作用。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 书名 盐铁论
  • 作者 桓宽
  • 创作年代 西汉时期
  • 文学体裁 对话体
  • 历史价值 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作品简介

  《盐铁论》是西汉时期的一本政论性散文集。由西汉桓宽所著。

  西汉来自后期政论文集。原为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后经桓宽整理而成此书。

  桓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生卒年不详。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

  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期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入急名标乎线现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360百科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

  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并加上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将其整理改编,撰成《盐铁论》。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记述了会议正式辩论的经过及双方的主要观点。第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写会后双方对匈奴的外交策略、法制等问题的争论要点。走官最后一篇是后序。

  《盐铁论》是研究西汉经济史、政胶村客完土风受导白扩治史的重要史料。由于《史记》对新领川现套血说心汽写陈桑弘羊的记述不够完备,《汉》又未立专传。《盐铁论》因有桑弘羊的对话,可补此不足。《盐铁论》的议论从实际出发,针砭时弊,颇中要害;语言简洁流畅,浑朴质实。另外《盐铁论》采用对话体的写法,并且各篇之间互相联系,在古代散文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郭沫若称它是一找管两省记治握部"对话体的历史小说"。

成书背景

  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利明染力再与以秋握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这些经济措施,虽然适应了当时巩固西汉王朝政权的需要,为西汉王朝奠立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但是,却也给农业生产、中小工商业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某些不便与困难,特别是剥夺了地方诸侯和富商大贾的既技开局抓把给概会查投得利益,因而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盐铁官营、酒类专苏纸敌每座官值卖等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缺住诉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反香专映衣督、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强倍机增测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仅由回裂灯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增相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写做话深成良怀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队决棉帝原映策。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督深道路。他们提出了苦轮战国以来法家的重本抑末说,认为官营工商业"非治国之本务",主张"进本退末,广利农业",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与商贾争市利"。贤良文学还提出"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的放任主张。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事过30年,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推衍"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写成《盐铁论》。

  在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学,经常引用《春秋繁露》的语言作为立论的根据。他们的经济思想亦大多承袭董氏,且更具保守和教条化。《盐铁论·本议》记文学说: 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què,音却,忠厚),民悫则财用足,足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这是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上的第一次发言,即开宗明义反对 与民争利 、请罢盐铁等,表明他们基本承袭董仲舒的思想。但他们围绕 罢盐铁 所阐述的理由,却偏离了董氏的原意。如贤良文学所谓 开仁义,毋示以利 的崇义贬利观点,就扼杀了董仲舒包含追功求利的进取精神。董氏虽然重视农业,但没有 抑末 的言论,他们却积极主张 进本退末.董氏反对统治集团挥霍浪费,在他们那里变成了 防淫佚、尚敦朴 的安贫乐道思想。可见这时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经济思想,是以自由经济为根本,有很大的现实作用。

  《盐铁论》一书由桓宽编次整理而成。桓宽,汝南人。汉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盐铁论.散不足》提到 宣帝建学官 ,说明此书是在宣帝死后,汉元帝时定稿的。盐铁会议留下的书面材料经过桓宽的加工润色,处处渗透着他本人的观点。《盐铁论》赞赏贤良文学的崇义贬利,进本退末、安贫乐道思想溢于言表,被诸史列入儒家类,充分反映了汉元帝时期儒学的先进观念。自元帝以后,西汉政权重用纯儒,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完全确立,经济思想界的自由气氛。而且,从董仲舒就流露出的宜少近古 的经济复古思绪,也成为西汉后期的新动向。

主要内容

  《盐铁论》分为10卷60篇。前41篇是写盐铁会议上的正式辩论,自第42篇至59篇是写会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杂论"是作者写的后序。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当时的辩论情景,保存了来自不少西汉中叶的经济史料和丰富的经济思想资料。书中记述,在汉昭帝下诏调集的这次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

  均输和平准是汉武帝时期(360百科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开特短虽8年),其最初目的是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收入。平准则是官府失静织突美良己玉供负责京师和大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但是由于理论的过于理想化,造成了百姓买什么什么贵的恶性循环。

  书中的御史大夫即桑弘羊,站在封建中央政府的立场,强调法治,崇尚功利,坚持国家干涉经济的政策,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重大政策措施采取坚决维护的态度,认为它"有益于国,无害于人",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佐助边费",又有发展农业生产,"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的作用,因而决不可废止。他在为盐铁官营等政策辩护时,全面地提出了他对工商业的看法。他接受了范蠡、白圭的重商思想和国可现家经营工商业的思想,认为工商业在人民经济生活中是不可少的,人民生活所需的"养生送终之具"均"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所以,他主张"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农商交易,以利本末"。但他认为工商业应该由政府控制,发展官营工商业。这样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草吧益矛主可以"排富商大贾",抑制他们的兼并掠非七约析达且河杨继落善夺,有利于"使民务本,不营于末",有利于"建根路价山本抑末",其实质是加强腐朽的国营垄断.,不利于经济的长水打期发展.

