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资料百科

金刚级是日本海军建造的一型战列巡洋舰

其后由金刚级战列巡洋来自舰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而成为高速战列舰。

其同级舰有4艘:金刚号正都、比睿号、榛名号、雾岛。按照日本海军命名惯例陆注节沿培九为,以巡洋战舰命名方式,命名源自山名。其全部在太平洋战争中战沉。

金刚号战列舰由英国海军工程师乔治360百科·瑟斯顿(George Thurston)设计,并由英国维克斯公司(Vickers)负责建争营何空土造,是最后一艘在海外建造的日本大乱故认告曲些指国正型主力舰。于1911年1月17日正式开工,1913年8月16日完工。主炮口径356毫米(14英寸),改装后排水量超过3万吨,速度达到30节。金季云达观张刚号是金刚级战列舰的一号舰,后继三艘战列舰比睿、榛名、雾岛以其为原型,分别由日本国内横须贺、川崎、三菱造船厂承建。

  • 中文名 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 英文名称 Kongo class Battlecruiser
  • 类别 战列巡洋舰
  • 数量 四艘
  • 建造国 日本

发展沿革

建造缘九卷决形叶

  1906年,日本海军大斋藤实于向内阁提交了一份海军发展计划提案,要求近期建造战列舰3艘,装甲巡洋舰4艘。然而,刚刚经历过日俄战争的日本在财政上力不从心,无法一下子满足海军方面的要求。1907年3月18日,日本内阁会议批准先建造2艘战列舰和1艘来自装甲巡洋舰。2艘战列舰请放八请陈牛("河内"号、"摄津"号)于360百科1909年如期开工,但建造装甲巡洋舰("金刚"号)的计划却一直拖延没有开工。目劳江反1910年,海军大臣斋藤实以组建"八八舰队"的名义,再次向内阁提交了扩充海军军备的提案。要求建造战列舰7艘,一等巡洋舰3艘,其它舰只41艘。1911年3月,日本内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海军大臣以八八舰队的名义提交的海军军备的计划,决定中止原定的造舰计划,自1911年起,将历年的各项造舰预算项目以及节余的经费合并并死半止为"军备充实费、军舰制造费",逐年拨款,每年拨款1.58亿元(旧日币单位),为期6年。其中批准了建造4艘装甲巡洋舰的预算(金刚、比睿、榛名、雾岛)。

  旧日本海军历来特别重视舰队中的快速打击力量,于是决定效仿英国皇家海军正在建祖东殖动切画可造的狮级战列巡洋舰优先建造4艘战列巡洋舰。以引进技术为主要目的,日本海军决定将先期已批准预算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开工的首舰金刚号由英月少少仍重承殖你国维克斯公司设计建造,同时派出技术人员到英国学习新型主力舰的制造技术。

建造列表

  本级舰共四艘。分别为金刚,比睿,榛名,雾岛金正

时间表

  金刚

 洲议 金刚号由英国维克斯公司负提货胶负校复输促责建造,1911年1月17日开工,同时日本派出相关技山调通起识节久讲才散术人员到英国船厂学习建造技术。 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16日竣工,11月5日回到日本,舰籍:横须贺随线限游们镇守府。金刚号在1944年11月21日由南洋回到日本的途中在台湾海峡被美国潜水艇海狮号发射的2枚鱼雷命中沉没。

  比睿

  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11年11月4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12年1展送府志有械鱼宗真1月21日下水,1913年8月4日完工。舰籍:佐世保镇守府。昭和十七年(1942年)11月12日,比睿号在炮击瓜达卡那尔岛机场的作战中,和美澳联合部队展开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比睿号受到猛烈的炮火攻击,发生大火,陷入了无法操作的困境。第二天,在沙弗岛附近4.6海里处遭受敌机的鱼雷攻击,最后自沉。

  榛名

  1药敌看手不912年3月16日在川崎重工业神户造船所动工。1913年12月14日下水、1915年4月19日以巡洋战列舰(即西方的战列巡洋舰)身份竣工,并入籍横须贺镇守府。昭和二十年(1照端企密湖右括坚裂色在945)7月28日,在吴港被美军轰炸机攻击,在被十三枚炸弹击中后坐沉海底。就以这样的姿态迎视系哥器接日本战败投降。战后1946年至1948年解体。

  雾岛

  雾岛号于1912年3月17日在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动工。1913年12月1日下水,1915年4月19日服役。舰籍佐世保镇守府。1942年11月15日,雾岛返回瓜达尔卡纳尔岛炮击亨德森机场,在与美军舰队交战站念演洋破经工继主友中,遭到美军舰队中未被发现的另一艘华盛顿号战列舰的打击。雾岛号中弹起火,两座主炮塔被摧毁,舵机受损船舵卡住,水线部被打穿进水导致舰体左倾。15日凌晨三时,雾岛号被放弃,在萨沃岛西南处沉没。同年12月20日除籍。

