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岛链"是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确提来自出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与军事上的内容,其用途是围堵亚洲东岸字角兴如松何喜,对当时冷战时期苏360百科联、中国等共产国家形成威慑之势, 即在太平洋海域的一些岛群部署军事力量,形成扼杀、封锁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圈。目前,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并没有使"岛链"消失,反而还会增加。当今"岛链"的概念,就是通过岛屿包围并封锁中国的海域,以达到制约中国经济答以刑晶钱额还发展和安全的目的而组成的封锁"链"。
"岛链"以太平列杂洋岛链为主,其中"第一岛链",海洋上由阿拉斯加、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驻军和基地组成,陆地上由越南、缅甸、印度、蒙古、韩国等地的驻军和基地组成组成;"第二岛链",海洋上是以关岛为中心,由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基地群组酸者审上的距头确成,陆地上由马济钟来西亚、印度、阿富吸文候个延字适汗等国的基地群组成;"第款走建安三岛链",海洋上主味煤要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陆地上由印度、沙特阿注希适今话拉伯等基地群组成。 第一岛链能有效地扼控中国东海与南海间的咽喉战略通道,基本封锁中国海域,加强对中国的监控;第二岛链防控中国攻击和海上资源开采,加强封锁中国海域;第三岛链有利于巩固岛链的地带作用,完全封锁中国海域。太平洋岛链的建设,将带动着印度洋岛链,亚力着洲陆上岛链的建设,使众多岛链相连,完全包围中国海域;进而油静概剂主物赶远供加强监控和封锁,缩小中国海域的范围,最克因终使中国成为没有海域和海洋优势的完全意义上的陆权国家。
- 中文名 岛链
- 外文名 island chain
- 提出者 杜勒斯
- 提出时间 1951年
- 实施者 美国
简介
"岛链"是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与军事上的内容,其用途是围适堵亚洲东岸,对当时冷战时期来自苏联、中国等共产国家形成威慑之势,即在太平洋海域的一些岛群部署军事力量,形成扼杀、封锁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地圈。目前,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并没有使"岛链"消失宁个半奏死讲,反而还会增加。当今"岛链"的概念,就是通过岛屿包围并封锁中国的海域,以达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目的而组成的封锁"链"。 如果岛链正式形成,即各岛相连没有空隙360百科的情况下,岛链将会成为中国除长城以外的第二个独一无二的地理标志。
美国著名军事家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甚至把第一岛链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因为该岛链仅距中国160公里,从这里能够向整个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投射力量,因为该岛链仅距中国160公里,从这里能够向整个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投射力量。这个随着冷战结束已不再具有意识形态涵义的概念,近年来被一些人看成是遏制中国走向深海的次义坐掌室财拿英封北古防御阵线。
分类
"岛链"以太平洋岛链为主,又称"太平洋三大岛链",即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这三个部分。第一岛链是第一道防线,第二岛链则是第二道防线,第三岛链则是第三道防线,岛链间环环相扣。岛链不仅包括海洋上的岛链,也庆垂哪价查台怎效队包括陆地上的岛链。
第一岛链
第一岛链是指花彩列岛中,东北起日本群岛、在植乡武激史群则包都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接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西接越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靠近中国国界的中亚和南亚国家,西北至北接哈萨克斯坦东部、俄罗斯南部、蒙古南部、韩国等国家,至日本群岛。海上岛链基本形成,陆上岛链还包括大部分地区的形成。海洋上由阿拉斯加、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驻军和基地组成,陆地上由越南、缅甸、印度、蒙古、韩国等地的驻军和基地组成组成。在第一岛链的"封锁链条"中,最为关键的是台湾岛。它位于第一岛链的的中间,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岛就能有效地遏止东海与南海的咽喉战略通道。在整个"第一岛链"中起着承上启下、中间枢纽的重要作用。也有了与"第二岛链"内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远洋的便捷之路。基本封锁中国海外域,有利于加强对中国的监控。
第二岛链
第坐丰二岛链是指北起日本群岛,东北起普著光续屋小笠原诸岛、硫磺列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雅浦群岛、帕劳群岛,中接哈马黑拉群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中南部、巴基斯坦中部,阿富汗中西部、哈萨克斯坦中西部、俄罗斯东部等国家,至日本群岛。海上岛链基本形成,陆上岛链还包括较大部分地区的形成。海洋上由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基地群组成,陆地上由马来西亚、印度、阿富汗等国的基地群组成。关岛则是其中的核心。美日在亚太基地链上,冲绳和关岛将发挥"遥相呼应"的作用。第二岛链防控中国攻击和西太平洋资源开采,加强封锁中国海域。太平洋上的这两条岛链,"锁住中国这条巨龙"。

