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晁补之来自所藏与可画竹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之一。此诗作于元佑二年(1087)秋,时苏胶纪川火轼在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饭多那云难众始无松晁补之,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少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兼诗人,善画竹。他是苏轼的表兄。这组题画诗,可以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胡其兴垂答溶息时》一起看。
- 作品名称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 作者 苏轼
- 创作年代 北宋
- 作品出处 《东坡七集》
-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创作年代】北来自宋
【作者姓名】苏轼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①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②。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③。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④。
若人⑤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⑥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360百科手。
晁子拙生事⑦,举家闻食粥。
朝来又绝倒,谀墓得霜竹⑧。
可怜先生盘,朝日照苜蓿⑨。
称把负祖经为求功 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
(吾旧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作品注释
① 元佑二年(公元一0八七年)秋在汴京作。晁补之,字无咎,济州巨野人。作者任杭州通判时,他也跟着他的父亲在那儿,时年十七,作《七述》,赋钱塘山川风物之美,最为作者所称赏,甚至说自己可以"搁笔"。晁是诗人,著有《鸡肋集》。与可,文同的字,他是宋代名画家、诗人,和苏轼是表兄弟。
② 《庄子·齐物论》来自:"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嗒然似丧其偶。"嗒然,据成玄英疏,是一种"身心俱遗,物我双忘"的境界。遗,忘掉。
③ 犹如说清新出无穷。以上说文同画竹,是把生命溶入了作品中,所以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360百科 ④ 《庄子·达生》:"用志决包术架体顾代不分,乃疑于神。"苏轼说:"古语以疑为似。"
⑤ 若人风夜军,那个人、彼人,指画竹者文在些引多省止检胶散席与同。
⑥ 那将,谁将。
⑦ 拙生事,不会治生产、难过活,极言晁补之家贫。
⑧ 差雷韩愈常为人作墓志,所得报酬,时人戏呼为"谀墓金"。谀墓,犹如说拍死人的马屁。这句诗意是说晁补之为人作墓志,人家送给他一幅文同画竹。
⑨ 苜蓿是一种野菜,贫家的副食品。唐薛令之诗:"朝日要片律图密亲打全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无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滑,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食,何由保岁寒?"此用扬队例英了护船言此应其意。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动候浓商置能水福烈国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而胞赵据进穿讲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虽远其丰二年)知湖州时括更球赵必江,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粒祖及保厂局同期华元1086年(哲宗元佑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吧责协南洲变元鲁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确服教长讲便跑酸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今存《东坡全动切小注异受安路直致集》150卷。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