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城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地处鲁中腹地,来自北、西两面接莱城区,南邻新泰市,东邻沂源县。
2012年末,钢城区辖5个街道(艾山街道、里辛街道、汶源街道、颜庄街道、辛庄街道)。全区总人口29.86万人(户籍人口数)。区域总面积507平方公里。
钢城区有耕地面积7730公顷。 360百科已探明水资源总量线句植决渐显怎析火9595万方,可利用量4591万方。已探明十调古饭能室副营停储量的矿产有铁、金、铜、加团源宪误银、煤炭、石灰岩、白云岩、长石、粘土、石英、砂、花岗岩等14种,总储量约建五方哥载听鱼王5亿吨。煤炭资源是钢城区优势资源,已探明地质储量1.5亿吨,现存储量1亿呼企吨。以铁铜沟矿区矽卡交代型磁铁矿为主的铁矿石新因总储量154万吨,保有储量66万吨。2017年严官液,钢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1.15亿元,同比增长9.1%。钢城区境内有陈毅指挥所旧法某材址、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棋山柯烂、雪蓑碑、抗日阵亡烈士纪它频厚消念碑、雪蓑洞、望海石、一线天、佛洞子等景点。
2019年1月16日0喜标电杂交着时许,济南市钢城区正式挂牌。
- 中文名 钢城区
- 面积 507平方公里
- 人口 33万
- 行政区类别 县级
-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
间木它选提身团脱雨 钢城区位于鲁中腹地,泰山东麓、东临沂源县,南接新泰市。
境内犯广层业三社斯总距探三有莱钢集团、新汶矿业集团莱芜医院、潘西煤矿、西港煤矿、来自山东鼎立化工集团等5家省、市属大中型企业,是山东省的重要钢铁、煤炭生产基地, 素有“钢铁煤都”之称。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360百科领全区干部群众,紧紧抓危体灯和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为莱钢服务、与莱钢共兴”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大企度止除护测普难刘器业带动、工业立区、科教兴区”三大战略,坚持走好“大企业带动、科教兴区、山区综合开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听航财四条路子,扎实苦干,开拓进取,使全区的脚率富古犯农参而养表关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历史沿革
商朝,境域北部属牟国地。
周朝,境域北部属牟子国地。
西汉时期,境域北部属牟县,南部(黄庄、寨子一带)属郡益县。
隋朝,境变域北部属赢县,南部属新泰县。
唐朝,境域北部属莱芜县,南部属新泰县。
宋朝初,境域南部属均参适滑烈诗新泰县,后属蒙阴县。
明朝至清朝,境域北部属莱芜县东乡,南部属蒙阴县北一区。
超 1990年8月,将莱芜市颜庄镇、城子坡镇、里辛乡和新泰市寨子乡、沂源县黄庄镇等5个乡镇划归莱芜市钢城办事处管辖。钢城办事处为莱芜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副县级)。
1992年11月,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同时设立钢城区,是为钢城区行政建置之始。
占值张进原杂三 1995年9月,城子坡镇改厚席坚日杆称城子坡街道,里辛乡创改称里辛镇,所辖行政区域不变。
2000年12月,城子坡街道与寨子乡合并,成立艾山街道,政府驻地北城子坡,坐龙任因胡践头家和立于辖36个行政村(社区)。
2001年5月,莱芜市经济开发区钢城分区成立。
2003年5月,将艾山街道所辖宋家庄、高家庄、卞家泉、傅家桥4个村和黄庄镇所辖小上峪村划归莱芜市经济开发区钢城分区管理说富指石。
2006年06月,辛庄让镇由莱城区划入钢城区。至此军,全区共辖艾山街喜道和颜庄镇、黄庄镇、里辛镇、辛庄镇,共232个行政村(社法罪责响交明区),总面积512.34平方公里。
2019年1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
2019年1月16日0时许,济南市钢城区正式挂牌。原机构在基准日的24时停止运行,新机构在基准日的零时开始运行。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钢城区辖5个街道,即艾山街道、里辛街道、汶源街道、颜庄街道、辛庄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城子坡镇。
基本概况
济南市钢城区,是1993年莱芜升为地级市后新设的县级区。现辖4个镇处,1个经济开发分区,164个村(居),总人口235591人,其中非农业来自人口10万人。全区总面积33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面积占80%以上,耕地面积13万亩。钢城区位于鲁中360百科腹地,泰山东麓、东临沂源县,南接新泰市。境内有莱钢集团、新汶矿业集团莱芜医院、潘西煤矿、西港煤矿、山东鼎立化工集团等5家省、市属大中型企业,是山东省的重要钢铁、煤米鲜征而万端炭生产基地, 素有“钢铁煤都”之称!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团结知本根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为莱钢服务、与莱钢共兴”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大企业带动、工业立区、科教兴区”三大战略,坚持走好士皮江排收脱叫构完九席“大企业带动、科教兴区、山区综合开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四条路子,扎实苦干,开拓进取,使全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增长22%,建区1促名0年年均增长20.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49万元,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20元,年均增银凯看至头并图丝养长6.9%,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任务目标实现翻番。截至目前,全区共引进项目243个(含上年结转项育特目13个),计划草纪穿农今银跟最手迅外来投资总额1661

能终让同斯观刑且步 70万元,到位资金74508万元,市考核认定招商引资任务41414万元,占市分配任务的207%,并相继有天元气士光山府这妒督星云体等16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投产营业或开工建设。参加全市钢铁项目招商大会成效明显,全区共签约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96个,签约提那自教便黑止衣争易额达51.17亿元,命速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4.84亿元。由于招商引资的拉动,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概红与艺吸留微波长技一54亿元,同比增长53%,是近年职光降凯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农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山区开发成效显著。全区已形成5万多亩的蔬喜血溶践菜基地、12万亩的林果基地、40个肉蛋奶专业村,全区经粮作物比达到7:3。全区果品总产量达到2.7万吨,盛产的黄金蜜桃、寒露蜜桃、红富士苹果等优质水果享有盛誉,钢城区先后被命名为击案脚场零征长专皮“山东省黄金桃之乡”、“香定未却不顺知仅杆中国蜜桃之乡”。坚持长年、连年大干,狠抓山区综合开发,按照“地成、水成、路成、林成、产业结构调整成”的“五成”标准,大面积治理,高标准开发,建区以来,全区共治理开发土地6万亩,增加耕地1.8万亩,新建、维修、表些操孔句养配套各类水利工程3900多项。
工业兴告酸垂充旺发达,高新技术项目膨胀发展步伐加快。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以钢铁为龙头,以新材料、机械、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拥有粉

末冶金、高性能磁件、旋转油泵等40项高科技拳头产品,有20余项填补省以上空白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强区富民兴财政的重要途径,狠抓项目规模化、产业特色化、环境宽松化三个重点,实现了民营经济质和量的提高。预计2003年,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4517户、私营企业869户,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33.6亿元,上缴税金4500万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坚持厂地联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加快了以道路、通讯、供排水为重点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建设迅速起步。城乡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汽车,城区内有220KV、110KV变电站,各类专业市场20处,城市市民电话普及率达到9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4.7%。95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圆满成功。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首批教育“两基”达标县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等二十几项全国、全省荣誉称号!
