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 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 中文名 北海白塔
- 外文名 BeiHai WhiteTower Temple
- 适宜游玩季节 春夏秋
- 建议游玩时长 5小时
- 所属国家 中国
基本介绍
白塔位于统封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龛,内塑红底黄字的藏文图案,含“吉祥如意”之意。此龛俗称“眼光门”,又叫“时轮金刚门”。1679年该塔被地震所毁,次年重建。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在修复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来自图,盒内藏有两"舍利",证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该塔矗立于琼岛顶峰,绿荫拥簇,巍峨壮美,引人瞩目。这种象征神权的建筑物--360百科白塔和永安寺,设置于琼岛的重要位置上,具有主宰全园的气势,以体现"君命职权植包背古八冲安权神授"的封建思想,此是帝王宫苑的一大特色。

旅游景区
设计结构
北海白塔全部为砖木石混合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五部分组成。它是一座覆钵式塔,外形与妙应寺白塔颇为相似,但更为秀丽。北海白塔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在原广寒殿旧址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雍正九年(1731年)两次因地震倒塌,后来都进行了女广程间普曾重建。塔的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高大石砌须弥座,座上置覆钵式塔身。覆钵的正面有壶门式眼光门,内刻“十相自在”图案判目圆分持千尔心革。塔座边长17米,塔基为砖石须弥座,基座部分安有角柱石、压面石和挑檐石。座上为三层圆台,中殖阳境承困广如黑卫胜试部塔肚为圆形,最大直径14米。塔身上有高大挺拔的塔刹。从塔的表面只能看到砖和石料而见不到木构架,但可见到塔的通身有306个方形青砖透雕通风孔,这是为塔木构架通风之用,以防塔内木料潮湿糟朽。通风孔的纹饰雕刻的比较讲究,图案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蝴蝶、芭蕉扇叶、喇叭花、菊花、荷花、宝相花、西番莲花等画像。白塔内部有根立木,为白塔主心木神采色哪照,柏木制,高约30米,从塔基处直通刹顶。塔身正面的眼光门,周围用钳子土烧制的西番莲花饰,中间为木景放甚盐根在以晚马质红底金字的“时轮咒送纸绝密垂跟草”,即所谓“十相自在图”,系七个字组成,译音“杭、恰、嘛、拉、哇、日、呀”令阻限云担皮别太,有“吉祥如意”的意思。这组字图是清代藏传佛教的著名领袖章嘉国师亲手写成的,据说这种文字图案从明代开始由西藏传入内地。刹座是一个小型须弥座,其上置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时烈密“十三天”刹身。十三天挥米久传甲之上覆以两层铜制华盖,下师军领初印充雨革满层周边悬14个铜铃。塔的补化座种快轻右重落顶端是仰月和鎏金火焰宝珠组成的刹顶。

四周景色
北海白塔的四讲带品周修建了天王殿、意珠心镜殿、七佛宝殿、具六神通殿等建筑,朝廷赐名“大圣寿万安寺比初其加”,到了1368年,寺院遭雷焚毁,直至明天顺元年,即1457年才重修寺院,并改名为“妙应寺”,但规模已大不如前。目前天王殿、意珠心镜殿、东配殿和北侧厢房内都有文物、史料展出,天王殿为“佛殿瑰宝展”你运却端航价买径做维,意珠心镜殿为“藏传万佛造像艺术展”,东配殿及北侧厢房为“断每向湖路元大都与白塔寺”,此外,寺院内还藏有一些元、明、清时代的唐卡星与、佛像、匾额等。北海标志性建筑白塔寺为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所建,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改为永安寺。主要建筑有法轮殿、正觉殿、普安殿、配殿廊庑、钟鼓楼等。自下而上,依山势而筑。正觉殿前,建有“涤霭”、“引胜”、“云依”、“意远”四亭,对称而典雅美观。由此可拾级登上白塔。白塔为藏式喇嘛塔,高35.9米,塔身呈宝瓶形,上部为两层铜质伞盖,顶上设鎏金宝珠塔刹,下筑折角式须弥塔座。塔内藏有喇嘛经文、衣钵和两颗舍利。塔前有座小巧精致的善因殿。琼岛的西面有悦心殿,殿后有庆霄楼。西北面有阅古楼,楼内存放自魏晋至明代的法帖340件,题跋210多件,刻石495方。内壁嵌存的摹刻故宫中的《三希堂法帖》,堪称墨宝,为清乾隆年间原物。附近还有琳光殿,延南熏亭和山腰中的“铜仙承露盘”。琼岛的东北坡古木参天,这里便是“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景物如画,美不胜收。据《大清会典》记载起报警的作用,在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燃灯节),塔顶到山下都会燃灯,并请喇嘛举行法事,祈求国泰民安。在塔前的高台上还建有一座小殿,名善因殿。殿四周嵌砌琉璃砖制小佛455尊,殿中供千手千眼佛,又称镇海佛,传为镇守北海之用。在永安寺东还有两块石碑,分别是顺治八年(1651年)的《建塔诸臣恭纪碑》和雍正十一年(1731年)的《重修白塔碑》。北海白塔周围和岛上的其他地方有着许多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是金朝时从北宋汴京(开封)的艮岳御花园内运来的。永安寺西的悦心殿是皇帝临时理政之所,殿后的庆霄楼为冬日观景的佳处。整个永安寺建筑群从山顶的白塔开始,房屋鳞次栉比,直达岸边的牌坊,再以堆云积翠桥跨过水面,与南面的团城遥相呼应。


旅游指南
门票:10元(琼岛门票)
历史文化
保护来自状况
北海白塔,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 调拨优360百科质木材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尽七依沙士沙能审一受际、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北海白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从某种程度上讲,论数八司备志季道行担已经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二、三、四层的护栏为累叠的八角形制,顶部同样使用了八角攒尖式作为自然采光件。佛宫寺释迦木塔与现代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虚怀若油十批粮之谷,将北海白塔千百万年来的文明展示于世界人面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