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指福建南部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呈犄角之势,称闽南三角地区。作为全国著名的开放城市带之一的闽介富息的房南金三角,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发展相对滞后,因此,积极提升闽南金三角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层次,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闽南三来自角区三个城市所覆盖的区域,人口1400万,目前经济总量占全省逾4成。
- 中文名称 闽南三角区
- 位置 福建南部
- 意义 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 别称 闽南金三角
概述
来自 闽南三角区指福建省讲闽南方序优改及双保言的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城市360百科所覆盖的区域,人口1400多万,目前经济总值占全省逾4成。 闽南三角区指福建省讲闽南方言的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城市所覆盖的区域,人口1400多万李顶连宣某妈掉费刚交,目前经济总量占全省逾4成。闽称款甲赶减家更负穿南三角地区包括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及其所属的同安、晋江、惠安、南安、安器时溪、永春、东山、龙海、漳浦等九县,考虑今后国土规划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将云霄、诏安、和平、南靖、长泰、华距初曲负权书停灯安、德化也列为论证区少复读回轮混固之内。本区地处南亚热带,水分烟路修除末右宣、热量充足,土地肥沃,盛产亚热带水果及经济作物。海岸线曲折,多天然良港,水产资象助校啊断仅主为故扩源丰富。
由于长期以来受行政区划的影响,闽南三角区各顾各自我发展,缺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和必要的分工协作,城镇

规模偏对植取乱击小、协作关系较弱、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区域整体发跟面洋第茶观很得握举承展态势难以形成。专家警告说,面接蛋司收们句对长三角、珠三角的崛起,闽南三角区已落后甚远;如果不能形成整体竞争力,将有越务某诉补考普可频斤拿被边缘化的危险。 厦门云矿手害判弦市发展计划部门负责人郑栅洁介绍说,厦门已形成跨国公司总部的“洼地”聚集效应,而产业链自然形成的关联企业要求进入的冲动也十分强烈,但因岛内土地紧缺,近两年约有40%的项目无法承接。
而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使闽南三角区在一定程度上陷危环入资源分割和重复建设的怪圈。更令人忧虑的是,厦泉漳三市都凭借丰富的港口资源各自为战、你争我夺。厦门港是国树亚陈距未先读干拉家的主枢纽港和集装箱运输干船脱属景密离松语掉此测线港,厦门市的发展战略就是以港立市、建设现代化港口及规益气米空帝从觉胶逐风景旅游城市;泉州也提出以港兴市,立志建成国际化综合性大港;漳州市则提出建设生态工贸港口城市。
三大经济群落
——厦门:“跨国公司群落”

跨国公司投资封推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经济发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柯达、戴尔、ABB、德国林德等全球70多家跨国公司齐聚厦门,其中近30家为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形成了一个“跨国公司落”。 厦门以跨国公司为龙头,形成了一条条产业链,比如,以戴尔电脑为龙头形成的规模化的计算机及周边产品产业链;以厦华、厦新、松下等视听主机产品为龙头的新一代数码视听产品产业链;以灿坤等形成的白色小家电系列产品产业链;以通士达、利胜电光源等形成的绿色照明产业链;以TDK、FDK等为龙头形成规模化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以厦工装载机、三重压路机等为主形成的工程机械产业链;以林德叉车和巨鲸叉车等为主形成的叉车产业链;以太古飞机维修中心为龙头形成的航空维修及航材、零部件制造产业链;以ABB公司和厦门电控厂等为龙头形成电工的产业链;以PVC为原料的PVC管材、管件和软质胶布系列产品产业链。产业链使厦门实现与世界经济同步脉动。
——泉州:“民营企业群落”

以活跃的、发达的民营经济为标志的区域经济是泉州经济的最显著特色。泉州辖11个县(市、区),拥有数万家民营企业,而且各县市区行业特色鲜明。 以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晋江、石狮和南安为例,晋江是“中国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拉链之都”、“中国伞都”,制鞋业年产旅游运动鞋7亿多双,占全国的40%、世界的20%;食品业产值占福建省的50%以上;外墙砖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石狮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纺织服装业涵盖化纤、纺织、漂染、成衣加工生产、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上、中、下游领域,相关企业达5000多家,运动装、童装、内衣出口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南安是“中国水暖城”,水暖产业聚合铸造、电镀、抛光、装配、销售等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水暖产业集群
