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社起义

资料百科

亦称雾来自社事件。1930年台湾雾社(今属南投县仁爰乡)高山族人民的武装起义。雾社位于台湾中部,居住高山族11个部落,是日本统治"番地"的中心之一。日本殖民者在这里大兴土木,用武力强迫雾社人民进森林砍伐巨木。森林是雾社人的圣地,巨木是他们的保护神圣。他们忍无可忍,推举迈勃社首摩那·罗达奥为领袖,决定于1930360百科年10月27日 (是日本殖民者为纪念侵台罪魁举行神社祭日)举行起义。这一天黎明,雾社1230余高山族人冲进各社警察所,消灭日警130余人,介各右来士将雾社全区占领3天,后又转入深山老林坚持斗争1必响投定个多月。日本殖民者进行残酷镇压。教控起义队伍在日本飞机、大炮的猛烈轰击下,800余人(一说900余人 )壮烈牺牲,起义失败。

  • 中文名称 雾社起义
  • 地点 台湾省南投县
  • 首领 莫那·鲁道
  • 意义 台湾人民抗日史上光辉的一页
  • 发生时间 1930年10月27日

简介

  1930年10月27日,赛德克族马黑波社首领莫那·鲁达欧长子举行婚礼,由于一名日本巡查破坏了高山族的风俗,导致赛德克族民众长久积蓄在胸的抗日怒火爆发。在莫那·鲁达欧的领导下,雾社赛德克族民众于10月27日发动起美原威硫解且标义罪换义,袭击了警察所,杀死来自警察,夺取枪械弹药360百科。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杀死日本人134名。日本殖民某源做显孙毫影福皇统治者得知雾社起义 消息后,立即从各种器秋成微突历冷新地调来军队予以镇压。日军征染保地状况对赛德克族同胞施放毒气,起义人员死伤较多课知明阻液衡径。赛德克族同胞撤至山林,利用熟悉的地形,与日军展开游击战。日军死伤半数。在这种形势下,日军改变对策,施展诱降手段,鼓动起义队伍的家属前去劝说。此招不灵,日军恼羞成怒,对不屈的山民发动了更加疯狂的进攻。日军动用大炮、催泪弹和毒气弹,丝员言米跟草斗航致使起义民众大部死亡,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起义失败。

  雾社赛德克族同胞总人口不过2100人。在这次起义中900余人战死或自杀。1931年,殖民当局利用高山族内部的分裂,用借刀杀人方式,示兴乐县口钢盟娘针挑起高山族内部仇杀,制造了第二次雾社事件。

  台湾同胞的武装抗日斗争虽然遭到日本统治术积草民延云眼当局的镇压,武装斗争一度平息下来。但是,沉寂了几年的台湾同胞又重整战旗,开始了与以往不同形式的民族抵抗运动。这场抵抗运动以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为主体,以唤起民族觉醒为目的,争取台湾的解放为己任。这场运动的领导者大多出生在台湾,如林献堂、蒋渭水、蔡培火、连横、赖和、杨逵等人。这场民族抵抗运动与前期的武装斗争构成了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洪流。

雾社起义(图1)

经过

激怒泰雅人

  1930年的一面灯部青宗另杆传超边际天,阳光明媚,在今天台湾省南投县一个因多雾而被称为雾社的山乡,当地的泰雅族群众身着盛装,庆祝部落酋长莫那鲁道的儿子莫那马宏达新婚。正当赛德克人载歌载舞欢庆之时,不速之客--日军驻雾社的警官山前的到来,使气氛骤然紧张。人们气愤之下,歌舞随之停止。这个平日里百般刁难赛德克人的山前在雾社地区干了不少坏事。虽然人们恨透了这个家伙,但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他身后有日本驻台宪兵队撑腰,这帮凶残至极的鬼子什弦略该甚木械仍矿印进讲么事都干得出来。条知袁端保东义莫那鲁道强忍住怒火,命儿子给山前敬酒,而山前这个不识好歹的家伙却因为莫那马宏达的手上涂有牛血,竟三次掀翻酒盅。这一不礼貌的举动可激怒了平日里淳朴善良的泰雅人,于是莫那马宏达在弟弟莫那阿杰的协助下,将可恶的山前痛打一顿,赶出了山寨。莫那鲁道预感事情不妙,便亲自带上礼物上警察所道歉。但警察所的日本人不问是非曲直,蛮横无理,毫不领情,而且扬言:赛德克人若不交出莫那马宏达和莫纳阿杰,日本宪兵将踏平泰雅山寨,血洗雾社。莫那鲁道回到部落后,想了想日本人对赛德克人犯下的种种暴行,看了看眼前的处境,为了给民族求得一隙生存之地,莫那鲁道与族人经过精心策划后,决定发动起义。