自然地理
地貌
钢城区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面积占80%以上,耕地面积13万亩。钢城区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的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地形以南缓北陡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山岭环绕,尤以西侧莲花山为最。
气候
钢城区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东、南两面多山,汶水穿区而过。无霜期年达286天,年平均气温16 °到18°,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是名符其实的膏腴之地。
自然资源
钢城区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20多种,主要有煤、铁、铜、金、硅、石灰石、白云石、木鱼石、花岗石等,特别是煤、铁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是山东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基地,素有“钢城煤都”之称。境有中、小型水库37座、塘坝197座,年均水资源总量1.2亿立方米,水源充足。
风土人情
花鼓锣子是一种源于莱芜颜庄一带的民间舞蹈,自清朝末年流传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当时莱芜荒饥穷馑,民不聊生,许多人流落集镇,靠乞讨卖艺谋求生路。这些人往往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或唱或说并加以表演,以求招徕顾客或博得怜悯。颜庄村民张凤旨、苗传

美等人,搜集加工改编了沿街乞讨者与卖唱者击鼓敲锣的韵律,卖药人打伞的技巧,磨刀人打夹板的节秦,熔多种民间技艺于一炉,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花鼓锣子最早的演唱形式为五人集体舞。领头者为青年英雄扮相,一身青,紧束口,腰系板带,足穿薄底靴,头戴英雄巾,此人打鼓;第二人打小锣,为姑娘扮相,梳一条大辫子,绿褂红裤镶金边,足穿大缨子花鞋;第三人为丑角扮相,一身青,翻穿山羊皮坎肩,手打夹板;第四人为姑娘扮相,穿着同第二人,打小衩;第五人为丑角扮相,打扮同第三人,肩背褡子,打雨伞。演唱中,演员用携带乐器敲打节秦,见景唱景,见物唱物,即兴表演,说唱舞蹈穿插进行。演员表演时上身双手动作不多,主要是双脚蹦跳,舞姿优美朴实,并不时插科打诨,做许多滑稽动作。这种舞蹈队形变化多端,形式生动活泼,音乐节秦明快,唱词通俗易懂,既可单独表演,又可穿插于龙灯、狮子舞、高跷等队伍中配合演出,情趣横生,生活气息浓,深受群众喜爱。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重视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多次组织力量挖掘、加工提高。早在1957年和1960年,花鼓锣子演唱队就分别获得山东省民间艺术挖掘奖和表演二等奖。近期,又两次由省电视台录相播放,并已载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
经济概况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位于鲁中腹
地,泰山东麓,总面积329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境内有山东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莱钢集团和两处省属煤矿,是山东省主要的钢铁、煤炭生产基地,素有“钢铁煤都”之称。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增长22%,建区10年年均增长20.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49万元,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20元,年均增长6.9%,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工业

钢城区工业兴旺发达,高新技术项目膨胀发展步伐加快。积极发挥背靠莱钢的优势,按照“服务、联合、配套、延伸”的八字方针,大力发展为莱钢生产生活服务的配套项目、产品、延伸项目和与莱钢的联办联营项目,全区已发展各类服务、配套、联办企业300多家,其中紧密型联办企业30多家,所创造的产值、利税分别占区属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以钢铁为龙头,以新材料、机械、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拥有粉末冶金、高性能磁件、旋转油泵等40项高科技拳头产品,有20余项填补省以上空白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强区富民兴财政的重要途径,狠抓项目规模化、产业特色化、环境宽松化三个重点,实现了民营经济质和量的提高。2003年,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4517户、私营企业869户,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33.6亿元,上缴税金4500万元。
农业
钢城区农林特产丰富,现已建成了优质蔬菜、林果、肉蛋奶三大生产基地。境内现有中、小型水库33座,塘坝172座,总蓄水量17328万立方米,水源充足。
农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山区开发成效显著。全区已形成5万多亩的蔬菜基地、12万亩的林果基地、40个肉蛋奶专业村,全区经粮作物比达到7:3。全区果品总产量达到2.7万吨,盛产的黄金蜜桃、寒露蜜桃、红富士苹果等优质水果享有盛誉,钢城区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黄金桃之乡”、“中国蜜桃之乡”。坚持长年、连年大干,狠抓山区综合开发,按照“地成、水成、路成、林成、产业结构调整成”的“五成”标准,大面积治理,高标准开发,建区以来,全区共治理开发土地6万亩,增加耕地1.8万亩,新建、维修、配套各类水利工程3900多项。
其他产业
随着一、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商业、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累计投资1.3亿元,加快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拓宽改造了“两纵两横”的4条主干道,建成开通了2.1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直放站,建设完善了供电、供排水、饮食服务、园林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一个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新钢城已悄然矗立在齐鲁大地上。境内正在建设莱芜经济开发区钢城分区。开发区位于艾山前怀,一期工程占地350公顷,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在贯彻上级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钢城区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全民重商、亲商、安商、富商,大力发展经济的浓厚氛围。
