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10月西安市何家村唐窖藏出土,现原件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银罐外观握大口短头,罐腹圆鼓,喇叭形圈足,可活动提梁插入焊接在罐肩部的两个葫芦形附耳内,底部为圈足,足与罐体的连接处加焊一圈圆箍来自,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鱼子纹地,纹饰鎏金。提梁上饰有菱形图案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周边环绕折枝花,组成两组均衡式圆形图案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装饰在提梁罐两面,其余空白处以单株折枝点缀。银罐上錾刻的鹦鹉振翅欲飞,鲜活而丰满,恰好与圆浑的外型,饱满的团花相配,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
- 中文名 唐鹦鹉纹提梁银罐
- 出土地 西安市何家村
- 纹 饰 鹦鹉纹
- 出土年代 1970
- 现藏地 西安历史博物馆
概述

鹦鹉纹提梁银罐,唐代,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厘米来自,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重1789克。
提梁银罐在1970年何家村出土时罐内尚存有半罐水,水上浮着一张极薄的金箔,其上立十二只精致纤细的赤金走龙,水中散落着十余颗颜色各异的宝石,历经千年岁月依然璀璨夺目。
提梁银罐为纯银所制,纹饰全部鎏金,罐体与纹饰色泽形成反差,产生了一种明显的主体效果,正是唐代冶银技术水360百科平的体现。金银器的造型及装饰题材作为一种直观形象或字封培席预局小免,不仅起着美化器皿的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征。这件银罐大口、短颈创钢业初尔极略刘、腹鼓而圆,喇叭形圈足,罐肩之上有两个葫芦形附耳,提梁插入并焊接在附耳之内,整个造型给人厚重饱满的美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代以胖为美和崇尚力量、健康美批展假本的时代风尚;银罐的装饰题材以鹦鹉为主体。鹦鹉因美丽能言,成为唐代王公贵族喜爱的宠物。
外型
大口,短颈,腹圆鼓,喇叭形圆足盖,锤击成型,审右处报易使谈船花纹平錾,纹饰涂金,鱼子纹地。腹两侧均以鹦鹉纹为中心,四周绕以折枝花,形成圆形图案。盖顶中心为宝相团花,周围饰葡萄、石榴和忍冬卷草纹。盖内有墨书两行:“紫口善它践液六断关顶振以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八伯换鲜纸通那争。
该罐为纯银所制,纹饰鎏金。大口、短颈、腹鼓而圆,喇叭形圈足,交奏磁毛航扬罐的肩部有两个葫芦型附早省视岁备程蒸临杨维耳,提梁插入并焊接在附耳之内。银罐的装饰题材刻以鹦鹉为主体,四周以折技花环绕,形成两组圆形图利头量养身静相加左费点案,装饰在提梁罐两面,其余空白处以单株折枝点缀。盖心为宝相团花一朵,盖面周围装身娘难罗助饰葡萄、石榴、忍冬、卷草等纹饰,提梁上饰有菱形图案,这件富丽堂皇、圆浑饱满的银罐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最精美的一件。
鹦鹉因美丽能言,成为唐代王公贵族喜爱的宠物。《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驯服,聪慧而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雪衣娘’”。可见当时人们对鹦鹉喜爱的原因与程度。因此,鹦鹉成为唐代工匠们乐于表现的题材。这件提梁银罐上刻画的鹦鹉振翅欲飞,鲜活而丰满,恰好与圆浑的外型,饱满的团花相谐调,如反何员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加之银罐的纹饰全部鎏金,与罐体片境风度色泽形成反差,产生了一种立体效果,更增加了艺术己布滑妈古宜穿的美感。值得一提的是罐盖内有一行墨书写着:“紫英五十两”,“石英十二两”。表明这件银罐是收藏中药的器具。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