——漳州:“台资农业群落”

漳州发挥人缘、地缘和与台湾农业生态环境相似的优势,做对台农业合作文章,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的首选地和密集区。漳州先后被列为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单列管理市。 台资成为福建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台商在漳州创办的农业项目涉及农业的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农业的上下游产业、农业观光休闲等项目,建设起水果、水产、食用菌、花卉等八大农产品基地。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827个,合同利用台资11.6亿美元,实际到资6.85亿美元。漳州水果、水产、蔬菜三大宗农产品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前列,食用菌、花卉产量分别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台资农业企业的创办与发展,还提高了漳州农业外向度。漳州形成了一批果蔬、食用菌、畜产品、水产品等优势食品出口产业群体,成为全国最大的高优创汇农业基地。统计表明,台资农业企业已成为该市出口创汇的主力军,年出口创汇占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总值的一半以上。
推动区域融合
泉州恒安集团最近决定把其销售和研发总部迁至厦门。这个拥有2来自0多亿元固定资产企业的加盟,说明厦门几年来着力构筑的总部经济带,不仅对戴尔这样的360百科跨国企业,对其周边的民陈相结试态职陈儿企精英也产生了深深的吸引力。
事实证明,行政区隔阻挡不了市场规律下的经济融合。据统计,目前厦门市商品住宅有1/3购买者为泉州人,大量泉州商贸公司两属送黑在厦门注册,泉州85%的出口贸易通过厦门口岸实现。此外,近年来泉州市已有20家生产服务企业转移到漳州,总投资额近5亿元。
就对外经贸而言,厦泉漳早已超越地域竞争,形成非常紧密的联系和良好的分工协作。厦门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产品研发设计、结算汇兑等方面掌握优势,往往是通过参股、控股、委托加工等方式联系周适边地市。而周边地区的企业则逐步把营销中心向厦门转移,把出口贸易放在厦门。
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认为,从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厦泉漳三个城市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合作平台。以厦泉漳为主体的闽南城市群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面向台湾海峡,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镇的拓展,并逐步连为一体,相互间的联系越来烟机运花交止用越烟越紧密,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巨大潜能和广阔空间。
厦泉漳三市逐步看清这样一个事实: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呈现出来的城市竞争格转主氢压将局,如今正在让位于区域协作与竞会史包个谁析县培争。闽南三角区只有合理配置求任直许约年火首县生产要素,形成城市走廊产业的调整、分工与协作,才能提高三市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闽南三角地区基础设施的共享、产业互出若倒殖准呢营弦武补的实现,这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必将大大增强,介核钱妒集上情并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代尽防罪客迅庆经济区、加强闽台经济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正操验翻重存阳财不黄。
危害程度分析
本区由于人为作用及自然作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海岸线变迁问题,现分别评述如下:
1.闽南三角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个工班波益间击简洲名价<?XML:NAMESPACE PREFIX = O />
(1)影响区域便著促慢道晶音非雷婷地壳稳定性因素分析
①活动断裂。这里将第四令怕乎注斗战调纪以来形成或有过活动的断裂定义为活动断裂,经研究,本区共有47条活动断裂,其中以北东及北西向两组活动断裂较明显,活动强工上对较大,其代表性的有滨海断裂、长乐-南澳断裂、福安-南靖断裂、安村-湄州湾断裂、九龙江西溪断裂等等。
格五为必地经沿 ②地震。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区,大部分地带处于泉州-粒视促苦且时汕头地震带内。历史上发生强震19次;近期(1971年-1988年5月)弱震发生1001次,属地震活跃区,其中陆域发生的13次强震,震中己渐怕段置大部分处在北东与北西向的地壳及基底断裂交汇形成的北西向断陷盆地及海湾地带,部分受北北东及南北向断裂控制;海域发生的6级强震受滨海断裂及长乐一南澳落负仍客断裂控制。有关部门研究认为三区基本烈度陆域部分处在Ⅶ及其以下,海域部分达Ⅷ度及Ⅸ度。Ⅸ度区位于惠安东北部南日岛以南海域;Ⅶ度区有两处,分别位于惠安东北及金门岛东部海域;Ⅶ度区位于泉州-漳州-厦门-东山一带,包括晋江、南安、同安、华安、南靖、长泰、龙海、金门、东山、漳浦、云霄、诏安及泉州、石狮、漳州、厦门等16个市(区)县城关;Ⅵ度区两处,惠安-安溪一带包括惠安及安溪城关,平和一带包括平和城关;Ⅵ度以下的永春-德化一带包括永春及德化城关。综合本区地震研究,未来在东山海外可能发生6.75-7级地震。
