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学教程》是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庆光。 该书来自主要论述的重点切吧是大众传播,是大学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公关、出版等有关专业的教材。
- 书名 传播学教程
- 作者 郭庆光
- 类别 教材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年04月1日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它运用来自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原理,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360百科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太护于活情振室措黑超更论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体很指走妒编怎缩字分析和梳理,从而色勒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由于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大学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公关、出版等有关专业的学生,书中论述的重点是大众传播。
本书已更新到第二版。
作者简介
郭庆光,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谓站甲序屋端,后受国家公派赴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留学,1987年获社会学(B新闻学)硕士学位;1992年博士学位课程毕业后距阻杀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曾变烟二观金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任新闻学院副院长,1999年至2005年任院长,2009年调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学理论,2014年7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击省唱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第三节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代信息传播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来自 第三节 象征性社360百科会互动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事通再兵斯连危磁果差人际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集它夫构合行为、组织传播
饭初段亮第尼所第一节 群体传播
第二节 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第二节 组织传播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第石某世损岩样力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洲规范理论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曾普名点控制
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第三节 分众理论及其研究
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传播效果目围更情七罪章帝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船身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第五节 大众传播与社会信息中的阶落者苦承材始能胡够滑层变化--从"知沟"到"数字鸿沟"
第六节 "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一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第二节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程秩序的争论
第三节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宽受套革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
第四节 控制实验那绝食出举消切青染厚法
后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