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岚云,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小岚云从四十年代中期便声名鹊起,舆论界盛赞她"执鼓界之牛耳",与小彩舞并称一时之"瑜亮人物"。代表作品《大西厢》 等。
- 中文名称 小岚云
- 别名 钟俊峰(本名)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北京
- 出生日期 1923年
个人经历
小岚云(1923-1992),女,京韵大鼓演员,本名钟俊峰。
人物生平
她生在北京宣武门外的一个曲艺世家。她的祖父钟有亭是北京三弦名票,父亲钟贞荣是著名弦师王鸿利之徒。她的二叔、三叔、四叔均为技艺不俗的弦师。三个姑来自姑也是当时京韵歌坛上纪额了味协的佼佼者。在这样一个鼓曲大家庭中,小岚云一步步成长、成熟起来。她小小年纪就随父亲走南闯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再加上她天资聪慧,高兴起来,几句韵味十分两害盾称肥草足的唱腔,几分稚气未脱的工架,常给父辈们带来欢乐。父亲、四叔、三姑母自她八岁起正式教她京360百科韵大鼓。十岁拜著句迫也让重仅艺名京韵大鼓女艺人石岚云为师。她勤奋刻苦、肯于用心,在石岚云近乎严酷的教授下,她的发声、吐字、行倍境措木承成九病座红腔、工架乃至鼓板全都打下了厚实的功底。十二岁她替师登台,一亮相即引起观众注目,获得赞誉,从此便开始了演唱生涯,艺名小岚云。小岚云常与刘宝全、白云鹏等鼓曲高人同台演出,刘宝全对他颇为赏识,多次亲传面授。小岚云更是求艺若渴,几乎第天晚场演出后,到刘宝全住所求教。在近两年时间里,刘宝全先后向小岚云传授了刘派德扬赶奏落成的拿手曲目《徐母骂曹》《白帝城进刑派条晶杀农喜通》《大西厢》等。蛋长一九四二年刘宝全去磁压著项斤圆压与读土世后,他的两位弦师--小岚云的二叔钟少亭、四叔钟德海转而为小岚守调波云伴奏,并把刘宝全留下的珍贵遗产二十三个曲目全部传给了小岚云。所有这一切使小岚云艺术视野大开,演唱技艺大进。她全面、完整地继承了刘宝全的京韵大鼓艺术,从体现刘派神韵入手,突出刘宝全的晚兵初年风格。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位京韵大鼓的后起之秀演遍了天津的的小梨园、大兴统旧象互唱略限观园、燕乐、丹桂等十余处园子,并在京津等著名园子任大梁。一时间,闻名遐迩,誉满津京。在当时几乎与"金嗓歌后"小彩舞平分秋色。
解放木磁冷答后的一九五六年,她受邀参争视群变奏农交愿院度加了天津广播曲艺团(即后来的天津市曲艺团),在阔别曲坛八年之后又重操鼓板。在那以后,她坚持登台演唱,认真向青年传艺,在1962年第一届津门曲荟表演《洪母骂畴》《子期听琴验朝答展》。文革之后她焕发艺术青春,1980年录制《赵云截江》《长坂坡》《大西厢》《单刀会》《战长沙》作为青年演员学习资料。1984年第四届津门曲荟演唱《满江红》和《游武庙》,1987年第五届津门曲荟演唱《大西厢》,1989年第六届津门曲荟演唱《游武庙》。1992年4月30日举办了祝贺小岚云、王毓宝从艺六十周年专场暨收徒纪念演出,小岚云在专场上表演了聚跑送《战长沙》。同年9月26日,胆结石术后小岚云冲具师从病榻下地摔倒,不幸猝然离世。
天津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为她出版了一盒磁带,并于2000年出版了小岚云京韵大鼓VCD专辑。
艺术风格
小岚云天生嗓音条件优越,音域宽厚,可听性极强,擅于演唱金戈铁马的武段子。她走的是"男声"大鼓的路子,吐字注重力度,腔调丰富多变,喜用急板繁弦,擅于用高来自腔烘托气氛,工架大方舒展;表演上注重"寓情于声",精于刻画人物。她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她的代表作是《大西厢》《战长沙》《游武庙》。
小岚云留下的资料有《战长沙》《游武庙》《真精委军击分着服复单刀会》《闹江州》《长坂坡》《博望坡》《大西厢》《七星灯》《赵云截江》《徐母骂曹》《华容道》《活捉三郎》《子期听琴》《风雨归舟》《碧天云外》《丑末寅初》和新编曲目《逼上梁山》《满江红》《黎明的战歌》《洪母骂畴》《战天津》《刘胡兰》《长征》等。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