历史价值

  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在辩论中飞章财院孔优所阐述的当时的儒家经济思想,经过《盐铁论》的"推衍",更为全面系统,形成中国封建社会中占协静初持稳措战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盐铁论》的作者桓宽,服膺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站在反对桑弘羊的立场,但他把盐铁会议辩论双方的思想、言论比较忠实地整理出来,刻杆感量可斗而治用非背因而使《盐铁论》这部著作,不仅保存了西汉中期较丰富的经济史料,也把桑弘羊这一封建社审刻台会杰出理财家的概略生平、思想和言论相当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特别是西汉经济思想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

  桓宽(生卒年不详),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西汉后期散文家。汉宣帝时被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著有若审图刘《盐铁论》十卷六十篇。《吃新长穿村器织界李盐铁论》原为汉昭帝时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为一方,以各地贤良、文学为另一方,就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等问题举行辩论的会议纪要,后经桓宽推演整理而成此书。《盐铁论》以对话形式,生动地记载了这场辩论的情况。全书体例统一,风格一致,结构严密,通晓畅达,在经济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古籍级别

  2020年10月30复映杆怕翻日,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全书目录

  ●卷一

  本议第一

  力耕第二

  通有第三

  错币第四

  禁耕第五

  复古第六

  ●卷二

  非鞅第七

  晁错第八

  刺权第九

  刺复第十

  论儒第十一

  忧边第十二

  ●卷三

  园池第十三

  轻重第十四

  未通第十五

  ●卷四

  地广第十六

  贫富第十七

  毁学第十八

  褒贤第十九

  ●卷五

  相刺第二十

  殊路第二十一

  讼贤第二十二

  遵道第二十三

  论诽第二十四

  孝养第二十五

  刺议第二十六

  利议第二十七

  国疾第二十八

  ●卷六

  散不足第二十九

  救匮第三十

  箴石第三十一

  除狭第三十二

  疾贪第三十三

  后刑第三十四

  授时第三十五

  水旱第三十六

  ●卷七

  崇礼第三十七

  备胡第三十八

  执务第三十九

  能言第四十

  取下第四十一

  击之第四十二

  ●卷八

  结和第四十三

  诛秦第四十四

  伐功第四十五

  西域第四十六

  世务第四十七

  和亲第四十八

  ●卷九

  繇役第四十九

  险固第五十

  论勇第五十一

  论功第五十二

  论邹第五十三

  论菑第五十四

  ●卷十

  刑德第五十五

  申韩第五十六

  周秦第五十七

  诏圣第五十八

  大论第五十九

  杂论第六十

存世版本

  《盐铁论》自宋以来历代皆有刊本,较通行的有清张敦仁考证本。另外郭沫若著有《盐铁论读本》,王利器著有《盐铁论校注》二书。

史书记载

  四库提要记载

  《盐铁论》·十二卷(内府藏本)

  汉桓宽撰。宽字次公,汝南人。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所疾苦。皆请罢盐铁、榷酤,与御史大夫桑宏羊等建议相诘难。宽集其所论,为书凡六十篇,篇各标目。标榜,此亦世变之渐矣。迨托克托等修宋史,以道学、儒林分为两传。而当时所谓道学者,又自分二派,笔舌交攻。自时厥后,天下惟朱、陆是争,门户别而朋党起,恩雠报复,蔓延者垂数百年。明之末叶,其祸遂及於宗社。惟好名好胜之私心不能自克,故相激而至是也。圣门设教之意,其果若是乎? 今所录者,大旨以濂、洛、关、闽为宗。而依附门墙,藉词卫道者,则仅存其目。金溪、姚江之派,亦不废所长。惟显然以佛语解经者,则斥入杂家。凡以风示儒者无植党,无近名,无大言而不惭,无空谈而鲜用实则反覆问答,诸篇皆首尾相属。后罢榷酤,而盐铁则如旧,故宽作是书,惟以盐铁为名,盖惜其议不尽行也。书末杂论一篇,述汝南朱子伯之言,记贤良茂陵唐生、文学鲁万生等六十馀人,而最推中山刘子雍、九江祝生,於桑宏羊、车千秋深著微词。盖其著书之大旨,所论皆食货之事,而言皆述先王,称六经,故诸史皆列之儒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改隶史部食货类中,循名而失其实矣。明嘉靖癸丑,华亭张之象为之注。虽无所发明,然事实亦粗具梗概。今并录之,以备考核焉。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