神话传说
双龙山的传说
据中国作家【赢牟文学】实力派写手联谊会主席、【赢牟文学】主编、总裁田茂泉介绍说:双龙山很美,风景也非常秀丽,据说它的名字也耐人寻味,其得名,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 双龙山,原名叫双山子。相传,当年玉皇大帝派东海龙王三太子小黑龙,掌管双山子下边的河道,让他旱了行雨,涝了治水。哪知这小黑龙到次任职之后,不为民造福,春天干旱不行滴雨,老百姓的庄稼都干旱而死。夏秋之季,这条恶龙又兴风纵雨,河水涨,把眼看到手的粮食冲走。逢年过节,还要百姓用童男童女作为供品。弄得这一带的百姓日不聊生,纷纷外出逃难。
当地的土地爷和山神几次劝说,都让小黑龙,打得鼻青脸肿,只好上天庭奏明玉帝。玉帝知道,龙颜大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没想到小黑龙的武艺十分厉害,每次来捉拿他的天兵天将都被它打败。没办法,玉帝决定派大青龙、二青龙统领五千兵将,去捉拿小黑龙。临走交给大青龙、二青龙两件宝物:一根银针和一条银索。
这天,小黑龙,正在山下河道龙宫里大摆酒宴,庆贺胜利,虾兵蟹将狂饮乱舞,好不热闹。忽然值日官来报:大青龙、二青龙率五千天兵天将,领旨前来讨战,小黑龙一听,心中就有点惊慌,转念一想:大青龙、二青龙与我是同胞兄弟,我先给它点软的,凭我三寸不烂之舌,定说他个神魂颠倒。他要是不买账,我这几年武艺也大有长进,料也不会有多大闪失。不多时,就听天空响了三声炸雷。接着天上乌云滚滚,风雨大作。小黑龙连忙带领虾兵蟹将升起云头迎战。只见大青龙、二青龙,率领天兵天将浩浩荡荡,甚是威风。小黑龙装模作样地说道:“原来是大青龙、二青龙兄啊,多日不见,为弟十分想念。是什么风把你俩个吹来了?快请到我宫里坐坐吧。”大青龙、二青龙的鼻孔“哼”了一声,异口同声说道:“不要装模作样了!你违背了玉帝的旨意,祸害黎民百姓,今天玉帝派我前来捉拿你这个孽障!”小黑龙皮笑肉不笑地说:“两位哥哥休听他胡言乱语,我来到此地之后,给这里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即使你弟有些小小不然的差错,你我是同胞兄弟,也得看在兄弟的情份上,让我三分。如果两位哥哥真的不讲情面,哼!我小黑龙也不是好惹的!”大青龙、二青龙,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气得“哇呀”暴叫:“呸,你这恶龙,少给我来这一套,你死到临头,还不觉。我不与你费这口舌,今日不捉你回去,誓不罢休!”举起手中的方天化戟搂头就打。小黑龙也亮出雌雄宝剑相迎。
三条龙摇头摆尾,你来我往,上下翻腾,打在一处。这一场恶战可不得了,只打得风沙遮住了日月头,双山上的大石头被刮得乱飞。天兵天将与虾兵蟹将也打在一块。这片的老百姓,家家屋门紧闭,不敢出门。就这么一直打了三天三夜。小黑龙的手下被打得七零八散,它也渐渐不敌大青龙、二青龙。
这时,大青龙、二青龙却越战越勇,小黑龙一看不行,转身要逃走,小青龙早预备着了,趁它一转身,扬起方天化戟打了下去,就听小黑龙“吱吱”怪叫了几声,朝双山顶上落了下去。大青龙、二青龙也不怠慢,按落云头,大青龙扣住大黑龙的鼻子,二青龙逮住二黑龙的头,用玉帝赐的银针穿透了小黑龙的鼻子,用银索链子拴好,奏请玉帝发落。玉帝降旨:将小黑龙,打入双山以西十里处的卧虎山黑龙潭内受苦,由大青龙、二青龙,掌管双山脚下河道。
大青龙、二青龙, 大义灭亲,为民除害,后来又为双山周围的老百姓造了不少福。当地百姓为怀念它的功德,就把原来的双山改叫为双龙山了。 【摘自赢牟文学网 不准转载】
双凤山
据作家田茂泉介绍说:双凤山地处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双凤山不高。有“仙”也有“龙”,可谓名山。这里丛林茂密,百鸟争鸣,山清水秀,如同仙境。站在双凤山上,极目北眺,可见汶水翻滚;松涛高歌。
说起“双凤山”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每年的三月三日,天上的王母娘娘都要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各路神仙都要准时参加,谁也不准缺席。有一年的蟠桃会因东海龙王敖广违背玉皇大帝圣旨,导致庄稼颗粒无收,担心玉皇大帝治罪,便派龙王三太子代为赴会。这龙王三太子聪明英俊,潇洒大方,性格刚强,礼貌谦让,让王母娘娘大喜过望,便有意将自己头上的金凤凰许配给他。“双凤”姑娘羞答答地应允此事后,决意考察一番龙三太子。
话说蟠桃会这天,同为水族的鳌精也来了,借着酒酣耳热之际,向龙三太子进言道:“龙哥,你知不知道,凡间引水浇地、搞得河水日日减少,我们的命恐将不久矣,我非发大水淹死他们不可!”龙王三太子喝道:“没有玉皇大帝御旨,休得胡来!”鳌精悻悻而去。说话间,双凤姑娘已在仙间修炼三千余年,终成正果,打扮成妙龄村姑,来到了山下宋家庄落户。一日半夜时分,双凤姑娘突然发现汶河两岸的水脱缰野马似的涌向宋家庄村,导致好多人被淹死,房屋被冲毁。双凤姑娘立即将此事告知龙王三太子,三太子闻听后断定是鳌精所为,决意与双凤姑娘联手惩治鳌精。他让双凤姑娘把鳌精引诱上河岸,经过几番厮杀,终将鳌精杀死。鳌精此后化作一座大山,就是今天钢城以南的新泰“鳌山”。
双凤姑娘借势向北飞去,龙王三太子也随之向北飞舞而去,半途化作一座大山。而此时双凤姑娘正巧落在此山山头上,左顾右盼。此山就是现今的“双凤山”。
据上了点年纪的人说,双凤山脚下当年有三块巨石,相隔几十米远依次而立。靠汶河南岸边的一块为青色巨石,状若昂首的龙,所以被呼作“青龙”。靠北岸侧立的那块为淡白色巨石,状若虎啸,被称为“白虎”。中间的巨石为两人形,似古代两员战将。所以当地人常说“青龙白虎要打仗,中间隔着两员将”。据传,这青龙白虎是两员战将的坐骑,随时听从主人号令“降鳌”。如今,这“青龙白虎两员将”三块巨礁早已随着拦河大坝工程而消失了。已经不见当年的模样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风格迥异,造型别致的楼群。如今的双凤山,又在续说着她美丽的新传说。 【摘自赢牟文学网 不准转载】
农林特产
钢城区农林特产丰富,现已建成了优质蔬菜、林果、肉蛋奶三大生产基地。境内现有中、小型水库33座,塘坝172座,总蓄水量17328万立方米,水源充足。
随着一、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商业、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累计投资1.3亿元,加快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拓宽改造了“两纵两横”的4条主干道,建成开通了2.1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直放站,建设完善了供电、供排水、饮食服务、园林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一个环境优美、生机勃勃的新钢城已悄然矗立在齐鲁大地上。
境内正在建设莱芜经济开发区钢城分区。开发区位于艾山前怀,一期工程占地350公顷,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在贯彻上级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钢城区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全民重商、亲商、安商、富商,大力发展经济的浓厚氛围。
