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TA是Serial ATA的缩证情奏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来自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360百科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 中文名 Serial ATA
- 外文名 Serial ATA
- 别 名 串行ATA
- 属 性 新型硬盘接口类型
产生
Serial ATA is an evolutionary replacement for the Parallel ATA physical storage interface. The 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强茶可只哥异胜肉儿初巴ization (SATA-IO) is the gro来自up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managing,and driving 原adoption of the S展余食态能erial ATA specification360百科s. Users of the Serial ATA interface benefit from greater speed,simpler upgradeable storage devices and easier 信胜面搞福configur星感积子停ation.
SATA的产生式用来代替原来的PATA(并口)接口的,国际SATA(SATA-IO)组织负责开发,管理
和发布SATA标准。使用SATA接口的设备可以得到更快的速度,并且这正既排展块县固氢取述种接口简单方便,且更好设置。
简介
主流的Serial ATA 2.0接口
新的Serial ATA(即串行ATA)外范增判,简称SATA,病找沉司便香是英特尔公司发布接口类型,它以连续串行的政讨氧括把方式传送资料,在随节风续国坚管山同一时间点内只会有1位数据传输,此做法能减小接口的针脚数目,用四个针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第1针发出、2针接收、3针供电、4针地线)。这样做法能降低电力消耗,减小发热量。
否与展串行ATA也称作Serial A集官心回供依想TA 1.0 作为增强型IDE或并行ATA(如ATA-100)接普整副眼口的替代规范是在2001年发民压伤布的。串行ATA控制器可以做成控酸了家PCI卡或整合到南桥I/O控制芯片里。串行ATA支持所有兼容ATA 或ATAPI的设备,包括硬盘、磁带机、CD、DVD及其他光学送品轴苗国驱动器。
串行ATA在7针接口上以1500MHz的时钟频率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50MB/s或1.5Gb/s。即将发布的规范定义了300MB/s(3000MHz群直语既何因地时钟)以及600MB/s(6000MHz时钟)的传输速率。
串行ATA在软件上100%兼容现有的ATA协议,当前的操作系统不需要做改动或添加新的驱动程序就可以快速应用串行ATA。
串行ATA用最大长度是一米的电缆连接机箱内部的驱动器。这种电缆要比EIDE电缆窄,所以其更小更灵活。较小的电缆使得机箱内部通风更好,便于拆卸,同时也更美观。
为了提升性能和可靠性,串行ATA用点到点连接取代了A善饭立谈影抓伟指粒历言TA和SCSI并行界面那种近似共享式的连接。每个串行ATA控制器端口仅能连接一个设备;也就是说通过该端口的控制器仅能同指定的设备通信。因为总线没有共享,每个设备可以在任何时刻与系统直接通信。其结果是整个接口的有效带宽给了一个设备。这种连接方式在建立时没有象共享总线拓扑那样的仲裁延迟。在典型的ATA系统中增加一块硬盘后整个系统的吞吐量的增加会小于这块硬盘的吞吐量。而在串行ATA系统中每块加入的硬盘都能提供其最大吞吐量。点到点连接提供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配置更加简化,令系统设置工作简单快速而且成本低廉。
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ATA提供了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错误检测。
2007年制定了SATA2及SATA2.5标准,速度达到3000Mbps(理论上等同于375MB/s)
友情提示:基于本人亲身体会,发现SATA硬盘缺点明显,在大多数主板上对超频非常敏感,基本上一超频主板就无法识别SATA硬盘,因此奉劝那些超频玩家,买SATA硬盘时一定要确认你的主板支持锁定PCI-E/SATA,否则很可能出现一超频就无法识别硬盘的情况。
SATA拔插损坏的,一般都是不注意造成的,人为原因居多,当然也有用料太烂或者设计原因造成的,不过还是建议大家多看多细心,特别是拔有卡扣的SATA线时.
解析SATA2.0扩展规范
自2003年第二季度Intel推出支持SATA 1.5Gbps的南桥芯片(ICH5)后,SATA接口取代传统PATA(并行ATA)的态势日渐明显。此外,SATA与现存于PC上的USB、IEEE1394相比,在性能和功能方面的表现也很突出。然而经过一年的市场洗礼,原有的SATA 1.0/1.0a (1.5Gbps)规格遇到了一些问题。2005年SATA硬盘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性能更强、配置更高的SATA2.0产品已经出现在市场上,而这些高性能的SATA2.0硬盘的到来无疑加速了硬盘市场的转变。
2009最新的Serial ATA 3.0接口
SATA Revision 3.0规范主要新特性:
1、可在存储单元、磁盘驱动器、光学和磁带驱动器、主机总线适配器(HBA)之间提供6Gbps速度的链路速度,并保证新的网络性能水平。当然,6Gbps(750MB/s)只是理论值,事实上SATA接口发送信息的速度为600MB/s,而受制于系统各部件的影响,实际速度会更低一些,而且不同环境差异会很大。
2、新的原生指令排序(NCQ)串行指令,面向需要大量带宽的音频、视频应用,可保证数据传输的同步。
3、NCQ管理功能,通过对未执行的NCQ指令进行主机处理和管理来优化性能。
4、改进电源管理功能。
5、适合紧凑型1.8寸存储设备的小型低插力(LIF)接头。
6、旨在让更轻、更薄笔记本容纳7毫米光驱的接头。
7、符合INCITS ATA8-ACS标准。
8、完全向下兼容,新规范产品与旧规范产品相连时速度会自动降至3Gbps或1.5Gbps。
SATA-IO组织还表示,现在的第三版规范仅用于内部SATA接口,而已在研发之中的更新版本"SATA Revision 3.1"会重点把eSATA外置接口的速度也提高到6Gbps,并解决外置接口耐用性(插拔次数)、更长数据线下的稳定性和扩展性等问题。
SATA-IO组织将与业界厂商合作,在Computex 2009上展示SATA 6Gbps产品。
eSATA
SATA接口的设计仅供做为使用于系统机箱内。eSATA的出现将使得用户可以在电脑外部连接SATA硬盘而不像过去只能局限于电脑内部。当然,你也可以用USB或者火线实现这一功能,但是eSATA的却拥有极大的传输速度优势:在目前的市场上,USB2.0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80Mb/s(60MB/S),IEEE1394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00~800Mb/s(50MB/S~100MB/S)。然而eSATA最高却可提供3000Mb/s(384MB/S)的数据传输速度,远远高于USB2.0和IEEE1394,并且依然保持方便的热插拔功能,用户是不需要关机便能随时接上或移除SATA装置,十分方便。
外接界面 Mbps MBps
USB1.1 12 1.5
USB 2.0 480 60
1394 (Firewire) 400 50
1394b 800 100
eSATA 1.5Gb/s 1200 150
eSATA 3Gb/s 2400 300
虽eSATA2接口在理论上可以达到3Gbps的传输率,不过实际应用上,受硬盘内部传输率及主板的制约,实际数据传输可能介于1.5Gbps到3Gbps之间,但仍高于IEEE 1394、USB2.0的传输速率。
因此,快速的传输速度和方便的移动能力,在不久的将来,eSATA将取代USB2.0和IEEE 1394成为外部扩展接口的发展趋势。然而,eSATA并不是只要将一个SATA埠移到PC电脑箱后面就可以了。使用于机箱内的SATA缆线和连接器并不适合直接用于外接的方式。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