技术特点

  1913年8月金刚号完工返回日本。日本成为继英国、德国之后装备战列巡洋舰的国家。金刚号战列巡洋舰是旧日本帝国海军最后一艘从国外订购的大型主力舰。继金刚号在英国建造之后,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根据维克斯公司提供的图纸在日本本土自行建造,其中榛名号、雾岛号是日本海军首次由民营船厂承建的大型主力舰。因为临近舰桥的1号烟囱产生排烟影响舰桥的问题,三艘舰将1号烟囱后移并加高,这是与在英国建造的金刚号外观上的不同之处。三舰于1915年4月前全部建成。日本海军对于战列巡洋舰的战术运用与英国海军有不同之处,主要担任在舰队主力决战之前袭击削弱敌方实力的鱼雷战队的核心领舰,必要时编入战列舰队协同作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英、日是同盟关系,英国海军看中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强大的火力,曾试图向日本租借金刚级用来对付德国海军,遭到日本的拒绝

  金刚号具备英国式风格的长艏楼船型和高大的三脚桅。动力系统采用油/煤混烧锅炉、蒸汽轮机。配备八门由日本委托维克斯公司研制的14英寸口径主炮(研制期间对外称12英寸炮),该炮后来被日本引进在国内制造。双联装主炮塔全部沿舰体中心线向艏、艉方向各布置两座,主炮炮塔布局与英国海军的虎号战列巡洋舰的设计类似,1、2号主炮塔呈背负式位于舰桥之前,3号主炮塔位于锅炉舱与主机舱之间,4号主炮塔位于主机舱之后的舰艉。防御装甲水平与同期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相当。金刚号的舰艏既非垂直型舰艏也不同于飞剪型舰艏,船头向前弯曲,在水线以上垂直,水线以下向后弯曲过渡到船底,形成日本军舰独特的"双曲线型舰艏"。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金刚级开始改进弹药库的防护措施,在前桅增加用于观测、指挥的桅楼设施。在前烟囱增加了一个烟囱帽以克服桅楼与前烟囱距离过近导致排烟倒灌的问题。

  金刚级第一次现代化大改装从1923年开始,至1931年全部结束。首要目的是改善防御能力,增强水平防护,在主炮炮塔、弹药库、机舱上面增铺装甲板;为了解决水下防御能力不足的问题,新增舰体防雷纵壁、舷侧防雷凸出部。改装锅炉,由于锅炉数目减少撤除了三座烟囱中临近舰桥的一个烟囱,前桅桅楼增设舰桥设施;利用3、4号主炮塔之间的空间搭载水上飞机。由于改装之后防御能力增强,最高航速降低至26节,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从1931年起正式改为战列舰。其中比睿号因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终止第一次改装(因其改装进度最晚),拆去一座主炮塔、部分动力设备,拆除舰体舷侧装甲带,改装成训练舰,后增加观礼设施,在1930年代曾多次担任日本天皇检阅海军的"御召舰"。 因为日本海军序列中已经不在拥有战列巡洋舰这类军舰,所以1934年旧日本海军取消了战列巡洋舰(旧日本海军称为巡洋战舰)这个分类。

  第二次大改装工程1933年8月开始,至1936年全部结束。更换了新型蒸汽轮机,输出功率大幅度增加,最高航速提高到30节,增加燃料装载量,提高续航距离;舰艉加长7.4米,这对增加浮力,减少航行时的阻力有明显效果;彻底改建前桅楼形成日本海军战列舰所特有的塔式舰桥,高大而结构复杂的舰桥是全舰的指挥中枢,其它上层建筑作了若干改进,并扩建后部舰桥;主炮最大仰角提高到43度,同时增强防空火力。1936年伦敦海军条约即将期满,日本退出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谈判,比睿号开始复原,进行了一次性改装,至1940年初完工,其塔式舰桥结构、外观与另三艘舰不同。

  经过多次改装后,金刚级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高速战列舰。但是其致命的缺点--水平防御和垂直防御能力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金刚型战列舰在第二次大改装后拥有日本战列舰中唯一能超过30节的高速,因而最适合成为航空母舰机动部队的随伴舰,4只同型舰亦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以舰龄最老的战舰身份活跃于战场。

  金刚号是日本海军最先装备356毫米(14英寸)大口径主炮的主力舰,金刚号拥有八门主炮分别装在四个双联装炮塔中,四门向前,四门向后。采取一般所谓前二后二的配置。前两个炮塔装在舰桥的前方,而后面的两个炮塔则分开的比较远的装在后部舰桥后,所以后来加装水上飞机弹射器时就将飞行甲板布置在后面两个炮塔之间,这是金刚级的一大特色。

  金刚号动力系统采用蒸汽轮机,防御装甲水平与同期英国海军战列巡洋舰相当。第一次大改装前的金刚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金刚级开始改进弹药库的防护措施。自1923年开始金刚号陆续在前桅设立用于观测、指挥的桅楼设施,在1号烟囱安装了防止排烟倒灌舰桥的防护罩,提高了主炮仰角。

  金刚号第一次大规模改装是继同型舰'榛名'、'雾岛'之后于1928年12月在横须贺海军工厂进行的,花费两年时间于1931年9月完成。改装的要目是换上新的锅炉,将原本三座的烟囱减少成两座,并强化防御

  装甲,强化水平方向与水下防护能力,而且将桅楼改成宝塔式舰桥,而排水量则接近三万吨。由于防御性能增强,航速下降,将金刚号重新归类为战列舰,日本海军在1934年5月31日宣布废止战列巡洋舰的舰种。