投资环境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坚持厂地联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加快了以道路、通讯、供排水为重点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建设迅速起步。城乡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汽车,城区内有220KV、110KV变电站,各类专业市场20处,城市市民电话普及率达到9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4.7%。1995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圆满成功。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首批教育“两基”达标县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等二十几项全国、全省荣誉称号![3]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任务目标实现翻番。全区共引进项目243个(含上年结转项目13个),计划外来投资总额166170万元,到位资金74508万元,市考核认定招商引资任务41414万元,占市分配任务的207%,并相继有天元气体等16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投产营业或开工建设。参加全市钢铁项目招商大会成效明显,全区共签约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96个,签约额达51.17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4.84亿元。由于招商引资的拉动,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53%,是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
明星乡镇
里辛街道
里辛街道办事处位于济南市东南部,距莱城25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7°48'33",北纬36°04'25",北与辛庄镇接壤,西与颜庄镇毗邻,东与县沂源交界,南与艾山街道办事处相邻。街道办事处驻里辛,电话区号0634,邮编,271133
【名称来历】里辛历史悠久,据哪吒庙碑记载,明洪武二年,李、魏、韩、董四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分建三村。西村名纤纺,东村名坡庄子,中村名李信。李信系名人,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李信、明朝成化年间,任广信府照磨。后人丁繁衍,村落扩大,合为一村定名为李信。揩音成里辛。里辛为街道办事处驻地,故名里辛街道办事处。
【政区沿革】据当代作家田茂泉介绍说,里辛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较早的地区之一。境内范家桥、范家庙、范家楼是大汶口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再现了殷商时期先民的生产和生活风貌。从遗址来看,辖区内人类活动可推到五千年之前。早在夏朝时期,大禹根据高山大川划定疆界,把全国分为九州。海、岱、淮归徐州,里辛古地化属徐州。到了周朝,周武王驾崩后,其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其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不服,勾结商纣与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出师东征,杀死武庚及管叔,流放蔡叔、霍叔。平定叛乱后,周公旦将长子伯禽封到了鲁国,次子子爵封到牟国。牟国都城设在牟城庄(今莱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据有关资料考证,当时以莲花山为界山,南属鲁,北属齐,东属牟。春秋时牟国沦为鲁国附属国。周王朝没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烽起争雄,在公元前249年(楚考烈王十四年),楚国灭掉鲁国,后又灭牟国,里辛境地随之归属楚国。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诏令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此时里辛辖区归属济北郡。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置莱芜县,里辛辖地归属莱芜县。公元420—479年(南北朝刘宋时期)撤销莱芜县划分为赢、贝丘、牟县,里辛辖地属牟县。公元551—557年(南北朝北齐时期)将牟县疆土全部并入博城县,里辛辖地随之划归博城县。公元596年,牟县疆土又从博城划出,与赢县同属兖州鲁郡。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初年)又撤销牟县将其并入赢县。公元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撤赢县并入博城,属河南道。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撤赢县置莱芜县,此后再不见赢、牟之说。公元822年(唐宪宗元和十七年),撤销莱芜县并入乾封县,里辛辖区归属乾封县。五代时期的后周太祖显德元年(954年)设莱芜监,里辛归属莱芜监,辖地不变。
宋、元、明、清时,莱芜名称基本稳定,里辛归属也相对稳定。宋初,莱芜县属兖州,不久改属京东西路袭庆府。金时,莱芜属山东西路泰山州。元初,莱芜县属泰安州。明时,莱芜归属山东布政司济南府泰安州。清时,莱芜归属泰安府。尽管莱芜归属几经变更,但里辛辖地归属莱芜一直没有变。清末明初,莱芜县化为十区,里辛属四区所辖。1939年8月,莱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沿袭旧制,境地仍属四区管辖。1941年春,莱芜分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四区属新甫县,1944年7月至9月,境地三岔河、玥庄、里辛、石家岭、赵家峪及陶家岭(艾山)、桑梓峪(颜庄)一带划归新泰县,10月复归新甫县,1945年10月回归莱芜县,里辛归属颜庄区管辖。1951年3月改称第七区,1955年10月由数字区改为地名区,称颜庄区。1958年3月撤区并乡,颜庄区划分为郑王庄乡和颜庄乡。同年10月颜庄乡、郑王庄乡改为人民公社。1959年2月郑王庄、颜庄两个公社并为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颜庄公社改称办事处,境内设里辛、郑王庄、棋山3乡合并,设立里辛乡。乡人民政府驻里辛村,隶属于济南市人民政府。1992年11月莱芜升格为地级市,设立莱城、钢城两个县级区,里辛乡隶属钢城区人民政府。1995年10月13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里辛撤乡改镇,2007年5月辖区的郑王庄、石头湾、小庙、东田庄、西田庄、北田庄、双口峪7个行政村划为钢城经济开发区。2012年5月7个行政村又回归里辛镇,2012年11月撤镇改街道办事处。现辖48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
【政区划分】2011年末44个行政村。所辖行政村有:里辛、黄金篮、双龙峪、东峪、黄崖、孙家岭、桃行、陈家山、潘家庄、小官庄、大庙、前朱山、后朱山、高家庄、穆家寨、东马泉、西马泉、中马泉、黄家洼、高家岭、焦家庄、碁山观、杨家楼、圈里、白冶子、石家岭、南赵家峪居委会、北赵家峪居委会、张家岭、玥庄、银山子、冯家庄、三岔河、南朱家庄、茶峪子社区、凤凰峪、涝洼,郑王庄、石头湾、小庙、东田庄、西田庄、北田庄、双口峪、大官庄、簸箩村、上田庄、东宋家庄.。
