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厝镇

资料百科

颜厝镇(古属漳州府龙溪县)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漳州市区南部,是漳州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来自分 ,行政区划属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属于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西与九湖镇接界,北与龙文区碧湖街道、蓝田街道隔西溪为界,东与龙海榜山镇接壤,南与龙海区双第华侨农场隔山岭360百科为界。

颜厝镇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镇办农场。20著互目杆距略棉攻需17年,行政区域面积5060认继入与热主元虽公顷,常住人口62135人 。

颜厝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兵把陆钱等促最高点牛头寨山海拔达540.8米,曾交状所井获"福建省生态乡镇" 等荣誉称号。

  • 中文名称 颜厝镇
  • 外文名称 Yancuo Town
  • 别名 古县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中国福建省漳州市

历史沿阶门越记乙况粉统值

  境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属会稽郡,建安初年属会稽郡侯官县;三国时吴永安三年(260年)属扬州建安郡东安县;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晋安郡晋安县。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守花果究学她核另龙溪县,隶属南安郡,境地属龙溪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建安郡龙溪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属丰州(治在南安)龙溪县;贞元初废丰州并入泉州(治在今福州);嗣圣元年(684年)析来自泉州的莆田、南安、龙溪置武荣州(治在南安),境地属投衣叫跟神武荣州龙溪县。

  360百科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龙女实析线异尔粮义法使翻溪县南境置漳州。其时,境地仍属武荣州龙溪县;景云二年(711年)改武光怕束皇龙荣州为泉州(治在晋江),境地属泉州龙溪县;开元二十九年转员全张管沙备(741年)割泉州的龙溪县属漳州,境地属漳州郡龙溪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漳州为漳浦郡,境地仍属龙溪县;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复名漳州;贞元都出块迅星次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迁于龙溪县凤高山桂林村(今属芗城区),龙溪县成似改弦养服为附廓县,境地属之。

误以子鱼般全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漳州改称南州,境地属南州龙溪县。

  宋前液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复名漳州,境地属漳州龙溪县。

  元至元十六年(12养一肥先三裂德布意79年)漳州改为漳州路,境地属漳州路龙溪县。

  明转逐蒸黑病水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为漳州府,境地属漳州府龙溪县十二三都辖社;清仍漳州府龙溪县十二三都辖保。

  民国元年(1912年)改漳州府为福建省西路道,龙溪县属之,境地属龙溪县第二区;民国3年西路道改为汀漳道;14年废受般进破排是欢宣玉业志道,龙溪县隶属福建省;

  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属龙溪县第二区古林乡、凤洋乡、颜潮乡。

  民国三十五年(1每始协甚至烧兴946年)属龙溪县潮洋乡和微跟属全占龙所测今古南乡部分。

  1950年属龙溪县第一区。

  1955年属古县区。

  1958年4月属古县乡,9月设立胜利公社。

求味完  1959年3月改从殖万赵义减包称颜厝公社。

  1984年改为颜厝乡。

  1992年改为颜厝镇,为龙海市辖镇。

  2013年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13]141号)同意将南靖高新区(南靖县靖城镇),圆山新城(龙海市颜厝镇、九湖镇以及芗城区桥南片区)、芗城区天宝镇、大房农场、金峰开发区和龙文区蓝田开发区成立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属漳州市政府管辖。其中圆山新城和靖城园区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管园区。颜厝镇属于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

  2021年2月3日,撤销县级龙海市,设立漳州市龙海区,颜厝镇属于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行政区划属漳州市龙海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颜厝镇辖白云社区、长边村、水头村、洪坂村、马州村、丹州村、洪塘村、下宫村、田址村、东珊村、颜厝村、宅前村、上洋村、路边村、巧山村、庵前村、后垅村、石牌村、下半林村、园中村、上溪村等20个行政村和新社农场1个镇办农场。镇政府驻颜厝镇后垄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颜厝镇地处漳州市南郊,是漳州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镇政府大致位于身计么酒了深夜北纬24°27′,东经117°40′。行政区域面积5060公顷。

地形地貌

  颜厝镇境内山丘为低山和高丘陵,最高点牛头寨山海拔540.8米,最低点积飞拉第然盟建众精浦园社海拔15米。

  颜厝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充沛,海洋性哥转施周目远曲室变器径气候特点明显,夏少酷暑,冬少严寒,自然景观四季常绿;多年平均气温21.5℃,1月份平均气温13.5℃,7月份平均28.9℃,,平均气温年较差15.8℃;生来自长期年平均365天(全年),无霜期年平均337天,最长达366天,最短为28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8小时,年总辐射102千卡/平终方无毫且走八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电盾妈563.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134天,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到9月,6月最多。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颜厝镇境内水资源主要来自地表,境内有九龙江贯穿,穿境河道长10公里。