  金刚号在1935年6月开始继'榛名'、'雾岛'之后又进行了一次大改装工程,排水量增加了近两千吨,改装的要目是提高航速,更换新的轮机及锅炉设备,提高输出功率,延长舰尾,减少阻力,并改进了炮战指挥能力,舰桥的造型有较大改变。

  金刚号原本是作为轻防御的战列巡洋舰,而在日德兰海战以后,面对远距离炮战中大口径炮弹呈大角度落下的状况,防御更明显薄弱。

  在第一次大改装时虽然强化了防御力但仍并不充分。金刚号不论甲板的全面防御还是装甲都比较薄弱(简单说,由于吸取了需强化金刚型水平防御的教训,所以其后在其它的日本战舰中开始设置有效的水平防御)。

性能数据

金刚号

基本数据(竣工时)
舰长(米)214便川铁收阻记微风益明.6
舰宽(米)28.04
吃水(米)8.38
排水量(吨)标准27500
动力

  36热婷飞固织读x 亚罗式煤油混烧锅炉、2x 帕森斯式蒸汽涡轮机

 给转 总功率64000马力,四轴推进

航速(节)27.5
续航力8000海里/14节
编制舰员1200人
武装

  4x 双联装 毘式35.6厘米/45倍径主炮

  16x 单装 毘烧乙元式15.2cm/50等曲纪倍径副炮

  12x 单装 7.6厘米高射炮

  8x 53厘米鱼雷发射来自

舰载机
装甲

  侧舷装甲203mm、甲板70mm、主炮塔230mm

  副炮塔152mm、司令塔254mm

基本数据(二次改装后)
舰长(米)222
舰宽(米)31.02
吃水(米)9.6
排水量(吨)标准32200席诉强吸师做哪完内,满载36314
动力

或鲁  8x ロ号舰本360百科式锅炉、4x 舰本式蒸汽涡轮机

  总功率136000马力,四轴推进

航速(节)30.3
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
编制舰员130究云互买论必错0人
武装

  4x 双联装 毘式35.6厘米/45倍径主炮

  14x 单装 毘式 15.2厘米/50倍径副炮

  4x 双联装 八九式 12.7厘米/40倍径高射炮

  10x 双联装 25毫米/60倍径机炮

舰载机

  3x 零式水上侦察机

装甲

  侧展怀相鱼病建务留舷装甲203mm、穹甲102mm、甲板70mm、主炮塔280mm

  副炮塔152mm、司令塔254mm

比睿号

基本数肉绝角占项据(竣工时)
舰长(米)214.6
舰宽(米)28.04
吃水(米)8.38
水量(吨)标准275轻与余军女显00
动力

  36x イ号舰本式煤油混烧锅炉、4特态究x 帕森斯式蒸汽涡轮机

  总识状特磁元吗声万袁局序功率64000马做如冷力,四轴推进

航速(节)27.5
续航力80责压场00海里、14节
制舰员1221人
武装

  4x 双念前分跟绝超圆格李前草联装 毘式35.6cm/45倍径主炮

  16x 单装 四一式15.2cm/50倍径副炮

  4x 单装 7.6厘米高射炮

  8x 53厘米鱼雷发射管

舰载机
装甲侧舷装甲203mm、甲板70mm、主炮塔230mm

  副炮塔152mm、司令塔254mm

基本数据(二次改装后)
舰长(米)222
舰宽(米)31.02
吃水(米)9.37
排水量(吨)标准32165,满载37000
动力

  8x ロ号舰本式锅炉、4x舰本式蒸汽涡轮机

  总功率136000马力,四轴推进

航速(节)29.7
续航力9800海里/18节
编制舰员1222人
武装

  4x 双联装 毘式35.6厘米/45倍径主炮

  14x 单装 四一式15.2厘米/50倍径副炮

  4x 双联装 八九式12.7厘米/40倍径高射炮

  10x 双联装 九六式25毫米/60倍径机炮

  2x 四联装 13毫米/76倍径机炮

舰载机3x 零式水上侦察机
装甲

  侧舷装甲203mm、穹甲102mm、甲板70mm、主炮塔280mm

  副炮塔152mm、司令塔254mm

榛名号

基本数据(竣工时)
舰长(米)214.6
舰宽(米)28.04
吃水(米)8.22
排水量(吨)标准27384,满载32306
动力

  36x 亚罗式煤油混烧锅炉、2x布朗·柯蒂斯式蒸汽涡轮机

  总功率64000马力,四轴推进

航速(节)27.5
续航力8000海里/18节
编制舰员1221人
武装

  4x 双联装 四一式35.6厘米/45倍径主炮

  16x 单装 四一式15.2厘米/50倍径副炮

  4x 单装 7.6厘米高射炮

  3x 单装 朱式6.5毫米机炮

  8x 53厘米鱼雷发射管

舰载机
装甲侧舷装甲203mm、甲板70mm、主炮塔230mm

  副炮塔152mm、司令塔254mm

基本数据(二次改装后)
舰长(米)222
舰宽(米)31.02
吃水(米)9.18
排水量(吨)标准32156,满载35600
动力11xロ号舰本式锅炉、4x舰本式蒸汽涡轮机

