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冠紫菀(来自学名:Aster diplostephioides (DC.) C. B. Clarke.)是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状茎粗壮,有顶生的茎或莲座状叶丛。茎直立,高16-45厘米,粗壮,下部为枯叶残能关务存的纤维状鞘所围裹,被卷曲或开展的柔毛,上部被具柄腺毛,不分枝,上部有较疏的叶或几无叶。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西南部、甘肃西部、青海东部、西藏南部。生于高山及亚高山草地及灌丛中。海拔2700-4600米。也分布于360百科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及巴基斯坦北饭照续轻好整部。
- 中文名 重冠紫菀
- 学名 Aster diplostephioides (DC.) C. B. Clarke.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有顶生列笔烈的茎或莲座状叶丛。茎直立,高16-45厘米,粗壮,下部为枯叶残存的纤维状鞘所围裹,被卷曲或开展的柔毛,上部被具柄腺毛,不分枝,上部有较疏的叶或几无叶。下部叶与莲座来自状叶长圆状匙形或倒披针形,渐狭成细长或具狭翅而基部宽鞘状的柄,连同柄长6-16稀达22厘米;叶片宽1-4厘米,顶端尖或近圆形,有小尖头,全缘或有小尖头状齿;中部叶长圆状或线状披针形,基部稍狭或近圆形;上部叶渐小,长至3.5毫米,宽0.4毫米;全部叶质薄,上面被微腺毛或近无毛,下面沿脉和边缘有开展的长升内较疏毛,离基三出脉和侧脉在下面稍高起,网脉显明。头状花序单生,径6360百科-9厘米。总苞半球形,径2-2.5厘米;总苞片约2层,线状披针形,顶端细尖,较花盘为长,长15毫米无责充叫,宽1-3毫米,外层深绿色,草质,背面被较密的黑色腺毛,又特别在基部被长毛,内层边缘有时狭膜质。舌状花常2层,约80-100个;管部长1.5毫米;舌片蓝色或蓝紫色,线形,长20-30毫米,宽1-2.5毫米;管状花长5-6毫米,上部紫褐色或紫色,后黄色,近无毛,管部长1.5-2毫米,裂片长1毫米;花柱附片长1.25毫米。冠毛2层,外层极短,膜片状,白色,内场社少刚吗周压陈十主层污白色,有长4.5-5毫米的微糙毛。瘦果倒卵圆形,长四半种川仅父3-3.5毫米,宽1-1.5毫米,除边肋外,两面各1肋,被黄色密腺点及疏贴毛。花期7-9月;果期9-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及亚高山草地及灌丛中。海拔间首2700-46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鹤庆、维西、丽江、德钦、中甸)、四川西部及西南部(木里、九龙、康定、大金、道孚等)、甘肃西部(夏河、临洮等)、青海东部(乐都等)、西藏南部(拉萨、藏布河谷、亚东、珠峰北坡、吉来自隆等)。也分布于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及巴基斯坦北部。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栽植地块,种植前深翻土壤30cm以上,结合耕翻,每亩(667m)施入腐熟厩肥3000kg、过磷酸钙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播前再360百科浅耕20cm,整平耢细后做宽杨体假汽取花市东1.3m的高畦,畦沟宽40cm,四周开好排水沟。
栽植保苗
春天土壤解冻10cm后,选择粗壮、紫红跑算止防粮某压兰合调究色、节密而短、具休眠芽的根状茎作种栽,取其中段,将其截成从5~7cm的小段,每段有2~3个休眠芽,随切随栽。栽植时,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30cm开横沟,沟深5~7cm,种根芽眼向上,按株距15~17cm的规格顺沟边均号上苦判摆放1~2段,覆土与畦面齐平,栽后稍加压实,浇水1次,再盖一层草保温、保湿。齐苗后揭去盖草,保墒、保苗。
田间管理
齐苗后浅松土、除草,结合松土每亩追施腐熟行系人畜粪水1000~1500kg;当苗高7~9c殖m时结合中耕每亩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500kg;封工常上供院手脸东案策喜行前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腐熟堆肥300kg、腐熟饼肥50kg,于植株旁开沟施入,施后盖土。封行后若有杂草用手拔除。雨后或灌溉后及时疏沟排水,遇旱灌溉。发现抽薹及时剪除。
病虫防治
根腐病
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与芦头部分。发病初期,根及根茎部分显试明歌会变褐腐烂,叶柄基部产生褐色梭形病斑,逐渐叶片枯死、根茎腐烂。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的却缩思宪业现按宁活料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1000倍液或50%的甲基普再妒身限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穿月王出班转补亮倍液喷雾防治。
黑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紫黑色斑点,后扩大为近圆形暗褐色大斑。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喷3次。
银纹夜蛾
幼虫咬食叶片,造成空洞或缺刻。防治方法:用90%的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喷雾杀除。
主要价值
紫菀别名青菀、小辫子等。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状茎,是具有治疗风寒咳嗽的一种草本药材,很多止咳药都是取材紫菀。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