第三岛链
第三审玉岛链主要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北起阿留申群岛,中接夏威夷群岛、大洋洲的群例果婷药欢盟画晶岛,西接孟加拉湾南部、阿拉伯海中北部,波斯湾穿入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地进入里海,北接俄罗斯等国家,至阿留申群岛。海上岛链只有阿留申群岛至大洋洲群岛的部分形成,陆上岛链基本没有形成。"第三岛链",海洋上主要营则怕降需法希绿边由夏威夷群岛基地群组成,陆地上由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基地群组成。对于美国而星言,它既是支援亚太美军的战略后方,
又是美国本土的防御前哨。目前,美海军足营今久第三舰队的5个航母战斗群驻扎于此。第三岛链有利于巩固岛链的地带作用,完全封锁中国海域。一旦美国获得印度基地,它就将把太平洋的基地链与印度洋的基地链(即珍珠链)连在一起,构筑起一条东起阿留申群岛,西至波斯湾的上万千米的超长防线,这将是人类防围片固席呢段兰历史上构筑的最长一条军事防线,也是最长一条岛链。
太平洋锁链是美国目前在亚洲战略部署的重点,而它所要围困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这条锁链是以太平洋上的第一岛链为基础,东起靠近北极的阿留申群岛,日本群岛,韩国是这条锁链的中心,而府投阻突练台湾岛和关岛则是中轴,其一结须处直延伸至东南亚中南半岛的新加坡、菲律宾群岛以及印度尼西亚等。

太平洋岛链总长度为99300km,可以绕赤道2圈,但是中国自由航行的海域面积范医干通发月亚难活只有约180万km²,是原有的航海面积300余万km²的五标护宁弱穿内语花互看占分之三。剩余的大多数面积供美国、日本等国进行军事监控、打击等。
岛链分类 | 海洋长度 | 陆地长度 | 总长度 | 制裁和封锁面积 |
第一岛链 | 约5700km | 约9300km | 约14000km | 约180万km²(太平洋约180万km²,印度洋约0km²)(供中国自由航行) |
第二岛链 | 约9300km | 约14000km | 约23300km | 约380万km²(太平洋约290万km²,印度洋约90万km²)(包括第一岛链封锁和制裁面积,200万km²供军事打击) |
第三岛链 | 约24000km | 约38000km | 约62000km | 约2400万km²(太平洋约1800万km²,印度洋约600万km²)(包括第一、二岛链制裁和封锁面积,1840万km²供军事打击) |
来源
在二战期间及之后,美国趁机强志矛占了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岛屿第木执培妒帮战意善副,并逐步将
其势力扩展到西太来自平洋部分国家的领海360百科和领土。基于这种优势,20世纪40年代末50见树数年代初,即冷战时期,美国首先提出了对亚洲国家实施"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在提出岛链战略的同时,美国大力加强在岛链上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军事设施建设,扩建海空军基地,加速构建态矛足冲的却为提却评军事包围体系。此外,充画美还加紧拼凑"东亚集体安罪医凯血案考千油器什系全体系",签订各种条约,建立军事同盟,增加驻兵数量,加紧岛链的封锁力度、对各国的遏压态势。说兵波村深太销百因此,"岛链"一词最初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二战之后为了扼杀、封锁当时的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岛群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提出来的。

