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资料百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机电工程系,是郑州航院创建最早的工科系。

学院经过三十三年的风雨历程,商都传统文化的滋养,航空工业"精忠报国"精神的熏陶,秉承"博学而笃志、忠恕而毅行"的院训,继承和发扬了"严谨、求实"的工作为而奏物何理念,"合作、创新"的进取精神,坚持"德育首位,教学中心,质量至上,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树立"协同办学、协同育人错龙评向盾、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坚持"立足航空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服务。

形成"航空为来自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确立了在航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航空产品数字化设计、很背史航空复杂件制造等研究领域中的较强优势,以我国航空工业的振兴和科技强国为己任,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根本,已为航空工业、河南省和全国的机械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 中文名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简称 航院六系
  • 创办时间 1985年
  •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 学校类别 公立理工类

办学特色

  学院明确了"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着力打造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办学目标,把"让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学生成才"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准。经过长期努力,已建成以机电学科为主导,电气工联列德渐程及其自动化等多专业协调发展,在河南及航空工业界有较高知名度,师资队伍结所若并后移粉货越构合理、实验手段较先进的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教学条件

  学院有4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来自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现有在校学生2000多360百科人,来源于全国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学院简主设有六室两所两中心,其中"六室"分别为机械制造教研室、自动化教研室倍线继预受管、材料加工教研室、机械设计教烈烧严食顺而江引研室、力学教研室、制图教研室;"两所"分别为机电工程研究所、材料加工研究所;"两中心"分别为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工程实验中心。此外,学院还拥有全国大中专工科学生AutoCAD软件认证的培训中心。

师资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已建成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博士15人、硕士29人,博士、硕士学位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86%,获全国优秀教师1困好式形命任人、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校教学名师奖2人、校师德标兵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2人,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培养对象2人,郑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专家1人。

来自验室建设

  ◆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该学科已在"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航空制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和"制造装备自动化"三个学术研究方向,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与特色。

  研究方向:360百科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

  研究特色:本方向以数字化产品与制造为基础研究。该方向研究团队州属出有相对稳定、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的研究领域;学术队伍稳定、梯队合理,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密集;研究经费充足,学术队伍以校内为主,与企业界和高发紧娘毛校多次联合攻关,不断承担重大应用性研究项目。

  研究方向:航空制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

  研半远真基场屋连究特色:紧密结合国防与航空工板江业需要,进行新型材料的性能、制备及加工研究,重点突出先进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在部分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特色鲜明并有所创新;学术队伍稳定、梯队合理,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密集;研究经费充足,承担了重大的应用性研究项目。

  研究方向:制造装备自动甲准都

  研究特色:立足于机械加工行业,服务航空工业与掉助上掉顶单研取安异附河南经济,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应用研究。有稳定的科研团队和鲜明的研究特色。采用现代控制技术,对工业领域的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在航空领域重点研究航空器动力与拖动系统自动控此派制技术,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以发展国有数控装备为己任,不断推动理论研究向工业领域的转化。

  ◆重点实验室

议帝材环  ①新型航空材料加工重践东耐烟坏后鲜肥类呢点实验室

  ② 现代设计制造创新工程中心

  ◆ 产学研基地(排名不分先后)

  中都年础去预刑扩茶冷氧措航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集团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集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集团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集团陕西航空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集团成都航空仪表(集团)有限责任公

  中国一拖集团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重工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

  放殖洛阳牡丹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学科研成果

  依托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已在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航空制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制造装备自动化等方面形成了明显了研究输识黑村的入怕其方向与特色,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STP收录56篇。出版学术专著1是轻呢啊向空么总型4部、教材19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完成省、校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30余项,其中4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本学科拥环表汽待止交有本专业中外文藏书合计21.2万册,中外文期刊192种,专业实验室面积1740 m2、设夜格制备1835台(套)、仪器设备值达1699.4万元。

