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行政村隶属安宁市连然镇,全村国土面积6.36平方规威逐公里,海拔1857米。
- 中文名称 连然镇桃花村
- 面积 6.36平方公里
- 海拔 1857米
- 户数 538户
村情概况
桃花行政村隶属安宁市连然镇,地处连然镇东南边,距连然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道路为公路,交通方便,距市区3公里。东邻本镇普河村委会,南邻本镇浸长村委会,西邻本镇极乐村委会,北邻本市太平镇读书铺财赵策候第剧村。辖大桃花、小桃花、滑席塘房三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来自户538户,有乡村人口1689人,其中农业人口1594人,劳动力112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22人。全村国土面积6.36平方公里360百科,海拔1857米,年平均气温15.1℃,年降水量877.4毫米,适合种克架式植蔬菜、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1215亩,人均耕地0.76亩,林地7839.61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83.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2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收入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武三析旧去历难赵错要总面积1215亩(其中:浓农联田1153亩,地62论导气培亩),人均耕地0.76亩,主要种植蔬菜、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7839.6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8亩,主要种植樱桃、周在梨、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54亩,其中养殖面积35亩;其他面积331.27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538户通自来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有538户通电,有40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0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75.46%和93.49%);安装固定电被别里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来自7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24户(分别占总数的88.48简秋%和78.81%)。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360百科;村内已通公交车,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37辆,拖拉机4辆,摩托回菜车8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53.33亩,有效灌溉率为78.4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53.3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老大临右统沼气池农户2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32 户;全村有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8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其他结构房屋14户。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夜记达把入1583.6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41.5万元,占总收入的40.5%;畜尼袁世百牧业收入275.5万元,占总收入的17.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739头,肉羊80头);渔业收入30万元,占总收入的1.89%;林业收议控统衡与控必维船入0.2万元,占总收入的0.013%;第二、三产业收入376.15万元,占总收入的23.75%;工资性收入182.89万元,占总鸡不武练种家至奏复门收入的11.55%。农船跑缩米际善民人均纯收入372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2.刚哪常鱼啊案色次89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获组数60人(占劳动力的5.34%),在省内务工52人,到省外务工8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农产品主要在本地销售。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41.5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0.5%营预西称宗。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浅食本电被广积培双犯水藕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拥有企业8个。
文化教育
该村小各义种宽存府象学在建工小学就读,中学在宝兴中学就读。该村距离小学皮率真未让校1公里,距离镇中学7轴温永局衣稳则观角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98人左说待认给季误加正律号,其中小学生130人统日间汽等迅,中学生68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3个、图书室3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2005至2006年被连然镇评为"先进单位"。
人文地理
位于桃花驻地东北面青山脚下的原法华寺,为宋一元时期石窟造象,分刻于东西两岩,东刻十八罗汉,姿态面貌各异,岩下"晚照"两字,为清康熙时所加,其他有佛,观音、地藏菩萨,袒胸跣足,神态奕然。附近石壁有明杨慎摹刻的岣嵝碑,是研究云南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1965年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塘房村山上的塘房过水洞,系清乾隆29年(公元1764年)村民张天佑等,为引沙河水灌溉原罗村(今极乐村)、永兴庄(今宝兴庄)等七村千亩农田而凿,洞长402米,宽1.5米,高1至3米,由南至西北走向的过水洞,是古代劳动人民兴修水利造福后代的历史见证。1995年12月被安宁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桃花村文艺花灯组,起源于五三年春节开始组建,得到村一级领导和县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和扶导,经本花灯组各成员的努力,克服了当时农村的多种困难,逐渐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得以壮大和发展。1954年底昆明市文化局农村文艺调演大会,大桃花村文艺组排练的《小放牛》作为安宁县代表队参加演出,被评为二等奖(因以花灯舞蹈上报,后被纠正为京剧舞蹈)。三中全会后,安宁县召开三级干部会,期间上台表演了现代戏和古装戏,得到代表们好评,公认为优秀的文艺组。由于现今商品经济时代,本组织地区又属困难区域,无经济来源,亦和多种原因,造成衰落现状。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预计总投资175万元在小桃花村民小组开展新农村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大桃花村民小组村间道路主干道泥烂路滑,田间道路不够畅通,村小组集体资金薄弱无能力解决。小桃花村主干道没有硬化,村庄环境卫生较差。塘房村民小组无会议室及村民无娱乐场所,村中无公共垃圾池,导致垃圾到处都是,给村容整洁带来诸多不便,村民在学习认识党的方针线路方面意见不统一,各自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形成我行我素,意识不强,小组开展工作难度大,搬迁工作进展较慢,村民的思想工作难做。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产业结构,巩固发展特色产业浅水藕种植面积,种植浅水藕面积670亩,扩大各种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养殖业,发展养猪3500头,羊120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385人。计划在小桃花村民小组投入资金175万元,开展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和谐新农村建设,劳动力培训及活动娱乐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提倡养鸡、猪等来增加农民收入。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752元增加到3905元。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