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

资料百科

是意大利教育玛利亚·蒙台梭利创作来自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系样复免角年经害充版于1936年。

《童年的秘密》对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对幼儿心理畸变的种种表现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也作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该书围绕着学前360百科儿童身心发展,层课临书易测衡频福主要论述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幼儿心理的歧变、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 作品名称 童年的秘密
  • 外文名称 The Secret of Childhood
  • 作者 玛利亚·蒙台梭利
  • 类别 教育学
  • 首版时间 1936年

2010年

来自  ​

童年的秘密

  开本: 夫注载封怎玉基16开

  定价: 22.80

内容简介

  《童年的秘密》一书告诉我们父母和教师,认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使蒙台梭利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时期。除生理的发展外,幼儿心理的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因为似牛跟幼儿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了个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为了他自己的创作者。

  "儿童是成人之父",这是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富有哲理的观点。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360百科是有点矛盾的,但实际上是充满睿智的。如果成人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儿童,那么,他就不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就不会去克服它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冲突,幼儿的心理就会产生畸变,并将伴随其终生。

作者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世侵夫族龙都批论程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树角  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就读于罗马大学,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医学、哲学、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人类学。1907年乙布煤演快根宗,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没调总济招收3~6岁的儿童,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这些普通的贫寒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目录

  导言: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第一部分 精神的胚胎

  第一章 今日的儿童

  儿童的世纪

  心理分析

  童年的秘密

  对成人的控告

  第二章 精神的胚胎

  生物学序曲

  新生儿

规复变参门亮沿饭的  天赋本能

  实体化

  第三章 形成的心

  敏感期

  心理生活

  外部秩序

  内部定向

  智力发展

  第四章 成人对儿童的阻碍

  爱的冲突

  睡眠

  行走

  手与脑

  有目的的活动

  节奏

  人格的替换

  运动

  爱的智慧

  第二部分 新教育

  第一章 教师的任务

  认识儿童

  精神情便助传计果个盾数准备

  第二章 教守些取育的方法

  方法的起源

  第一所"儿童之家"

  儿童的表现

  重环简角复练习

  秩序感

  自由选择

  奖励与惩

  安静练习

  尊严感

  自发的纪律

  书写与阅读

  身体的发展

  第三章 正常化

  教育的原则

  遭受不幸的儿童

这罪却胜也  富裕家庭的儿童

  儿童的皈依

  第八章 儿童的心理畸变

  心理畸变的原

  心理畸变的表现

  神游

  障碍

  依附

  占有欲

  权力欲

  自卑

  恐惧

  说谎

  心理畸变对身体的影响

  第三部分 儿童与社会

  第一章 人的工作

  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两种本能

  主导本能

  工作本能

  两种不同的工作

些优欢非轻防计就说  成人的工作

  儿童的工作

每眼现划令做都欢层  两种工作的比较

  活动与儿童的发展

  第二章 儿童的权利与社会的职责

  成人的自我认识

  儿童的权利

  父母的使命

除脸挥评京配算既导言

  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出现了一个维护儿还另边面苏滑点童权利的社会运动,儿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但这个社会运动是自发产生的,既没有发起者,也没有指导者。它本身就像一座火山,一旦爆发,岩浆将会向四面八方喷发出来。

  第一部分 精神的胚胎

第一章

  今日的儿童

 重标因 儿童的世纪

  在儿童的照管和教育方面所取得如此令人惊奇的进展,部分归功于一种普遍提高的生活,但更多的应该归功于人们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意识的觉醒。从19世纪最后十年开始,人们越来越关心儿童的健康;但与此同时,人们也更清楚地看到了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是能够开拓迄今尚未知晓的研究领域的一门学科。它能使我们深入到潜意识的秘密中去,但它还没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紧迫问题。然而,心理分析能帮助我们去理解儿童神秘的生命。

2004年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

  作 者: (意)蒙台梭利 著,单中惠译

  出 版 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9-1

  字 数: 180000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810603867

  定价:26.80

内容简介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1936年7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

  通过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父母和教师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师能从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

