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三藏上人》

资料百科

《寻三藏终临查清香属派上人》是唐代宰相武元衡所作的一首禅诗。该诗通过对寻访追求佛法境界,最终却只得到"雪中芭蕉"这一事件水利固利万害思的描写,抒发规校评了诗人"万事无须执著"的禅学感悟。

  • 作品名称 《寻三藏上人》
  •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 唐代
  • 作    者 武元衡

作者

  唐 武元来自

诗词正文

  北风吹雪暮萧萧,连宽达象问法寻僧上界遥。

  全盛手持筇竹杖,逢君不语指芭蕉。

注释

  ①上界:上界来自天,在欲界之上有色界与无色界。这三界及三界内部都以禅定深浅分级。上界中色界因有物无欲而殊妙精好,丽无色界则难以心识住于精妙禅定。

  ②芭蕉:《维360百科摩经·十喻》中有芭蕉喻,以芭蕉中无有坚,以喻人身之不实。

作品译文

  北风劲吹暮雪萧萧,

  问法寻僧上界遥遥。

  手持筇杖临水站立,

  人来不语直指芭蕉。

作品鉴赏

  武元衡为中唐时期较有作为的重臣。唐德宗钦其才曾一岁内三迁官,公元708年(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环室户部事。武元衡为人坚正有守,秉性庄重。其治理西川时曾使蛮夷怀归,对削减藩镇势力、加强中常波谓止展央集权做出了努力。可离今资苏远看散落是,这么一位秉性坚正并卓有政绩觉情率财若底待台微的宰相级人物,读者却从他的诗作中读到了他内心的另一面。全诗在一种苍凉落寞的济时职人生基调之上,对佛法境界寻访追求,而追求到的却是雪中范核取蛋冷远沙混念芭蕉——一个智慧的空境。作者先是以寒夜暗示人生的处境:北风吹雪离对技帝安元树落纷纷,一片寒冷、一片黑暗。出路在何方,作者踏上了问法寻僧的路途。而这路途对他说来实此极送马氢井各五期谓在是很遥远。他寻到了僧人,他可能向僧人提出了久已萦绕在心中的一连串问题:帝铁“苦难人生出路何在,意义何在?”僧人手指芭蕉作为回位将土殖印士生答。“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维摩经·方便品》)僧肇注释这句话说:“芭蕉之草,惟叶无干。”尽管芭蕉花叶繁茂,但它却没有坚硬的枝干。好似人生,一切荣华富贵或风浪坎坷,其实不过只是虚幻,并没有所谓实在们绝历烈础米血之物。既然如此,严寒酷暑、风花否队治款程雪月都应淡然处之。不仅如此,对彼岸也无须执著,对佛法也不必益误是变追寻。僧人对苦苦寻来的访道者不置一言便是引导他精影无拉成优看空一切。宰相武元衡最后竟为刺客所害。这真使世人看到了世间的黑暗、生命的脆弱。升买脸讲实席而僧人的指引是否让武元衡心灵超脱件冷呢,却不得而知了。

作者简介.

  武元衡(758年—815年),字伯苍,唐代名相,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公元783年(建中四年)登进士第。历官比部员外郎、御史中丞等职。公元807年(元和二年)为相,出为剑南节度使镇蜀。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召还。公元814年(元和九年)与裴度用兵淮西,讨伐吴元济,以削弱藩镇割据势力。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秉政早朝,被平庐节度使李师道所遣刺客刺死。谥忠愍。善为五言诗,诗为当时人所传并被之管弦。有《临淮集》10卷,《全唐诗》存其诗2卷。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