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并取得对应等级的证书,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并符合其他体检合格标准。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有两个,分别是《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老师应当热爱小学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敬业爱岗;身体状况良好,性格开朗,有亲和力和责任心,语言表达能力强,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多数学校要求小学教师具有教育学或心理学大专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在学校内可以晋升为教导主任、教学主管等行政管理职位;如通过更高级别的考试或者培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获得小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职称。

山东的戏曲是什么
1、山东的戏曲是吕剧。
2、简介: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
3、特点: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4、历史发展:1900年前后,吕剧被搬上舞台;1920年,吕剧班社进入济南、大连等城市演出;1951年,第一个吕剧专业院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成立;1953年,第一个省级院团山东省吕剧团成立 ,这一时期出现了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著名艺术家,以及《姊妹易嫁》《借年》《李二嫂改嫁》等著名剧目。鼎盛时期全国有近百个专业吕剧院团;2007年4月,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荣获“中国吕剧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山东的戏曲剧种是什么,山东戏曲是什么剧种?
1、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
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
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的“大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2008年6月7日,山东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莱芜梆子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中的奇葩。
2008年6月7日,山东省莱芜市申报的莱芜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枣梆
枣梆是山东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古曹州(今菏泽),在山东又称本地,人山西)读如找(zhǎo),系由“山西人”三字拼成的一个新造字。
是指山西上党梆子传入山东后,受到当地语言的影响,发生变化,学唱者又多为本地人,所以传出了这个名称,意即“本地的山西梆子”故一称“zhao梆”,其源出自山西东南部的“上党梆子”,因而又名“泽州调”。
枣梆的唱腔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泼,用真嗓吐词,假嗓托腔,而且真假嗓音截然分开,由真嗓突然翻高而假嗓,这个假嗓用“咿、呀”托腔,腔韵悠长,给观众余音缭绕之感。这是枣梆特有的韵律。
2008年6月7日,枣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是什么意思
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意思是:古义是指崤山以东;今义就是指山东省。整句翻译就是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本句出自《鸿门宴》,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