  总功率136000马力,四轴推进

航速(节)30.5
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
编制舰员1315人
武装4x 双联装 四一式35.6厘米/45倍径主炮

  14x 单装 四一式15.2厘米/50倍径副炮

  4x 双联装 八九式12.7厘米/40倍径高射炮

  10x 双联装 九六式25毫米/60倍径机炮

舰载机3x 零式水上侦察机
装甲

  侧舷装甲203mm、穹甲102mm、甲板70mm、主炮塔280mm

  副炮塔152mm、司令塔254m

雾岛号

基本数据(竣工时)
舰长(米)214.6
舰宽(米)28.04
吃水(米)8.38
排水量(吨)标准27500
动力36x 亚罗式煤油混烧锅炉、2x 帕森斯式蒸汽涡轮机

  总功率64000马力,四轴推进

航速(节)27.5
续航力8000海里/14节
编制舰员1221人
武装4x 双联装 四一式35.6厘米/45倍径主炮

  16x 单装 四一式15.2厘米/50倍径副炮

  4x 单装 7.6厘米高射炮

  3x 单装 朱式6.5毫米机炮

  8x 53厘米鱼雷发射管

舰载机
装甲侧舷装甲203mm、甲板70mm、主炮塔230mm

  副炮塔152mm、司令塔254mm

基本数据(二次改装后)
舰长(米)222.65
舰宽(米)31.01
吃水(米)9.72
排水量(吨)标准31980,满载39141
动力8x ロ号舰本式锅炉、4x舰本式蒸汽涡轮机

  总功率136000马力,四轴推进

航速(节)29.8
续航力9850海里/18节
编制舰员1303人
武装4x 双联装 四一式35.6厘米/45倍径主炮

  14x 单装 四一式15.2厘米/50倍径副炮

  4x 双联装 八九式12.7厘米/40倍径高射炮

  10x 双联装 九六式25毫米/60倍径机炮

舰载机3x 零式水上侦察机
装甲

  侧舷装甲203mm、穹甲102mm、甲板70mm、主炮塔280mm

  副炮塔152mm、司令塔254m

服役事件

金刚

  金刚号可视为是所谓无畏舰时代的第一艘日本无畏舰。金刚号最初建造计划可追溯到日俄战争结束2年后的1907年提出建造计划,最初计划是装甲巡洋舰。

  但鉴于英国1906年计划的革命性设计的无畏号战列舰完成,及其后比无畏级更强的超级无畏舰动工,因此于1911年批准计划中的装甲巡洋舰改为建造成战列巡洋舰。而当时日本海军于1907年计划的国产"弩级战舰"河内型正在建造中,但在设计和技术上的均落后于欧美海军列强建造的无畏舰,因此金刚号建造过程中以引进英国技术和设计的目的,在英国设计、建造,日本随后还依据随金刚引进的设计图自行建造了比睿、榛名、雾岛3艘和金刚号一样的同型舰。以上四艘称为金刚级。

  建成时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金刚号由英国维克斯公司负责建造,1911年1月17日开工,同时日本派出相关技术人员到英国船厂学习建造技术。 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16日竣工,11月5日回到日本,舰籍:横须贺镇守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金刚号参加太平洋航线的巡逻任务。战争结束后又参加了日本对苏联西伯利亚的出兵行动。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的1941年12月8日金刚号与同型舰榛名号同属第一舰队第三战队执行南方攻略部队的支持任务,支援在马来半岛的登陆作战,并与进入新加坡的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对峙但未有交战的机会。后来又被编入机动部队开赴印度洋参加了针对英国海军的作战任务。

  1942年6月金刚号编入支援舰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

  在西南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攻防战中,1942年10月13日金刚号与榛名号初次炮击亨德森机场,令飞机场一时间不能正常运作。

  在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中金刚号作为机动部队的随伴舰出击。

  在1944年10月25日莱特湾海战中的萨马岛海域遭遇美国舰队并向其发起攻击,当中其最大战绩是击沉护卫航空母舰甘比尔湾号,并在莱特湾海战有所损伤。

  金刚号在1944年11月21日由南洋回到日本的途中在台湾海峡被美国潜艇海狮号发射的2枚鱼雷命中沉没。第三战队司令官铃木义尾中将、岛崎舰长及以下1200名乘员与舰一起沉没。金刚号是日本海军中唯一被潜艇击沉的战列舰。其慰灵碑位于长崎县佐世保市的旧海军墓地东公园。

  和比睿,榛名,雾岛一样,金刚号完成时是一艘战列巡洋舰(BC),以上四艘称为金刚级。其实是模仿英国海军狮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但是保存在英国格林威治航海博物馆中的《瑟斯顿笔记》中的记录表明,它是以维克斯公司1910年为土耳其设计建造的战列舰"雷夏德"号为蓝本将其"战列巡洋舰化"改为"金刚"号战列巡洋舰的)是日本最先装备14英寸大口径主炮的战列巡洋舰。英国的狮级战列巡洋舰的口径是13.5英寸炮,而金刚号的14英寸炮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口径。另外,主炮塔的配置也是不一样,金刚号拥有八门主炮,四门向前,四门向后,而英国方面也判定如此的配置的效果较大,所以在狮级巡洋战舰的四号舰老虎号之后,都修改为金刚号的炮塔配置。金刚号可说是所谓巨舰大炮时代的第一艘日本军舰。

