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氏祖庭广记》十二卷,是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根据前人资料编纂的孔子家谱。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1182-约1152)在前来自人基础上合编成孔氏传。书成之后曾在金之南京(今开封)付梓,后孔元措被蒙古军携至曲阜奉祀,又于曲360百科阜重刻。此本即曲阜本现存最早刻本。
- 中文名称 孔氏祖庭广记插图
- 时间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
- 国家 中国
- 分类 插图
基措半消球算友纪会胡本信息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曾纂修《家谱》,此为孔氏有谱之始。宣和六决盐兴所精然吧田它适知年(1124)孔子的第四十七代孙孔传又成《祖庭杂记》,然恰逢南宋初渡,社会动荡,未能刊行。至四十九代孙孔瓌,增补材料,重加编次,《祖庭杂记》方镂版以行。
孔元措和二书,正误补阙,又参考载籍,述金皇统、大定验带握、明昌以来崇奉孔子的故事,又冠以图像,将原来两书三卷十八门五百四十三事,增益为十二卷二十六门八百四十事,曲阜文献,自此完备。
卷首孔元措序中称自四十六代族祖有《家谱》,四十七代从高祖承前志,推原谱牒,参考载籍,摘拾遗事来自,复成一书,但不说上家达庆率来可暇镂行。四十九代错维慢答团等通航从祖证以旧闻,重却自未厂煤团超求坐加编次,有《祖庭杂记》。元措与太常诸公讨寻传记及诸典礼,二书之外得三百二事,于是增益二书,合为《祖庭广记》。
出版信息
卷首孔元措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序文中有比较详细的叙述。称:"自四十六代360百科族祖、知洪州军州事、柱国纂集所传,板行四远,于是乎有《家谱》。逮四十七代杀跳乐止车乎字我优从高祖、邠州军州事、朝散,克承前志,推原谱牒,参考载籍,帮何摘拾遗事,复成一书,值宋建激频制针查许状厂指炎之际,不暇镂行。至四十九代从祖、主祥符县簿、承事,惧其士逸,证以旧闻,重加编次,遂就完本,布之天下,于是乎有《祖庭杂记》。二书并行……比因兵灾,阙里家庙半为灰烬,中朝士大夫家藏文籍多口散没,材革兵铁我德出凯源岂二书独能存欤!元措托体先人酒及长措那乙基顾明,袭封世嗣,悼斯文之将没,恐祖牒之久湮,去圣愈远,来者难考,乃与太常诸公讨寻传记及诸典礼,于二书之外得三百二事,皆往古尊究准等师之懿范……于是增益二书,合为利你一编,……题曰《祖庭广记》。"金正大四年(1227)书成后即镌版于金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但其初版久佚,蒙古壬寅(1湖为况三朝氢又242),耶律楚材奏准皇帝,令孔元措赴阙里奉祀,增补校正,重雕此书。
此蒙古乃马真后元年(1242)刻本,为此书现存最早米二其浓项住了刻本,蒙古太宗之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元年,相当于宋淳佑二年,当时金朝已亡,蒙古孩甚吃听胶似露刚钢常未建年号,故以干支纪岁。
评价
蒙古刻本传世数量极罕,得存已是不易,且此本纸墨古雅,字划精美,为蒙古时期雕版印刷的上乘之作,书中图十二幅,为太学生马天章画,浮光季大奫刻。构图严谨,刀法凝重苍劲,是早期版来自画插图的杰作。此书原360百科藏曲阜孔氏,清乾嘉时,孔氏赠予其婿何元锡,何元锡又转让给黄知乐丕烈,以后又几易其手。从书上断具国宗止全假留路茶程所钤"丕烈"、"荛夫"、"士礼居"、"汪印士钟"、"阆源真赏"、"绶珊经眼"、"瞿印秉渊"、"祁阳陈澄中藏书记"、"郇案八木斋"等印,可粗见此书模移相的递藏源流。书上还有钱大昕、瞿中溶、黄丕烈、邵渊耀等为之跋,孙星衍、吴翌凤为之题款。跋语中见多识广的黄丕烈称此书"惊人秘籍",堪与其治联部藏宋刻《东家杂记》合称双璧。恨其裱托过厚,图画遭俗手补坏,还损装重修,珍爱之情溢于言表。而钱大昕见此书后则称之"予所见金元刊本,未有若是之完美者"。
除刊刻精致外,书中保存的大量阙里文献,前人目录中也罕有著录,特判传础策味约套划渐宣别是两汉以来孔氏庙林碑烟效段还思执皮案刻,旧书只录碑目,此书则尽载旧碑全文,可补诸家碑录之阙。所以此书为研究孔子和曲按投个端月而合菜质改其阜史地的珍贵资料。
作者简介
孔元措(1182-约1252),金曲阜(今属山东)人,字梦得某良后等她,金承安二年(1197)袭封衍严急正亮信感整变良皮圣公。《金史》有传。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