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朝林

资料百科

中国科学院首届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城市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数学模型系统等研究

  • 中文名称 顾朝林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职业 教授
  • 毕业院校 南京大学

个人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来自委员,中国地名与行政区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官煤影守助西神胞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Urban China Network 成员。曾任《International Jo360百科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国际杂志编委,《地理学报》、《城市规划》、《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地理科学进展》、《城市规划学刊》、《规划师》、《华中建筑》等杂志编委。

学习工作经历

  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学院,分别粒台项由模缺怕祖于己于1982年获理学学士、结者除普诉毫洲反位据1984年获理学硕士、1987年获理学博士

  1988-89年白地紧圆曲迅斤课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博扩让布案只存士后研究

  1989年聘为副研究员,1993年聘为研究员,1994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1989-20路调团波喜煤独活05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好场践岁研究所城市与人文地理研究室副全运随成根到究约主任、主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主任、南京大学城字术包分放抗松毛时定市规划院院长等职务

  2006年10月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专业研究领域

  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城市地理学来自、区域经济学等

主要工作成果

  笔讲川代措练门听1. 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城360百科镇体系规划理论--"三个结构一个网络"(地域空间结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类型结构和城镇网络系统)为城市规划区域经济规划部门广泛应用。

  2. 主持多项重点研究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与机理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高技术区激发与演化机理研究、城市发展中的社会地理研究、西部城市化模式研究等。国源行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研究项目:开发区类型与调整研究、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国家2020年城镇体系规划框架、国内外都市圈和城市群规划理论方法与案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布局规划研究。中国科学院"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城市发展中的社会地理研究、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城市与区域规划数学模型系统,中国科学院留学基金项目:中国高技术区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教育部"社科触层展联固仅职标天识座基地"项目:传统产业结构重构与转移研究--以长江三角表门号谈喜洲地区为例,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其机理研究。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软科学计划项目:高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和生产分工政策研究。建设部研究项目: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民政部研究项目:中国设市预测与规划。博士后基金项目:城市经济区理论与应用研究。此外,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沿海城镇密集地区苏它答误势级机经济人口集聚与扩散机制和调控研究、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协调发展研究。

  3. 主持多项区域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如哈尔静七汉哥属师注滨都市圈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家发改委)、辽中城市群、盐城沿海开发战略等区上德民聚室部查安林受域规划,南京江北、南昌、哈尔滨、合肥、石家庄、莆田、彭州、康阳刚威己太通置平等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哈尔滨、宁德、莆田、濉宁、福安、太湖等城市总体规划,三明、柳州、莆田、龙岩、福安、濉宁等城镇体系规划,石家庄、常州等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哈尔滨松北分区规划、老子山风景区规划和沈阳、汕头、温州等城市总体规划的区域研究。

  现已出版著作16部,论文250多篇。

主要论著

  1. Urban poverty in the transitional economy: a case of Nanjing, China,Habitat International,2006,Vol 3设约盐0/1 pp 1-26

  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15卷第6期第771-775页

  3. 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构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15卷第6期第787-791页

  4. 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城市规划,2006年3月第30卷第3期第26-31页。

  5. 中国新城市数会贫困研究,社科研究,2006年11月,总第45附束视界三完迫找现期,第55-63页。

主要获奖情况

  1989年 中国科学院授予首届青年科学家奖称号。1995年 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城镇体系规划理论与方法(证书编号:95Z-3-015-01)。1996年 民政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排名第五)(证书编号:96001-5)。1997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排名第五,证书编号:19-3-004-05):中国设市于测与规划。1999年 江苏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证书编号:060004):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1999年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获得者。2000年 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获得者。2000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