  八门14英寸主炮分别装在四个连装炮塔中,采取一般所谓前二后二的配置。前两个炮塔装在舰桥的前方,而后面的两个炮塔则分的比较远的装在后部舰桥后,所以后来加装水上飞机弹射器时就将飞行甲板布置在后面两个炮塔之间,这是金刚级的一大特色。

  第一次改装是在昭和四年九月于横须贺海军工厂进行的,并在花费两年时间后于昭和六年九月完成。改装的要目是换上新的动力装置,并装上战列舰级的防御装甲,并将原本三条的烟囱减少成两条,而且将舰桥从桅干式改成楼房式,而排水量则接近三万吨,变成了一艘堂堂的战列舰,此时的金刚号是一艘能高速航行的新锐战舰。好象是在等金刚号一样的,海军在昭和六年五月三十日宣布废止巡洋战舰的舰种,将其归到战列舰门下。

  金刚号在昭和十二年又做了一次大改造,增加了近两千吨,舰桥的造型也有所改变。金刚号的战历十分丰富,大正五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然后又参加了对西伯利亚的出兵,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和榛名号同属第一舰队第三战队第二小队支持马来半岛的登陆,后来又参加了印度洋的任务而被编入机动部队。然后金刚号又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并和僚舰榛名号一起炮轰瓜达卡那尔岛的美军机场。后来又连续的参加了马里亚那海战及莱特湾海战,并在莱特湾海战中与大和号一起击沉了美军航空母舰甘比亚湾号及三艘驱逐舰。

  金刚号在昭和十九年(194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由南洋回到内地的途中遭到美军潜舰海狮号的攻击,身中四枚鱼雷而沉没于台湾海峡。第三战队司令官铃木义尾中将也跟着金刚号沉到海底。是日本海军中唯一被潜舰击沉的战列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从舰龄、装备等方面看,金刚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中最老式的主力舰,归功于两次大动斧凿的大改装,金刚级航速较高,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多被编入机动舰队,掩护航空母舰。其它日本海军战列舰不是作为非到最后决战不得动用的王牌就是因为航速的限制或者过于老旧而很少出战,已有近30年舰龄的金刚级战列舰在日本所有战列舰中出动率是最高的,参加了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大多数大规模海战。

  1941年11月比睿、雾岛作为支持警戒部队编入航空母舰机动部队,于12月7日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金刚、榛名被派往东南亚支持入侵舰队作战。1942年3月4艘金刚级护卫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参加了扫荡印度洋海域英国海军的作战。1942年6月,榛名、雾岛与金刚、比睿分别编入机动部队与掩护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海战以日军的惨败而告终,雾岛被美机投下的近失弹炸成轻伤。

  中途岛海战之后,1942年8月美军在南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攻占了日本工兵修建的飞机场。双方为争夺该岛在所罗门群岛周围海域展开了一系列海空战,4艘金刚级战列舰作为航空母舰的护卫支持部队参加作战行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美军控制的飞机场给日本海军造成严重威胁,10月13日夜间日本海军出动金刚、榛名炮击了该岛机场。11月13日日本海军出动比睿、雾岛准备再次炮击该岛机场,遭到美国海军拦截,损失了比睿号战列舰,这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战列舰。15日凌晨雾岛号战列舰返回企图炮击机场,遭美军华盛顿号战列舰重创沉没。

  1943年2月金刚、榛名返回本土,根据比睿、雾岛作战的经验教训加强了操舵装置的防护。1944年金刚、榛名再次接受改装加强防空火力。1944年6月金刚、榛名编入机动部队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日本海军在这场一边倒的战斗中大败而归,榛名在空袭中受伤。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金刚、榛名编入第二舰队作战,均受伤。11月金刚号战列舰在返回日本本土途中被美海军潜艇击沉。最后一艘金刚级榛名号战列舰返回日本本土后,1945年在战争剩余的时间因燃油匮乏失去行动能力,舰上的副炮被拆除移到陆上炮台,7月遭到美军飞机轰炸坐沉锚地,战争结束后被解体 。

比睿

  1911年日本内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海军大臣以八八舰队的名义提交的海军军备的计划,由于日本缺乏建造新式大型主力舰的经验,以引进技术为主要目的,日本海军决定1号舰金刚号由英国维克斯公司设计建造,配备由维克斯公司研制的八门双联装14英寸口径主炮。同时日本派出技术人员到英国学习新型主力舰的制造技术。2、3、4号舰将根据维克斯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在日本国内自行建造。

  比睿号战列巡洋舰1911年11月4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1912年11月21日下水,1913年8月4日完工。舰籍:佐世保镇守府。标准排水量27500吨,航速27.5节,主炮等部件均由维克斯公司提供。