作者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创立了闻名于世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 1896年,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蒙台梭利成为了意大利教育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907年1月7日,她在罗马圣洛伦佐区成立了第一所"儿童之家"(Casa dei Bambini)。由此开始,蒙台梭利进行了系统的教育实验,设计了一套教材和教具,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在1909年出版《蒙台梭利方法》一书后,蒙台梭利开始在世界上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传播自己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蒙台梭利在意大利国内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开设了训练班,培养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 1929年8月,由蒙台梭利本人担任主席的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在荷兰成立。这个协会对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蒙台梭利一生中撰写了许多重要著作。其中包括:《蒙台梭利方法》(1909),《高级蒙台梭利方法》(1912),《蒙台梭利手册》(1914),《童年的秘密》(1936),《发现儿童》(1948),《童年的致富》(1949),《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今日的儿童

  儿童的世纪

  心理分析

  童年的秘密

  控告

  第二章 精神的胚胎

  生物学序曲

  新生儿

  天赋本能

  实体化

  第三章 形成的心理

  敏感期

  心理生活

  外部秩序

  内部定向

  智力发展

  第四章 成人对儿童的阻碍

  爱的冲突

  睡眠

  行走

  手与脑

  有目的的活动

  节奏

  人格的替换

  运动

  爱的智慧

  第五章 教师的任务

  认识儿童

  精神准备

  第六章 教育的方法

  方法的起源

  第一所"儿童之家"

  儿童的表现

  重复练习

  秩序感

  自由选择

  奖励与惩罚

  安静练习

  尊严感

  自发的纪律

  书写与阅读

  身体的发展

  第七章 正常化

  教育的原则

  遭受不幸的儿童

  富裕家庭的儿童

  皈依

  第八章 儿童的心理畸变

  心理畸变的原因

  心理畸变的表现

  神游

  障碍

  依附

  占有欲

  权力欲

  自卑

  恐惧

  说谎

  心理畸变对身体的影响

  第九章 人的工作

  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两种本能

  主导本能

  工作本能

  两种不同的工作

  成人的工作

  儿童的工作

  两种工作的比较

  活动与儿童的发展

  第十章 儿童的权利与社会的职责

  成人的自我认识

  儿童的权利

  父母的使命

  附录Ⅰ 译者简介

  附录Ⅱ 蒙台俊利简介

  附录Ⅲ 中国早教网蒙台梭利教育中心简介

  附录Ⅳ 蒙台梭利教育经典丛书目录

2003年

  作 者: [意]蒙台梭利 著;金晶,孔伟 译

童年的秘密

  出 版 社:来自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7-1

  字 数: 180000

  页 数: 269

  开 本: 32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360百科: 9787800876530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家庭教育 >> 家教方法

  定价:18.00

内容提要

  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秋我它大白陆杀策谁师免;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做友欢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而导致儿童心理变异的表现,主要是心灵的神游、混压双广联到亮张入送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急九证支校烟

  通过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父母和教师可以清楚地意识到附把视宁落混: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逐业过受首树声元轻提年时期就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师能从本书的许多林现个儿新晶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

编辑推荐

  《童据席积列工模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述为研粒十情抗门现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维强队引算单劳执的写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激古量奏复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误修纪达顶图临似一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日尼某抗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北沿输临来首态买新安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作者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法建立在对儿童的创造性潜力、儿童的学习动机及作为一个个人的权利的信念的基础之上。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 Ancona )地区的基亚拉瓦莱( Chiaravalle )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1952 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 岁。

目录

  译者序言

  第一篇

  第1章 儿童的世纪

  第2章 被告

  第3章 生物片断

  第4章 新生儿

  第5章 天赋本能

  第6章 灵魂胚胎

  第7章 微妙的心理塑造

  第8章 秩序

  第9章 智慧

  第10章 成长道路上的斗争

  第11章 行走

  第12章 手

  第13章 节奏

  第14章 个性的转换

  第15章 运动

  第16章 误解

  第17章 爱悟

  第二篇

  第18章 儿童教育

  第19章 重复练习

  第20章自由选择

  第21章 玩具

  第22章 奖励与惩罚

  第23章 安静

  第24章 尊严

  第25章 纪律

  第26章 教育的开始

  第27章 身体健康的对比

  第28章 结果

  第29章 条件优越的儿童

  第30章 教师的精神准备

  第31章 偏离

  第32章 逃避

  第33章心理障碍

  第34章 治愈

  第35章 依赖性

  第36章 占有欲

  第37章 支配欲

  第38章 自卑感

  第39章 恐惧

  第40章 谎言

  第41章 生理反应

  第三篇

  第42章 成人与儿童的冲突

  第43章 劳动本能

  第44章 两种劳动的特征

  第45章 主导本能

  第46章 儿童教师

  第47章 父母的使命

  第48章 儿童的权力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