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国汇《2009年气候状况报告》,全球变暖有了新证据。
- 中文名 2009年气候状况报告
- 时间 2010年7月28日
- 相关 国家大气海洋局
- 地点 美国
报告介绍
2010年7月28日,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发布了《2乡越脱散翻009年气候状况》报告,以用于记录2009年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事件,并将其置于历史序列当中以表达对异常气候事件的关注。2009标志着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尾声,这十年中的气候异常在报告中都得到了高度关注。

本年度的气候状况报告由来自各大洲160个研究团队的300多名作者合作完成。值得注意的是,编辑们的专业背景囊括了气象学、海洋学和生物学。这表明人们日益认识到,自然界已经与气候物理系统相互影响和融合。报告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分析了2009年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对全球的影响,突出显示了全球范围内天气、气候和气候科学家会优完请阿不抓领的广泛协作。为保证该报告的全球视野,作者和编辑们力求通过一个包含多种天气和气候数据的合成矛粒弦章式集来阐明过去一年发生的气候现象和事件。报告除了包含气候事件外,另一隐含的指导原则即是较全面地纳入了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已确定的37个关键气候变量的状况,这些关键变量为联合国气来自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支持。
报告内容
报告共分为8个部分。第1章简要介绍富厂针随成安米宁下蛋阿了该报告的基本情况;第2章阐述了全球尺度气候变量;第3章关注了全友拿百卷派菜价球海洋,第4章描述了热带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现象和360百科飓风。北极和南极反应不同,分案必伯别在报告的第5和第6章中予以阐述。第7章分为不同地理区划,由当地政府气候专家从区域角度进行了阐述。第8章简要总结了季节尺度的气候形势。本刊对该报告的主要延饭福款千齐东结论进行了简要的摘录和编译。
研坚费 由拉尼娜现象的逐渐减弱过渡为厄尔尼诺现象的逐步增强是20世坏09年的一大特点,这个过程从6月份首次发生。到12月,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海面温度超过平均温度2.0℃以上找。与厄尔尼诺有关的东向海表快变见玉米音细督投洋流异常,横跨赤道太平洋强劲,2009年11月和12月的强度接近2002年厄尔尼诺的水平倍教。从拉尼娜向厄尔尼诺的过渡的影响导致很多气候状况异常,保买包括抑制大西洋盆地飓风活动,地式绍角响宜制混展耐守选表和对流层大范围变暖等。
在过去30年,全球平均表面和对理间听波凯尔流层低层温度比前几十年明显偏高,2000~2009年是有仪器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变暖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尤为明显,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和北极。但平流层(新做甚居跑认教木除了北极平流层)长期为持续降温的趋势。
2009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讨坏整置显,二氧化碳增速高于1978~2008年的平均值。2008年全球海洋吸收加科克路困活均二氧化碳通量为每年1.23 Pg C(皮克碳),比长期均值少0.25 Pg C,是过去27年来的最低值。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最初十年全球海洋对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平均吸收存储率分别为每年2.0 Pg C和2.3±0.6 Pg C。臭氧浓度总量仍然低于1980年前的水平,但是可以看到最近的下降速度在减小,而平流层上层臭氧在2009年显示出持续缓慢上升的迹象。尽管消耗臭氧气体的浓度仍继续下降。2009年,南极臭氧洞的大小与近几年水平相当,同时仍比1990年以前观察到的大很多。由于年际变化大,目前还不清楚臭氧洞是不是已经开始缓慢修复过程。
近几年全球上层海洋的热含量总量逐年上升,高于以往记录中的所有年份,这显示了地球能量平衡中海洋的主导作用。除了厄尔尼诺在热带太平洋的发展和热带印度洋的变暖,2009年秋冬季,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过渡到一个正位相阶段。海洋热通量对一些区域的海表温度正异常有贡献,例如在北大西洋和热带印度洋,而在其他地区则是遏制海表温度异常,例如在热带和温带太平洋区域。1999~2009年,观测到全球叶绿素持续下降的趋势,当前中央分层海洋叶绿素储量已经接近1997年以来记录的低点。