  比睿号是金刚级的第二号舰。金刚号是最后的英制军舰,而比睿号是第一艘国产14英寸炮巡洋战舰,是日本的造舰技术脱离模仿西方路线独立成长的里程碑。但是,在尚未能完全成长独立之前,性能及要目仍是参考英制舰金刚号。只有在外观上于烟囱处和金刚号有所差别。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比睿号战列舰与金刚号编入第一舰队第3战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进行增大主炮仰角、改进弹药库的防护的改装,在前桅增加用于观测、指挥的桅楼设施。为解决1号烟囱距离桅楼过近导致排烟倒灌的问题,在1号烟囱安装了防护罩。

  金刚级1923年开始第一次现代化大改装,首要目的是增强防御能力,比睿号最后一个实施改装,改装工程于1929年开始。因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日本必须废弃一艘主力舰,

  进度最晚的比睿号终止改装工程,开始改装为训练舰(该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将废弃的主力舰改为练习舰)。根据条约的规定,拆去一座主炮塔、部分动力设备,拆除舰体舷侧装甲带。

  1932年改装完成。标准排水量减少到19500吨,吃水减少,航速降低到18节。1933年增加观礼设施,在1930年代曾多次担任日本天皇检阅海军的"御召舰"。1935年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问日本曾搭乘该舰。

  当伦敦军缩会议缔结后,比睿号在昭和六年由巡洋战舰改造成练习战舰,解除了一部份的武装,这使得排水量只剩19500吨,而速度则变成了18节的超低速。但是或许是因祸得福吧,在拆除了一个主炮塔及一些武装后,舰内空间变得十分宽广,这使得比睿号有幸能成为观舰式或大演习中的天皇御召舰。

  但在在九一八事变后,日美关系日渐恶化,日本海军一方面等待伦敦条约的期限,一方面也秘密的进行改造工程,

  1936年日本退出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谈判,比睿号1937年开始复原改装,另三艘姐妹舰两次大改装完成的项目比睿号改装时一并完成,主要项目更换了新型锅炉、轮机设备,最高航速达到30节,提高续航距离;增强防御能力,增强水平防护以及水下防御能力,舰艉加长,彻底改建塔式舰桥,主炮最大仰角提高到43度,同时增强防空火力。其塔式舰桥结构、外观与另三艘1933年-1936年已经完成第二次大改装的姐妹舰不同,根据设计中的大和号战列舰进行了改变(为大和级战列舰的设计进行技术验证)。至1940年初改装工程完工,标准排水量32350吨。经过改装后,比睿号与其姐妹舰一样变成了高速战列舰。

  比睿号与在英国建造的1号舰金刚号在外观细节上有所不同,因为临近舰桥的1号烟囱产生排烟对舰桥的影响,1号烟囱向后移动并加高,比睿号的主炮塔有明显的折线与金刚号相同,这是与3、4号舰榛名、雾岛外观上的不同之处。

  起工时是巡洋战舰,竣工时是练习战舰,最后又摇身一变成为堂堂的战列舰,比睿号是一艘经历数次变迁的军舰。从它的演变史我们可以看到军舰技术的变迁以及军缩条约的影响。而它后来又成为太平洋战争中的第一号沉没战舰,真是充满了传奇性。

  1941年11月比睿、雾岛作为支持警戒部队编入航空母舰机动部队,比睿号担任由南云忠一中将所领导的机动部队中第三战队的旗舰,护卫航空母舰于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1942年2月-4月包括比睿号在内的4艘金刚级护卫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参加了西南太平洋以及扫荡印度洋海域的作战。接着又参加了腊包尔的攻略以及印度洋方面的机动作战。1942年6月,金刚、比睿编入掩护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中途岛丧失了航空母舰后,比睿号被派去阿留申群岛支援。

  1942年8月为支援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所罗门群岛方面的作战,4艘金刚级战列舰护卫航空母舰参加作战行动。

  为消除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美军控制的飞机场给日本海军造成严重威胁,11月13日日本海军出动比睿、雾岛准备炮击该岛机场,遭遇美国海军巡洋舰舰队,夜间在近距离内与美舰发生炮战,在混战中比睿号遭遇美军驱逐舰拉菲号近距离火炮齐射,舰队高级指挥官全部重伤,上层建筑发生火灾,成为一个显眼的目标,遭到重创,操舵装置损毁,无法全速逃离美机的空袭范围,次日天亮后被美军飞机攻击,伤势加重,自沉于所罗门群岛海域。此舰是日本海军第一艘丧失的战列舰。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日方丧失了比睿号及雾岛号,而美军则丧失了巡洋舰亚特兰大号,朱诺号及五艘驱逐舰,此战是所罗门海域中最激烈的遭遇战 。

榛名

  金刚级的1号舰"金刚"号在英国建造。依据随金刚号引进的设计图日本海军开始巡洋战舰的国产化,自行建造了3艘同型舰比睿号、榛名号和雾岛号,其中金刚级的3号舰榛名号在神户川崎造船所建造,而4号舰雾岛号则是在长崎三菱造船所建造,均是在民间的造船所制造,和在英国建造的金刚号及在日本海军船厂建造的比睿号不同,海军也乐见两家造船所互相竞争。不过由于两家船厂竞争过于白热化,建造榛名号的川崎造船所发生了部门负责人因进度落后而自裁的事件,最后两家造船所协调进度,榛名、雾岛两舰同时竣工。榛名号建造完成时,与同型姊妹舰等四艘巡洋战舰成为日本海军最强的新锐战舰。

