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南渡·兰芷满汀洲

资料百科

《人南渡·兰芷满汀洲》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一首婉约词。

上阕记述一对恋人分别时的情景,下阕写交菜妈式书男主人公对恋人的一往情来自深和无限盼望。这首词很像一首缩写的《洛神赋》,描写了主人与伊人相会攻重氢控、虽则两情交通却终不能互诉心曲,以及伊人飘然离去后的怅惘之情。整首词言辞空灵、清疏淡远,情致凄切哀怨,风格委婉细腻。

  • 中文名 人南渡·兰芷满汀洲
  • 作者 贺铸
  • 作品出处 应湖遗老集
  • 文学体裁 词
  • 创作年代 北宋

词作原文

  人南渡①贺铸

  兰芷满汀洲②,游丝横路③。罗袜尘生步④,迎顾。整鬟颦黛⑤,脉脉两情难语⑥。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⑦,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⑧,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⑨。断魂分付与⑩,春将去⑪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人南渡:即《感皇恩》,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始见于敦煌曲子词。宋词始见于张先词。

  ②兰芷:香兰、白芷,均为香草。汀洲:长满香草的水中陆地。

  ③游丝:荡漾于空中的昆虫所吐的丝缕。庾信《来自春赋》:“一丛香草足碍人,数条业固行研护零束尺游丝即横路。”

  ④“罗袜”句:《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⑤整鬟颦黛:略整秀发,微皱双眉。

  ⑥脉脉:相视貌,含情不语貌。《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钱配学

  ⑦旧游:过360百科去游玩处。

  ⑧朱户:红色房子,喻富贵人家。

  ⑨向晚:傍晚时分。

  ⑩分付:指交托。

  ⑪春将去:把春带去。

白话译文

  香草铺满景皇续过京史芳洲,空气中漂浮着游丝。她话践序这斯明点站确引款款而来,步微履细,好似被芳草阻住了相见的脚步。他迎身上前,只见她手扶危鬟,黛眉暗蹙,二人相顾无言,唯有脉脉深情。微风吹拂着柳絮,他南渡金陵而去。

  回首过去游玩处,举头四望,群山成列。事隔时经菜啊本烈著聚经年,她现在是在某处花丛中的朱门深院内,还是在何处?春意将尽,梅子也已半黄,傍晚时分,疏落的雨丝透过帘幕送来的画胞手晶军措阵阵清寒。魂断了,就托付给步程匆匆的春天,一块带走背增律验到量吧!​

创作背景

  该词大概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或元符元年(1098年)江夏任上。来自时值春末,词人触景伤情。回忆起一两年前的一段难舍之爱,心中无限怅惘

赏析评价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相思之情。上阕记述一对恋人分别时的情景,下阕写男主人公对恋人的一往情深和无限盼望。诗人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寄寓着自己失意的心怀,全词意蕴悠长,情余言外。

  开首二叫先养右使了老句写景。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湖波微起,荡漾涟漪,芳气郁郁,秀色青青,在这幅春景图中,慢慢地走出了一个漂亮的女子。爱更再河迅状“罗袜尘生步”是形容她步履的轻盈,也带出她体态的优美。见到恋人的到来,等候的男子急忙迎上前去。“迎顾”二360百科字,既表现了他的行动,也体现了他的心情。接下“整鬟”,说明她已经过精心的打扮; “颦黛”表示她正忧愁不乐。在如此的美景之中,见到自己的情人,应该十分喜悦才是,然而她却紧紧颦着双黛,这就表明她那黯然销魂的神情。临别之际,按理说应是“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的情景,而他们却“脉脉两情难语”。“脉脉”有含情欲吐之意,既然有千言万语的柔情蜜意,而又觉”难语”,这就把他们绵邈凄婉的情态描摹得极为深致。接着,诗人通过愁的象征一一柳絮此出文商社航洋病的描写,进一层地道出了他们伤感的情怀,并直接逼出”人南渡”,点实词意,结束上阕。

  过片以“回首”一气贯下,写对恋人的追念。“象价服娘道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诗人着力从男方的角度来表现,这与诗人把自己的情怀寄寓在男主人公身上不无关系。正因为昔时的恋情是如此的欢乐,如此的温馨,所以在分别之后。他才会“回首”,也值得“回首”。然而,举头四望,所见只是群山成列而已。“山无重数”境界开阔去胞久继报青最应辽远,其用意则在于展示人物内心的寂寥空虚,也暗示关山的迢递,故叫斤们气起接下有“花底深朱户,何处”的疑问。“花底”动湖胞新写环境之优美,“朱户”写房室之富丽,其中嵌入一个“深”字,则将小红搂掩映在花木革树丛中的势态表现了出来。他的思念始终环绕在恋人的身上。他想象着,他思念的恋人可能在“花底”,有可能控带成映在”朱户”。这问题似乎太迷人了,他象是进入了恍惚迷离的心态之中,于是索性掷出一个“何处”的问号。

  天地茫茫,情人不知何处,教他柔肠寸断。到这里,诗人没让他的感情喷涌而发,而是宕开一笔,以写践品煤圆合对端起景进一步蓄情。“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是他的所见,也是他的所感。一片风景,一片心情,梅子烟雨,也是他郁暗心情的表露,梅子黄时,细雨如丝,他的愁,如迷漫天地的梅子雨一般,无边无际地梭织着,使他无法逃遁,无法挣脱。在雨声的淅沥中,春光流逝了,春色衰残了,他那凄骑、迟暮、孤独的怅恨之资欢云还科情终于饱和到了顶点。“断魂分付与,春将去”,这时怀人和伤春已交织在一起了,从而转折出一片时不我与的无奈心情。结语构思奇特,痛苦不堪的主人公要把“断魂”交付给春天带走,其实谁都明白这是徒劳的,正如冯延巳所云:“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说蒸怀宪察《鹊踏枝》)然而正是这态布曾育史校室观华留结语产生了语已尽而本们核宁将情未了的艺术效果。整个下片抒情,传导出的是缠绵、痛苦与无奈。

  整首词情致凄切哀怨,风格委婉细腻。从回忆旧日临别时的惆怅到描写别后的相思落寞,语言凄婉,一往情深。其怀人的愁思和语词意象的选用与《东山词》中的压卷之作《横塘路》(即《青玉案》)有几许相似之处。

名家点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满思三评“细风”二句:笔致宕往。又评“半黄梅子”四句:骨韵俱高,情深一往。

  普肥护迅量差清·阵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评“半黄梅子”四句:骨韵俱胜,用笔亦精警。

  近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调与前首皆录别之作。前首云“目送芳尘去”,乃指人而言;此云“南渡”、“回首”,则就己而言。“细风”二句有远韵。下阕在万重山外寄思,由“花底”而“朱户”而梅雨帘栊,离心层递而远。心凭谁寄?只可托付春风。惟名手能曲曲写出。

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少读书,博学强记。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宋史贺铸传》)。

贺铸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