南美、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广大地区经历了极端暖事件。澳大利亚是有记录以来的第2高温年,印度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阿拉斯加经历了2004年以来最暖的7月,而新西兰经历了155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8月。冬季英国、中国和俄罗斯遭遇了强烈的寒流天气。干旱影响到北美南部、加勒比海、南美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中国遭受了过去50年最干旱事件,印度经历了6月份的干旱。暴雨和洪水影响到加拿大、亚马逊和南美洲南部,非洲东部和西部海岸很多国家以及英国。美国经历了过去115年来最湿润的10月,土耳其经历了过去80年来最严重的历时48小时降水。
2009年海平面变化受到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化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在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区。全球性的长期变化趋势也受到了ENSO的影响,在2007/08拉尼娜期间,全球平均海平面表现出轻微下降,在2009年后期和厄尔尼诺期间逐渐回归长期趋势,并且有可能稍微偏高。5月和6月份佛罗里达洋流传输异常减弱,与高海平面和夏季美国东海沿岸洪水有关。通过风、海洋环流和空间组合效应,海平面沿西伯利亚海岸显著下降。热带太平洋地区云和湿度增加。2008~2009年,西部赤道太平洋表面海水更为淡化,至少部分是由于最近一次厄尔尼诺期间低盐表层海水沿赤道向东的异常对流引起的。在多变的热带之外地区,与水文循环增强相一致,与蒸发和降水有关的海表盐度异常持续存在。
全球热带气旋(TC)活动为自2005年以来的最不活跃时期,7个主要飓风盆地中的6个(一个例外是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接近正常或略低于正常。尽管2009年是整体来说飓风活动相对温和的一年,但几个风暴尤其值得注意:台风莫拉克是有记录以来对台湾打击最严重的台风;气旋Hamish是1918年以来昆士兰遇到的最激烈的旋风;夏威夷经历自1992年以来第一次热带气旋活动。
夏季北极最小冰面积是自1979年以来第三低的年份。由于春季积雪提早消融,2008~2009年北半球积雪季节继续延续积雪季节相对较短的特点。初步数据显示,2009年很有可能是连续第19个冰川大片消失的年份。2009年,由于比正常年份降水偏少,导致格陵兰34个最大的海洋冰川面积缩小101平方公里,而这个数字在过去10年的平均值为106平方公里。观测还显示,在阿拉斯加、加拿大西北部、西伯利亚和北欧,过去几十年来永久冻土层的温度普遍上升。苔原生长季的时间节点也发生了变化,北极高海拔地区的苔原提早返绿,而低海拔地区的苔原生长季节延长。
南极半岛持续变暖,变暖速度比全球平均多5倍。与区域气候变暖有关,南极半岛沿岸冰量在过去10年显著减少。2009年,在有确切记录的可对比区域,南极海冰面积接近正常或者稍微高于正常值。2008/09整个南极夏季融雪是30年来的最低记录。
现象介绍
“过去30年里,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2000年以来的十年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自来最热的十年。”
“在变暖的气候模式中,仍会出现一些较冷的时间段。但作为一个整体,全球气候在最近30年里一直沿着持续变暖的趋势发展。”
“过去半个世纪里,在地球变暖过程中,90%的热量都进入了海洋。”
“过去15年里,海平面每年大约上升1/8英寸,该速度是上个世纪的两倍。”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又添力证: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2010年7月28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根据全球十大气象衡量指标,地球在这50年间360百科变得愈来愈热,尤以近10年为甚。报告指出,自1980年起,每个十年的气温都较上个十年平均上升0.2华氏度,如此地球温度5感乎0年来上升了1华氏度(0.56摄氏度)。专家称,乍看升幅细微,但已足令冰川和海冰持续融化,豪雨频密,热浪迭至。
报告解说
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最近公布的《2009年气候状况报告》证实,世界正在变暖,而最近十年则是最热的十年。
来自48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对37项气象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其中与地球温度最直接、也最密跑影项她烧快消切相关的十项指标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评估,所有这些都指向了这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一个更暖的气候意味着更高的海平面、空气中更高的湿度、更少的积雪、融化的北极海冰和日益萎缩的冰川。
海洋变暖
最近的研究表明主家接指周,世界各大海洋由于朝材吸收了大气中积聚起来的多余热量,海水热含量也在不断上升中。事实上,过去半个世纪里,在地球变暖过程中,90%的热量都进入了海洋。
海面以下6000英尺深处也可述断体谓吗设跟观测到海水在变暖的迹象,但大部分的热量积聚在近表面的海水层。海水变暖趋势将造成巨大的影响。首先,随着水温上升,海水膨胀,水量增多,成为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造成陆地积冰融化。此外,海洋散发热量的速度远低于大气中,若是留心观察一下,人们就可以发现,加热房间里的空气比加热游泳池里的水要快得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可以在的严娘看远输穿北更长的时间里留住热量。
