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青葙子为净青葙子用文火炒来自至有香气而入药者,一处方名。
- 中文名 炒青葙子
- 功效 祛风热,清肝火。
- 主治 治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功效
祛风热,清肝火。
主治
治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疥癞。
性味归经
苦,凉。
来自 ①《药性论》:"味苦,平,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③ 《品汇精要》:"味360百科苦,性微寒,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用药忌宜
《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青葙子鉴定
青葙子干燥种子扁圆形,中心较边缘稍厚,直径1~1.5毫米,厚约0.5毫米。表面平滑,黑色,有光泽,侧面有一微凹的脐点,种皮薄而脆,易破碎,内面白色,微臭。商品中常有残留的黄白色果壳包被于种子上端,果壳如帽状,顶端有一细丝状的花柱,长约4~5毫米。以色黑光亮、饱满者佳。 全国各地均有生产。苋科植物鸡冠花 Celosia cristata L.的种子(鸡冠子)不齐外远联妒耐油承味少地区习惯作青葙子使用,并已有较长的历史。二者外形相似,区别点在于:鸡冠果壳上残留的花柱,长约0.2~0.3厘米,约比青葙短1/3左右;如以扩大镜观察,鸡冠子表面有细小的凹点,而青葙子则不甚显著。参见"鸡冠子"条。本品以颗粒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