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塞利格曼

资料百科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1942- )是一名美国心理学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乱眼升它灯期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中文名称 马丁·塞利格曼
  • 外文名称 Martin E.P. Seligman
  • 国籍 美国
  • 出生日期 1942年
  • 毕业院校 普林斯顿大学

人物简介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1942- )美国心理学家,著名的学者和临床咨询与治疗专家,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基克群回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马丁·塞利格曼著作

  马丁来自·塞利格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在家乡念书时,喜好篮球运动,后因未能入选篮球队而开始钻研究学问。13岁那年,他开始专心读书,尤其是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重海燥析引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64年,塞利格曼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随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R.所罗门学习实验心理学。塞利格战促妹汽曼先是与B.奥弗米尔,后来又与S.梅尔合作研究了狗在受到预置的不可避免的伤害进所表现出的被动性。

  塞利格曼检验和探讨了缺乏常规的学习理论的解释,并最终提出动物的学习与它们的活动无关,简单地说,动物是360百科失助的。1967年,塞举皇找利格曼获得哲学博士学意切体汽球项看价位,执教于科内尔大学。1970年他回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该头历光鲜烈苏子话受他诗校的精神病学系接受了为期一年的临床培训后,于1971年重返心理学系。1976年他晋升为榆愉民教授,在此期间出版了《消沉、发展和死亡过程中的失助现助行象》一书。1978年,倒耐杆整车他与L.艾布拉姆森三准玉评和J.蒂斯代尔一起,重新系统地阐述了失助型式,提出有机体的品质决定了失助的表达方式。其后他发现:当坏事发生进,那些具有将坏事的起因看作是固有的不变的人往往陷入失印烈免儿画的史击江型助的境地。

人物经历

  Mart屋受价造台祖间in E.P.Seligman:塞利格曼(1942- ),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受挥供宪掌议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1技举体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研究内容

  "内容来源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仔项趋不但不逃而是不等来自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了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定义以及表现

  1、定义: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360百科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2、表现:习得性无助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的报告描述这类学生是"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他们不完成作业。他们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放弃。他们在要求大声阅读、测验时变得焦虑。"

  实验经破较志洲似京空新头未

  1953年,哈佛大学的所罗门,坎明和维恩把40 只狗置于名为"穿梭箱"的东西里;隔体将箱子分阿枣誉嘱开两部分,一开始,隔体只有狗背高。从格栅箱底上对狗脚发出千百次电击。狗如果学习到跳过阻隔体到另一边,就可以逃脱电击。然后,进行"挫折"狗的跳脱实验,实验人员在狗跳入另一边时,也在格栅通电,并啊交责英社序且狗须跳100次才终止电击。他们说:"当狗从一边跳入另一边之际者诉居激营底,发出预料可免电击的松释声万察少清断陆密设般客只,但当它到另一边的格栅而重遭电击时,则发出惨叫。"接下来,用透明塑胶玻璃阻隔在两边之间。狗触电后向另一边跳跃,头撞玻璃。狗开粮伟纪环纪素改二威众坐始"大便、小便、惨叫、发抖、畏缩、咬撞器材"等等;但10天至12天之后这些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不再反抗。实验人员说他们为此"感动"。结论道,两边之间加以透明测负超红罗极确的玻璃并加电击,"非常有效"的消除了狗的跳脱意图。

  这一项研究显示,反复对联贵卫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60年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宾州大款案名学的马丁·赛利曼他把笼中的狗从钢制格栅地板通以强烈而持久的电,以致狗不再企图逃避,"学会非富斤于派朝温了"处于无助状态。赛利曼和史蒂芬·麦尔与詹姆士·阿是鱼决毫能露司吉尔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当一个正常、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在箱中接受逃避训签提院练时,以下的行为是常态:初遭电击,狗就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直到爬过障碍时间较快,如此反复,直至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击。再一步,烧害上布稳及服金赛利曼把狗绑住,使它们在营武遭到电击时无法逃脱。当这些狗重乡尽田养烈安又放回电击时充影可以逃脱的穿梭箱时,赛利曼发现:这样的狗在穿梭箱最初我自表远把游少使率好被电击时的反应,和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一样。但它却不久就停止奔跑,默然不动地一直等到电击结束,狗没有越过障碍逃避电击。

  80年代,心理学家仍在继续做这种"习得的无助感"的实验。费城天普大学,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实验人员训练广杆个艺以老鼠去认识警示灯,让它们知道5秒钟之内将有电击。老鼠一旦懂得了警示灯的含意,就可以走入安全区避免电击。在老鼠学会了这一步以后,实验人员又把安全区挡住,使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无法逃避。可以想见,后来即使可以逃避了,老鼠们还是无法重新很充培换快习得逃避。

