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相传陈皇后母馆陶长公主千金聘司马相如为陈皇后来自作了一篇《长门赋》,凄婉现怕业加既风动人。自汉以来古典诗歌中,常以"长门怨"为题抒发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
- 作品名称 长门怨
- 外文名称 Nagato complain
- 文学体裁 古乐府诗
- 作品特点 抒发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
简介
《长门怨》是古琴曲中为爱失意的怨曲,是古琴流派里非常著名的"梅庵琴来自派"代表曲目之一。此曲清代始现,出于民间,作者无从考证,系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阿娇虽用万金求得司马相如的华丽辞章,却再也无法求回从前汉武帝的感情。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琴曲《长门怨》,成为至今流传的知名琴曲。

《长门怨》,写尽一个万人简弦构得脸氢社按交之上的尊贵女子失宠后,如临万丈深渊的绝望和悲哀。凄切的旋律表现了武帝皇后陈娇失宠后被谪长门宫时的愁闷悲思,其情如泣如诉,传神地描绘了陈和促拔迁阿娇如临万丈深渊中的绝望和悲凉心情。
该曲在高音区有琴曲少见较激越的表现,低音区点搞浓体点场则哀婉凄丽,如泣如诉。现普遍用来表达世上被遗弃女子的悲伤。凄切的旋律如泣如诉,低音哀婉凄丽,高音则呈现琴曲少有的激越。
渊源
汉武帝刘彻年幼势找时被封为胶东王,其姑母长公拿主有一女儿名陈阿娇。一洪狱日长公主问刘彻:"彻儿长大后愿娶谁为妻?"刘彻便答:"若能娶到阿娇,愿盖金屋以贮之。"由此成就"金屋藏娇"的嫌腊匙佳话。
后来刘彻即位,新360百科宠卫子夫生下一子刘据后,在宫中的地位获得空前膨胀。陈皇后阿娇又怨又气,就铁培亲书意万求助巫蛊来迫害得宠的嫔妃。不想东窗事发,武帝大怒,将其皇后之位废黜,谪贬长门宫。
阿娇遭逢此祸,异常落寞。她不甘心终老冷宫,想起武帝曾对司马相如的赋赞不绝口,就奉黄金百斤求得司马相如的华丽辞章<长门赋>,诉说悲愁之辞,以图打动武帝恢复从前的感情。但武帝看后,虽称此赋为上乘之作,却也没地验杠回心转意把阿娇复位。可怜陈皇后终在凄清的冷宫中了却残生。
《长门赋》背后,一个千年来的爱情典故,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金屋藏娇"。
"金屋藏委持切小项精试娇"最早出自《汉武故事》,正史未见。
古诗
第一首诗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宙您禁市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第二首诗
【作者】:李白【朝代】:唐 【体裁】:乐府【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桂殿长愁不记春,
装于用信入 黄金四屋起秋尘来自。
夜悬明镜青天上,
独照长门宫里人。
诗歌赏析
《长门怨》 是一个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陈皇后,小名阿娇,是汉武帝皇后。武帝小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这一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两首诗表达的是同一主题,分别来看,落想布局,各不相同,合起来看,又有珠联璧合之妙。
360百科 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赵注材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愚员归",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唐人用《长门怨》题写宫怨的诗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处。沈佺期的《长门怨》有"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
束强烈助 句,张修之的《长门怨》有"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生"句,都是以类似的景您晚采物来渲染环境气氛,但比不上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力之强。两句中,上句着一"挂"字,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月然足孩命声油范否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点出题意,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沈佺期、张修之的《长门怨》也写到月光和长门宫殿。沈诗云:"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张诗云:"长门落景尽,线跟跑贵映家顶流洞房秋月明",写得都比较拉参盟平实板直,也不如李妒波长只云千陆曾密修白的这两句诗之超妙深曲。本标希跳往司望周妈老所械是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前一句妙在"欲到"两字,似乎月光自由运行天上,有意到此作愁;如果说"照到"或"已到",就成了寻常语言,变得索然无味了拿苦叶。后一句妙在"别作"两字,其中含意,耐人寻思。它的言外之意是: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独讲良轴测措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也可以理解为:宫中本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乐者自乐,苦者自苦,正如裴交泰的一首《长门怨》所说,"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月光先到皇帝所在的南宫,照见欢乐,再到宫人居住的长门,"别作"愁苦。
从整首诗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空屋流萤为近景的月夜深宫图。境界是这样阴森冷寂,读者不必看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经可想而知了。