雾社起义(图2)

发动起义

  起义时间就定在10月27日。这一天是日本在占据台湾过程中北白川宫能久亲王遭受义军重创死亡的日子。台湾殖民当局定这一天为"台湾神社祭"日。雾社的小学每年这一天都要举行运动会,周围的日本人都要来参观和集会,正可利用日本人不备进行突袭。莫那鲁道等人商定起义行动分为两步:先袭击雾社周围的警察驻地,再聚集到雾社,攻击小学运动会会场。凌晨3时开始,起义民众分数路开始袭击马赫坡、勃阿伦、荷戈等处的警察驻在所,杀死平时作威作福的警察,切断电话线,破坏桥梁,一切都进行的非常顺利。

雾社起义(图3)

  在27日上午8时之前,300多起义民众已经分为两路,一路由莫那鲁道率领,突袭雾社的派出所、樟脑公司、日本人宿舍和邮局等,一路由花冈一郎率领,进击雾社小学操场。雾社的日本人一点也不知晓大难即将临头。8时,小学的运动会准时开始。全体人员正肃立举行升旗仪式,突然一个原住民青年提刀闯入会场,只见他冲进"来宾席",手起刀落,就将台中州理蕃顾问管野政卫的头砍下。在场的日本人都惊呆了,尚未明白是怎么回事,花冈一郎已经率队冲入操场,只见刀光闪处,日本人纷纷倒下。操场上当时还有100多汉族人。起义民众只杀日本式装束的人,对于汉族人,只要求他们尽快离开。不到一个小时,小学里的日本人都被杀光,其中还有两个汉族人因穿和服而被误杀。莫那鲁道率领另一支人马杀进雾社的派出所、邮局等处,很快解决了战斗。这场战斗共计杀死134名日本人,伤数十八。缴获130余支步枪,2万多发子弹和一挺机关枪。莫那鲁道又派人破坏雾社附近的铁路,并在进入雾社的必经之地眉溪设置工事,以阻遏日军。

  直到将近中午,小学校的一名侥幸躲过起义民众的督学逃奔下山,雾社发生起义才为当局所知。此事立到震动了总督府。第二天,台湾的报纸大肆对所谓"凶蕃"进行渲染和声讨。总督府立即组织1100多名警察、800多名陆军以及1300多名军夫的讨伐部队紧急集结,开赴雾社。31日双方展开激战。

  日本殖民统治当局还用加急电报报告日本政府,请求火速派兵增援。日本政府接到报告后,从本土派出多艘军舰和十几架飞机运兵到台湾,会同日本驻台的海陆空军和警察一起围攻雾社。日军在大炮和飞机的支持下进攻马赫坡等社。他们先用山炮猛轰,把马赫坡、罗得夫、荷戈、束库各社的房屋炸成一片废墟,然后调步兵发起冲锋。起义群众依靠断墙残壁的掩护,在枪林弹雨中跟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到1930年11月3日,各社相继沦陷,起义群众撤退到山地继续坚持战斗。

  起义军中有不少百发百中的猎手,退到山地以后,他们在丛林中居高临下,向爬上山来的日军射击,一枪打死一个,使得日军裹足不前。日军用山炮对着山头乱轰,飞机也漫无目的地狂轰滥炸,森林燃起了熊熊烈火,迫使起义军向更深的山区撤退。日军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向起义军施放了糜烂性毒气,使得起义军遭到重大伤亡。