  榛名号的命名源自日本群马县境内的榛名山。不像其他战舰使用旧国名而是山岳名的原因,是因为包括"榛名"在内的金刚型战舰,在最初期的计划中是"装甲巡洋舰",所以跟从一等巡洋舰的命名惯例。

  "榛名"在最初的计划中为"第二号装甲巡洋舰",于1911年4月,在神户的川崎造船所(后来的川崎重工业)下订。在"榛名"之前,所有的主力舰均在海外下订或在海军工厂建造,因此"榛名"为第一艘由民间造船所承办建造的主力舰。另一方面,三菱合资会社长崎造船所(后来的三菱重工业)也承造了"第三号装甲巡洋舰(后来的雾岛)",由于"榛名"与"雾岛"的工程的进度近乎一样,因此显示出两社在建造两舰期间有很强的竞争意识。

  明治四十三,四十四年度,日本海军开始巡洋战舰的国产化,其中金刚级的三号舰榛名号在神户川崎造船所建造,而第四号舰雾岛号则是在长崎三菱造船所建造,和金刚号及比睿号不同,是在民间的造船所制造,海军也乐见两造船所互相竞争。

  建造期间,日本海军的第一线战舰是摄津号,河内号,安艺号,萨摩号等旧式战舰,所以榛名号一旦建造完成,就会和姊妹舰等四艘巡洋战舰成为最强的新锐舰。

  1912年3月16日在川崎重工业神户造船所动工。1913年12月14日下水、1915年4月19日以巡洋战列舰(即西方的战列巡洋舰)身份竣工,并入籍横须贺镇守府。同年12月与3艘同型舰共同编入第二舰队第三战队。

  榛名号1920年9月12日曾在参加射击演练时发生了炸膛事故,炸毁第1号炮塔右舷主炮。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后,日本海军将四艘金刚级巡洋战舰强化防御性能,榛名号率先进行改装工程。从大正十三年(1923年)三月起,在五年后的昭和三年(1928年)七月完成。强化炮塔基座、弹药库以及机舱等处的水平防御装甲,水线以下增设防鱼雷隔舱,更换锅炉,由于锅炉数目减少撤除一号烟囱,解决排烟对舰桥的影响,提升主炮最大仰角,原来的三脚桅樯式桅楼改建成塔式舰桥。改装完成后排水量增加了约三千吨,速度由原来的27.5减慢到26节。在第一次大改装后改变了其舰型,从1931年起正式改为战列舰。榛名号曾在特别观舰式中担任昭和天皇的御召舰。

  榛名号在昭和八年(1933年)开始第二次大改装,更换了锅炉、主机,最高航速提高到30节,提高续航距离,延长了舰体,降低航行阻力,并补足舰体的强度,改进炮战指挥能力,舰桥也进行了大幅度改动,此外,后部舰桥和其它姊妹舰有一点不同。

  第二次大改装工程完成后,榛名号标准排水量32156吨,舰长222.5 米,宽31.02米,吃水深9.72米,主机动力136000匹马力,最高航速30.5节,舰载武器装备有356毫米口径主炮8门、152毫米口径火炮14门,127毫米口径火炮12门、25毫米口径火炮34门。

  大正十一年,由于华盛顿海军军缩条约的签订,日本海军宣布废弃旧式战舰,并将金刚级的四艘巡洋战舰改造为本格的战舰。榛名号的改装工程从大正十三年三月起,在五年后的昭和三年七月完成。在舰舷加装了强力的装甲板,排水量增加了约三千吨,所以速度也就减慢了1.5节。

  榛名号在第一次大改装后改变了其舰型,由原来的三脚式舰桥改建成楼房式,此外,本舰的后部舰桥和其它姊妹舰有一点点的不同。本舰在昭和天皇即位庆祝的特别观舰式中担任天皇的御召舰。然后在昭和八年的第二次改装中延长了舰体,并补足舰体的强度。而且加上了加强的武装使得排水量增加到了32156吨。但是因为其引擎由7,5000力换成了能输出13,6000马力的引擎,所以其速度也就成为了姊妹舰中的最高速30.5节。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榛名号和金刚号一起编于第一舰队第三战队,支援马来半岛的登陆作战。翌年昭和十七年(1942)2月榛名号编入了机动部队远赴印度洋作战。

  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海战中,榛名号遭受到轰炸,挨了近失弹而损伤。然后榛名号进入了所罗门群岛海域,支援日军与美军争夺瓜达卡那尔岛的作战,在昭和十七年10月13日,榛名号与金刚号一起炮击瓜达卡那尔岛的美军机场,其中榛名号发射了约490发的炮弹(岛上日军发电称"胜过千门野战炮")。之后,榛名号又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日军瓜达卡那尔岛争夺战中失利,榛名号参与了掩护撤退的行动。

  昭和十九年(1944)六月的马里亚那海战中榛名号在美军空袭中被炸弹击中受伤,返回日本修理,被损伤的一个推进轴未能修复。后复归战场,并参加了十月的莱特湾海战,中遭到美军机的攻击而损伤。莱特湾海战结束后榛名号于12月返回日本。

