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榛

资料百科

是桦木科榛属灌木植物。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叶宽卵形、矩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叶柄细瘦。雄花序2-4枚排成总状;苞鳞密被白色短柔毛。果单生或2-6枚簇生,坚果几球形。

分布于中国、朝鲜、俄罗斯、日本等地区。生长于海拔400-1500来自米的山坡灌丛中或林下。

其种子不仅可食用,以种仁入药,更有调中、开胃、明目的功效。嫩叶晒干后可做360百科家畜的饲料,花卉则是蜂的蜜源,而且木材坚硬、耐腐,可做伞柄、手杖等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 )

  • 中文名称 毛榛
  • 拉丁学名 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
  • 别名 毛榛子、火榛子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灌木,高3.1-4米;树皮哪七丰免明苦物四然误经暗灰色或灰褐色;枝条灰褐色,无毛;小枝 黄褐色,被长柔毛,下部的毛较密。叶宽卵形、矩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6-12厘来自米,宽4-9厘米,顶端骤尖或尾状,基部心形,边缘具不规则的粗锯齿,中部以上具浅裂或缺刻,上面疏被毛或几无毛,下面疏被短柔毛,沿脉的毛较密,侧脉约7对;叶柄细瘦,长1-3厘米,疏被长柔360百科毛及短柔毛。

毛榛

  雄花序2-4枚排成总状;苞鳞密被白色短柔毛。果单生或2-6枚簇生,长3-6厘米;果苞管状,在坚果上部缢缩,较果长2-3倍,外面密被黄色刚毛兼有白色输调演又委始知想配广欢短柔毛,上部浅裂,裂约色算空汉处到都果川片披针形;序梗粗壮,长1.5-2厘米,密被黄色短柔毛。坚果几球形,长约1.5厘米,顶端具小突尖,外面密被白色绒毛。

早值证指毛榛

主要品种

中文名拉丁学名命名者及年代
短梗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 f. brev找具ituba (Kom.) 光易作太们计行几Kitag.(Kom.) Ki皇她油tag.
腺毛毛榛 Corylus mandshurica f. glandulosa S.L.TungS.L.Tung.1956

生长环境

  生于来自海拔400米到1500米的范围内,耐阴的中生灌木。习见于温带、暖温带的山地森林带。生白桦(Betulaplatyphylla)、山杨(Popu-lusdavidiana)、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辽东栎(Q.Li-aotungensis)等夏绿阔叶林中或林缘。也经常与榛(Corylushe-terophylla)同时存在。该种较耐阴,多散生于林中和近林的林缘,或分布于山地阴坡,偶尔也在森林破坏后的阴山坡形成小面积的单优势群落。4月返青,买告欢鲜践某4-5月先叶开花,8-9月果实成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皇史乡送东部、四川东部和北部居行将组八静很例概让用)、朝鲜、前苏联、360百科日本等。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地温较高,气温稳定的时候播种,有利于发芽。播种前南北向起垄,垄底宽50厘米、垄面款30厘米,垄高10厘米。为了满足种子发芽穿部需要,可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垄上覆膜。播种方法为垄上双行挖穴点播,每穴32-3粒,穴距1克预道谓行团掉练者样0厘米,播种后覆土3-4厘米矛低争留布调来读再。先覆膜后播种时,为防止土壤板结,可在播种穴表面盖上干净的河沙。播种时对层积自然裂嘴的先责扬衣节从体师播,对未裂嘴的再继续层积,待裂嘴后再播,可提高发芽率。

毛榛

栽培技术

选地

  毛榛要求有灌水设施,因此,选择的地块应靠近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或其它水源。最好的土壤类型为黑土、灰色森林土、暗褐色沙质栗钙土,土壤的组成以沙壤土和壤土为宜。在山地条背除系也田补婷严河包交件下,以腐殖质碳酸盐森林棕钙土形住指单老、深棕色山地土、森林草原沙质土为好。

防护林

  在空旷地方,毛榛的花粉很容易被风吹走,使赶井应基办致怕款析船企雌花授粉不良,子房弯曲,影响结实。因此,应根据主要风方向和强度设置防护林带,在种植场中心设置防风线。防护林的主要乔灌木树种:榛树、核桃、黑胡桃、皂荚、红镇顶反速手宁面板强柞、椴树、山茱萸、西你明无还烧厂菜皮洋榛、欧洲榛子、省沽油等。

顶队界银伟缺整地

  清除伐桩、树根和树枝,用松土机疏松土壤,深度50-60厘米,并平整土地,然活逐心路混细后用深耕犁翻耕,深度40-60厘米,拣净余下的根系,用重型耙耙地,弟1-2年播种作物。在此期间不断清楚原生载黑伤沉流目植物的萌孽,防治土壤害虫。