③现今地壳活动方式及特征。本区地壳形变宏观特征是西北部较东南部上升强烈显示由内陆向沿海掀斜上升。丘陵、红土台地、河口平原为东部断块差异上升区,受北东、北西和东西向活动断裂切割而成,漳州、泉州为相对沉降的断陷盆地。本区形变微观特征与宏观特征是一致的。④现今地壳应力场分析。根据构造应力场宏观分析、震源应力场分析衣数字模拟,本区现今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以东西向为主,最大剪力值40-52兆帕,最大剪应力值为16-19兆帕。诏安-东山、厦门-漳州、泉州海外、泉州、德化五处为应力集中区。 (2)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根据区域地壳稳定性因素分析,可对区域地壳稳定作出评价,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可分为两个稳定区,一个次稳定区,一个不稳定区,并划分为11个亚区。
2.闽南三角地区水土流失与危害程度分析
(1)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 调查资料表明,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800公里,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5%,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区水土流失不仅分普遍,程度严重,而且发展速度较大。如漳州所辖各县统计表明,1984年水土流失面积比1966年增加1.6倍,比1958年增加6倍,泉州永春县现在的水土流失面积是解放期的10倍。
本区水土流失的基本类型有:
面蚀:这是无床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过程,也包括雨滴引起的溅蚀。
沟蚀:是径流以股流形式对地表进行的冲刷过程。
崩岗:是重力侵蚀的一种方式,和作用是产生崩岗的直接原因。
以上各种类型的水土流失对环境及生产建设影响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侵蚀土壤,地力下降。
②阻塞江河港口,严重影响航运,如九龙江就受其严重影响。
③恶化生态环境,旱涝灾害频繁。
(2)水土流失特点及基本规律
本区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
①分布广泛,水土流失面积大。
②流失类型以面蚀、沟蚀、崩岗为主,其中面蚀普遍发育,产沙量并不小,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就全区而言,流失量较大,年均可达100多万吨以上,相对每年流失土层1厘米左右。
③侵蚀的主要对象是花岗岩形成的风化壳,故流失物质粗,对江河湖(库)海淤积危害大
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本区近代水土流失加速发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本区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是:
①人类活动频繁的红土台地,丘陵和近山地区,水土流失程度严重。
②河流及沟谷两侧,化岗岩风化壳分布地区,沟蚀,崩岗发育,产沙强度大,危害大。
③不同侵蚀类型的发生、发展,既有空间上的连续性,又有时间上的阶段性。前者表现在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侵蚀能量发生分异,由坡顶向下依次出现面蚀,细沟,浅沟,切沟侵蚀,以及侵蚀类型的区域差异,侵蚀严重地区,沟蚀与崩岗通常伴随着出现;后者表现在整个侵蚀的发生发展,是水土保持至关重要的一环。
3.闽南三角地区水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1)厦门市水环境污染状况
①地表水体污染状况。厦门市区工业用水1985年排放量2391.56万吨,主要污染物依次为悬浮固体、生物需氧量、化学耗氧量、铜四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占市区排放废水中各种污染物总负荷的91.2%。
厦门西海域纳污量占市区废水总污染负荷的87.3%,主要污染物有无机氮、石油类、化学耗氧量、铜。此外还有其它污染物,含量均低于海水水质二级标准。西海域主要污染物不变化基本呈现递增趋势。
九龙江入海口,从九龙江每年排入4652万吨工农业和生活污水,从澳港区每年排入11.29万工业废水,平、枯水期,除无机氮外,基本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丰水期水质标准低于二类标准。
北溪引水和坂头水库水质基本符合二级水质标准。
员当湖在1985年排入湖内废水量,占全市区废水总量的39.5%,污染负荷占47.1%,1987年排入湖的废水总量为777.4万,比1981年增加36%,主的有机质量比1981年增长45%,1988年、1989年又呈逐年增加趋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天有近四万吨的废水排入湖内,污染严重。
②地下水污染状况。厦门现有水井2970个,经在鼓浪屿、近邻海沧、湖里工业区选择10个井抽样调查结果,受硝酸氮污染的占75%,受生物需氧量污染的占30%,受石油类污染的10%,受化学耗氧量污染的仅一处。表现出地下水主要受生活污水和有机质的污染。
(2)漳州市水环境污染状况
①地表水体污染状况。根据调查,1985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1714万吨/年,其中工业废水8417万吨/年,生活污水为3210万吨/年,医疗污水91万吨/年,1988年全市工业废水中排放的污染物种类主要有15种,其中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挥发性酚、硫化物是主要污染物,占总污染负荷比的88.83%.
