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德镇

资料百科

郎德镇,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工官击现半低露员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地处雷山县西北部,东邻西江镇,南抵丹江镇,西连望丰乡和凯里市舟溪镇,北接凯里市三棵树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15千米,距州府29千米。 总面积73.35平方千米。截至201还标风斤回态业控9年末,郎德镇户籍人口12312人。

1984年,报德公社和岔河公社改为来自报德乡和岔河乡。360百科1998年8月27日,撤销报德乡设立郎德镇。 截至2020年6月,郎德镇辖1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下械既处念宣九郎德村。

  • 中文名称 郎德镇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
  • 地理位置 雷山县西北部
  • 面积 73.35 km²

沿革

  1984年,来自报德公社和岔河公社改为报德乡和岔河乡。

  1992职受始写饭抓年,报德乡、岔河乡合并组建报德乡。

  1998年8月27日,撤销报德乡设立郎德镇,驻地由报德村迁到下郎德村。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郎德镇辖下郎德,上郎德、乌流,也改、排夫、报德、也利、乌瓦、乌肖、乌吉明,杨柳、老猫、南猛13个村,下设12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郎德镇辖13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下郎德村。

郎德配自头景动敌小德镇区划详情

  下郎德村

  乌肖村

360百科  乌瓦村

  上郎德村

  乌流村

  也改村

  杨柳村

  排夫村

  乌吉民村

  南猛村

  报德村

 西微饭 也利村

  老猫村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郎德镇地处雷山县西北部,东邻西江镇,南抵丹江来自镇,西连望丰乡和凯里写动互块孔觉高市舟溪镇,北接凯360百科里市三棵树镇。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15千米,距州府29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1千米, 总面积73.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郎德镇地势南高北低,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强烈,形成较为深切割的中山、次低中山和高山的地貌特征,沟谷纵横,山峦角规充很艺来重叠,地形复杂,山地面积73.7平方千米够剧机山起突。境内最高点海拔1447米;最低点位于下郎村河边,海拔712米。

气候

  郎德镇多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高气温3六持器刑察客著5.6℃,极端最低气温-8.9℃。年平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年平均240~250天;年平均降水量137子抓能力落硫费圆值导径5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225小时。降雨集中在每年4~8月,6~7月最多。

水文

  郎德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有长放除轮跑照大小溪流13条,总长108千米,径流总量1.2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量5500万千瓦。

自然灾害

  郎德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秋风、倒春寒、暴风雨、雨淞、冰雹等。暴雨洪涝灾害2~3年发生1次,分陈溶庆主要发生在5~8月。最严重杨叶坏结工九烈脚的一次冰冻灾害发生在2008仅术论别无毫赵年1月,境内普降冻雨(雨夹雪),连续40天的冻雨,积雪厚度达50厘米,造成凝冻灾害,致使全镇13个村、1万多人受灾。损坏房屋105间、2300平方米,倒塌房屋15间、300平方米;农作物受灾面积3000亩,其中绝收2000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

自然资源

  郎德镇境内森林覆盖率64%。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草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0.1%。

  2011年,郎德镇有耕地面积4636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100亩。

  截至2011年末增实神位日达球械预们,郎德镇有林地面积5.28万亩,其中防护林2.03万亩,经济林3.22万亩,竹林207亩,农民住宅四旁四类尔侵龙树木1.5万株,林木覆盖率6慢财更造序板4%,绿化率55.03%,活立木蓄积量16.365万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郎德镇辖区总人口1.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正年名果133人,城镇化率1.3%。另有流动人口4013人。总人口中,男性57车树体视47人,占54.78%;女性4745人,占45.22%;14岁以下2031人,占19.35%;15~64岁7619人,占72.63%;品践间谁土木程停要65岁以上842人,占8.赵西四02%。总人口中,以苗族为主,达1.04万人,占99.3%;有汉、水、侗、瑶、布依、创两耐员彝、仫佬6个民族,共74人,占0.7%。2011年,郎德镇人口出生率12.12‰,人口死亡率7.24‰,人口自然增长率4.8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

  截至2019年末,郎德镇户籍人口1231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郎德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548元。2011年,郎德镇财政总收入309.1万元。

  截至2019年末,郎德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郎德镇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83.5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499.8万元,2011年达到1465.3万元,比上年增长0.2%。

  郎德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410吨,其中水稻1896吨,玉米592吨,马铃薯922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00亩,产量22吨,其中花生2吨,油菜籽20吨;蔬菜种植面积3210亩,产量305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青菜、南瓜、西红柿等,其中白菜1440吨,青菜510吨,南瓜650吨,西红柿120吨。

  郎德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456头,年末存栏4381头;羊饲养量1411只年末存栏949只;牛饲养量1113头,年末存栏616头;家禽饲养量17614羽,上市家禽16560羽。2011年,生产肉类460.5吨,其中猪肉372.3吨,牛肉68.2吨,羊肉6.21吨;禽蛋15吨;畜牧业总产值454.24万元。

  2011年,郎德镇水果种植面积1243.5亩,产量120.25吨,主要品种有梨、桃、板栗、葡萄、猕猴桃等。

金融

  2011年末,郎德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类存款余额3899.24万元,比上年增长30.04%;人均储蓄3716.39元;各项贷款余额3196.78万元,比上年增长23.89%。

邮电业

  2011年,郎德镇邮政业务收入4.14万元,电信业务收入68.12万元。

交通运输

  2011年,郎德镇有凯(里)雷(山)二级公路穿镇人民政府驻地下郎德村而过,境内长10千米。有县乡级公路4条,总长67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郎德镇有小学5所,在校生534人,专任教师5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4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20 万元。

文化事业

  2008年12月,郎德镇开通上、下郎德有线广播站,到镇15千米,镇到村20千米;2011年末,有广播喇叭26只,入户率96.5%,通响率100%。2011年,郎德镇村村通电视有1093户。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郎德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1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4张,固定资产总值12.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4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8万人次,住院手术172台次,出院病人.1680人次。

  2011年,郎德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07.4/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393人,参合率96.15%;孕产妇死亡率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4‰、3.4‰、16.1‰。

社会保障

  2011年,郎德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户,人数21人,支出5.2万元,比上年增长75.2%,月人均206元,比上年增长16.38%。

  2011年,郎德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83户,人数3061人,支出184.32万元,比上年增长24.45%,月人均50.18元,比上年增长24.5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3人,支出5.0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医疗救助11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061人次,共支出9.18万元,比上年增长50%。

  2011年,郎德镇自然灾害受灾人口9665人,紧急转移安置6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350亩,倒塌房屋18栋,54间。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4人。新增就业人员74人,有1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6人。

  •  
  •  
  •  
  •  
  •  
  •  
  •  
  •  
  •  
  •  

  1

基础设施

  •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郎德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0千米,投递点19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5475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2920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825件,征订报纸4.13万份、期刊864册。

  2011年末,郎德镇有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9600户,比上年增加109户,电话用户普及率87.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1.13万户,比上年增加2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0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36千米,主干电缆达14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552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416个,宽带接入用户200户,比上年增加100户。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郎德镇因镇人民政府驻郎德苗寨而得名。

民间艺术

  郎德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南猛芦笙舞、乌流木鼓、上郎德高排芦笙等。举办的文化节有鼓藏节、吃新节、苗年节等。

荣誉称号

  郎德上寨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3年载入《中国博物馆志》。199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奥运圣火在郎德上寨传递,被奥组委命名为"最精美的乡村传递线路"。2010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