  虽然莫那鲁道指挥起义民众进行了拼死抵抗,然而由于兵力火力对比大悬殊,只好决定率青壮年退守山林,并命各社老弱进入密林避难。一些老弱和妇女为坚定亲人奋战到底的决心,依据本族风俗,纷纷在密林中自缢。

  莫那鲁道率众退入山中的岩窟中进行坚守。这个岩窟凭借天险易守难攻。洞中有水且存有粮食。日军的大炮等重武器无法施展,莫那鲁道还不断率勇士出击,袭击不熟悉地形的小股日军。日军一时无法取得进展,先派人前去招降,为莫那道所拒绝;继之又挑动与马赫坡等社结有宿怨的万大、陶珠亚等原住民部落进攻,也未能奏效。起义民众在洞中坚持了一个月,存储用光。日军见屡攻不下,于是决定采取最野蛮的手段,利用飞机先后投了800多枚毒气弹,致使起义民众死亡惨重。当年12月1日,莫那鲁道认为最后时刻已经到来,走入最隐蔽的密林之中自杀,尸体几年后才被发现。花冈一郎先杀死妻子,然后剖腹自杀。花冈二郎令其妻子逃往娘家,和其族中勇士也自杀而死。"雾社起义"至此失败。"雾社起义"使日本统治者大为震惊。为了杀一儆百,日本殖民者使用了最残忍的手段进行报复。不但将参加起义的诸社村落夷为平地,还对许多无辜的民众进行屠杀,并将人头砍下,以展示他们讨伐"凶蕃"的"赫赫战功"。马赫坡等参加起义的六个社原有1400多人口,经过日军的屠杀,仅剩下500余人。尽管如此,日本当局还要对他们斩尽杀绝。日本当局先将六个社的头目十余人以主谋的罪名加以拘押,然后秘密地全部处决。六个社余下的人口,当局将他们集中迁往雾社的罗得夫、西巴岛西社严密看管,并暗中唆使陶珠亚部落进行报复。

第二次雾社事件

  1931年4月25日深夜,陶珠亚部落携带日本当局借给的枪械,冲进这六社残余部众的栖息地。六社余众手无寸铁,面临突袭,只有束手待毙。结果又有250余人被杀。经此屠杀后,六社仅剩298人。这被称为"第二次雾社事件"。

  日本当局对于他们还不放心,又强迫他们迁离雾社到埔里北面的川中岛,继续进行持续的压迫。1937年这六社残众只剩下230人。

  自日本占据台湾之后,殖民当局采取了所谓"威抚并用"的"理蕃政策"。这个政策的中心是通过建立最为野蛮的警察制度,使用最残忍的屠杀手段来迫使原住民屈服。即使是所谓"教化",也同样是通过高压手段来实现的。所以像雾社这样的所谓接受殖民当局"教化"的"模范蕃地"爆发反抗也就是必然的了。

  雾社起义 几天后,正巧雾社附近的一所生番小学(日本人称原住民为番人,意为野人。并在台湾大肆推行奴化教育,以此磨灭台湾人的民族意识。)召开运动会,警察所的日本人都前来观看。他们将武器放在了保管室中,只派了两个人看管。赛德克人在莫那鲁道的率领下,在该小学两名泰雅人教员的指引下,摸进了校园。他们先是袭击了保管室,把武器拿到手之后,进而杀了在操场的18名日本警察,另有一日本警察逃脱。由此,揭开了雾社起义的序幕。随后,此事传遍了全台湾,台湾人无不钦佩雾社赛德克人的英雄虎胆,日军大为震怒。纠集了在台日军2万多人,对人口仅两千的雾社地区大肆围剿。莫那鲁道率领众人用缴获的几杆步枪,自己的猎枪,以及大刀长矛等简陋武器迎战。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莫那鲁道在与敌人的一次交战失利后,损失了不少兵力,为了保存实力,他只得将队伍撤往大山,从长计议。临走时,妇女们为了不拖累队伍,纷纷要求留下,在依依惜别的哭声中,起义队伍离开了。妇女们不甘受辱,纷纷在写完血书后,穿戴好盛装,自缢而死,她们以死捍卫赛德克民族最后的尊严,场面异常悲壮。 日军进入雾社后,下令烧毁村寨。继而进山围剿,由于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于是日本人不顾《日内瓦公约》的规定,丧心病狂地向雾社周围的山上投放了刚研制出的毒气弹。500名赛德克勇士在弹尽粮绝,丧失战斗力之后,不愿落入敌手的他们,毅然选择了死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他们在被赛德克人誉为"神树"的杉树下集体自缢而死,场面异常惨烈。