毛榛

  在生长季节清楚杂草,增加土壤水分贮蓄。农用土地同样翻耕。对腐殖质少的土壤,充分松土,深度13-15厘米,在平坦和坡度小于5的地段,进行全面细致整地;在坡度5-10度的地段,沿等高线带状整地,整地宽度2-3米,留下5米宽度不整地,形成草被带;在坡度大于10度地段,修筑梯田或作块状整地,规格1.5米×1.5米或2米×2米。挖掘深度50-70厘米,梯田宽度4米。于栽植前个月课念务必整好梯田。梯田表面横向斜面坡度3-8度。为了更好地截流水分,沿梯基用单铧犁翻耕,设压水例粮吗置小水沟,每经30-50米堆土横截。毛榛沿截水沟外缘栽植。

施肥

  应于头年秋耕,施入有机肥料。施肥量:30-40吨/公顷,或有机肥15-20吨/公顷,混入磷钾肥60千克。在腐殖质易被冲刷的坡地和贫瘠的土壤上,施有机肥50-60吨/公顷,或单施无机肥料,每公顷种植地施N120千克、P180千克、K60千克。

栽植

  春季栽植时间短,约3-5天,秋季栽植时间截至寒冷前20天。种植穴规格为70厘米*70厘米*70厘米,春植应于头年秋季准备,秋植定植前1-2个月挖穴。春季栽植苗木成活率95%,秋季栽植苗木成活率90%。综合考虑,毛榛应以秋植为主。毛榛开始生长早,膨大芽易在起苗运输中掉落。栽植前必须检查根系,剪除损坏的根系到健康部位,然后浸入盛有黑钙土的稀泥浆桶中,防止根系干燥。将苗木放置于种植穴,使根颈低于表土5-6厘米,每株灌水2-3桶,使土壤下沉与根系密接。

植距

  毛榛是异花授粉植物,种植场必须栽植4个以上的品种,每3-4行配植一个品种;为了保证授粉良好,每6-7行配置一行实生毛榛。

毛榛

  在具有灌溉条件的肥沃土壤上,株行距7米×8米或8米×8米。在无灌溉条件下株行距6米×6米。在平坦和坡度不大的地段,采用正方形配置。带状整地行距6-8米,采用单干整枝5米×2米配置。在欧榛或大榛和它们的杂种苗上嫁接品种榛,根颈不产生萌孽。栽培单干毛榛的产量不次于灌丛状栽植的毛榛,而且便于坚果采收和抚育。

浇水

  毛榛栽植后的前3年,每年春夏灌水3-4次,秋季灌水1次,灌水定额0.3-0.5立方米/株,4-5龄的毛榛,灌水定额增加到0.6-0.9立方米/株;完全结果植株灌水定额1.3立方米/株。灌水时间为5月、6月、7月和8月,以及落叶后的10-11月。6月和7月是毛榛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果实迅速发育和膨大,同时也是决定来年产量的基础。灌水方法为沟灌、穴灌和人工降雨。

整形修剪

  选留7-11个骨干枝,均匀地分布于各个方向,最大限度的保持各骨干枝间的距离。发育良好的植株通常在根颈产生大量的萌孽,整形时清除不需要的萌孽枝,一般每年夏秋各除萌1次。冬季修剪时剪除枯枝、生长衰弱枝和分布重叠、接近的枝条。要注意更新修剪,每年留2-3个萌孽枝代替老枝,其余萌孽全部剪掉。

采收贮藏

  榛果适时采收的标志是果苞果顶由白变黄,果苞茎部有一圈变成黄色,此时苞内坚果用手一触即可脱苞,采收时连同果苞一同摘下,运到场院晾晒,堆积厚度4-5厘米,经常翻动,隔2-3天收拣1次果实。再于通风阴凉处晾干,当榛仁含水量降到5%-7%时即可干藏。

  榛子贮藏要求低温,低氧,干燥,避光,适宜气温15℃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暗光,否则脂肪转化而产生"哈喇味"不能食用。

病虫防治

榛叶白粉病

  榛叶白粉病病菌在叶片、芽和新梢病斑部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孢子,借助风力传播到榛树上引起初次侵染,生成白粉后能多次传播侵染。毛榛染病时往往由中心株向四周邻树蔓延,如果发病条件适宜,则传播速度甚快。在植株过密、通风不良、土壤黏重、低洼潮湿等条件下均有利于该病的而发生。

榛叶白粉病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应及时消除病枝病叶,如果是中心病株,则应将其全部砍掉减少病源,对于过密的株丛可适当的疏枝或间伐,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体的抗并能力秋冬彻底清除落叶;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对毛榛喷布20%的三锉酮(粉锈宁)乳油800-1000倍液,10-15天喷一次,喷2-3次,或喷洒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金龟子类

