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普洱茶的误区

精选问答
品普洱茶的误区!在品饮普洱茶的时候,有的茶友不免会出现一些误区,您是否也出现过以下的这些误区呢?下面去详细的看一下。

1.以粘稠为厚:粘稠因为“发酵”而导致,这一点,我们在红茶黄茶和一些乌龙茶上深有体验,软一些的茶汤若是很粘稠,就会令人有“厚”的感觉。这种“厚”是基于口腔和舌面之间的空间来说的,因为粘稠所以觉得很浓,因此就很容易产生“厚”的感觉,因发酵导致粘稠的茶喝到嘴里像是一团很泡的东西,相同体积下,泡的东西要轻,而相同重量下,泡的东西的体积要大一些,所以,含着粘稠的茶汤会令人感觉到口腔和舌面之间的空间很充盈,很饱满,因此会有“厚”的感觉,我曾经用红茶和优质普洱茶让某不太喝茶的美女喝,她坚持认为红茶要厚一些。

普洱新生茶是“不发酵茶”,所以不会太有“粘稠感”,优质普洱茶的“厚”,指的是茶汤对舌面和口腔的触感和渗入感,具体来说就是四个指标:深,重,强烈,结实,二者的区别用舌面来感知比较科学,汤入口的时候,忽略掉口腔的其它部位,将注意力集中到舌面和舌前两侧,会感觉到粘稠的轻而泡,而优质普洱重且结实,前者在舌面往周围散,充盈整个口腔,但对舌头没有太大的压力,基本上只对舌面的最表面一层有触感,而后者透过舌面往舌头里面渗,会对舌面以下更深的部份形成触感。

2.以苦涩为浓强:苦涩的基础是脂型儿茶素含量比例高,加上工艺的粗糙而导致,苦涩味令人不爽,其实是越短淡越好。而且,越苦涩的茶,对肠胃越刺激。

3.以回甜味为回甘:类似正山小种的那种喝完马上有回甜味(类似甘蔗味)的感觉是因为发酵导致的,绿茶和红茶对冲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而新制的生茶中若是有很明显的回甜,说明有发酵,并不是茶种或原料造成的。

4.以舌面附着感为厚:很多茶喝过后舌面依旧有很长时间的“附着感”,而这种“附着感”很多人又将其理解为“厚”,其实是一种“类似舌苔一样的令人难受的感觉”,属于很明显的缺点。

5.舌面呆滞感为“润”:舌面附着感很强且生津很慢的茶在泡到一定浓度的时候,喝起来会有一种“舌面上一直水水的”的感觉,很多人以此为“润”,其实,这恰恰是“呆滞”的感觉。

怎么去品普洱茶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

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普洱茶为什么叫普洱茶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六茶山在当时的普洱府属思茅厅界内,普洱府思茅厅是当时茶叶贸易的集散地,六大茶山大部分集中到普洱府,经过加工后,运销国内外,因为茶叶在普洱府制作,然后进贡或销往各地,取名普洱茶。

普洱茶普洱茶饼怎么泡

在冲泡普洱茶饼的时候,需要先切茶,首先用刀子在普洱茶饼上取下一小块普洱茶。然后放入茶具中并用开水冲泡,当普洱茶化开后。把茶具中的水倒掉,然后再次倒入水进行冲泡即可饮用。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