后续

  20世纪40年代,有人在山中采药时,无意中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一具扭曲的遗骨,遗骨手中还握有一杆猎枪,当日本人得知这是莫那鲁道的遗骨时,竟残忍地将作为标本用于实验。抗日战争结束后,人们找到英雄的遗骨,在南投县为其修建了陵园,借以缅怀英雄。虽然雾社起义已过去了近80年,但是这场起义却永载台湾抗战的光辉史册,它是赛德克人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的典范,它更是台湾原住民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它不仅是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敌侵略一部分!

意义

  "雾社起义"是反抗日本殖民当局残酷统治和压榨政策的一次大爆发。雾社参加起义的诸部落只有千余人,却敢于起来反抗殖民当局。面对凶恶的殖民者,宁可战死也不投降。这友分村雷充分说明了包括原住民在内的台湾民众反抗来自日本殖民统治的不屈不挠精神。日本当局为了尽快地镇压起义360百科,不惜动用包括毒气弹在内的武器对付只有非常简陋武器的起义民众,更加显示出日刘丝员书急本在台湾统治的残暴。"雾社起义"对殖民当局的试甲因打击也是很大的。当局使用毒气的行径,遭到岛内岛外的同声谴责。台湾农民组合、民众党都发表声明、传单谴责使用毒气是非人道的行为;上海反帝大同盟发表宣言支持雾社人民的起义。当时的总督石冢英藏和台写航鸡中州知事引咎辞职。

  谁乐就"雾社起义"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台湾人民抗日史上光辉的一页!

  至今,雾社已重建为"大千干同主振益顶地卫同村"(原赛德克族谢塔喀群已被灭绝),成为台湾全省重要文史遗迹之一,括却爱地环村中多有纪念建筑供人访古凭吊。

  在雾社入口公路左边斜坡有一座"观樱台",是春天赏樱之极佳眺望点。"观阿阿散克圆喜樱台"畔竖起一座高大石坊,名为"褒义坊",额地优由殖个烟题"碧血英风",坊柱刻对联两副,其一日:

  抗暴歼敌九百人壮烈捐生长埋碧血

  褒忠愍难亿万世英灵如在永励黄魂

  "褒义坊"后形色村湖建一座巨大的"雾社起义殉难纪念碑",即400位烈士埋骨之所。纪念碑四周遍植松、杉和樱树,已郁然成林。

亮小础再回首

地方背景

  台湾中部的埔里,峰峦起伏,丘陵绵延,盆地平坦,河信草就水听区企或川蜿蜒。先人有感于这秀美的景色,为路氧色支乱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水沙连"。这里终日云雾缭绕,四季郁郁葱葱,幽谷彩蝶翻飞,让许友束材完停前烟谁山涧溪水淙淙,是勤劳勇敢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然而,就在这孕育着盎然生机的仍弱尔山水之间,却爆发过一场震惊世界的灭族惨案,暴虐无道的日本殖民统治者对不堪屈辱、揭竿而起的泰雅人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大屠杀,这就是"雾社事件"。

  雾社位于埔里以东的南投县,是一片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因时常有山岚雾气而得名。这里分布着的十余个泰雅人部落,他们刀耕火种、狩猎山林,虽然生活封闭、清苦但却与世无争。