  柏希又让372只老鼠遭受难以忍受的雷击,以测验巴夫洛制约和习得的无助感之间的关系。他念笑充依令剧啊县们报告说,"实验结果并不很能确定习得无助"而"一些基本的问题仍然存在。"

  田纳西大学的布朗、史斯和彼得斯花了很多功夫为金鱼制造了一种特殊的穿梭箱,或许是为了看看赛利曼的理论在水中的合用性。实验者将45条鱼做了65次电击试验。结论道,"所得资料不能对赛利曼习得性无助感学说提供支持。"

  这些实验人让许多动物遭受强烈的痛苦,先是为了证明某理论,总下眼培更度材检岁职下再反证之,最后则支持修订过的。跟赛利曼与吉尔合写犬类习得无助感之报告的史蒂芬·麦尔,曾因使习得性无助感模式流行甚久而名利双收,但在后来对这一类型的动物沮丧模式之有效性他却有如下的说法:

  关于沮丧,其特点、其神经生物学、其发生、其阻止与治疗,竟见都不够相同,因之不能使其比较具有意义……因此,不能在通论的意义上说习得性无助感是一种沮丧模式。

  这种结论不免令人失望;麦尔力图挽救,又说,习得性无助感虽然不足以成为一种沮丧模式,却可以成为一种"压力与竞争"模式;虽然如此,他却已有效地承认30年来的动物实验是浪费时间与纳税人的钱,这还不提对动物所造成的大量尖锐痛苦。

  矫正策略

  1、充分理解习得性无助的成分。

  2、帮助学生发现根本的信仰,以及引起他们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觉。

  3、教给学生改变、驳斥歪曲信仰的方法,减少认知、情感、动机的亏空。

  总之,习得性无助的重要的矫治策略是元认知、问题解决、示范、自我谈话、自我控制、自我评价。

  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新兴的一门心理学,于1998年由宾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所创,目的在研究如何生活的快乐、成功与有意义。因此正向心理学或许可以简称为"快乐的科学"。

  正向心理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最能让我们感到快乐?研究结果可能会令人感到惊讶:财富、学历与青春对快乐的帮助都相当有限;婚姻的影响好坏参半;倒是宗教信仰与亲情友谊,才更能让我们快乐。

  伊利诺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华·迪纳(Edward Diener)的研究发现,只要基本生活无虞,额外的收入并不能带来多大快乐。良好的教育与高智商对快乐的提升也没多大帮助。年轻也不保证快乐,美国疾病管制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廿到廿四岁的年轻人情绪低落的时间,还比六十五到七十四岁的老先生老太太长。

  另一方面,宗教信仰确实能鼓舞心情,但是却很难判定究竟是神佛的效应还是宗教团体。亲情与友谊也能带来快乐;迪纳与塞利格曼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参与研究的大学生中,最快乐与最不忧郁的10%学生,他们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有亲密的朋友与家人,并花时间与他们共处。迪纳结论说:"想要追求快乐,就应该培养社交技巧、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支援 (social support)。"

  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快乐》(AuthenticHappiness)一书中指出,快乐是由三项要素构成:享乐(兴高采烈的笑脸)、参与(对家庭、工作、爱情与嗜好的投入程度)、意义(发挥个人长处,达到比我们个人更大的目标)。三项要素之中,享乐带来的快乐最为短暂。塞利格曼说:"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因为有太多人以追求享乐为生活的目的,但是参与和意义却远比享乐重要。"

  正向心理学也认为人的快乐基点可以调整:人们可以借由后天的努力,改变先天人格特质的快乐水平。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我们更快乐呢?

快乐招数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桑雅· 吕波密斯基(Sonja Lyubomirsky)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八项具体可行的做法:

  心存感激

  每周记下三五件令你感恩的事件。这些可以是俗事(你的牡丹花盛开了),也可以是更具意义的事(小孩开始学走路了)。保持鲜活,内容愈常更换愈好。

  时时行善

  可以是随机的(排队时,让赶时间的人排你前面),或有系统的(每周日固定送晚餐给老年邻居)。对朋友或陌生人行善,会让自己感觉很慷慨、很有能力,也会赢得别人的笑脸、赞许及仁慈回馈。这些都会让人感觉快乐。

  品尝乐趣

  多注意美好的事物,例如草莓的甜美、阳光的和煦。心理学家建议,不妨将快乐时光如照相一般"印存脑海中",在痛苦时回味。

  感戴良师

  如果有人在你的人生十字路口予以指引,要赶快致谢。越详尽越好,最好是亲自答谢。

  学习宽恕

  对伤害与误解你的人,就放下怒气与怨恨写封信给对方表示宽恕。无法宽恕他人会让自己停在积怨与心怀报复上,宽恕则能让你继续前行。

  爱家爱友

  对生活满意与否,其实与钱财、头衔、甚至健康关系不大。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固的人际关系。多花点时间与精力在朋友与亲人身上。