【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60819 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080 人,城镇比率44.5% ,另有流动人口320 人,总人口中:男性3041人,占50.1%,女性30409 人,占49%,14岁以下1051 人,占20% ,15—64岁31200 人,占55% ,65岁以上19108 人,占25%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0819 人,占99.9%,少数民族12 人,占0.1% 。2011年出生率10.6%,死亡率6% ,人口自然增长率4.6% 。辖区西起黄羊山东止裂皮山,东西跨距20公里,南起银山,北至王子山跨距5公里,总面积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945 亩,占16%,山岭3 万亩,占84%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米608,2 人。
【地形】里辛的地形是东高西底,东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西部为平原。棋山河由东向西横贯全镇。海拔最高633 米,最低210 米。山地3 万公顷,占20 %,丘陵约6 万公顷,占40 %,其余为平原。具体分为:低山岭坡、岭坡梯田、近山阶地、山前倾斜盆地、河谷平原地貌类型。
【气候】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年平均气温在11~13℃之间,降水量760.9毫米,无霜期204天。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8.6℃,7月份最高为30.9℃,极端最高为39.2℃;1月份最低为8.1℃,极端最低为-22.5℃。降水量多年平均760.9毫米,1964年最多,为1369.6毫米;1981年最少,为442毫米。 日降水量最大为168.8毫米,出现于1975年9月1日。日照多年平均2629.2小时,日照率59%,5月份最多,平均274.4小时;12月份最少,平均181.9小时。平均每天光照7.2小时,最长13.8小时。镇内属半湿润地区,在一年中7月和8月属湿润期,9月为半湿润期,其它月份为干旱、半干旱期。初霜一般在10月21日,终霜多在翌年4月7日,无霜期平均196天。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干旱、风灾严重。灾害性气候:主要是旱、涝,风、雹、虫灾次之。里辛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大旱12年一遇,偏旱8年一遇,季节旱发生频繁,春旱机率最高。旱灾一般面积大,范围广,灾情重,特别是山区灾情更重。水灾,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尤以7月最多。春季暴雨多出现在4月上旬和5月中旬。秋季暴雨比春季多,主要集中在9月上、中旬。大涝24年一遇,发生频率为4%,偏涝6年一遇,发生频率为17%,夏涝机率最高。
【水文】境内的主要河流为棋山河和潘田河。棋山河源于棋山北麓的干流及发源地裂皮山的郑王庄河、月庄河2条支流汇合而成,最宽处达250米,由于莱钢大型占地,河道缩道十几米,河水流至颜庄瞳里村出境,有颜庄镇东泉汇入牟汶河,全长15.6公里,流域面积70.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0%.潘田河[原名叫阎王河]发源于辛庄镇东宋村,境内长3.2公里,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平均比8%,河水于潘家庄村西出境汇入牟汶河。
【矿产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铁、铜、金、铅、锌、铝土、煤、石灰岩、石英、蛙石、磷、花岗石、燕子石、河沙等。生物资源野生动物有野兔、黄鼬、狐狸、獾、啄木鸟、灰喜鹊等,有益昆虫有3纲9目26科118种;野生中药材有汶香附、柏子仁、酸枣仁、丹参、远志、黄芩、柴胡、全蝎等450多种,年采集近200种;野生鱼类有鳅鱼、马口鱼等;水生植物有苇、蒲、荻等。土壤:分为两个大类、七个亚类。按亚类分:棕壤、潮棕壤,占可利用面积的13%,土层深厚,宜于耕种;棕壤性土,占31.7%;褐土性土,占17%,土层浅薄,宜发展林牧业;淋溶褐土,占15%,土层深厚,宜于耕种。褐土、潮褐土,占23%,宜于耕种。植被:原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植被率很小,且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除个别山地丘陵和沟谷中可见零星次生落叶、阔叶杂林外,主要是抗旱耐瘠的针叶树种。
【农业】耕地面积18945亩,人均0.7亩,全部水浇地,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1.46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5.78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蔬菜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产量7386 吨,人均7386 公斤,其中小麦3380 吨,玉米2377 吨,花生2729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7772 亩,产量35070 吨,主要品种有旱地西红柿、大白菜、箩卜、黄瓜、茄子等。畜牧业以养猪、羊、鸡等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3731 头,年存栏9167头,羊饲养量7136 只,年末存栏11473 只,鸡等家禽饲养量173755 只。
【工业】以锻造、机械加工等钢铁为主,其中温岭锻造、金雷风电、中兴汽配等企业都是山东省的知名企业,2011年全处处工业总产值12.5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66 %。
【商业外贸】2011年共有商业网点188家,社会零售后服务22万元,比上年增加收入20%,集贸市场4个,成交额8千万元。
【财政金融】界2011年财政收入水平7435万元,比上年增加23.4 %,从各种主要税源来看,完成营业税3597.88万元,增值税额1780.1万元,企业所得税额231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水平60.38 元,比上年增加40 %。截止2011年末,境内共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莱芜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4家金融机构开社了分行和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10.8亿元,比上年增加39%,各项贷款余额定12.5亿元,比上年增加40 % 。
【文化艺术】2011底,有文化站和电视闭路站各一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0处,各类图书室34个,藏书80万册,文学创作丰收。全街道办事处有26名业余文学爱好者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达1600多篇,其中,当代作家田茂泉撰写的民间故事[棋山传说]在2001年济南市“税研杯”民间故事大赛上荣获一等奖,长篇小说[铁城血案],荣获省“黄河杯”文学创作二等奖。2009年、2010年分别在棋山举办了“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及“山东省炒鸡美食大赛”活动,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教育】2011年末,有幼儿园14 所,在园幼儿教育940 人,专任教师队伍57人,小学6 所,在校学生1317 人,专任教师队伍1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初中2 所,在校生2160 人,专任教师215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371万元,比上年增加13 %,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附加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7.37 %,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科技】2011年末,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个,其中:金雷风电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处各类科技人才360名,承担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6个。