  回归日本本土后榛名号被配在吴镇守府,作为警备舰而停泊在濑户内海的吴港江田岛。昭和二十年(1945)7月28日,在吴港被美军轰炸机攻击,在被十三枚炸弹击中后坐沉海底。就以这样的姿态迎接日本战败投降。战后1946年至1948年解体。

  榛名号虽然是一艘在开战时舰龄已达26年的老朽舰,不过却一直在最前线并参与过多场主要海战,亦多次受到不同损伤。这个情况正与在开战前完工,也参加过多场主要海战却近乎丝毫无损,并被称为"幸运空母"的瑞鹤号航空母舰形成强烈的对比﹐但是该两舰与雪风号驱逐舰一样被评价为"日本海军的武勋舰"。另外榛名号亦是在日本战列舰之中经历最多海战却仍然幸存者,虽然最终以被解体作为结局﹐但在不少书籍中却记述榛名号"为战后复兴提供了材料"。

  榛名号第二次大改装中,拆除后部桅杆的上半部分,这段高约13米的木制桅杆,放置在兵库县的一座"国民精神修道场"做旗杆用,战后移至于八幡神社,成为金刚级战舰唯一的遗迹 。

雾岛

  雾岛号于1912年3月17日在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动工。1913年12月1日下水,1915年4月19日服役。舰籍佐世保镇守府。

  雾岛号是和榛名号同时建造的由长崎三菱造船所制造的大型舰,是金刚级的四号舰。榛名号是由川崎公司负责,而雾岛号则是由三菱公司建造,两家公司互相较量,谁也不让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地方:这两艘巡洋战舰的起工日只差了一天,而竣工日竟然是同日!和姊妹舰一样,本舰在昭和三年三月开始了最初的改装,而由巡洋战舰摇身一变为战列舰。主要的是由汽罐改成重油专烧式,以及增加了舰舷的装甲板,排水量增加了三千吨,但是速度却减少了1.5节。

  和在英国船厂建造的1号舰金刚号及在日本的横须贺海军船厂建造的2号舰比睿号不同,金刚级3号舰榛名号在神户川崎造船所建造,4号舰雾岛号则是在长崎三菱造船所建造,均为民间船厂。海军也乐见两造船所互相竞争。

  和其姊妹舰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一样,雾岛号和新锐的三艘360毫米炮战舰一起揭开了巨舰大炮时代的序幕。本舰亦曾经当过天皇的御召舰,参加了昭和五年的神户冲特别大演习观舰式。

  雾岛号于1927年开始在同型舰榛名之后开始第一次大改装工程,重点是提高防御性能,至1930年改装完成。由于防御能力增强,航速下降,改装完成后重新分类为战列舰。

  昭和九年6月开始,本舰进入了为期两年的第二次改造,成为了能以近三十节的速度航行的高速战舰,但却是金刚级四艘之中速度较慢的。在炮塔上加装了巨大的测距仪,并布置了水上飞机的弹射器和三架水上侦察机的搭载量。1934年雾岛号开始第二次大改装工程,重点提高航速。至1936年改装完成,雾岛号成为了高速战列舰。

  在太平洋战争中频繁随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出击,表现活跃。

  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印度洋作战,中途岛海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美方称所罗门以东海战),第三次所罗门海战(美方称圣克鲁斯海战)。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开战时,雾岛号和其僚舰比睿号一起被编到第一舰队第三战队第一小队,跟随着南云忠一中将的机动部队奇袭珍珠港。雾岛号编入支援部队掩护机动部队的航空母舰作战。随后包括雾岛号在内的4艘金刚级护卫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参加了西南太平洋以及扫荡印度洋海域的作战。

  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海战中,雾岛号与榛名号掩护机动部队的航空母舰作战。雾岛号受到美军飞机攻击,右舷遭近失弹炸开破口而损伤。

  在中途岛大败后,昭和十七(1942)年7月和比睿号一起被编到空母机动部队的第三舰队。然后,参加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以及南太平洋海战,并且在11月十12日加入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

  1942年8月美军在南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攻占了日本工兵修建的飞机场。双方为争夺该岛在所罗门群岛周围海域展开了一系列海空战,雾岛号作为航空母舰的护卫部队参加作战行动。

  为消除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美军控制的飞机场给日本海军造成严重威胁,1942年11月13日,雾岛随比睿参加支援瓜达尔卡纳尔岛并炮击亨德森机场的作战。在凌晨与美军巡洋舰舰队的混战中,比睿遭重创后自沉,雾岛撤回。

  僚舰比睿号在前往瓜达卡那尔岛执行炮击任务的途中遭遇到美巡洋舰队,双方展开激烈的炮击战,比睿号受到了火力的集中攻击,终在翌日13日沉没。然后在14日,雾岛号果敢的前往瓜岛执行炮击任务,在沙弗岛西方遭遇到美军战舰华盛顿号以及南达科他号,爆发了激烈的炮击战,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战舰对战舰间最初的炮击战。

  雾岛号给予南达科他号多数的命中弹(包括穿甲弹两发,通常弹两发,三式弹两发),大破敌舰,但自己也受到了致命的攻击,在火灾及进水状况下于11月15日午前1时23分沉入大海。 。

  在12艘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战列舰中,此舰是在战舰炮战中被击沉的第一艘战列舰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