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最早的学生宿舍,也是校园早期建筑群之一。于1930年自件销只威李移按3月开工建设,1931年9月银竣工。建筑整体设计巧妙,有四栋宿舍组成,这四栋宿舍由三座罗马券拱门连为一体。建筑主体以花岗岩的灰色为主色调,尤显质朴大方、厚重沉稳,入口处修建有多层阶梯(百步梯),外形统一,气势宏伟 。
- 中文名称 老斋舍
- 别名 樱花城堡
- 位置 武汉大学
- 竣工 1931年9月
- 建筑面积 13773 m²
历史背景
老斋舍,狮子山南坡位于图书馆前。是武汉大学最早的学生宿舍,也是校园早期建筑群之一。于1930年3月开工建设,1931年9月竣工,1建筑面来自积3773平方米,工程造价55.09万元,由汉协盛营造厂中标承建。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经过一次360百科修缮。
老斋舍最早是男生寄宿宿舍,挨着老斋舍的是学生饭厅及俱乐部(也算是老斋舍的一部分), 学生饭厅一楼前后都是落地长窗,室内光线充足。二楼改造成为学生俱乐部,其内部装饰极富握六罪微理约界维民族特色,房梁上有"宝葫芦插三唱见有戟",祝福学生连升三级。房梁角的木纹上雕刻有"蝠(福)在眼前",蝙蝠睁大眼睛,看着下巴前的铜钱。
在抗日战争时期,武大被日军辟为作战指挥部和伤兵疗养处,侵略军为了缓解这些侵华日本军人的思乡情,便从日本移植来樱花栽种在老斋舍前。其实当年日军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由于寿命的缘故都已经不在了。
在老斋舍还设有"六热求概挥模毫凯一惨案"的纪念碑,并在当年死难学生流下的血迹处专门按血迹原状涂成红色,以示铭记,使得这栋老建筑更加有了历史的纪念意义。
建筑特色
建筑整体设计巧妙,有四栋宿舍组成,这四栋宿舍由三座罗马券拱门连为一体。建筑主体以花岗岩的灰色为主色调,尤显质朴大方、厚重带理沉稳,入口处修建有多层阶梯(百步梯),外形统一,气势宏伟。为突出其导向性,又在次基础上将拱门上部修了一层单檐歇山式亭楼。每栋宿舍由两个大天井将宿舍分隔为方构黑植前中后3排,各排则依飞盟品千山势高低分为1至4层;每栋每层以《千字文》命名,形成天、地、玄、黄检、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16个斋舍。宿舍屋顶做成了平面,蕴涵"地不平天平"的理想追求,即虽然众生起点不一,但通过努力学习,都会达到一样的成就。类似的文化解读,在武大的老建筑中身杂层出不穷,耐人寻味。
它也是是一座仿布达拉宫琉璃瓦建筑,整个建筑巧妙地顺应了自然地势的变化,利用狮子山南坡依山就势进行建造,在不同标高处, 沿等高线建成不同层次的房屋,各排房屋底层地面在不同高度上,而屋面则在同一平面上,形供湖传史敌它印药成"天平地不平"的格局。建筑的东西方向有50个开间,总长近200米,沿山坡等高线建筑了不同楼层的建筑,共有三排,一排比一排高,形成了高低错落的两重内天井的院子,如果从远处眺医马伤环斯眼望"老斋舍",确实颇有一点布达拉宫的气势。
由于位置特殊,老斋舍房顶就是一览武汉大学的樱顶,美丽景色尽收眼底。还有武汉大学的代表性让钱叫传供罗船刑没族建筑老图书馆,也与老斋舍为邻。
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在推开老斋舍的窗子就能看见潇潇洒洒的樱花雨! 甚至屋内伸手就可以碰得到樱花,让在这里居住的学生感觉十分惬意。
住在一个有着沧桑历史的文物建筑内,近在咫尺有樱花、有图书馆,有情人坡,这也是这个建筑的一大特色。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