  鞘翅目金龟子科害虫。危害榛树的主要有东方金龟子(Serica orientalis Motschulsky)、苹毛金龟子(Phyllopertha pubicollis Waterhouse)和铜绿金龟子(Anomala corpulernta Motschulsky)以成虫危害榛树的嫩芽、叶,幼虫危害地下优根。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假死习性,稍有惊动即落地。

金龟子

  防治方法:利用成虫假死习性,在其早晚成虫不活动时,人工震落成虫将其踩死;在树盘内事先将地面撒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当晚间成虫钻入土中被杀死;成虫大发生时,可喷洒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600倍。

介壳虫类

  介壳虫类如梨圆蚧、水木坚蚧等均危害毛榛,尤以梨圆蚧为最,称之世界性害虫,为主要的检疫对象。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均有发生。常以成虫、若虫附着在树的主枝干、嫩枝、叶片及果实表面吸收养分。枝条受害后易衰弱枯死,梨园蚧在中国辽宁、河北、山东省均为1年发生3代,以2龄若虫或少量雌成虫附着在枝条上越冬,鉴于梨园蚧发生期长,世代重叠,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梨圆蚧

  防治方法:如果发生量少可用人工刷擦被危害枝干上的越冬虫或雌成虫,如果发生普遍,则应在早春(北方于4月上旬),即越冬虫尚未危害之前,先刮除老树皮及翘皮使缝隙中的虫体暴露,然后喷布3°-5°Be石硫合剂或50%柴油乳剂,此期防治非常重要;在越冬雄虫及各代雄成虫羽化盛期和1龄若虫发生盛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用0.3°Be石硫合剂,洗衣粉3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或5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洒生长期尽量避免用残效期长的广谱性杀虫剂,以利于介壳虫的天敌--红点唇瓢虫发生在该虫发生地育苗时,对调运的苗木、接穗要严格检查,以防该虫害随苗木传播。

大褐木蠢蛾

  属于木蠢蛾科。主要以幼虫危害毛榛枝干、枝条,受害后的枝条变黄枯死,易折断。每年发生1代,幼虫在枝条内越冬。

  防治方法:及时剪除被害枝梢。于成虫产卵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洒枝干,杀死孵化幼虫。5-10月用40%乐果乳剂25-50倍液灌注虫孔,用黄泥封闭毒杀幼虫;或用80%敌敌畏10-20倍液,蘸棉花球堵塞蛀孔,熏杀幼虫,树枝干涂白,防止产卵。

榛实象鼻虫

  展于鞘翅目象虫科。榛实象鼻虫以成虫取食幼嫩的芽、叶、枝,使芽残缺不全,叶呈针孔状,枝折断,影响新梢生长。成虫还可以细长头管刺入幼果,蛀食幼果内的幼胚,果内形状棕褐色干缩状物,幼胚停止发育,果实早期脱落,幼虫蛀入果实则将蛀食榛仁部分或全部吃掉,并将粪便排在果内。在中国辽宁2年发生1代,少数为3年1代,2年1代的历经3个年度,常以老熟幼虫及成虫在土中越冬。

榛实象鼻虫

  防治方法:榛树象鼻虫发生面广,生活史长而复杂,世代重叠交替发生,单纯用化学药剂防治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采取综合防治。在成虫产卵签的补充营养期及产卵初期即5月中旬到7月上旬要用60%的D-M合剂,以高浓度300倍液毒杀成虫,对榛园进行全面处理,共喷2-3次,间隔时间15天,每公顷施药量1.5千克,或者用50% 腈松乳剂和50%氯丹乳剂,二者以1:4的比例混合,再用其400倍液喷洒毒杀成虫;于幼虫脱果前及虫果脱落期,即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地面上撒40%D-M粉剂毒杀脱果幼虫,每公顷用药量22.5-30千克;采收榛果时,则集中消灭脱果幼虫,即在幼虫尚未脱果前采摘虫果,然后将其集中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或木板上,待幼虫脱果时集中消灭;对于虫果特别严重、产量低且无食用价值的榛果,可以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提前采收,集中消灭。

主要价值

食用

  毛榛果仁含淀粉20%左右,富含脂肪和多补维生素,是人们的营养食品。剥上果先可生食或蒸煮后吃,也能加工成粉后做糕点。熬制榛乳、榛脂是营养药品。种子含油50-60%,可榨油供食用。

其他

  毛榛在秋霜后至冬季羊采食,嫩叶晒干后可做牛羊等草食家畜与猪的饲料。青绿枝叶家畜一般不吃。夏季采收叶子可做柞蚕饲料。4-5月开花时,也是蜂的蜜源。种仁入药,有调中、开胃、明目的功效。木材坚硬、耐腐,可做伞柄、手杖等。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