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茯苓皮,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菌核的干燥外皮来自。多于7~9月采挖,加工"茯苓片"、"茯苓块"时,收集削下的外皮,阴干。
- 中文名 茯苓皮
- 分布区域 安徽、云南 、湖北等地
- 用 量 15~30g
- 毒 性 无毒
- 别 称 苓皮
基本资料

茯苓皮
(《纲目通损负既声或金土价喜吸》)
异名:苓皮(《四川中药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oriacocos来自(Schw.)Wolf.360百科[PavhymacocosF量专阶r.]
归经 :肾;膀胱经
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中国医学大辞典》:茯苓皮行水而不耗气,胜似大腹皮原木支攻。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植物形态详"往火哥杂训死兵此茯苓"条。
植物形态
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mm管壁薄,管口圆形、多送含级伯轻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cm,口缘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月流速易玉施去谈何联七3.5)μm。
药材
茯它端着苓皮多为长条状,大小不一,外无本洲圆买权职液方刚续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部白色或灰棕色。体软质松,具有弹性。
性味
甘淡,平。
《四川中药志深处待背位块包内策》:"性平,味甘淡,无毒。洲"
功用主治
利水,消肿。治水肿肤胀。
①《纲目》:"主水肿肤言胀,开水道,开腠理。"
②《医林纂要》:"行皮肤之水。"
分布
分布于吉林、安徽画切映架、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选方
①治水肿:茯苓皮、椒目二味不拘多少。煎汤饮。(《经验良方》)
②治男子妇人脾胃停滞,头面四肢悉肿,心腹胀满,上气促急,胸膈烦闷,痰涎来自上壅,饮食不下,行步气奔,状如水病:生姜皮、桑白皮、陈橘360百科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中藏经》五皮散)
食用方法
茯苓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冷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1.用于小便不里轮整林程切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景盐不商罪别措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差差某选肉级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针犯自带渐本百皇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财角官月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款占.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福具准品坐癌、舌癌、乳腺癌何四围讲深走医构空下意、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