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采收季节
1、作为蔬菜
春天刚发芽时采挖,此时质地较嫩,水分充足,不是特别苦,口感比较好,吃时去根,择好,洗净就可以了。也可直接泡水喝,可选择花刚开未开之时,营养比较丰富。
2、作为药材
晚秋时采挖最好,这时已完全成熟,吸收积蓄了全年的营养,而且秋季冷凉,营养转移根部以迎接明年春天的萌发,此时挖出的根质量和药效最好。
蒲公英的产地分布
蒲公英的国内产地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北、河南、安徽、浙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国外主要分布于朝鲜、蒙古、俄罗斯等地。
蒲公英的产地环境
蒲公英生长较适宜阴凉的环境,当气温达到5℃,土壤解冻蓿根就开始萌发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0-20℃,温度达到25℃以上反而对其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易老化,生长迟缓,除了营养生长期对土壤要求湿润外,对其他生长环境要求不是太严格,长日照有利于开花结果,适宜栽培在肥沃砂壤土,不适应栽培在土壤板结、粘性较重的地里,影响产量和品质。
蒲公英的形态特征
1、根:略呈圆锥状,弯曲,长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
2、叶:成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
3、花: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高10~25厘米,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0-40毫米,总苞钟状,长12~14毫米,淡绿色,花药和柱头暗绿色,花期4~9月。
4、果: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毫米,宽约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期5-10月。
蒲公英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十六岁的大姑娘患了乳痈,乳房又红又肿,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封建社会,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以为女儿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横下一条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园投河自尽。
事有凑巧,当时河边有一渔船,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投河的根由。
第二天,小英按照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小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霍然而愈。
以后,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
注意:蒲公英一般在每年4月份的时候就会开花,一般花开后就会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

蒲公英是什么季节的
一、花期介绍
蒲公英的花期通常是在四月份到九月份之间,具体的时间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以及品种来定。如果是在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开花时间也会早些,而北方气候寒冷,开花要推后些。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南北方都可正常生长,一般的花期是持续一两个月的时间。
二、花期管理
1、光照充足:它本身就喜光,在开花期间更要让它多晒太阳,光照足才能更好的开花,生长。花期正好是在盛夏季节,这期间要注意不可暴晒,适当的遮挡强光才行,避免带来伤害。
2、适当浇水:它属于耐旱的植物,不过在花期消耗的水分要稍微多些,建议适当增加水量,让土壤湿润些。此外,环境干燥,平时还要勤洒水来保湿,这样利于生长。
3、养分充足:养分是它旺盛生长的关键,此时要多施磷钾肥,大概20天一次。磷钾肥可促花,也可保花,利于开花生长。
三、图片大全
野外生长的蒲公英什么时候采收
如果是采来直接的吃,就是春季采比较好。如果采它的根部当做药材用,秋季会比较好。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到10月。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关于蒲公英在什么季节传播种子
1、蒲公英在春季开始传播种子,直到秋季结束。
2、植株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朵为黄色,花期在每年的4-9月份,当花朵凋谢后,花托上会长出白色的绒球,绒球底下是种子,每当有风吹过,种子就会被带到远处,遇到合适的环境就开始生根发芽。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