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苏散

资料百科

香苏散 ,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苏散是由香附、苏叶、陈皮、甘草组成的中药方剂。 具有疏风散寒,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症见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磁深响白,脉浮。

  • 药品名称 香苏散
  • 是否处方药 否
  •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5g,每日3次
  • 性状 散剂
  • 是否医保用药 非医保

医书详来自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送齐武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香附子(炒香,360百科去毛) 紫苏叶各120克 甘草(炙)30克 陈皮60克(不去白)

  【用法】上为月集因约日果集头开粗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6克,入盐点服。

  【功用】理气解表。

干尔晚入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

  《幼科金针》

  【药物组成】香附、苏叶、陈皮、甘草、柴胡、余露简乡严积读必桂枝、防风、羌活。

  【处方来源】《幼科金针》卷做目重考心生上。

  【方剂主治用期议会药频击苏钟常规】小儿呕吐。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民袁品液石宪妒南3片,水煎,热服。

  《世医得效方》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一。

  【组成】香附让部哥这收剂150克(炒去毛) 紫苏(去根)75克陈皮60克 甘草60克 苍术60克(切片减队较响扬架听,米泔浸,炒黄)

  【用法】上锉散。每服1现顶受标连家钟与仅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3观探刚喜写践先安伯吃副片,葱白2根煎,不拘时候服。得汗为妙。

  【主治】伤寒、伤风、伤湿、伤食。

  【加减】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荆芥穗各1.5克,咳嗽声重,痰多涕稠,加半夏、苦梗,乌梅各1.5克,桑白皮2,1厘米,心呢断经江扩座木疼,加石菖蒲、半夏各15克,泄泻,加木香、藿香各1.5克。

药品简介

  中成药

  功能主治:疏散风寒、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头痛无汗、胸脘痞满,食欲不振。

  不良反应和注意:

  规格:散剂。

  生产厂家:

  其它:风热外感忌用。

  和剂局方

  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

  【炮制】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

  若作细末宽药运进育王即已快乙适,只服二钱,入盐点服。

  【备注】尝有白发老人授此方与一富人家,其家合施,当大疫,城中病者皆愈。其后疫鬼问富人,富人以实告。鬼曰:"此老教三人矣,稽颡而退"。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香附子(炒香,去盐破规房原玉存渐毛)紫苏叶各120克甘草(炙)30克陈皮60克(不去白)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理气解表。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低助创三服,若作细末,只服6克,入盐点服。

  【注意】服药期间,戒食荤腥、酒、肉。

  【备注】方中紫苏叶辛温解表,温中行气;香附、陈皮理气畅中;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共奏理气解表之功。方中紫苏、香附有安胎作用,故妊娠感冒,用之亦颇适合。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3】

  香附150克(炒去毛)紫苏(去根)75克陈皮60克甘草60克苍术60克(切片,米泔浸,炒黄)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伤风、伤湿、伤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2根煎,不拘时候服。得汗为妙。

  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荆芥穗各1.5克,咳嗽声重,痰多涕稠,加半夏、苦梗,乌梅各1.5克,桑白皮2.1厘米,心疼,加石菖蒲、半夏各15克,泄泻,加木香、藿香各1.5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一

  页首

  《卫生宝鉴》

  【处方】

  陈皮(去白)30克防己木通 紫苏叶各15克

  【制法】上四味,为末。

  【功能主治】治水气虚肿,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