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布局,最早并非主要用来对付中国联区直,而是针对苏联的。冷战时期,太平洋方向是东西方对峙的重要战线。准华带场参易长在这里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战略核潜艇随时可以进入太平洋活动,成为对美国重要的威慑力量。为了围堵苏联益乐增密树项演会吧战略核潜艇及其相粉应的海上力量,美国沿阿留申群岛起,经日本本土至菲律宾,建设了一石底军低万内优敌其终条海上防线。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点,一是以阿留申群岛封锁白令海,防止苏联潜艇从北冰洋进入太平洋;二是以日本列岛封锁宗谷海峡、津轻海峡和按训攻缺停慢对马海峡,这样可以织成者冲势板谈半攻造候封锁日本海,防止苏联舰队从位于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破赵预紧证座皮克等港口进入太平洋毛包前担末曲电;三是以冲绳和台湾岛应对中国大陆,同时冲绳也起到对台湾的支撑作用;四是以菲律宾和台湾岛等地支撑美国在东南亚进行的越战等活动。

沿着这条岛链,美军以海空军基地获名措为要点,在各处海峡、水道等等重要水域派遣军舰和飞机巡逻,严密监控对手水织波赵面舰艇活动。在水下,美日等国设置了庞大的固定声呐设施,监听潜艇动向。而这条防线中仅有一段断裂处,那就是自勘察加半岛南端至日本北海道北端的千岛群岛,这段"缺口"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1000多公里,其中包括南千岛群岛(亦即日本主张的"北方四岛")的300余公里,其间有多处海峡可供军舰和潜艇自鄂霍次克海进出太平洋,且两侧均是适合潜艇活动的深海。在冷战的绝大多数时间,中国的海上力量非常有限,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反登陆和反袭扰,还谈不上冲出岛链的问题。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潜艇才首次出岛链活动。至80年代,中国在执行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任务中,派遣海军舰队出岛链赴南太平洋活动。应该说,在冷战的绝大多数时间,虽然中国经常受到来自琉球群岛等地的西方势力的威胁,但中国并不是第一岛链防线最重要的防御对象。但是,9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然而岛链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一方面,日本防务重心西移,将关注重点从北方转向中国方向。另一方面,美军更加重视中国,更加重视包括第一岛链在内的西太平洋防御体系,形成了目前的力量态势。岛链防线的对象也逐渐转向中国,因此,这条套在亚洲大陆脖子上的锁链尤其是中国大陆脖子上的锁链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形成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岛链还在不断加长,兵力也在不断增加。苏联早已不存在,美国建立太平洋锁链所要围困的国家指向非常明显,目标就是中国。

状态
第一岛链驻防状态
第一岛链防线中,主要力量是驻日美军和日本自卫队。其中,美军的主要兵力驻扎在日本本土及琉球群岛,冲绳岛是其最大驻地,目前驻扎有2万多人,同时也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兵力最为集中的地点。在冲绳,有美军唯一驻扎在海外的空军联队--第18空军联队,不仅装备有包括48架F-15战斗机在内的大批作战飞机和支援飞机,还拥有若干侦察机部队,可不定期派遣RC-135、EP-3等型号的电子侦察机抵近中国海岸附近侦察。2001年,在南海上空与中国战斗机相撞、导致中方飞行员牺牲的EP-3电子侦察机就起飞自该地的嘉手纳机场。

自F-22战斗机服役以来,美军已多次向嘉手纳基地试验性地派遣F-22战斗机,最多时达到24架。F-22目前在美国空军中扮演"破门者"的角色,往往是大规模进攻战役的前锋。美军在冲绳部署F-22的意图,值得外界关注。陆战队是美军驻冲绳人数最多的部队,其主体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远征部队,包括海军陆战3师(兵力约1.5万人)和海军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前者是美军3个现役陆战师之一,既能从事两栖作战,也可深入对方内陆活动,与驻扎朝鲜半岛的美军第2步兵师组成了美军在东亚地区的主要地面力量。第1航空联队则拥有包括AV-8B、F/A-18在内的上百架各式作战飞机,是冲绳岛上的另外一支空中打击力量。