  土地资源

  颜厝镇国土总面积其器名准协看善雷那区掌78000亩,截至2011年,该镇有用于耕地的土地22209.97亩,境内土质属风化残积型的高岭土和属沉积型矿床砖瓦粘土和优质淡水360百科砂。

人口

  2017年,常住人口62135人 。

经济发展

综述

  2011年,颜厝镇实现工农业虽杂小矛缩持总产值39.43亿元;外贸出口总值0.3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6%;财政收入0.814亿元。

第一产业

  201衡尼斯次够1年,颜厝镇耕地主要为水田,农作物以水稻、水仙花、反季节空心菜和茭白为主;全年农业总产值3.73亿元,比201板富日道依0年增长22.8%;粮食产量5601吨,人均104.64千克,全部为稻谷;蔬菜种植面积25663亩,产量30794吨;花卉种植面积为3524亩,乡度兴呼环率其中水仙花种植面积2821亩。

第二产业

  201械轻副府际1年,颜厝镇工业以食品罐头、电子机芯、造纸包装、塑料制品、水果加工等为主;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7亿元,比2010年增长5.3%;规胜征印川序胞板走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4价概重万日标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福建省名牌产品4个,福建省著名商标5个,福建省知名字号2个欢须食上站径针训根齐,漳州市知名商标15个。

第三五子形同院混倒产业

  2011年末,颜厝镇共有商业网点25个,职工172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4亿元,比2010年增长23%;农贸市场7来末激室环洋亲与个,年交易额0.11亿元;银行等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9亿元,比2010年增长21.9%,各项贷款余额5.76亿元,比2010年增长17.1%;外贸出口总值0.3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芦笋罐头、马蹄罐头等。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颜厝镇共有公交线路4条,自来水厂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广播电视站1个,数字电视用户0.4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镇驻地有花坛20个,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

文化教育

  2011年末,颜厝镇有幼儿园30所,在园幼儿2806人,专任教师140人;小学16所,在校学生3561人,专任教师185人,入学率100%;初中校2所,在校学生1842人,专任教师126名,小升初率98.09%;6-15岁三类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96.92%;投入教育经费29.5万元。有书画协会1家,会员数40多人;农家书屋阅览室2家,全镇总藏书10000册;市级保护单位3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颜厝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61个,门诊部(所)2个,有床位3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6张,固定资产总值123.9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9名,其中职业医师8人,职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8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148人次;有5080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7%。

社会保障

  2011年末,颜厝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户,人数18人,支出3.96万元,月人均183.3元;为1095名参合患者补偿医药费用503.31万元,为166名特殊门诊患者补偿医药费用24.1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52户,人数1464人,支出128.03万元,月人均73元;全年为6100多人发放养老金475.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24人,支出37.2万元,月人均25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5人,资金共71.4万元,月人均340元;60周岁以上无工作单位农村退役军人217人,享受生活补助12.78万元;重度残疾者449人,享受生活补助26.94万元,月人均50元;有22954人参加"新农保",上缴金额237.18万元,参保率96%。

交通

  颜厝镇境内建有漳州火车南站,省道S208漳云线穿境而过,距漳州港35公里,厦漳高速公路5公里;镇内开通有11路、18路、28路、101路、702路、901路、A3路、B3路、K1路、古县临时路线至漳州市区公交车,有龙海26路、K6路至龙海各地及漳州港,有101路至漳浦县城、有702路至长泰县城,其中11路、28路、702路、A3路、B3路、K1路、K6路、龙海26路、古县临时路线终点设在颜厝境内。

旅游

景点

  白云岩景区

  白云岩景区位于颜厝镇洪塘村,漳州市区南郊,隔九龙江与"云洞岩"并称为"姐妹山",是漳州市郊风景名胜区之一,系龙海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素以"八景五宝"闻名,建于白云岩禅院中的"紫阳书院"为宋代大儒朱熹的"紫阳夫子解经处"。

美食

  颜厝水头牛肉面

  颜厝水头牛肉面为颜厝镇的特色面点小吃,牛肉入口后可以感受到一点辣味,牛肉下锅之前先加入了淀粉,故牛肉口感有"滑、嫩,有嚼劲"的特点,锁住了牛肉原本甘甜的味道。

民俗风情

  磕尪(wāng)

  在颜厝镇洪塘村,流行着"磕尪"这一民俗活动,主要形式是村民抬着三国时蜀国大将廖化的神像以及唐代开漳圣王麾下辅胜将军的神像,在沙场上来回碰撞;此活动源于明末清初时期,2010年,"磕尪"被列为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磕尪"历史典故:郑成功的部将刘国轩,于洪塘计歼清军贝勒王夫妇及数万名兵;当时,洪塘村人害怕兵士的亡灵兴风作浪,故于每年正月十二,即消灭清军这一天,家家户户备办丰盛的祭品,进行社祭,并抬着神像从相反的方向对冲而来,镇压冤魂;"磕尪"自此流行。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被授予"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颜厝镇党委被授予"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