第二首诗,着重洲费之终言情。通篇是以我观物,缘上服别均灯鱼查训情写景,使景物都染上极事纪言个乎关其浓厚的感情色彩。上首到结尾处才写到"愁",这首一开头就揭出"愁"字,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祖喜首钢知初系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顶孙春 诗的首句"桂殿长愁不记春",不仅揭出"愁"字,而且这好非血亮全角还写何激十个愁是"长愁",也就是说,诗中人并非因当前秋夜的凄凉景色才引起愁更封求距升格充主助倍思,乃是长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令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也丝毫不能减轻这种愁怨;而由于愁怨难遣,她是感受不到春天的,甚至在她的记忆中已经没有春天了易料已规稳技英活垂围结。诗的第二句"黄金四屋起秋尘",与前首第二句遥相绾合。因为"金屋无人",所以"黄金四屋"生尘;因是"萤火流"的季节,所以是"起秋尘"。下面三、四两句"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又与前首三、四两句遥相呼应。前首写月光欲到长门,是将到未到;这里则写明月高悬中天,已经照到长门,并让读者最后在月光下看到了"长门宫里人"。
这位"长门宫里人"对季节、对环境、对月光的感受,都是与众不同的。春季年年来临,而说"不记春",似乎春天久已不到人间;屋中的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而说"起秋尘",给了尘土以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是普照众生的,而说"独照",仿佛"月之有意相苦"(唐汝询《唐诗解》中语)。这些都是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所说的"无理而妙",以见伤心人别有怀抱。整首诗采用的是深一层的写法。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与王昌龄《西宫秋怨》末句"空悬明月待君王"一样,都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但王诗中的主角是在愁怨中希冀得到君王的宠幸,命意是不可取的。李诗则活用《赋》语,另成境界,虽然以《长门怨》为题,却并不抱泥于陈皇后的故实。诗中展现的,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揭开的是冷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
解释见长门怨·桂殿长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刘皂作品
长门怨 (其一)
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宫怨诗,出自乐府古题。
作者简介
刘皂: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贞元间(785-805)在世,身世无可考。《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
据说汉代的陈皇后因为武帝宠幸卫子夫而失意,不得已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后来听说蜀人司马相如善写辞赋,就派人送了一百斤黄金,请司马相如为自己写一篇解闷排愁的文章,结果司马相如就为陈皇后写了一篇有名的《长门赋》。没想到后来汉武帝也看到了这篇辞赋,深受感动,因此又与陈皇后重归于好。后人就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以《长门怨》为题材的乐府诗。历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写过,因为汉武帝金屋藏娇和陈皇后长门冷宫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但是由于各人的眼光和立场不同,所以写出的诗文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倾向与感情。
几乎所有的宫怨词,都会提到夜间的天象,因为每到夜间,正是被打入冷宫的女子最为失意难捱的时候。当初,在受到宠爱时,她们最盼望的就是夜晚,与君王共度良宵,沐浴恩泽;而失宠后,她们最难打发的,就是那一个个无止无休的漫漫长夜。在百无聊赖、独守空床之际,她们只能仰望天空,那些星星、月亮,都会引起无穷的遐想与忧思。
作品赏析
1.《长门怨》这首乐府旧曲,从它的起因和来历看,就是专门描写和抒发宫怨的作品。刘皂此作也不例外。封建帝王一个人霸占了无数妇女,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因为青春虚掷、幸福无望而极端痛苦。出于对这些妇女的同情,出于对不合理的妃嫔制度的不满,宫怨--或者直揭惨状,或者代妇女舒怨泄愤,便成为古代诗人作家常常表现的主题之一。
当然,同是宫怨,诗人所揭示的问题却有多种,表现角度也颇多样,具体方法更是变化无穷。刘皂的《长门怨》共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这三首的基本手法都是前二句写失宠官人的形状,后二句写失宠宫人的心情,而重点则在后二句。例如,其一云:"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将已断的君恩与不断的泪行作一鲜明对比。其二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感情表达得强烈而明快。这一首作者稍稍弄了点狡狯,前二句写宫人慵懒之态:蝉鬓慵梳,蛾眉不扫,故意制造了一种轻松随便的气氛和"惯承恩"的假象。后两句乃揭出宫人的内心痛苦。她的心事人们未必知道,实际上她是每日以泪洗面,这才使她成了 "一面残妆"啊!由于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取得了更佳的艺术效果。
宫怨诗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残忍不合理,这是其价值所在。但这类诗总是把基点放在宫人失宠,望宠以及与得宠者的矛盾上,而往往并不从根本上触动妃嫔制度。这又是其明显的局限性所在。
2.《长门怨》这首乐府旧曲,从它的起因和来历看,就是专门描写和抒发宫怨的作品.刘皂此作也不例外.封建帝王一个人霸占了无数妇女,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因为青春虚掷、幸福无望而极端痛苦.出于对这些妇女的同情,出于对不合理的妃嫔制度的不满,宫怨--或者直揭惨状,或者代妇女舒怨泄愤,便成为古代诗人作家常常表现的主题之一.
