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大学材来自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在2001年,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和"部省合作共建高校"--郑州大学的直属学均能黑曲陆背院,由原郑州360百科大学材料系、原郑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部分专业)、原郑州工业大学材装稳料系、原郑州工业大学数理力志查图影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胜茶末建,2019年9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重钢况居种县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庆控业技术研究院合署态太入还杆诉运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分别入选国家第一轮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 中文名称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外文名称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 本科专业 包装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班)
- 研究生专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
院系介绍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由原郑州大学材料系、原郑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部分专业)、原郑州工业大学材料系、原郑州工业大学数理力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是郑州大学重点建设的工科院系之一。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和材料化学3个本科专来自业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河南省首届名牌专业,设有高分子成型与模具(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与成形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4个专业方向。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含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和高分子材料)2017年单独招生。
201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率女早主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华盛顿协议),并成功入选360百科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双一流)一期建设学科名单,被评为A类(全省7个)。
ESI全球排名前1%:材料学科
国边独卫岁哥回然括鸡家级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
河南省A类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河南省第一层次重点学酸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模具及先进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技术
科研基地:国家橡塑模根乱析短课便年来务具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河湖附算南省低碳及环境材料国背江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生物资源与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包装材料与制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模具、材料工程及装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零害大各望复例新河南资源与材料产业协同中心等阿。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52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写死热属磁神微绍授4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5人。
两院院士
申长雨 何季麟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房眼广务气调 申长雨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申长极士要宣指批吧雨 陈静波
邵国胜 Michael J. Thwaites (迈克.思韦茨)
Rajiv Singh(拉吉夫.辛格)庞新厂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申长雨 王经武 朱诚身 曹少魁 赵清香 振才固迅皇概画又小陈静波 关绍康 许 群
河南省创新小犯文人才培养对象
申长雨 曹少魁 朱诚身 关绍康 许 群 汤克勇
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根情况培养对象(555人才工程)
申长雨 曹少魁 朱诚身 陈静波 关绍康 许 群 汤克勇 刘春太 陈德良
威妈频都误德全伤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汤克勇 赵红亮 李海梅 王玉东 刘春太 杨道媛 陈德良 石 军 徐慎刚郑国强
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申长雨 曹少魁 朱诚状前身 汤克勇 王玉东 关绍康 刘民英 李海梅 许 群
刘春太 赵红亮 李庆奎 卢红霞 石 军 徐慎刚 陈德良 贾全利
王海龙 王万杰 刘文涛
博士生导师(25移沙油父脸殖才讲县界名)
申长雨 何季麟 Michael J. Thwaites Rajiv Singh 邵国胜 庞新厂
精圆而取包穿怎关绍康 陈静波 张 锐 曹少魁 赵清香 叶国田 刘春太 汤克勇 刘民英
许 群 朱诚身 叶方保 杨久保 陈德良 徐慎刚 董 林 杨道媛 张 丽 郑国强
学科建设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包装材料与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工程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一、二、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本专科培养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本硕连读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和材料化学3个本科专业和2个合作办学专科静既盟序染各音几武煤巴专业:中日合办材料工程技术和中美合办模具制造与设计。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涵盖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3大模块6个专业方向,该专业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河南省首届名牌专业。
质量工程建设
学来自院重视并狠抓本科教学工作,在360百科质量工程建设方面走在了学校的前列。拥有《材料科学基础副记期正育仅》和《陶瓷工艺原理》取诉运富厂育帝2门国家级精品课液盟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研国家级大学生创画专权点感史思陆升新实验项目6项。
所增科技创新
学院开创大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在吃甲王远太跑叶技创新活动。学生课外创新科技作跟搞和括向坏运品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有慢参宪价菜结3名同学先后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生创新团队获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团队金奖;多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一、二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状环查功非,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多人在相关专业竞赛中获奖。学院由于在学生创新活动中连续取得的优异成绩而成为郑州大学学生培养特色单位。
科研能力成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基地有: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模具、材料工程及装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面积12000余平方米,拥有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材料分析、测试和加工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立用房印考思备,为进行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微观结构分析及性能特征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一个门类比较全的教学研究井名山促者纪乎对使句群体,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电子材料、薄膜材料、环境材料、生物材料及纳米材料等;主要研究领域有精细高分子材料、新型工程塑料、皮革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模具技术;铝、镁轻合金材料、新型生物医用合金材料、新型高温耐磨材料、钨钼合金、非晶、微晶材科前获村脚殖陆料、材料成型及控制(铸修武布术呼参元造、焊接及热处理);高铝钒土、锆刚玉莫来石和氧化物与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等高温功能材料、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新型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包装印刷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攀登计划、"863图送通景教许江济断动"、"973"、宪会径济守费名逐波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甲任范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河南省各级重大、重点项目等1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内校客技进步奖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论文8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得授权40余项。学院高度重视与业界及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与许继集团、长城铝业集团、洛阳耐火集团、平顶山神马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与日本、加拿大、德国、美国、英国、葡萄牙、新加坡等国家及台湾和香港的大学、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教 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连年被评为郑州大学目标任务完成先进单位,在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是河南省当年高校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院系级单位。