  从山外到雾社,必经一处险峻的天然关口,历代的移民到友电你虽代普弱课每此便会止步不前,因而得名"人止关",千百年来,山里山外,就这样约定成俗、相安无事,然而日本强占台湾后,为了掠夺资源,很快便染指中部山区,"人止关"挡不住穷凶极恶的日本殖民者,雾社泰雅人开始陷入了被奴役、被掠夺的悲惨境地。他们被视为"蕃人",猎狗被毒死、猎枪被收缴,强迫放弃本民族习俗,强制接受日本奴化教育,尤其是日本警察,他们对泰雅同胞肆意地盘剥、欺压与凌辱,更有甚者,这些日本警察还打着"和蕃婚姻"的旗号,强娶泰雅女子做妻妾,之后又大多将她们遗弃,日本殖民统治者就用这样的残暴手段,把这些秉性善良的泰雅人一步步逼上了绝路。

  1930年,日本统治台湾已进入了第35个年头。随着其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的日益加剧,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更加悲惨,民族仇恨日益高涨,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骄横跋扈的日本警察,在雾社的马赫坡社,点燃了这个火药桶上的导火索,把自己的名字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马赫坡社是雾社十一个泰雅族群中的一个大社,他们的首领莫那鲁道身材高大魁梧,性情秉直刚烈,在雾社的族群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深得族人的拥戴。十月的一天,马赫坡社的鲁比.巴万姑娘出嫁,莫那鲁道和两个儿子都来参加婚宴,席间,日本巡警吉村克己突然闯了进来。按照泰雅人的习俗,莫那鲁道的长子塔达欧莫那给吉村端上一碗酒,拉他入坐,不料吉村却厌恶地劈手打翻酒碗,还用警棍当众殴打塔达欧莫那。婚宴上的人们被激怒了,大家将这个"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日本警察一顿痛打,撵出了村子。一贯欺压村民的吉村恼羞成怒,借口莫那鲁道等人要聚众造反,扬言要抓人问罪、严加惩办。消息传出,群情激愤,饱受日本人奴役的雾社群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心在莫那鲁道的率领下揭竿而起,不惜以死抗争。

  1930年10月27日,日本殖民统治者为纪念死在台湾的能久亲王,将在雾社公学校举行联合运动会,考虑到此时日本人集中、各处疏于防备,莫那鲁道把起义的日期定在了这一天。

  当年10月27日凌晨,以马赫坡社为首的雾社地区六个泰雅部落同时行动,按照预先的分工,他们切断了电话线,破坏了进山的交通要道,铲除了十余个警察所,夺取了大批枪械弹药。日本巡警吉村就在这次袭击中,做了泰雅人的刀下鬼。

  上午八时,运动会开始。当日本人奏乐升旗时,起义的泰雅勇士怒吼着冲进了会场,刀枪剑戟直指在场的日本人,刹那间这些不可一世的"统治者"血肉飞溅,震惊世界的雾社泰雅人抗日武装起义开始了!

残酷镇压

  雾社起义是泰雅人反抗日本统治的一次武装斗争,泰雅人本来是非常平和的,非常朴实的。但是由于日本警察不断地来欺凌他们,奴役他们,使他们忍无可忍,所以他不得不积极反抗,他们英勇斗争不甘屈辱的精神是值得歌颂的。这样一个抗日运动是不应该被人们忘记的。

  雾社起义的枪声,震惊了台湾,也震惊了日本,它击碎了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原住民"理蕃"、"日化"的企图,标志着少数民族同胞的觉醒,雾社起义向世人宣告,即使台湾已沦陷了三十五年,但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依旧没有停止。

  日本殖民统治者在遭到这一沉重的打击之后,立刻开始了疯狂的反扑,驻扎在台湾各地的军警部队几乎倾巢出动,为了一举消灭莫那鲁道和他率领的泰雅勇士,不惜动用飞机、大炮和各种新式武器,对雾社狂轰滥炸。

  面对强敌,莫那鲁道决定将族人撤进大山,准备与日寇做长期的周旋。泰雅勇士个个都是天生的好猎手,在深山密林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使日军进展缓慢,每向前一步都要付出代价。恼羞成怒的日军无计可施,竟然丧心病狂地向泰雅人投掷毒气弹,造成了许多泰雅勇士和妇女、儿童中毒惨死。有些刚强的泰雅妇女为了激励亲人奋勇杀敌,不愿拖累族人,毅然自尽。