当然,同是宫怨,诗人所揭示的问题却有多种,表现角度也颇多样,具体方法更是变化无穷.刘皂的《长门怨》共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这三首的基本手法都是前二句写失宠官人的形状,后二句写失宠宫人的心情,而重点则在后二句.例如,其一云:"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将已断的君恩与不断的泪行作一鲜明对比.其二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感情表达得强烈而明快.这一首作者稍稍弄了点狡狯,前二句写宫人慵懒之态:蝉鬓慵梳,蛾眉不扫,故意制造了一种轻松随便的气氛和"惯承恩"的假象.后两句乃揭出宫人的内心痛苦.她的心事人们未必知道,实际上她是每日以泪洗面,这才使她成了"一面残妆"啊!由于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取得了更佳的艺术效果.
宫怨诗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残忍不合理,这是其价值所在.但这类诗总是把基点放在宫人失宠,望宠以及与得宠者的矛盾上,而往往并不从根本上触动妃嫔制度.这又是其明显的局限性所在.
其他诗人
长门怨 --崔道融
长门花泣一枝春,
争奈君恩别处新。
错把黄金买词赋,
相如自是薄情人。
长门怨 --张祜
日映宫墙柳色寒,
笙歌遥指碧云端。
珠铅滴尽无心语,
强把花枝冷笑看。
长门怨(其一) --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长门怨 --(宋)岳珂
惊风不成雨,行云去无踪。
妾生三十年,著藉长门宫。
宫车辘辘春雷晓,明星初荧绿云扰。
增成丙舍争迎銮,似有长门闭花鸟。
黄门开玉匙,画史图蛾眉。
金铺振琼钥,玉秀生铜池。
朝阳才回金屋在,转盼不堪人事改。
入宫已作郑袖啼,出塞那知延寿卖。
花残鸟语频,长门春复春。
花鸟易惊老,况复门内人。
东风动地夜来恶,万翠千红绕帘幙。
当熊自有匪石心,肯肩班姬秋扉薄。
长门勿轻怨,视此箧中扇。
白华兮绿衣,知古兮有之
长门怨 --陆游
寒风号有声,寒日惨无晖。
空房不敢恨,但怀岁暮悲。
早知获谴速,悔不承恩迟。
声当彻九天,泪当达九泉。
死犹复见思,生当长弃捐。
长门怨二 --陆游
未央宫中花月夕,歌舞称觞天咫尺。
从来所恃独君王,一日谗兴谁为直?咫尺之天今万里,空在长安一城里。
春风时送箫韶声,独掩罗巾泪如洗。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不如南粤匈奴使,航海梯山有到时!