优势与特色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在全体师生的风雨同舟、励精图志、开拓前进下,在教民聚罗考数参久次脱背学、科研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学院已在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航空制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制造装备自动化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自身优势与特色。

  --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是一项融合数字化技术和制造技术,且以制造工程科学为理论基础的重大制造技术革新,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本研究方向立足我国工业制造的领域,在国际和国内大环境的有力推动下,重点开展网络化数字制造、逆向工程及应用、数字化设计制造与企业信息化等研究工作,为本研究方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从而也为本研究方向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前景。该研究团队有相对稳定、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的研究领域;学术队伍稳定、梯队合理,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密集;研究经费充足,学术队伍以校内为主,与企业界和高校多次联合攻关,不断承担重大应用性研究项目。

  --航空制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先进新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本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防及航空工业的实际需要,依托河南省的资源优势,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西北工业大学等开展广泛合作,进行新型材料的性能、制备及加工研究,重点突出先进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在部分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果,特色鲜明并有所创新;学术队伍稳定、梯队合理,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密集;研究经费充足,承担了重大的应用性研究项目。

  --制造装备自动化:该方向立足于机械加工行业,服务航空工业与河南经济,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应用研究。有稳定的科研团队和鲜明的研究特色。采用现代控制技术,对工业领域的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在航空领域重点研究航空器动力与拖动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以发展国有数控装备为己任,不断推动理论研究向工业领域的转化。对推动航空制造、加快河南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等方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实践性教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坚持突出"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在保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时的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坚持外语、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严格教学组织与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建立了教师上课前试讲,教研室主任、院领导听课,院教学督导组听课、检查,学生对任课教师打分评议,学期末对教师教学情况考核等保证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认真组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建有稳定的实习基地19个。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成立科技创新制作小组,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学生制作的"六足智能机器人"、"巡线机器人"、"智能垃圾桶"、"足用鼠标"等作品在河南省"挑战杯"大赛中获得佳绩。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学生制作的"多功能折叠拐"获三等奖。在"中图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制图技术与制图技能大赛中,由我院组织的代表队荣获大赛团体一等奖和11个单项奖的优异成绩。其中"尺规绘图"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计算机三维建模"获一等奖5名、二等奖1名;个人全能二等奖2名;郭友寒、赵辉、郭晓琴、冯锡兰荣获本次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

  由于毕业生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素质高,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自2000年以来,我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其中有12人分别考取了国务院办公厅、海关等党和国家机关的公务员,14人考取省级机关公务员;被部队直接录用的军事技术干部有100多人,被第二炮兵部队录用的就有50人。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0届以来的毕业生中有172人分别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航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结果,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良好,动手能力强,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大多数学生在较短时期内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该院正在积极准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点的申报立项工作,以期用更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方式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在不久的将来,我院培养的人才必将成为社会最需要的人才,为航空工业和河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工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机械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就业面较广,可从事各种行业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研究与开发、管理与销售等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绘图、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传动及控制、机械电气自动控制、数控技术、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设计、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等。

  本专业为4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工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宽广的人文社科及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试验分析以及教学工作,能独立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经济管理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电机学、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控制、自动控制原理、软件技术基础、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过程控制、电气与PLC 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仪表、电力系统自动装置、DSP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工业组态技术等。

  本专业为4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工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材料成型加工和应用研究,在工业生产一线从事材料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可胜任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够从事于模具设计与加工、焊接工艺设计、铸造工艺设计及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金属塑性成型原理与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工艺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铸造理论与工艺、金属焊接理论与工艺、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复合材料等。

  本专业为4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自动化(理工类)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电机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分析、运筹学、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最优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与PLC控制技术、DSP原理及应用。