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
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系统完成理论基础、人文科学、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实践后,再进行较深入的包括专业课程的学习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论文设计)在内的专业训练。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根据拓宽基础和专业面的原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一个材料类本科专业,使培养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学生毕业后既可从事材料组成、合成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和材料质量控制、性能改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工程科技工作,又可独立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计算机基础和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近代仪器分析研究方法的训练,以及掌握较宽厚的、系统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如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专业英语教程、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等,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改造和管理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分流专业方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成型与模具、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五个本科生专业;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学生选报专业,学院根据报名情况适当调整。
分流专业方向介绍
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高分子与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运用高分子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有关规律,可以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高分子成型与模具
高分子成型与模具依托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培养从事高分子材料制品成型加工、成型设备和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及高分子新材料研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CAD/CAE/CAM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聚物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知识。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ProE、Moldflow、Master CAM等软件,并承担塑料模具及冲压模的设计与制造工作。知识技能方面: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并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3、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方向已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培养科学研究与生产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方向侧重建筑工程材料、高温功能材料两个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建筑工程材料、高温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与管理;可在装饰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公司、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相关企业从事科研、教学、设计、检测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方向主要涉及:金属材料、轻合金材料、无机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研究方向;依托材料先进成型与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养具备材料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材料加工领域的设计制造、实验研究、自动控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研究方向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学院的特色,并作为材料创新人才基地班的主要培养方向。
5、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的设计、研究、新材料的开发以及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在教学计划中基础课和工程技术基础课及实践环节充分加强,大幅度拓宽专业方向,开设AUTOCAD、软件工程、数控技术等工业自动控制课程,并开设大量拓宽专业方向的选修课,学生能在纵向和横向扩展知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修空间。
包装材料与工程专业
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系统完成理论基础、人文科学、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实践后,再进行较深入的包括专业课程的学习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论文设计)在内的专业训练。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1993开始筹建,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设立了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印刷三个专业方向,着重围绕包装设计到印刷的整个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加强电脑设计的训练,在掌握材料性能的同时注重印刷原理及工艺的学习。培养从事包装系统设计、印刷、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
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专业英语教程、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等。
材料化学专业
专业特色
材料化学专业是化学与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中十分活跃的专业,对于科学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是21世纪化学发展中的重要学科。本专业密切联系国民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实际,在办学理念、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引入新思想、新概念,将先进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手段、应用前景、发展趋势等前沿内容适当地引入本专业教学和毕业设计中。以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复合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系统掌握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能在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科技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边缘学科,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化学和材料科学理论基础; 2.掌握材料制备、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4.能熟练的应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书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6.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化活动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主干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材料的剖析与鉴定、材料化学、材料设计与制备、材料物理导论、高分子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等。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