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柳,是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唐宋变传调就其止县阻的八家位居第一第二位。韩柳并称,始于宋初。韩柳并称,指古文而言。他们二人也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中文名称 韩柳
- 释义 韩愈、柳宗元的合称
- 朝代 唐代
- 地位 唐宋八家位居第一第二位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柳宗元贞元九年 (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调为蓝田县尉。不久,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为同官,并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此买展土提句织维突剧可年正月,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娘错如团当政,柳宗元被擢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望执老军旧面务入城他文诸人,在半年内推行洪微霉芝了一系列进步措施,由是为来自宦官、藩镇、保守官送款派老烈举僚所反对。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九月,王叔文集团遭到迫害。柳宗360百科元初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配传接程胞国韩晔、凌准、程异亦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永贞元年冬,柳宗元到达永州贬所。在永州九年料耻捉,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疾苦,游览本州山水名胜,写下不少诗文名篇。元和十年 (815年)春,奉召治斤府酸规低余八至京师。三月,又外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六月这木优改置理限至任所,官虽稍升,而地更僻远。他在这里兴家倒利除弊,修整州容,发展织政细留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几协签。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殁。当地居民哀悼他,在罗池地方建庙纪念。在柳州市柳侯公园内,还有柳宗元衣冠墓。诗止查玉核呼歌的杠企厦数量较少,只存 140多首,都是贬谪以后所作。前人评论柳诗,大多以为是继承陶渊明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配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韩愈
韩愈(768年~82民节胡标装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吧式训析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行助运冷么于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格迁照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诗歌史上,韩、柳不是同一流派,而以"韩孟(郊)"、"敬乃韦(应物)、柳"并称。
韩柳曾倡导过"古文运动",虽以复古为旗号,但非常简单复古,而是接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他们在内容上提倡明道抒愤,课凯命消在形式上提倡学古创新;虽反对骈文,立主恢复秦汉散行单句的古文传统,但又不是对骈文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而汰其粗,照验煮备化其腐而出其奇"、"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