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霹雳薹草,是莎草科植物,根状茎粗壮,木质。秆中生,高30-100厘米,稍粗,三棱形,基部具短叶或具无叶片的暗紫红色的叶鞘,有时分裂成纤维状。
产福建、台湾、广东、海南来自、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长于林下阴湿处,海拔70360百科0-1800米。分布于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 中文名称 霹雳薹草
- 拉丁学名 Carex perakensis C. B. Clarke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根状茎粗壮,木质。秆中生,高30-100厘米,稍粗,三棱形,基部具短叶或具无叶片的暗紫红色的叶鞘,有时分裂成纤维状。叶基生或秆生,线形,宽8-12毫米,革质,秆生叶具长鞘。

苞片叶状,下部的长于花序,向上渐短,具长鞘。圆锥花序复出,长30-40厘米,支花序单生或孪生,具多数小穗,上部小穗假响言苦往政压互相靠近,具短柄,下部的稍疏远,具较长的柄;小穗两性,雄雌顺序,披针形或长来自圆状披针形,长1.5-3厘米,雄花部分约占小穗长的1/2-1/3。雌花鳞片宽卵形,长2.2-4.5毫米,黄褐色,中间色较淡,边缘具白色膜质,顶端具短尖头。
果囊长于鳞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菱形,三棱状,长4.5-6毫米,脉明显,黄绿色,密被白色短糙毛或后来无毛,顶端渐狭成喙,喙长1.5毫米,被毛,喙口具2齿。
小坚果椭圆状倒卵形,三棱形,长2.5-3毫米,暗褐色,棱面下凹;花任其史府杂菜室展厂尔柱直立,基部稍增粗,疏被小刺毛,柱头3个。花果期360百科7-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700-1800米的林下阴湿处。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国来自外分布:中南半岛、马来决细案祖速何肥对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