  本专业为4年制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院史沿革

  机电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机电工程系,成立于1985年,建系时拥有的专业为《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科)专业。1993年4月在原机电工程系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科专业(二年制)基础上,申请成功并试办《机械设计与制造(CAD/CAM)》本科专业,这样机电工程系就拥有了第一个本科专业,1993年9月开始面向航空系统【隶属:航空部】招收定向与委培学生35人。1994年4月学校决定成立工业工程系,CAD教研室与该试办本科专业(更名为3561班)整建制划转到工业工程系,同年成立CAD/CAM研究所(所长马幼鸣),并又试办首届《机械设计与制造(CAD/CAM)》专业(专升本),招收本系专科毕业学生20余名;因1998年的教学评估而实施的学科调整,该本科专业又整体划转到机电工程系,同时因国家高等教育专业按"宽口径、厚基础"设置要求,原《机械设计与制造(CAD/CAM)》专业便更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1年申请成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2003年又申请成功《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2005年又申请成功《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2007年又申请成功《通信工程》本科专业。

  2007年12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成为学校重点学科。2008年4月,学校实施机构调整与整合,原机电工程系中的《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和《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及其相应的专业教研室整建制划转到新成立的电子通信工程系,而原机电工程系升格为机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在校本科学生近二千人。学院设有六室两所两中心,即机械制造教研室、自动化教研室、材料加工教研室、机械设计教研室、力学教研室、制图教研室;机电工程研究所、材料加工研究所;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工程实验中心。拥有全国大中专工科学生AutoCAD软件认证的培训中心。

学院领导

  院行政



  职 务

  姓 名

  分管工作

  院 长

  蒋志强

  负责学院全面工作,分管学科建设与申硕工作。

  副院长

  席俊杰

  负责学院科研工作,分管研究所建设、实验室建设工作和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协助院长抓学科建设工作。

  副院长

  郭晓琴

  负责学院教学工作,分管实验室教学、实践/实训工作,并协助院长抓人才引进工作。

  党总支



  职 务

  姓 名

  分管工作

  书 记

  王利红

  负责分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教职工队伍思想建设工作,毕业生分配工作。

  副书记

  赵 辉

  负责学院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科学研究

概况

  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防科研项目18项、地方政府项目47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8项、其他科研项目21项,可支配科研经费712.6万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专利24项;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2个。

科研创新团队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省高校与郑州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团队

  航空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负责人:蒋志强教授/博士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郑州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团队

  快速烧结莫来石砖的工艺研究,负责人:张锐教授/博士

科研成果

科研获奖
序号主要完成人项目名称奖励名称获奖等级颁奖单位
1施进发胡中艳刘芳孙建华宗思生蒋志强于永玲赵健三维曲面宏观形状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2003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河南省人民政
2吴中、席俊杰、胡勇、程军红、
彭竹琴、周红光、刘铁军、吴华英、程琤、张臻
基于稳健设计方法的碳/碳复合材料CVD工艺方法研究2003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河南省人民政
3蒋志强施进发叶晓枫冯锡兰孙建华宗思生武桂枝等基于光固化快速成型(RP)的节水滴头快速开发研究2004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河南省人民政
4蒋志强施进发冯锡兰宗思生孙建华胡中艳沙全友等DC-21型接插件端子挤压成形机的研制200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河南省人民政
5施进发宗思生胡中艳刘芳李娟蒋志强周琪慧孙建华张霖基于MRPII思想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应用研究200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河南省人民政

科研方向

  1、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

  2、现代设计理论与逆向工程技术

  3、先进制造装备与数控系统

  4、机械传感测测量和控制技术

  5、航空制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

  6、航空材料制造过程中工艺与装备

  7、网络化数字制造技术

  8、复合材料制件设计与成形技术

科研概况

  学院现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学"三个校级重点学科,已在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航空制造中新型材料的加工、制造装备自动化等方面形成了明显了研究方向与特色,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航空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项,航空科学基金9项,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2个,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等省部级科研课题与横向科技开发课题46项,科研经费达5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14部、教材21部;发表论文62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300余篇),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1项、二等奖34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国家、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专业实验室面积达5400m2、仪器设备值达2180万元。由此,学院连续五年被学校授予科研先进单位,并连续四年荣膺学校科研奖励第一名。

科研项目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