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山贺松普洱茶

精选问答

巴达山贺松地理位置

贺松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定乡曼佤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西定乡政府西边,距离曼佤村委会9公里,距离乡政府27公里。国土面积4.47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800毫米,适宜种植茶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巴达山贺松普洱茶

贺松村一座百年老寨,位于勐海西部64公里,有着丰富的生态环境。全村203户,常住人口986人.常年气温22度左右海拔1700——2100森林覆盖率100%水资源丰富。时间追溯到1961年。这一年贺松大黑山,发现一株约1800年树龄的野生茶,这便是贺松村甚至整个勐海县引以为傲的“巴达山贺松村茶王树”。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森林覆盖因此有着福林海之海,茶祖发源地之称,而驰名。

巴达山贺松村茶王树

早在1961年10月,当地僾尼人(哈尼族的一个分支)在贺松附近的山林中发现一棵大茶树,云南省茶科所派科研人员张顺高、刘献荣前往调查。1962年2月,张顺高、刘献荣再次前往调查。这棵茶树树基部围3.2米,树高32.12米(1967年被风吹断,剩下最高为14.7米),主干直径1米。经现场测量和多位专家联合认定,这棵野生茶树树龄超过1700多年。它的发现震惊茶坛,被誉为“茶树王”。同时,在“茶树王”的附近发现野生茶树群。1980年,省茶科所的王海思在这片森林中又发现一株特大型野生茶树,树高34米,主干围粗3.8米。野生古茶树的发现,充分证实了勐海是茶树原产地之一的客观事实,巴达也就成为茶人朝拜的圣地。

巴达山贺松普洱茶特点

贺松村普洱茶主要特点是: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汤色则表现朴实、干净、明黄透亮;其汤感厚、浓、醇,茶性稳定、耐泡,生津回甘较好;苦涩味轻,起初两颊及上颚有涩感,几泡之后转为甘甜,是被包裹的甜,容人细细品味。

巴达山普洱茶特点

1、巴达山普洱茶的特点是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

2、巴达山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也有大面积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野生古茶树主要分布在贺松大黑山,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兑、曼帕纳等各个布朗族村寨。

有巴的成语

巴山夜雨: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巴头探脑:形容伸着头偷看;老实巴交: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乌焦巴弓: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巴高望上: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