  面对宁死不屈的抗日泰雅勇士,日寇又使出一条毒计,胁迫另一些部落的泰雅人去进攻莫那鲁道,同时将抗日部落的农作物和房屋全部毁坏,企图断绝抗日泰雅人的食物来源。

  几天后,日军派出永野小队和中谷小队作先锋,再次猛攻抗日据点,泰雅勇士们用刚缴获的机枪猛烈射击,转眼之间两个小队死伤惨重,只得狼狈撤退。

  雾社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视死如归的壮举,迅速传遍了台湾,传到了祖国大陆,也传到了日本本土。台湾全岛和祖国各地都展开了"声援雾社山胞起义抗日"的活动,日本全国大众党、日本劳农党针对日本军警镇压"雾社事件"向政府提出抗议。天皇裕仁也听取了有关雾社事件的报告,对军警进展缓慢表示不满。

  日本殖民当局的进攻开始了疯狂升级。飞机向雾社投掷下剧毒的氰化物毒气弹,各种火炮集中向抗日族人的阵地猛轰。此时的泰雅抗日勇士近乎弹尽粮绝,莫那鲁道的小儿子巴沙欧·莫那也壮烈牺牲。莫那鲁道命令他的大儿子塔达欧莫那坚守阵地,自己亲率族人冲下山坡,与二百余名日军展开了激战,这是马赫坡的人们最后一次看见他们的首领。

  战斗仍在激烈的进行,为了劝说这些泰雅勇士投降,日本飞机撒下传单进行欺骗诱惑,又抓住莫那·鲁道的女儿马红·莫那,以此要挟泰雅人放弃抵抗。

人物言证

  张秀妹 (莫那鲁道的孙女)

  我妈妈本来是要上吊的,把孩子先给他丢在悬崖山谷里面去,然后孩子死了,她要上吊自杀这样的。

  日本人的卑劣伎俩打动不了塔达欧·莫那,他与族人们早已抱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就在马赫坡的这个岩窟里,1930年12月8日,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的泰雅勇士与自己的亲人们一起,唱着古老的灵歌饮酒诀别,所有的人都从容地洗净面庞,整好衣衫,走进养育自己的丛林,在被祖先奉为神灵的大树上引颈自缢。他们死时都用布蒙住自己的脸,因为祖训说这样就能转世重生,还做山林的后代,还是泰雅人的子孙。

  莫那鲁道和他率领的泰雅抗日族人用这种极为悲壮的方式,合上了"雾社起义"这一台湾原住民抗日斗争中最为惨烈的一页。当日寇终于迈进丛林站在对手面前时,这一具具生命早已远离的躯体却依旧让他们惊恐战栗。

  在神树下自尽的还有花冈两兄弟和他们的家人,他们是在日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泰雅青年,他们有着日本式的名字,但身上流淌着的依然是泰雅人的热血;在本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们毅然返回族群,跟随族人一同赴死,用自己生命的绝响,让日本殖民统治者"理蕃"、"奴化"的企图成为了泡影。

  日本人没能征服雾社起义的勇士,却将疯狂的报复发泄在幸存下来的泰雅人身上。他们挑起泰雅族部落间的仇恨,借刀杀人,制造了几乎把参加抗日起义泰雅人斩尽杀绝的"第二次雾社事件",之后又将仅存的二百多人驱离家园,强制迁往川中岛。

  丘建堂 (雾社仁爱乡农会总干事)

  日本人预先设了两个集中营,日本人早就设两个集中营,我们的人在里面,这个集中营的周围,日本人叫我们自己的人用竹子把整个集中营围起来,日本人完全是用高压的手段,当然是限制你的行动,后面看到的远方是我们的家乡,看到后边的山,知道是我们的家乡在那边,心情很不好,很多人都上吊自杀。