【医疗卫生】2011年末,镜内有卫生院1处,门诊1个,37个村全部实行了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卫生院拥有床位30个,固定资产28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7 名,其中:执业医师22人,执业助理医师4 人,注册护士9 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5000人次。
【体育】截止2011年底先后建成学校体育场8 个,16 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广播电视】到2011年底,电视村村通覆盖全街道办事处,闭路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社会保障】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7 户,人数123 人,支出231000 元,比上年增长6.94 %,月人均156.5元,比上年增长4.23 %,医疗救助46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75 户,人数1084 人,支出1015200 元,比上年增长52.40 %,月人均80.31 元,比上年增长29.1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0 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65922 元,比上年增长6 %。社会福利费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敬老院床位120 张,收养农村五保老人86 人。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人合计138万元,比上年增长23 %,基金合计支出138万元,比上年增长23 %,2011年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2。9万人,参保率98 %。
【交通运输】境内莱韩路贯穿东西,与205国道、803省道相接,莱钢大道贯穿南北,与济莱青高速相接。【邮政电信网通移动】2011年末,辖区内有邮政局2处,村级代办所37处,邮政业务总量600万元,其中计费300万元。报刊杂志累计期发1.2万份。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0个。网通企业3个,服务网点13个,移动企业2个,服务网点21个,固定电话用户1.3万户,电话普及率96%,电信用户9000户,网通用户8000户,移动用户1.8万户,互联网用户1.9万户,业务总收入1300万元。
【公共交通】2011在里辛原交管所旧址的基础上,改建成里辛公交客运站,日发客72班次,日容量1400多人次。
【给排水】镇区主要道路两侧分别建设地下排水道5000米,使污水能排入净化池,雨水排入里辛河。使汛期来临能防洪,干旱来年能抗旱。
【供电】境内建供电站4处,44个行政村中,设供电组41个,服务人员69人。
【供水】1985年在里辛东岭建自来水站一处,年供水3万立方米。
【园林绿化】2011年末,街道办事处驻地绿化面积0,8平方公里,有绿地1万平方米。
辛庄镇
辛庄镇位于济南市东部,钢城区北部。东邻沂源县,西接莱芜开发区,南连颜庄镇、里辛镇,北靠苗山镇。面积173平方千米,人口4.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8万人。镇政府驻辛庄村,距市区中心12千米。 地处山区,地势东高西低、山峦起伏、河流纵横。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花岗石、石灰石、耐火材料等。磁莱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南线、S329道、博(淄博)莱(莱芜)高速公路、莱钢至济青高速公路连接线(莱钢大道)、颜苗路穿境而过,济青高速、博莱高速分别在辛庄境内设有出入口。景点有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屏山、寄母山林区、鲁国王子墓、牟子国牟子城、金鸡峡、峨峪峡等。
2000年底撤乡并镇以来,镇党委政府适时规划,确立“依托交通优势,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两条线”“四大片”即在莱马路、颜苗路沿线形成的以餐饮、服务、加工、维修等两条经济带:秦家洼、桑园、百嘴红经济片,政府驻地经济片,墨 埠及南部矿区经济片和铁车经济片,并制定出优惠政策,鼓励沿线、沿路、沿片的村,依托优势加快发展,对不沿线沿片的村,放宽尺度到这些地方投资建设。为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自2001年开始,,规划建设了辛庄工业园区和后峪民营经济园区。辛庄工业园紧靠市开发区,在博莱高速公路以东,莱马路两侧规划土地600亩。到截至2005年,已有六个项目入园。其中,最大的引资项目一一莱芜千榕板业有限公司。后峪民营经济园区在乔店水库以北,紧靠莱马路、规划面积500亩。其中有林地带380亩,水域面积3亩,以发展饮食服务、旅游休闲为主。已有十家确定入园,并有三家出面协商一次性买断经营权,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
镇因驻地辛庄村而得名。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明正德元年孟耿重修玉皇宫碑曾有记载,玉皇宫起自唐而颓于今。足见始建村在唐朝,因属新建村庄,曾名新庄。后演化为辛庄。”清末属东乡鹏山、芦城、铁车保。民国初年称铁车区。1941年属莱东县铁车、鹏山、辛庄3个区。1945年10月,3个区合并为铁车区。1950年改称第八区,1955年称辛庄区。1958年3月分为辛庄、铁车2乡。同年10月合并为辛庄公社,辖辛庄、徐店、铁车、裴家庄、官庄、赵泉管理区。1984年改称辛庄办事处,辖辛庄、徐家店、铁车、裴家庄、赵家泉、大官庄乡,74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1985年10月,分为辛庄镇、铁车乡。1997年,辛庄镇面积108.15平方千米,人口42942人,辖4个管理区,辛庄、东辛庄、下朱家店、杨家横、吕家峪、岔道、上三山、下三山、王响泉、桑响泉、刘响泉、郭家沟、徐家店、上陈、下陈、上河、北王家庄、蔡店、侯家店、前城子、后城子、桑园、秦家洼、百咀红、崖下、大徐家庄、纸坊、坡庄、乔店、后峪、天井峪、大石家、赵家泉、兴隆庄、芦城、南埠子、赵家庄、苗家庄、南王家庄、上田庄、培峪、东宋家庄、朱家沟、墨埠、东照临、西照临、于家官庄、北蛇沟、南蛇沟、簸萝、大官庄、东涝坡52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铁车乡面积73.9平方千米,人口10023人,辖3个管理区,西铁车、东铁车、桃科、旋东沟、郎郡、团坡子、傅宅科、砟峪、城岭、石湾子、大沟、裴家庄、南宝台、北宝台、红崖、团圆坡、西泉、北泉、桃峪19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2000年12月,撤销铁车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庄镇。2002年,面积182.05平方千米,人口53055人,辖7个管理区,71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