依仗兵强马壮的实力,美日依托第一岛链的封堵行动显得底气十足,相当张扬。长期以来,每当中国海军和官方船只进出岛链时,美日飞机必会循踪而来,反复低飞通过船只上空,拍照、跟踪,甚至投放监测器材。有冲绳作为基地,美国的电子侦察机几乎每天都在中国沿海执行侦察任务,监听来自中国大陆的雷达信号、电话通信等各种信息。美日还联合在沿岛链各进出大洋的水道处加强反潜巡逻,严密监视,试图发现进入太平洋的中国海军潜艇。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形容,中国虽然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但却处于"有海无洋"的窘境。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此言不虚。中国虽然拥有海域,但在目前情况下进出大洋却异常不便。而且,从更严重的角度看,第一岛链绝非仅仅起到"封堵"的作用,它同时也是前进的跳板。这里的海军陆战队和航空兵,都是攻击性极强的力量。"攻"与"守"之间,只是一瞬间的转换而已。这支力量距离中国最繁华的东南沿海地区不到800公里。
第二岛链驻防状态
第一岛链驻军实力强劲,但美军并不满意。他们认为,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特别是远程打击力量的发展,如果第一岛链的基地真的被用于对抗中国,其本身也并不安全。以琉球群岛为例,其大多数岛屿距离中国海岸线距离都不超过1000公里。对于当今大部分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而言,这一距离并不算远。也许正是考虑到类似的因素,美国近来在第一岛链的侦察监视力量虽然不断加强,但作战力量特别是地面作战力量却在削减。与此同时,美军大力加强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的建设,将部分陆战队从冲绳调至关岛,并将太平洋地区三军部队梯次部署于第二岛链、夏威夷和本土西海岸等地。
自琉球群岛向东1500~2000公里,就是由小笠原群岛、硫磺列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岛屿组成的"第二岛链"。自2005年以后,美军多次从冲绳抽调部队驻防关岛,其中包括70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目前,美军在关岛设有安德森空军基地、阿普拉海军基地等多个重要的海空基地。这里是美国本土以外唯一能够保障B-2隐性轰炸机部署的基地,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唯一的核潜艇基地,目前常驻有4架左右的B-2隐形轰炸机和12架F-22战斗机。从这里起飞的战略轰炸机可以在8小时之内攻击东亚大陆目标,这里驻扎的核潜艇则可以巡视整个西太平洋。由关岛再往东,则是美军夏威夷基地。这里是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下属各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后勤和指挥中心。这里驻有美军第25轻步兵师,一旦有事,也可以快速部署至东亚前线。而在美国本土西海岸,还部署有一批可供快速反应的地面部队,包括编制上隶属于第2步兵师的3个"斯特瑞克"旅,1个预备役步兵师。第一岛链及其背后包括第二岛链在内的纵深军事布局,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只要在岛链及其纵深的军事布局没有发生变化,其对象也就并未改变,这是任何外交辞令都无法掩饰的。
作用
中国有着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而且把所有岛屿的海岸线也计算在内则长达32000多千米,拥有黄海、东海和南海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然而在西太平洋上一系列大大小小呈弧线型分布的岛屿却紧紧地封锁着我国进出太平洋的门户,使我国诸海实际上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
从战略上看,黄海和南海都处于美国对中国战略封锁的"第一岛链"。在美国战略界看来,如果中国在周边海域取得战略优势,将突破美国对华封锁的"第一岛链"。从"冷战"期间开始,美国通过各种双边、多边军事合作方式,先后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上建立了以日韩为核心的东亚军事基地群,以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为核心的东南亚军事基地群,以美国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军事基地群。这些军事基地体系配置有序,并能相互支援,扼守住了亚洲大陆走向太平洋的所有咽喉要道。对美国而言,这些"岛链"既是遏止亚洲大陆国家向海洋发展的重要筹码,也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岛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作用与地位更加凸显。在东北亚,美国调整了在日韩两国的驻军,强化了与日韩的军事同盟关系。在东南亚,通过反恐合作,美军重返了菲律宾,获得了在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基地和港口停泊军舰、起降飞机的权利,新建了包括新加坡樟宜基地在内的一些基地、港口和机场。对于"第二岛链"中部的关岛基地群,美国自2003年开始大幅加强其军事力量,把B-2隐形战略轰炸机、AGM-86型巡航导弹、大型两栖攻击舰和核潜艇四类最先进的战略武器部署到了关岛基地群。随着近年来中国海上力量的增长,美国一直担心"岛链"被中国突破。2003年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学院的一份出版物中专门有一章《岛链战略下的中国海军》,全面分析了岛链对中国安全及海军建设的影响。最近美国《防务周刊》更直接地报道说,中国加强海军建设,计划建造航母,就是意在突破"第一、二岛链"。在此种心态下,美国对中国在"岛链"附近的活动十分关注,近年来不断增加侦察活动。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和今年两次"狭路相逢"事件,都与此有关。

