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四个方面鉴赏普洱茶?

精选问答

一、观茶汤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而变色变浑浊,因而要及时品鉴。

茶汤颜色(普洱生茶)

新茶期:黄绿(1-2年)、金黄(3年)、橙黄(3-5年)。

醇化期:橙红(5~8年)、石榴红(8~15年)、宝石红(15~30年)。

陈茶期:酒红(30年以上)。

由于汤色与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及微生物种类密切相关,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透明度

浑浊、不清晰、清晰、透明、透明发亮、晶莹剔透。

粘稠度

水样的、流动的、稠密的、浓厚的、油状的、粘稠的。

二、闻气味

香型种类

青草味:茶叶炒得很不熟所产生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清香:优质晒青毛茶还没进入自然发酵阶段,植物本身的清新香味。

花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时,所产生的类似鲜花的香味。

果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时,所产生的类似果实的香味。

蜜香:有一定自然后发酵程度的普洱生茶,所产生的蜜甜香味。

木香:生态环境好,采摘次数少,树龄约在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制成的生茶所含有的大量木脂产生的香气,类似脂粉的香气,又称老木香、木脂香或松脂香,是古树茶的稀有香气。

陈香:普洱生茶长时间存放所产生的类似老木头的香气。

樟香:木脂氧化后所产生的芳樟醇的香味。

药香:木脂氧化充分和陈香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类似中药的香气。

干菌香:酵母菌产生的香气。

果胶香:茶叶中果胶经高温溶解后产生的类似煮嫩玉米的淡甜香气,是优质古树茶的特征香气之一!果胶还能使茶汤变得稠厚发亮,但是果胶要在95℃以上才会大量溶解于水中。

炒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炒干所产生的类似青毛豆或炒栗子的气味。

烘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烘干所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气味。

红茶味: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香气层次感

单一的——茶汤只有一种很单薄的香气。

丰富的——茶汤有多种香气混合在一起。

有层次的——一泡茶汤从热到冷会有很明显的不同香气。

变化的——同一款茶的每一泡之间香气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香气质量

高扬——尖锐而持久的香气。

下沉——不张扬的香气。

内敛——丰富协调而持久的香气。

三、尝味道

人体的味觉器官——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同对不同味感的感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舌尖主要品评茶叶的“甜味”;舌的两侧前端主要评定茶的醇和度;舌两侧的后端主要评判普洱茶是否“发酸”;舌心(中央部位)主要感受普洱茶的“涩味”;舌根则重点体会普洱茶的“苦味”。

品评普洱茶一般以50℃左右较适合评味。茶汤太烫,味觉受高温刺激而麻木,影响正常评味;茶汤温度过低,一是低温滋味由可能的协调而到不协调,影响评定的准确性。

品评普洱之前,最好不要服食具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烟酒、糖果等,以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

基本味道

甜味——茶中的淡然甜意是清雅而不同于蔗糖的甜。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苦味——苦本是茶的原味。

涩味——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足够陈年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茶。

无味——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

汤感

贫乏的、薄的、厚的、饱满的。

水路

粗糙、滑的、丝滑的

喉感

干燥、发干、甘甜、润。

回味

持久、中等、短暂、无。

四、看叶底

浸泡后的茶叶(叶底),能真实反映茶叶的真实品质。

评定叶底一是靠嗅觉辨别香气,二是靠眼睛判别底的老嫩、匀整度、色泽和开展与否,同时还观察有无其它杂物掺入。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