  雾社起义四年之后,一位猎人在密林深处的岩石缝中,发现了莫那鲁道,这位抗日英雄高大的身躯虽已化作了累累白骨,但怀中却还紧紧搂着一支斑驳锈蚀的步枪。

  对莫那鲁道恨之入骨的日本人闻讯后随即将遗骸运回,先在公众场合暴尸展览、以泄其愤,后又将其送到台北帝国大学当作研究标本,一直到台湾光复后许多年,人们才打听到莫那鲁道遗骸的确切下落,这位泰雅人抗日首领在殉难四十四年之后才得以魂归故里。

  雾社起义虽然遭到了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残酷镇压而失败,但这次有组织、有计划、有充分准备的武装暴动已成为了一面旗帜,始终激励着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斗争。此后,台湾的少数民族武装抗日活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从未间断,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莫那鲁道与雾社起义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泰雅同胞浴血抗日的英雄壮举,至今仍被后人所传诵。如今,烈士们的英灵已化作了不朽的山魂,萦绕在雾社这片浸透着血与泪的土地上。

日本国会态度

  1930年的"雾社起义",爆发在日本占据台湾已达三十五年之后。日本当局在台湾经过武装镇压、编制户籍,颁布"番务监视规程",在高山族地区完成了九百日里(一日里约合四公里)的道路网,配备有总数多达5400多名警察的"番地警官驻在所"遍布各地以后,因之认为殖民统治在台湾和高山族人民中已有了一定基础的时候。而位于台湾中部的"雾社番"在当时日本政府的心目中,又恰恰认为是归顺得最好的高山族部落。"这模范地的人民以必死的悲壮决心,发起动乱,必定是(我们)在政治上有了重大的缺陷"。

  日本国会众议院议员滨田国松在1931年1月26日下午全会上的质询辩论中所说的一样:"麻哈勃社(雾社部落中十一个社之一)是台湾几十几百个番社中的模范番社。据我所知,凡是由众议院派到台湾视察的人,都要按照(台湾)总督府的安排,被引导去参观雾社,看看这个后来起来反抗的麻哈勃社。因为当时认为它是模范番社,是台湾的番社中最好的番社。"

  关于"雾社起义"的原因,当时的有些国会议员曾经进行过调查分析。他们认为"松田先生(指当时的国务大臣松田源治)所有的资料总不会超出警察的报告,而警察的报告是不会不利于他们自身的立场的,这是很当然的事情"因此议员大都依据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质询。这也多少使我们能够在官方材料以外,又从侧面多了解一些"雾社起义"的情况。这里也许可以比日本的官方记载更多一点接近事实的真相。

  关于"雾社起义"的原因,日本众议院议员浅原健三根据河上丈太郎和河野密所调查,指出导致这次"事变"的起因有六点,即:

  1. 在役使高山族人民搬运木材时,日本警察对待他们十分苛酷,使高山族人民心中为不满。
  2. 在役使以后,又不按原约付给工资,更加激化了他们的反感。
  3. 在裁撤高山族籍警察的时候,采取了不公正的待遇。
  4. "警察掠夺番人所生产的所谓蕃产物,也是这次事变的起因。"日本警察经常在高山族地区掠夺高山族人民的物产,使得高山族人民本来已十分贫乏的生活变得更加穷困,更引起了他们反抗的决心。
  5. 日本的台湾总督府在高山族地区强迫推行储金制度,硬性规定每人必须有若干元的邮政储金。对于无钱储蓄的人,则强迫他们廉价出售"蕃产物",以此达到储金的目的。到起义前夕,麻哈勃社"其数已达每人廿四元",被认为是"进步的蕃社"。
  6. 强迫高山族人民自山区迁到平地,并且禁止他们种植过去大量种植的甘薯和小米,使他们的生活陷于极度困难之中。