2006年,将郭家沟、秦家洼、大石家3村划归鹏泉街道办事处管辖。同年6月,将莱城区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调整后,辛庄镇行政区域不变,镇政府驻地不变,辖68个行政村, 分别是辛庄、东辛庄、下朱家店、杨家横、吕家峪、岔道、上三山、下三山、王响泉、桑响泉、刘响泉、徐家店、上陈、下陈、上河、北王家庄、蔡店、侯家台、前城子、后城子、桑园、百咀红、 崖下、大徐家庄、纸坊、坡庄、乔店、后峪、天井峪、赵家泉、兴隆庄、芦城、南埠子、赵家庄、苗家庄、南王家庄、上田庄、培峪、东宋家庄、朱家沟、墨埠、东照临、西照临、于家官庄、北蛇沟、南蛇沟、簸箩、大官庄、东涝坡、东铁车、西铁车、桃科、旋车沟、郎郡、团坡子、傅宅科、砟峪、城岭、石湾子、大沟、裴家庄、南宝台、北宝台、红崖、团圆坡、西泉、北泉、桃峪。
颜庄镇
颜庄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济南市东南部,是钢城的北大门,是连接莱城与钢城的纽带;交通十分便利,803省道、莱新高速公路、磁莱铁路贯穿南北,莱韩公路横穿东西,是货畅其流的枢纽城镇;全镇资源丰富,煤炭、石灰石、白云石储量居全市前列,境内有莱钢、新矿集团等省地厂矿十余家。
面积71.7平方千米,人口58004人。辖3个管理区,42个村(居)委会,49个自然村。历史悠久、是蓬勃发展的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
颜庄镇因驻地而得名。历代相传建村于战国时期,几经兴衰,到元末只剩几家住户,现大部分村民系明朝以后迁此,原名李子园,后人丁兴旺。村落沿河向北扩延,改称延庄。谐音成颜庄。清末属东乡的颜庄、里辛、黄山、棋山保及铁车、汶南保的一部分。民国初年称第四区。1939年属莱南行署。1941年春属新甫县南冶、清泥、棋山3个区以及莱东县黄花区。1945年10月,4个区合并称颜庄区。1950年改称第七区。1955年10月复称颜庄区。1958年3月分为颜庄、郑王庄2乡,同年10月改为颜庄、郑王庄2公社。1959年2月,合并为颜庄公社,辖颜庄、港里、澜头、清泥、里辛、郑王庄、碁山管理区。1984年4月改称颜庄办事处,辖颜庄、城子坡镇及西港,澜头、里辛、郑王庄、碁山乡,100个行政村,1l7个自然村。1985年10月,分为颜庄镇、城子坡镇、里辛乡。1997年,颜庄镇面积71.7平方千米,人口57440人,辖3个管理区,颜庄、南下冶、西沟、黄花店、郭家店、北下冶、莲花池、疃里、马官庄、唐家宅、吕家林、曹庄、沈家崖、上河沟、下河沟、牛马庄、三岔沟、澜头、野虎沟、埠东、桑梓峪、东南峪、孙家庄、柳桥峪、东当峪、中当峪、西当峪、木头山、邱家屋子、状元沟、北官庄、南官庄、西港、验货台、窑货厂、半壁店子、南港、王家港、上北港、下北港、东红埠岭、西红埠岭42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2002年,面积71.7平方千米,人口58004人,辖3个管理区,42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
颜庄(颜庄、东泉、东岭、果园4个自然村)、验货台居委会(验货台、验货台南村2个自然村)、半壁店子(原名店子)、西港(西港、小西港2个自然村)、王家港、上北港、下北港、南港、东红埠岭、西红埠岭、窑货厂、状元沟、郭家台、黄花店、北下冶、南下冶、莲花池、东当峪、西当峪、中当峪、木头山、邱家屋子、北官庄、南官庄、澜头(澜头、曾家庄2个自然村)、野虎沟、西沟、马官庄、疃里、柳桥峪、埠东(埠东、埠东南岭2个自然村)、唐家宅、吕家林、三岔沟、牛马庄、东南峪、桑梓峪、曹庄(原名曹家庄)、沈家崖、上河沟、下河沟、孙家庄。
明代嘉靖年间设驿铺。颜庄村花鼓锣子土生土长,名扬四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西当峪村莱芜梆子庄户剧团远近闻名,成立于1938年,能演出的传统剧目达48个,现代戏剧目达12个。
颜庄镇面积71.6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辖42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8万,其中农业人口3.5万。颜庄镇境内多山区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部山区,中部丘陵,北部平原,山清水秀,风光优美。镇内公路、铁路畅通,交通便利,莱新高速公路、803省道、莱磁铁路贯穿南北,莱韩公路横穿东西,是货畅其流的枢纽城镇,是历史悠久、蓬勃发展的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颜庄镇位于汶河沿岸。五六千年前先人早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勤劳耕作,繁衍生息。颜庄村古槐,九龙山奇松,花雨山翠柏,状元沟千年留苏树,就力证颜庄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颜庄境内山峰由东、经南、到西呈弧状排列,其山名由七语相连:“黄羊东边坐,山寨立西段,蜿蜒九龙南,披头老人笑,喜看万花山,猛虎西南卧,葫芦挂东南”,众山竞秀,风光秀丽;汶河从镇南面入境,缓缓向北,“汶水倒流”,千古奇观。镇址所在地颜庄村东临汶河,西靠岱山,依山傍水,虎踞龙盘,古为齐鲁大道要地。
2005年以来,颜庄镇组织实施了“城镇建设年”活动,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颜庄2004—2020年规划,成为我市第一个由市政府批复实施城镇规划的乡镇;相继组织开展了牟汶河综合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小城镇西扩等工程,形成了以5公里的环镇路和4公里的颜澜路为主轴的“四纵四横二环”的道路框架,中心城镇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展到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原来的不足0.6万人扩大到2万多人。如今的颜庄小城镇人气旺、商气浓、发展快。颜庄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以党的建设为龙头,深入扎实开展了“三级联创”活动,被市委命名为“五个好”乡镇党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建设,村村安装了农村远程教育设备,高标准建设了文明一条街,充实了小康书屋,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农村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健身队的兴起,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投资800万元,建成了全市一流的乡镇初级中学。全覆盖实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增强了群众的健康水平。筹集资金60万元,为全镇65周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120元生活补助金,让广大群众尽快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乘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颜庄镇正在自我加压,负重奋起,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城镇。