  照顾身体

  睡眠充足、运动、伸展四肢、笑口常开都可暂时改善心情。经常如此会让你对生活感到满意。

  逆境自持

  人生不免有难。宗教信仰可助你度过。不过一些非宗教的日常信条也行。例如"事情总会过去。"、"任何击不倒我的事,会让我变得更强壮。"关键在于,你必须相信它们。

出版书籍

  (1975).Helplessness: On Depression, Development, and Death. 习得性无助

  (1991).Learned Optimism: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 学习乐观/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1993).What You Can Change and What You Can't: The Complete Guide to Successful Self-Improvement.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1996).The Optimistic Child: Proven Program to Safeguard Children from Depression & Build Lifelong Resilience. 教出乐观的孩子

  (2002).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真实的幸福

  (2004). '"Can Happiness be Taught?".

  (2004).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2011).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真实的幸福

  作者: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译者: 洪兰

《真实的幸福》封面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0.08

  页数: 280

  定价: 45.00元

  内容简介

  过去心理学多半是关心心理与精神疾病,忽略了生命的快乐和意义,塞利格曼博士希望校正这种不平衡,帮助我们追求真实的幸福与美好的人生。 本书告诉我们,为何我们会有幸福觉?谁会有很多的幸福感?如何能在生活中建立持久的幸福感?本书包含众多的测试,帮助你深入了解自己的幸福感以及自己突出的优势,最终实现幸福、有意义的人生。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作者: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封面

  译者: 任俊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0.09

  页数: 212

  定价: 39.80元

  内容简介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将颠覆你以往深以为是的观点。节食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吗?戒烟、戒酒能成功吗?你从这本书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而哪些方面却无法改变,是自己必须接受的。塞利格曼博士从改变的可能性和生物局限性出发,帮助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特性上,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作者: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封面

  译者: 洪兰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0.08

  页数: 278

  定价: 45.00元

  内容简介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内容简介:如果你是商人,你需要乐观,渡过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如果你是职场人士,你需要乐观,扛过每一个难关和挑战。如果你是家长,你需要乐观。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榜样。如果你是学生,你需要乐观,以应对学业的压力。如果你是运动员,你需要乐观,抓住最后1秒的胜利机会。

  教出乐观的孩子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

《教出乐观的孩子》封面

  译者:洪莉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0.09

  页数: 232

  定价: 39.80元

  内容简介

  我们希望孩子对未来怀抱信心、对远景勇于探险、有足够的勇气来实行社会正义;我们要孩子在面对成长所带来的挫折与失败时,不屈不挠。如要教养出一个乐观的孩子,你得改变自己的悲观,你也可以改变批评孩子的方式,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孩子征服的经验,你更可以直接教导孩子学习乐观的技巧。

  持续的幸福

  原作名:Flourish

《持续的幸福》封面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译者:赵昱鲲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1

  页数: 280

  定价: 49.90元

  内容简介

  《持续的幸福》作者马丁·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不再关注传统心理学注重的"如何减轻人们的痛苦",专注于如何建立人们的幸福感,并让幸福感持续下去。

  《持续的幸福》这本书中的幸福理念是在《真实的幸福》一书的基础上扩充而来的,在书中,塞利格曼具体阐释了构建幸福的具体方法。他提出,实现幸福人生应具有5个元素(PERMA), 即,要有积极的情绪(positive emotion)、要投入(engagement)、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要有成就感(accomplishment)。

  PERMA不仅能帮助人们笑得更多,感到更满意、满足,还能带来更好的生产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

其他信息

  在中国

  2012年11月9日 在北京参加"第二届国际心理积极学大会"。做《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的主题演讲

  2012年11月8日 在北京参加新书《持续的幸福》首发仪式

  2012年11月6日 在北京参加由杨澜主办的"阳光保险幸福力论坛"

  2012年11月6日 在北京参加录制《杨澜访谈录》

  2012年11月4日 在上海参加大师行访华上海论坛

  CCTV节目

  2012年5月,央视《读书》栏目一连四期播出了解读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幸福系列"书籍节目

《读书》幸福系列节目

  节目嘉宾: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

  新华社高级编辑黄文

  2012-05-09 幸福系列节目《真实的幸福》

  2012-05-10 幸福系列节目《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2012-05-11 幸福系列节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012-05-14 幸福系列节目《教出乐观的孩子》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