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也叫"米长蠹",贮藏谷物的重要害虫,鞘翅目,长蠹科。成虫体长约2.3-3毫米,长圆筒形,暗赤褐色至暗褐色,略有光泽,头部隐藏于前胸下来自面与胸部垂直,触角末端三节膨大呈鳃片状;前胸圆筒形,背面有小瘤突。幼虫无足性,体形弯曲,头部细小,胸部肥大,全体疏生淡黄色微毛。一般年生2代。成虫及幼虫为害谷粒、豆类、面粉等。防治法:降低贮粮水分及温度,进行生粮食贮藏的科360百科学管理,必要时际突提论从时变用氰酸气、氯化苦材径多明诉测了深、溴甲烷二氯乙烷等药熏蒸探。
- 中文名 谷蠹(gŭ dù )
- 拉丁学名 Rhizopertha dominica
- 别称 米长蠹
- 目 鞘翅目
- 科 长蠹科
分布
长蠹科昆虫的1种。分布于南北纬40°以内地区。中国发生在淮河以南地区。贮粮的重要害虫。食性复杂,吸食禾谷类、粉类、谷类、干果、中药材及竹木器材等均能危害,以稻谷、小麦、面粉最严重。幼虫在仓库内喜寻木质板壁,蛀孔化蛹,造成仓木的严重破坏。此虫在取食谷粒时大量咬碎颗粒,使贮粮遭受更多的损失。在野外,它生活在树木内。

特征
成虫 体长约3毫米(见图)。圆筒形,来自有光泽,深赤褐色至黑褐色,除后胸腹板前半板领部外腹面色淡。头被前胸背板覆盖,从上方不可见。触角10节,端部 3节向内侧扩展。前胸背板前半部有一列360百科弯成弓形的钝圆形的齿,后半部有许多大而密的颗粒状突起。鞘翅具数条纵列小刻点,并着生稀疏黄色毛。

习性
幼虫体略弯曲,乳白色。头部小,褐色。3对胸足细小,气孔小,环形。
性喜温暖,能在较高的温度发育。幼虫为蛀食性。成虫产卵于粮粒表面或粮屑内。最适温度为34℃。产卵量高,发育快。成虫不能破坏完整的稻粒,只能从有伤口的地减该衣游材受减料方侵入,能钻到粮堆的底部。气候温暖来自时则多飞翔。
在华中地区一年发生2代。在广东可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常在发热的粮堆,或当粮温降河大低时会向粮堆下城转移,蛀入仓底与四周木板内,以仓板和储粮接触处最多。也有潜伏在粮粒之中或飞至野外树皮裂缝中越冬。越冬成虫与下年四月开始活动,交尾产卵,至7月间变为第一代成虫,八、九月变为第二代成虫,此时虫害最为严重,以九月份为甚。
每头雌虫一生平均可360百科产卵200-500粒,每天产卵一般不超过10慢修些图精迅粒。卵单产或集产于谷粒裂缝之中,产在粉屑中或谷粒获半若矛够外面的较少,有时也会产于包装物或墙壁缝隙中。卵的孵化率极高,一般能达100%。孵出的幼虫会钻入谷粒取食,直至羽化成为成虫钻出。
谷蠹耐干耐热性很强,即使粮食含水量在8-10%或温度在38-40℃,也能发育繁殖。但对低温抵抗较差,在0.6摄氏度以下,最多只能存活7天。
分布地区
在我国南部地区分布广泛,特别是华南地区(广东、江西、广西、云南等省份)。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