每十年气温变化
每年的气温往往反映诸试如厄尔尼诺-拉尼困否皮药领妈英张促皮娜事件的自然变化,计亚蒸州一裂住哥而以十年为期的年代间,平价殖市开均温度变化则揭示了一种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
在过去30年里,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每十年都产生一个全球最高温度新记录。上世纪80年代曾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十年,上世纪90年代,每一年的温度陆不政都高于前十年平均温度,而在进入新千年的十年里,气温还在升热必够什英持续变暖。2000年以来的十年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
乍看之下,每10年温度上升0.2华氏度似乎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产生的影响却很惊人。过话义轴呀族吗弱去的半个世纪,气温上升了1华氏度左右,已使地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冰川和海冰融化,暴雨加剧,热浪袭击越来喜布更越频繁,危害也越来越严学营出核和重。温度的持续上升将威胁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沿海城市和基础设施、供水和农业等。一个越来越热的极端气候正威胁着数千年的人类文明。
指击局算万房罗 天气和气候
马分历克吐温说得好:“气候在我们的预期中,而天气则是我们已经花是缩均轻牛围鸡四呼历的。”气候是天气模式的长期平均水平,天气每年则可能都有较大的不同,因为它会受到短期内自然变化的影响。
在变暖的气候模式中,仍然会出现一些较冷的时间段,虽然出现的次数会更少,冷的程度也不会那么强烈。例如,2009-2010年的冬季,一股暖空气进入加拿大,将冷空气向南推进,加拿大人度过了一个暖冬,但美国中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天气则变得极端寒冷多雪。同时,其他一些地区炎热得异乎寻常。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2009-2010年的冬季是气候记录上最暖的冬季之一。无论某个地区或某一年,都有可能经历有史以来最冷或最热的天气,但作为一个整体,全球气候在最近的30年里,一直沿着持续变暖的趋势在发展。
影响气候的自然变化之一是每隔数年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将大股温暖海流沿赤道带入太平洋,而有时产生的拉尼娜现象则带来寒冷的海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会影响和扰乱全球洋流、风和天气系统的正常模式。
对于这类异常的天气现象,科学家们已经有了大量了解,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无法对几年之后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作出可靠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存在已是一种广为接受的事实,农民、海员、保险公司等都会采取各种措施,为厄尔尼诺-拉尼娜的来临作好准备。
追踪气候变化的手段
气候科学家们利用气象观测站、气象气球、船舶和浮标等观测手段跟踪天气变化。在如今的数字时代,气候观测设备仪器更是不断地得到提高和改进。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技术、高速数据通讯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获得大量丰富的气象信息,以跟踪监测局部的天气变化模式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
世界上有7000多个气象观测站为追踪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大量信息的流通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洞察全球气候变化大趋势。
另一种跟踪监测全球气候变暖的手段是对海平面变化的精确测量。海水在变暖的同时会产生膨胀,造成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还导致陆地冰雪融化(包括冰川和冰盖),也会对海平面上升产生重大影响。卫星上测量海平面变化的水位仪和其他一些仪器的精确度极高,在过去15年里,海平面每年上升1/8英寸(约合0.32厘米)多一点,是上个世纪里海平面上升速度的两倍。
在未来几十年里,如果海平面以目前、甚至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将对世界各地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一些地区已受到影响,包括新奥尔良和墨西哥湾沿岸。这些地区之所以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是因为在海平面上升的同时,地面也在发生沉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