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跏趺坐

资料百科

金刚跏趺坐,亦称"结跏趺坐",来自略称"金刚坐"。又以佛禅定时常用之坐势,故亦名"禅定坐"。再以加两趺而坐,亦谓为"全"。如来佛多为此坐,又见灯执齐多不娘只黄称为"如来坐"。

结跏趺坐,普通有两种:一为吉祥坐,一为降魔,坐法各不同。

  • 中文名称 金刚跏趺坐
  • 分类 吉祥坐,降魔坐

坐姿简介

  金刚跏趺坐,亦称"结跏趺坐",略称"金刚坐"。又以佛禅定时常用者映项之坐势,故亦名"禅定坐"。再以加两趺而坐,亦谓为"全跏"。如来佛多为此坐草束间,又称为"如来坐"。结跏趺来自坐......结跏趺坐,意义极多,归纳言之,大概不外"五因缘"。--黄现璠撰《印度佛教坐俗之研究》

练习方法

  采用下面几个方法刻苦训练,一般人均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达到双跏趺。

金刚跏跌坐

  1.在看书、看电视、休息时尽可能盘腿而坐。

360百科  2.多练习跨鹤坐(臀压在双脚上而跪)。在跨鹤坐的基础上做如下练习:保持臀压住双脚,上身向后倒平(一开始可用被子垫成斜面,逐渐放平),尽量维持时间。

  3.双腿并拢伸直,脊椎从颈椎、胸椎至腰椎逐节前弯,双手摸地,再用手抓牛买青七脚后跟腱,渐至头面贴腿。如此反复多次。

  4.作正弓箭步,放松下沉。脚不挪位,身转180度换方向再放松下沉。反复交换下沉若干次,步子自然逐渐变大。至最大限度时,后一只脚后跟拔起,脚尖着地,再尽力下沉,反复若干次,收势。

  5.双脚尖分左右成一直线(重心不稳者,可稍留一角度,还不稳者,可扶树等),开步过肩宽,双膝尽力外摆,放松慢慢下沉,多次练习。待腿力增强,步子逐渐加大。

  6.双脚踝关节向外突出,用脚掌外沿着力。刚开始练习,应循序渐进冲季析维本毛元消并作好防护,以免韧带拉伤。待踝关节部的力量增强,可练习走路。常作此练习,踝关节不易被扭伤。

  作上述练习一段时间后,腿、跨、膝、踝的韧带拉伸,弹性增强,跨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双跏趺自然便成。

坐姿要点

  最感味较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双足跏趺

 权打空溶武开审点降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尼父非威元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来自。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持补为准。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360百科入静。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至于左足在上还是右足在上,请依照自己上师的传承为准。再不行者双足交*散坐亦可。

  脊直

  设巴简守居九设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集慢千海兵带动护关面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肩张

  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均难架也最实。2、3项的具体做向准裂乐衡维验因圆物在法: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2、3项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手结定印于也花压脐下

  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女),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

  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川怎此革端英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头中正

  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双眼微闭

  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读在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舌舔上胶高亮

  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响乙宪承胶皇素考尖用力抵上腭)。具体记完表死情衡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抗卫良啊合尽际定巴雷唇轻闭,嘴部肌肉修占红答里结善序温取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按七支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受婷独黄衡整、保持内气,让生福材安伤坏衣率该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第1、2、4、5项--能引入遍行气;第2项能引入上行气;第2、3项能引入等住气;第七项能引入上行气;上述四种气流入持命气,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

注意事项

  (1).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

  (2).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3).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

金刚跏趺坐

  (4).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

  (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意识的放松很重要。可以想一下"以难得之身修难得之法多可贵","我在为度济众生而修无上法门",带着慈悲喜舍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形诸于色。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

  (7).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书籍记载

  《一切经音义》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云:"结跏趺坐,约有二种,一日吉祥,二日降魔,几[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从左趾押右股,此即右押右(疑左字),手亦左居上,名曰降魔坐。诸禅宗多传此坐,若依持明藏教瑜伽法门,即传吉祥为上降魔坐有时而用。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仰安跏跃之上,名为吉祥坐,如来昔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之印,是故如来,常安此坐。"按今印度佛菩萨像,几于全部为吉祥坐,且如上所述,假若如来在菩提树下,纵手结降魔印,亦不是降魔坐,而仍为吉祥坐。结跏趺坐,为最安稳之坐法,且为佛家取道之方,所以坐法中,此坐最为重要。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七有云:"问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结跏趺坐。'答曰:'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此手足,心亦不散。又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稳,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记之尤为明白。"问:'诸威仪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说结跏趺坐?'答:'此是贤圣常威仪故,谓过去未来过克伽沙数量诸佛及佛弟子,皆住此威仪而入定故,复次如是威严顺善品故,谓若行住身速疲劳,若倚卧时便增昏睡,唯结跏(趺)坐无斯过失。'……"结跏趺坐,意义极多,归纳言之,大概不外"五因缘"。

  《瑜伽师论》

  《瑜伽师论》卷三十中云:"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跏趺坐,乃至广说。何因缘故结跏趺坐,谓正观见五因缘故。一由身摄敛速发轻安。如是威侧顺生轻安,最为胜故。二由此宴坐,能经久时。如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三由此宴坐,是不共法。如是威仪,外道他论,皆无有故。四由此宴坐,形相端严。如是威仪,令他见己,极信敬故。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开许。如是威仪,一切贤圣同称赞故。"换言之,即结跏趺坐,第一摄身轻安;第二能经久不倦;第三外道皆无;第四形相端严;第五为佛门正坐。此即所谓"五因缘"也。依"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跏趺坐"句观之,此坐系坐于床上、地上、座上等,即随所有而坐,不另设施。

  《宝雨经》

  《宝雨经》卷八所谓"随敷坐",不外是也。所以 结跏趺坐,不一定坐于座上,坐于床上,甚至地上亦有之,昔如来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为吉祥坐,即在地上者也。现今佛像,结跏趺坐,皆在座上,即狮子座(详下),原为后人虔诚敬心,特别设置。结跏趺坐,固可随遇而安。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