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的种类
1、君山银针
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君山岛。始于唐代,清代列入贡茶。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莱比锡博览会上曾获“金镶玉”美称和金奖。它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匀整,挺直,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冲泡之后芽尖冲向水面空竖立,徐徐下沉,如群笋出土,似金枪直立,茶影汤色、交辉相映,有“三起三落”极为美观的情形。茶品内质清鲜气香,色泽淡黄,滋味甜爽。
2、蒙顶黄芽
四川名山县蒙顶山。外形扁直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碧透,滋味回甘鲜醇。
3、莫干山黄芽
浙江德清县莫干山,著名的“清凉世界”避暑胜地。陆羽在《茶经》里给予了该地的茶很高的评价。干茶外形紧细,匀齐,略勾曲,芽状毫显,色泽嫩黄油润;内质香气嫩香持久,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爽口,叶底嫩黄成朵。
4、霍山黄芽
安徽省霍山县佛子岭上游一带金鸡山、金山头、金竹坪、乌米尖的“三金一乌”产地为最佳,中国名茶之一。自唐至清历代为贡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有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5、平阳黄汤
浙江温州地区。始于清代,200多年历史。外形条索紧结匀整,锋毫显露,色泽嫩黄油润,内质香高持久,汤色明亮橙黄,滋味醇和鲜爽,叶底匀整明亮,芽叶成朵。
6、沩山毛尖
湖南宁乡县西的沩山。相传创于唐代,距今一千余年。外形叶缘微卷成条块状,色泽嫩油润,身披白毫,内质香气有浓厚松烟香,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甜醇爽口,叶底芽叶肥厚,黄亮匀嫩。
7、远安鹿苑
因产于湖北远安县鹿苑寺一带而得名。陆羽在《茶经》有记载,清乾隆年间列为贡茶。其性不寒不燥,品质独特,外形色泽谷黄,略带鱼子泡,白毫满披,条索环状;内质汤色绿黄明亮,清香持久,有熟板栗香,味醇厚甘凉绵长,叶底嫩黄匀整。
8、北港毛尖
湖南岳阳县康王乡北港。唐代称之“邕湖茶”,也属黄茶。外形金黄色,毫尖显露;内质汤色橙黄,香气清高,滋味醇厚,叶底芽壮叶肥。
9、皖西黄大茶
安徽西部大别山区的霍山、金寨、六安等地。霍山佛子岭水库上游大化坪、漫水河、诸佛庵等地的黄大茶为上品。皖西黄大茶起源于明代,创制于隆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历史。外形叶大梗长,叶片成条,梗叶相连似的钓鱼钩,色泽金黄显褐油润;内质香气有突出的高爽焦香,类似锅巴香,汤色深黄明亮,滋味浓厚醇和,耐泡,叶底黄亮显褐。
10、广东大青叶
主要在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是黄大茶的代表品种之一。外形条索肥壮,芽毫显,身骨重实,嫰度匀整,叶张完整;色泽青润带黄或青褐色;内质香气纯正,汤色深黄明亮,滋味浓醇有回甘,叶底浅黄色,芽叶完整。
黄茶的冲泡步骤
1、清洁茶具;
2、选择好1:50的黄茶与水的分量;
3、将茶叶放进高温杯中;
4、在杯中倒进二分一的水,浸泡黄茶叶;
5、在黄茶叶浸泡了一分钟左右后倒进另外一半水;
6、注意在冲泡的时候,要提高水壶,让水由高出向下冲,并将水壶由上往下反复提举三四次。
简易的黄茶冲泡方法一
先将少量的沸水冷却至90℃,根据个人口味放入茶叶适量,泡30秒至一分钟,用壶冲水至八分满,待2至3分钟即可饮用,饮用后留1/3水量以便第二泡。
最好采用软水,如矿泉水、纯净水、山泉水等;也可用自来水;
简易的黄茶冲泡方法二
用水壶将70度左右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盛茶的杯子,至1/2处,使茶芽湿透。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满为止。约5分钟后,去掉玻璃盖片。君山银针经冲泡后,可看见茶芽渐次直立,上下沉浮,并且在芽尖上有晶莹的气泡。
茶有上品,适口为珍,是不变的标准。一味茶,是口感味蕾里,水的同心而离居。黄茶的"黄叶黄汤"造就了其独特的口感。

黄茶可分为哪些种类呢
1、黄茶的种类,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2、黄芽茶:主要种类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黄芽茶之极品是湖南洞庭君山银针。
3、黄小茶:主要有北港毛尖、沩山毛尖、远安鹿苑茶、皖西黄小茶、浙江平阳黄汤等。
4、黄大茶:有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产的黄茶和广东大叶青等。
怎么保存黄茶
1、隔绝空气:茶叶中的许多物质会自动氧化,故无氧条件就能杜绝此类变化,现用真空包装或抽气充氮包装就是根据这一原理。
2、远离异味:茶是吸附力很强的物品,切勿与他物放置一起,贮存容器场所均需无异味,否则茶会完全变质。
3、干燥:黄茶的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0%以下,保存的环境条件应干燥,相对湿度若能控制得更低还要好。
4、不透光:光线能促进植物色素及类植物质氧化,即使在低温及无氧条件下,一理受到强光照射,仍会使茶叶色泽劣变,且产生一种日晒气。
什么茶是黄茶
霍山黄茶、雅安黄茶和远安黄茶都是黄茶。黄茶,属发酵茶,从炒青绿茶中发展而来,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即黄茶。黄茶是我国特产。黄茶产地: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四川、安徽、广东、湖北等地皆有生产。黄茶品种:黄茶按鲜叶老嫩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