九龙江水系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段是在漳州市等城区西溪下游河段(即龙海水头-中山桥),主要污染项目为化学耗氧量、溶解氧、氨态氮。
②地下水污染状况。漳州地下水污染主要是化肥和生活污染所致。主要污染和为氨态氮、硝酸氮、亚砂酸氮。
(3)泉州市水环境污染状况
泉州市废水排放量与漳州市废水排放量(8412.9万吨/年)基本相当,产业结构也相仿。所不同的是安溪县、永春县煤矿废水和量大,而德化县位于闽江水系上游,污染物排入闽江。惠安县独流入海,晋江县沿海中也主要是独流入海。因此,其他资料缺乏,故从总体情况分析,泉州市晋江水系和各港湾海水水质污染状况与漳州市相比,大同小异,但鲤城区两个自来水厂(西厂、北厂)在提水处受到居民生活垃圾严重污染,超过二级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标准的22.8倍。
4.闽南三角地区海岸线变迁
海岸线变迁是陆地升降和海平面升降的综合反映,近百年来,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4.4厘米,我国沿岸海域的海平面平均上升11.5厘米,其年变速度为0.115厘米。预测到2000年,我国大部分沿岸海域的海平原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其中广东、广西、海南岛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高于4.8厘米,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沿海平面上升稍少,约在2.0-4.64厘米,故本区海平面上升速度2.0-4.64毫米/年。
本区地壳形变总体特征呈现由内陆向沿海和沿海地区由北向南掀斜,至华安以西和东山湾附近呈下降状态。上升速率1-5毫米/年,下降工速率1-4毫米/年。本区地壳形变特征反映了由于菲律宾板埠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在北西西向地应力场的作用下,北东向政和一大埔深大断南段的东南盘呈上升状态,北西盘呈下降状态。同时,也反映了断裂的活动性。在北西向断陷洼地区,在掀斜形态中存在局部相对下降的地段。关于东山湾一带的呈明显下降状态的资料还有:澳角村渔民反映,高潮线以上的民房,现在大潮可以淹到1米高度;东山县陈城乡有一明朝万历年间刻在基岩上的石碑,现在已被海积砂掩埋;东山县城关60年代筑起防潮海堤;东山县渔民在兄弟屿海底打捞到砖块、瓦片、鹿、熊骨骼;东山县“沉东京”的传说已久,在该县的县志上有记载。因此,本区海平面上升态势对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地壳形变呈上升趋势的地段因地壳上升速度与海平面上升速度基本上相等,呈相对静止状态,海平面上升对其不构成威胁。地壳形变呈下降趋势的地段,因地壳下降速度与海平面上升速度基本相等,二者叠加造成海平面了升速度增加一倍,即可达10毫米/年的上升速度,使海岸线发生变化,构成对沿岸地区的严重威胁。
影响与预测
1.区域开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预测
伴随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也将造成很大影响,如建筑材料、矿产开发、铁路、公路的建设、不合理的垦殖都将破坏植被,破坏土体平衡,加剧水土流失,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预测表明,整个闽南三角地区,每年将流失泥沙1000万吨以上,这个结果表明闽南三角地区今后水土流失仍将是比较严重的,在开发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非常重视防治水土流失问题。
2.区域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与预测
根据前节所述,闽南三角地区,特别是漳州、厦门、泉州三市由于大量和不予处理的污水,严重的污染了地表水体,局部地区地下水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就目前形势来看,本区污水排放量有增无减,如此继续下去,地表水体及地下水污染将更加严重,以厦门员当湖为例,1987年员当湖的废水777.4万吨,比1981年增加36%,排入的有机质量比1981年增长45%,1988年、1989年又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对现有排污工厂必须加强管理,对其所排污水必须处理,新建工厂必须建设处理污水设施。
3.围海筑堤对生态环境影响与建议
厦门自1955年起围筑海堤,先后修建了高集、集杏、马銮、员当、东屿等海堤,并在员当海堤以东填海造陆,营建新区,这些工程带来一定好处,但也伴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厦门岛上面环海,海流可以自由环流,但筑起五条海堤后人为地造成了一个半封闭的海湾――西海域和一个全封闭的员当死湖,海流在湾内受阻滞与部分回流,使西海域纳潮面积减少40%(36公里),纳潮量减少30%(1.2亿米),周边海岸形态和海动力条件也显著改变,致使九龙江搬运的250吨/年泥沙悬浮物及沿岸入海泥沙和城市垃圾等随海流拥入港内,受阻后沉淀堆积,促使九龙江口的江心沉积以70米/年的向前推进,宝珠屿西侧淤积速度达7.3厘米/年,石湖山-高崎水道淤积速率为15.8厘米/年,筑堤以来已淤高6米,东渡深水码头附近也淤高1-2米。
由于高集海堤修筑,造成其北东侧同安县刘五店砂质海滩海流不能回旋,遂变成淤泥沉积,使得原来栖生于此的珍稀鱼类一由无脊椎动物向有脊椎动物过渡的典型标本文昌鱼,被迫迁移到厦门黄厝砂岸海域,但数量锐减。
为造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议今后在海堤建设中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在条件成熟时对现有海堤以改造或拆除。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