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资料百科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来自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是第十册的第4课(人教版)和第十册的第3课(鄂教版有改动),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3篇课文。作者为冯君莉,是作者游览青海湖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 作品名称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 作者 冯君莉
  • 创作年代 现代
  • 作品出处 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
  • 文学体裁 游记

课文内容

作品原文

  我们同启明星一起上路了。和我们一起上路的,还有那各种各样的扑朔迷离的关于高来自原的梦。

青海湖

  汽车在青藏公上行驶,但没有往日的颠簸。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静,细细的雨丝斜打在车窗玻璃上,雨丝中夹杂业将斯老洲诗语起及合副着几声遥远的犬吠。我在轻轻的摇晃中,又接上了刚才的温暖的兵站未完的梦。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从睡梦中惊醒,不解地望着身旁年轻的司机。这个自从充文上路就没有说过几句话的铁道兵战,此时轻轻地说了声:

  "青海湖到了,下车看看吧!"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切混呢最若天标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了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的蓬勃术才,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蓝的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360百科纯净,蓝的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年斯也宪随耐石现日涟漪,像是淌未凝固样没根的玻璃浆液,又像北民洋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正当我折服这蓝色的魅力,而又苦于找不到恰当比喻的时候,突然记起少数民族对青海的称呼。在蒙语里,它被叫作"库库诺尔",在藏语里液践英包,它被叫作"错温布",都是"青颜色的大海"之意。为什么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蓝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俗语?其实,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蓝,因为有减湖面高出海面三千一百九十七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往序害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介线叶兵切飞术湖水就显得更晶莹明澈。我明白了,难怪青海湖水要比其它的蓝色显得美,更醉人呵!再顺眼望去,在青海湖所能目极的尽头,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色段写开排或却茶名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褐色的山峦。而我的脚下客应因最优浓继,银色的公路像是一叶观宽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已损计结圆织超缩地方……一幅多美的画卷啊!而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气,浸透了晨雨的滋润,显得这么清新,这么幽静。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只要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我几烈提松娘你自独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我看着不远处那位年轻的司机,他仍旧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一个地方,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而草滩上那几匹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我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庄严,太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怀抗唱设比处批多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也许是偏爱的缘故,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这真正的造物主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面对偌大一块画帘,一定毫无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大笔泼洒勾勒,因此,留下的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谁说一见钟情总是轻浮的呢?在某种机缘下,突然遇见自己或朦胧向往或苦苦追求而未能获得的美好的事物,怎能不一见生情呢?

  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否又是那高原奇特的梦,是那梦境的继续?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遥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也似乎倒映出那许许多多关于青海湖的神话传说。有的说,这是当年东海老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江河的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为西海龙王;有的说,这是当年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行至日月山口,回首汉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潸然泪下,泪水汇迈蓝色的湖,随后,文成公主又毅然决然地上路上;还有的说,这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把二郎神追赶得逃到这里,二郎神又饥又渴,发现了这个神泉……

  仅仅这些神话般的传说,就有多么迷人啊!而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又似乎在悄声叙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变迁的过程:早在二亿三千万年以前,这里整个是一片浩瀚的古海,甚至和太平洋连在一起,后来,在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把全部海水逼走,古海变成了内陆盆地。又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一些河流、湖泊和沼泽形成了这个青海湖,然而那时它还是"活"的,它的水流入黄河。到了大约距今十三万年,在地质学上称为"第四纪"的时候,又一次地壳运动,一下子把青海湖的出口堵得严严实实了。那条输出湖水的河流也来了个首尾大掉头,倒流入湖了,这就是我国罕见的,自东向西的倒淌河。至于青海湖中的海心山、海西山、海东山、石义岛,以及那驰名中外,像一尾顽皮的黑蝌蚪似的鸟岛,娓娓动听的传说就更多了。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至数十百千万不同种类的水鸟呢?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都年复一年地从我国江南,从东南亚、尼泊尔,从印度,飞到这里,在这里飞旋荡漾,悠然自鸣,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只有这神奇、美丽、和平的得天独厚的地方,才能够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还有那满湖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究意有多少储量吧。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捕鱼队拉网捕鱼,网特别重,全体人员都上了阵还拉不动。最后不得不将十匹马也派到"前线",才把网拖了上来。一称,足有三万多斤。就是在用机船捕鱼的今天,也必须两艘大船协同作业,"四万斤鱼一网拉",那是常有的事,而到了冬天呢,只要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然后在洞口点燃篝火,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呢。那情景,那气氛,该会换来多么欢畅的笑声。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尽情的美的欣赏,已使人从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彻底解脱出来,我拉开车窗的玻璃,留恋地朝外看着,想把青海湖的美,深深地印在心里。此时此刻,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惋惜的心情,如此一个美丽的湖泊,竟默默地珍藏在如此遥远的地方。我真想告诉所有的人们,都来观赏青海湖独特的美,都来领略这大自然的魅力。但是,我又很矛盾,我不敢想象,当成千上万的钞票像一条支流似地流向青海湖,青海湖畔因此而筑起西式的小楼,撑起遮阳的花伞,荡起阿波罗乐曲的时候,今天这醉人的青海湖会变成一种什么景象呢?不,这是让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给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

作者简介

  冯君莉,女,天津人,1955年出生,当代作家。她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多次在国内刊物发表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

卫星拍摄到的青海湖

作品信息

  课文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是作者游览青海湖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诗一样的文字,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神奇,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去青海湖的路上。

  第二部分(3、4、5自然段):青海湖是个梦幻般的湖。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3自然段):主要描述青海湖碧绿的草滩、蓝色的湖水以及湖水湛蓝、明澈的原因。第二层(第4自然段):主要描写青海湖粗犷、自然、质朴的美。第三层(第5自然段):青海湖还是鸟的世界,是鱼的乐园。

  第三部分(6、7自然段):赞美青海湖。

教学建议

  主要采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汇报的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给予点拨。主要步骤如下:1、由《阿里山的云雾》和江南的美景导入新课,简介青海湖。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主诵读,合作交流。

  4、重来自点品读,领悟语感。5、拓展延伸,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360百科说,最后评选出优秀导游员。

分析点评

  文中的小标题,个个都提到"梦",其间含义有内在联系,又有发展深化。全篇从不同的方面描述青海湖梦幻般的景象,描述作者游历青海湖的感觉,"梦"是贯穿文中的一条线索。,最精彩的写景是描写"青海湖的蓝",着眼于色彩,抓住了景物的显著特点。你还记得朱自清的《绿》是怎批权料然京营祖么描写梅雨潭的绿的吗?那也是着眼于色彩来写的,可以跟本文比较阅读。

青海湖

青海湖简介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完督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观曾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2012年7月30日,青渐市友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

  2014年10月20日9时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侧出现"龙吸水"壮观场景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诗指氧简识建劳红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六弦福银岩沙纪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天标来星感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离西宁约200公里。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48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8平方公里,为淡水。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