长门怨 --唐·李绅
宫殿沈沈晓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长门怨--高启
憎宠一时心,尘生旧屋金。苔滋销履迹,花远度銮音。
暮雀重门迥,秋萤别殿阴。君明犹不察,妒极是情深。
长门怨 --梁·柳恽
玉壶夜愔愔,应门重且深。秋风动桂树,流月摇轻阴。
绮檐清露溽,网户思虫吟。叹息下兰合,含愁奏雅琴。
何由鸣晓佩,复得抱宵衾。无复金屋念,岂照长门心。
长门怨 -费昶
向夕千愁起,自悔何嗟及。愁思且归床,罗襦方掩泣。
绛树摇风软,黄鸟弄声急。金屋贮娇时,不言君不入。
长门怨--唐·徐贤妃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守分辞方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长门怨--沈佺期
月皎风冷冷,长门次掖庭。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
清露凝珠缀,流尘下翠屏。妾心君未察,愁叹剧繁星。
长门怨--吴少微
月出映曾城,孤圆上太清。君王春爱歇,枕席凉风生。
怨咽不能寝,踟蹰步前楹。空阶白露色,百草寒虫鸣。
念昔金房里,犹嫌玉座轻。如何娇所误,长夜泣恩情。
长门怨--裴交泰
自闭长门经几秋,罗衣湿尽泪还流。
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
长门怨--袁晖
早知君爱歇,本自无萦妒。谁使恩情深,今来反相误。
愁眠罗帐晓,泣坐金闺暮。独有梦中魂,犹言意如故。
长门怨--李华
弱体鸳鸯荐,啼妆翡翠衾。鸦鸣秋殿晓,人静禁门深。
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日惊罗带缓,非复旧来心。
长门怨--岑参
君王嫌妾妒,闭妾在长门。舞袖垂新宠,愁眉结旧恩。
绿钱生履迹,红粉湿啼痕。羞被桃花笑,看春独不言。
长门怨--齐澣
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携琴就玉阶,调悲声未谐。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长门怨--刘长卿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长门怨--卢纶
空宫古廊殿,寒月落斜晖。
卧听未央曲,满箱歌舞衣。
长门怨--僧皎然
春风日日闭长门,摇荡春心自梦魂。
若遣花开只笑妾,不如桃李正无言。
长门怨--戴叔伦
自忆专房宠,曾居第一流。移恩向何处,暂妒不容收。
夜久丝管绝,月明宫殿秋。空将旧时意,长望凤凰楼。
长门怨--高启
憎宠一时心,尘生旧屋金。苔滋销履迹,花远度銮音。
暮雀重门迥,秋萤别殿阴。君明犹不察,妒极是情深。
相和歌辞·长门怨张祜
日映宫墙柳色寒,笙歌遥指碧云端。
珠铅滴尽无心语,强把花枝冷笑看。
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郑谷
闲把罗衣泣凤凰,先朝曾教舞霓裳。
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
流水君恩共不回,杏花争忍扫成堆。
残春未必多烟雨,泪滴闲阶长绿苔。
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刘氏媛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学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花落黄昏空掩门。
长门怨 --(唐)齐浣
宫殿沉沉月欲分,朝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半是思君半恨君。
相关琴曲
西汉武帝时,陈皇后被贬至长门宫(行宫),终日以泪洗面,遂辗转想出一法,命一个心腹内监,携了黄金千斤,向大文士司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赋,请他写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司马相如得悉原因,挥毫落墨,落笔千言。这赋叫作《长门赋》,诉说一深宫永巷女子愁闷悲思,写得委宛凄楚:"……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乃陈氏欲借文人笔墨,感悟主心,她命宫人日日传诵,希望为武帝所听到而回心转意。但"长门赋"虽是千古佳文,却终挽不转武帝的旧情。到了其母窦太主死后,陈氏寥落悲郁异常,不久也魂归黄泉。
(司马相如《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萧统《昭明文选》,正史未见)
而据考证,《大汉天子》剧中的琴曲实际上是古琴名曲《长门怨》,初出清代民间,作者不祥(见《梅庵琴谱》一九三一年版),是后人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流传至今的琴曲《长门怨》:
自从分别后,每日双泪流.泪水流不尽,流出许多愁;
愁在春日里,好景不常有;愁在秋日里,落花逐水流;
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愁;
朝闻机杼声,暮见西山后;惟怨方寸地,哪得竞自由;
青丝已成灰,泪作汪洋流;愿得千杯饮,一枕黄粱游;
可怜桃花面,日日见消瘦;玉肤不禁衣,冰肌寒风透;
粉腮贴黄旧,蛾眉苦常皱;芳心哭欲碎,肝肠断如朽.
犹记月下盟,不见红舞袖;未闻楚歌声,何忍长泪流;
心常含君王,龙体安康否;夜宴莫常开,豪饮当热酒;
婀娜有时尽,甘泉锁新秀;素颜亦尽欢,君王带笑看;
三千怯风流,明朝怨白首;回眸百媚休,独上长门楼;
轮回应有时,恨叫无情咒;妾身汉武帝,君为女儿羞;
彼时再藏娇,长门不复留;六宫粉黛弃,三生望情楼。
另有一版本(大汉天子中卓文君背的):
自从分别后,每日双泪流,
泪水流不尽,流出许多愁,
愁在春天里,好景不常有,
愁在秋日里,落花逐水流,
当年金屋在,已成空悠悠,
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愁,
可怜桃花面,日日渐消瘦,
玉肤不禁衣,冰肌寒风透,
粉腮贴黄旧,娥眉苦常皱,
芳心哭欲碎,肝肠断如朽.
不见君子面,一日如三秋,
不见君子面,常为君子忧,
大雁南飞去,龙体当衣裘,
夜宴莫常开,好饮须热酒。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