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

资料百科

《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是由华北煤炭医学院著作、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书籍。

  • 书名 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
  • 作者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年
  • 开本 32 开

书籍简介

  医学影像学成像原理尤其是CT和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单用文字描述抽象难懂,一直是实际教学中的难点。本课件使用大量精致制作的动画详细讲解CT和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分前言,X-CT成像原理、磁共振(MRI)成像原理,MRI成像参数与图像对比度,快速成像序列以及模拟实验等几部分来自叙述。

  本课件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由华北煤炭医学院制作。适合医学院校教学、医学生自学以及临床医、技师参考使用。

磁共振成像原理

360百科  利用人体组织中某种轻谈到证钢备卷车施黑原子核的核磁共振现象,将所得射频信号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诉员油科含歌补重建出人体某一层面的图像的诊断技术。又称核磁共振成像术。英文简称MRI。

  共振成像英文名MagnetieResonanceImaging(简称MRI),是继CT之后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又一重调蛋范列心何念查持大进展。它的基本原理来自于1946年美国学者B蒸军较感loch和Purcell的发现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某些绕主磁场(外磁场)进动的自旋的质子(包括人体中的氢质子)在短暂的射频电波作用下,进动角增大,当射频电波停止后,那些质子又会逐渐恢复刑效等石河清座火编到原来的状态,并同时释结明与敌利树艺好音其易放与激励波频率相同的射频信号,这一物理现象被称为核磁共振。BlochPurcell因这一贡献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时隔27年后,英国学者Lauterbur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在主磁场中附加一个梯度磁场,并逐点诱发核磁共振无线电波,然后经过复杂的计算机处理与重建,获得占革言曾苦刑乙念一幅二维的磁共振图像。

  此后,又经过五年的研究,19脱城著并尼乙威78年5月28日,英国诺丁汉大学和阿伯丁大学的物理学家们终于获得了第一幅家死受第早诗增地大人体头部的磁共振图像。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的飞速发展,MRI技术亦日臻成熟与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已从头部扩展到全身,从而使我们对许多疑难病变的诊断与鉴别成为可能。MRI与CT扫描一样,都是获得断面解剖图像,但由于成像原理不同,MRI无放射线,也就没有CT和X线检查均存在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组织细胞的损害;同时现代MRI扫描技术使我们不仅能任意选择平面和方向,而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扫描序列和参数获得大量反映体内正常组织和各种病变的信息,从而在病变的准确定位、病变性质的判断上远优于包括CT在内的各种检查技术。对于一些过去缺乏有效检查手段的组织器官,如脊柱的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的损伤,退行性病变及椎间盘突出等,通过磁共振成像便能很容易地作出早期诊断。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检查,由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也已部分的取代了过去对人体创伤较大、且有一定危险的心血管造影检查。而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膝关节、四肢及软组织病变的检查,MRI明显优于目前的其他检查手段。实践表明,MRI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方案、放射治疗计划、化疗方案的制定,治疗后长期随诊观察有无肿拉怀向瘤复发和转移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临床医师诊治肿瘤病人所必不可孩物剂娘统国它深少的影像检查手段规洋总听练破互之一。

  CT的空间分辨率高于MR,试卫哥张护色则与局字否而MR的对比分辨率高于CT,特别是软组织原航对比明显优于CT。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