  滨田国松议员在听了浅原的质询后,过了两天,在众议院的全会上,又发言为之补充,指出:"除了(浅原)议员所列举的以外,还有包含有很多理蕃政策上和理蕃事务上的颓废不振的事实。"他认为浅原是从被压迫者的这一角度观察起义爆发的原因,而他却要从"不偏不倚的全面观察来看",还可以发现很多其它的原因,即"第一是警察官与蕃妇的关系;第二是在押犯的待遇问题;第三是罢免精通蕃情的官吏;第四是区长与警察分离问题,第五是日月潭工程;第六是削减台湾总督府的抚育费","其他如强制划一教育,革除颓风陋俗,这种种理蕃政务上与事务上,直接的或间接的,一般的或局部的都有了颓废不振",滨田主要是从殖民统治的立场来"检讨""理蕃政策上与事务上"的问题。关于这方面,贵族院议员汤地幸平都把它们归诸于日本警察的纲纪松弛和基层官员的不谙高山族情况。汤地在质询中说:"生蕃的蜂起的中心原因是纲纪弛缓"。他认为起义的"根本的原因"是日本警察"纲纪弛缓",结果是"大多数的警察,在蕃地服务中与蕃妇通奸"。他说:"生蕃壮丁的品行是比较端庄的,比日本人还端庄,这一点还希望日本人多多仿效蕃人。""生蕃姑娘是番丁们将来要娶作妻子的,但(日本)警官往往滥用职权将他们奸污,这是番丁们宁愿冒着死亡的危险也要反对和防止的""这是我经过研究所有调查之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其次,汤地幸平又指出"管辖雾社的雾社分驻所主任是一个很坏的巡官,是一个"生番最讨厌的人",他不仅强迫奴役高山族人民,而且往往要贪污"番人的工资"。一天理应给四角的工资,而雾社分驻所主任却"只给生番二角,其余二角则吞没私用"。并且每日还到距雾社不远的埔里街上豪逛,横行霸道,使得人人为之侧目。而且作为上级的"能高郡守"(即能高区长),又是一个对高山族人民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惯没有理解的人",其所作所为当然不会受到高山族人民的欢迎。对于这些即使是从统治者角度所进行的检讨,由于议会中竞争的关系,所以政府一侧也不愿完全承认。当时的殖民地大臣松田源治在贵族院全会上回答汤地幸平议员的质询时,特地声明政府对于雾社"事变"原因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依据政府的调查,起义的原因有三个,即"第一为劳动关系;第二为与巡警的争执关系;第三为不良蕃丁因陷于自暴自弃,而企图砍取日本人的脑袋,由于上述原因才引起了事变"。这"劳动关系"就是指高山族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很多,在建造雾社小学的学生宿舍时,要高山族人改过去习惯的拖运木材为用肩扛运,加之工资的"一部分仍在拖欠",是触发起义的原因之一。其次"与巡警的争执"系指起义的二十天前(10月7日),一个日本巡警吉村为砍伐木材的事情经过麻哈勃社时,受到该族头目摩那·罗达奥的长男邀请饮酒,因而发生争执斗殴,引起摩那·罗达奥等怕受到极刑的报复一事。"不良蕃丁的自暴自弃"系指荷戈社青年辟荷·沙脱波曾被万大社的人收为养子,后来因故脱离关系,"陷于悲观,日夜懊恼,遂成自暴自弃。"而更主要的是这个荷戈社青年辟荷·瓦里斯曾因反抗日本统治,全家被杀,只有他因在邻家才幸免于难.,"因此平日怀怨官宪,常常抱着如有机会就要杀戮日本人的念头"。松田源治提出事变的这三个原因,并竭力为雾社分驻所主任佐家和小笠原区长开脱,目的在于减轻殖民政府的责任,以免因"雾社起义"事件而引起更多的迫使有关责任者引咎辞职的连锁反应。

  从议员的质询和国务大臣的答复中,尽管已列举了不少引起雾社起义爆发的原因,罗列了一些日本警官欺压高山族人民的事实。但是他们都不敢也不能触及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殖民统治者与被殖民统治者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事实也证明,只要日本殖民者在台湾继续其统治,这种反抗斗争就不会停息。即使殖民者对其统治政策进行各种各样的修补,也不可能阻挠或平息这种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斗争。

社抗日起义77周年 台原住民后人缅怀先祖

相关影视作品

  《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

  《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