美国企图用"岛链"封锁海上运输线,用以控制中国国际贸易的物资交流,特别是对石油等矿产资源命脉的控制,不仅极大阻碍中国在东太平洋上的矿产资源的开采,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在西太平洋上的矿产资源的开采,使中国的矿产资源仅局限于内陆和近海地区,进而限制其经济发展。军事活动上,使中国在不进入太平洋前就受到美国等国的严密监控,不利于自由在海上活动,削弱中国在太平洋甚至于海上的地位,中国成为在海上受岛链限制最大的国家也是现在唯一一个受岛链束缚的国家,同时其他国家,甚至比中国落后的国家也会凭此加强对中国的包围,打击中国,给中国设置岛链,也正如给中国戴上了镣铐,锁住中国的海域,以达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目的。"岛链"的完美形成和加强巩固,正如镣铐般越锁越紧,导致中国的海上地位逐步削弱,最终使岛链成为限制中国海军的禁区线,使中国没有海域和海洋优势,最终成为完全意义上的陆权国家,达到遏制、攻防和封杀以苏联、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国家的依托堡垒的目的。中国已经被戴上镣铐,而且被锁得越来越紧。如果要化解"岛链"的军事危机,首先需首先要经营好周边安全环境。增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互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利用地区制衡,来瓦解所谓的"链条";其次需要中国海军走出内海,冲破一道道岛链,打碎套在中国的重重镣铐;最终树立中国在海权上的地位,提高海权作用。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中国只能被锁住被其他国家包围欺负,而且只能越锁越紧,永远被镣铐锁死在大陆上。中国也便成为自由航行海域面积最少的国家。

突破
中国突破第一岛链,成为常态化的趋势,本质意义是改变了地区的军事平衡。但中国并未突破第二岛链和第三岛链,但有向以关岛为中心的"第二岛链"突破的可能性。
2009年3月中旬至4月,北海舰队派遣海军编队经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
2009年6月30日,北海舰队又派遣导弹驱逐舰、导弹巡洋舰、补给舰各一艘,从山东青岛赴东海与东海舰队会合进行联合演习,随后穿越宫古海峡到西太平洋,再绕行台湾岛东部外海赴南海参与三大舰队联合演习。
2010年4月,由东海舰队数艘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从我国东海出发,远航至宫古岛东南公海海域,进行远海实兵对抗训练,努力提高海上机动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2011年6月8日和9日两天,中国海军11艘舰艇分三批通过冲绳本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公海海域前往太平洋。尽管这是中国海军的一次常规训练,但日本从自卫队方面到媒体舆论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自卫队派出驱逐舰和反潜巡逻机,一刻不停地在空中和海上进行跟踪拍摄,并罕见地把拍摄的图像和照片向社会公开。
2012年2月3日,包括护卫舰在内的中国海军4艘军舰3日上午通过宫古海峡公海水道,驶向太平洋。
2012年10月上旬到中旬,由哈尔滨舰、石家庄舰等7艘舰艇组成的海军北海舰队联合编队通过宫古海峡公海水道,赴太平洋展开例行性远海训练。这是北海舰队首次组织大规模联合编队到西太平洋海域进行多兵种协同训练,创下多项新纪录。
2012年11月28日上午10时许,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分批通过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海域,开展例行性训练。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防卫厅28日下午发布消息说,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了第6护卫队(横须贺基地)"春雨号"护卫舰和第5航空群(那霸基地)P3-C侦察机,对中国舰队进行了监视和跟踪。
2013年1月31日上午10时许,由导弹驱逐舰青岛舰、导弹护卫舰烟台舰、盐城舰组成的北海舰队舰艇编队,按预定时间通过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海域,开始2013年度中国海军首次在岛链外进行的军事训练活动。
2022年12月16日,搭载歼-15舰载机的辽宁舰编队穿过宫古海峡进入太平洋后,直逼美国“第二岛链”核心——关岛,在靠近关岛的数天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训练,距离最近处仅500千米。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