颜庄镇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围绕打造钢铁特色产业镇,实现工业兴镇,自2002年3月以来,颜庄镇先后开工兴建了颜庄民营经济园、钢材大市场、潘西工业园、颜庄建材城、颜庄工业新区五个民营经济园区,经过四年的发展,园区已经成为全镇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已经逐步成为拉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板块,园区共引进各类项目7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2005年实现产值6.5亿元,利税4500万元,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80%,在全镇形成了“两园一场一城一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深加工为主导的特色鲜明的工业集中区,钢铁深加工和钢铁流通能力分别突破50万吨,焊管、冷轧、冷拔、粉末冶金等行业已初具规模,颜庄民营经济园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重点园区,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奖励。
钢城区颜庄镇位于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莱钢西北部,相距不足2公里,面积7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万亩,山场3.6万亩,全镇辖42个行政村(居),人口5.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2万人。颜庄镇是全国重点镇、山东省中心镇、济南市综合改革试点镇。颜庄镇立足镇情,围绕“建好中心镇,繁荣新颜庄”的目标,充分利用靠近莱钢这一特大企业的区位优势,牢固树立了“依托莱钢,构筑平台,在服务莱钢中求创新,在支持莱钢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四个明显加快”的新要求,即城镇建设明显加快、招商引资明显加快、劳动力转移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大力实施了“强筋壮骨、强根固本、强村富民”的“三强”带动战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成为了全市富有活力和最具潜力的乡镇之一,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以商兴农的好路子,将颜庄建设成为以钢铁特色产业为主的工业型小城镇。2005年1-7月份,全镇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4.87亿元,占年计划的61.9%,同比增长42.7%,其中,农业总产值6110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42635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58.9%,62.4%,同比增长7.5%,49.7%;完成工商税收140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42万元,占年计划的62%,同比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317万元,占年计划的153%,增长434%,经济发展始终保持了快速、持续、健康的势头。
葫芦山
从莱城往南,沿205国道行16公里,便到了钢城区颜庄镇葫芦山水库。顺着宽阔的水库大坝,过曹庄,经沈家崖大桥,便来到了葫芦山脚下。葫芦山,济南市十大名山之一。春天这里百花盛开,鸟语花香;夏天这里万木葱茏,绿浪翻滚;秋天这里丰收在望,果实累累;冬天这里松柏长青,景象万千。沿着陡峭的山间小路,穿过密密麻麻的松柏林,葫芦山便会在你脚下了。山上,残垣断壁随处可见,碑身碑座附视即是。大清乾隆七年,山顶曾建文昌阁,所立石碑完好无损,上面记述:“兹嬴城东偏有葫芦山一座,汶水环抱,秀耸特出,且东有黄羊九顶山,西有九龙三间崮,彼此辉映,左右夹辅,城东南一胜区也。”细细品味,虽寥寥数语,葫芦山如诗如画的美景已跃然纸上。阁南有一建筑,似瞻望台。它建在陡峭的山崖上。站在台上,脚下是万丈深渊,耳畔是长风呼啸,大有凌空欲飞之势。放眼四望,汶水潺潺,长流不息;群山连绵,蜿蜒无际;良田万顷,生机勃勃。葫芦山,让人留恋让人醉。山下,是水库旅游区。柳荫下,石桌旁小憩;假山边,花丛里徜徉,赏花品味,另有一份感受。脚踏船里,听船底水声哗哗;汽快艇上,看艇后波涛滚滚。或慢或快,或急或缓,都是一种洒脱,一种享受。
花鼓锣子
花鼓锣子是一种源于莱芜颜庄一带的民间舞蹈,自清朝末年流传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花鼓锣子最早的演唱形式为五人集体舞。领头者为青年英雄扮相,一身青,紧束口,腰系板带,足穿薄底靴,头戴英雄巾,此人打鼓;第二人打小锣,为姑娘扮相,梳一条大辫子,绿褂红裤镶金边,足穿大缨子花鞋;第三人为丑角扮相,一身青,翻穿山羊皮坎肩,手打夹板;第四人为姑娘扮相,穿着同第二人,打小衩;第五人为丑角扮相,打扮同第三人,肩背褡子,打雨伞。演唱中,演员用携带乐器敲打节秦,见景唱景,见物唱物,即兴表演,说唱舞蹈穿插进行。演员表演时上身双手动作不多,主要是双脚蹦跳,舞姿优美朴实,并不时插科打诨,做许多滑稽动作。这种舞蹈队形变化多端,形式生动活泼,音乐节秦明快,唱词通俗易懂,既可单独表演,又可穿插于龙灯、狮子舞、高跷等队伍中配合演出,情趣横生,生活气息浓,深受群众喜爱。
艾山街道
艾山街道地处鲁中腹地,坐落于泰山东簏,位于济南市东南部,是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莱钢股份有限公司和钢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辖区面积78 平方公里,辖33个村(社区),总人口7.4万人。 艾山街道在各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2011年,艾山街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5亿元,增长4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11万元,增长77%;招商引资完成10.3亿元,其中外资325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3元,增长10%。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上了新台阶,先后获得“山东省基层党建示范单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综合考核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著名人物
著名人物
诗人何兰华、齐鲁老画家李半残、作家田烈芬、导演韩克、作家 田茂泉、清代画家吕著明、诗人李雪、出版家李海昆、清代画家张煋、作家田文聚、音乐家丁鸣翰林院、庶吉士潘绍烈、名臣朱童蒙、诗人吕剑、清廉博学张梅亭、名医朱包蒙、评论家任孚先、韩韶与嘶马河吴来朝、核事业科技专家李祥盈中国同盟会、会员亓因培、明朝知县陈甘雨、导演吴天明、战地艺术家李增援、名吏亓诗教、刘长乐、爱国名士亓聘如、谭性教、李念林、王毓华、亓之伟、亓象岑、散文家吴伯箫、叶方恒、柳明瑞、画家王子正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