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马科维茨

资料百科

1927年8月24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1947年,他从芝加哥大学经质影右危战家另济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他的研究在今天被认来自为是金融经济学那一各基理论前驱工作,被誉为"华尔街的第一次革命"。因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从而与威廉·夏普和默顿·米勒同时荣获1990年360百科诺贝尔经济学奖。

  • 中文名称 哈里·马科维茨
  • 国籍 美国
  • 出生地 美国伊诺斯州芝加哥
  • 出生日期 1927年8月24日
  • 职业 经济学家

  1952--来自1960年及1961--1963年任美国兰德公司副研究员;

  1960--1961年任通用电器公司顾问360百科;1963--1968年任联合分析研究中心公司(Consolidated Analysis Centers Inc)当凯轮村质边模了打企董事长;

  1968--1969年年任加利福觉热起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学教授;

  1969--1972年任仲裁管理公待十染危兵司济模司(Arbitrage Management Co)董事长,197难留案呢迫刘式械2--1974年任该公司顾问;

  1972--1974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Whart确台否于让on)学院金融学教授;

  1974--1983年任数展治减逐呀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备术知许宪传研究员;

  1980--1982年任拉特哥斯(Rutgers)大学金融学副教授,1982年晋升为析通鸡雨绝该校Marrin Speiser讲座经济学和金融生块英苏市慢杀钱学功勋教授;现任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教授。马科维茨还被选为耶鲁大学考尔斯(Cowels)经济研究基金会员,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员,美国经济计量学会会员,管理科学研究所董事长,美国金融学会主席等。

荣誉成就

  马科维茨、夏普和米勒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同时荣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们对现代金融经济学理论的开拓性研家突刘左预集浓明呀牛重究,为投资者、股东及金融专家们提供了衡量不同的金融资产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助按本减停别振情食史收的工具,以估计预测股票、债子既券等证券的价格"。

  马科维茨关于资产选择理论的分析方法--免回心任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四周争复还导掌秋由有助于投资者选择最有利的投资,以求得最佳的资产组合,使投资报酬最高,而其风险最小。

学术贡献

  哈里·马科维茨、威廉·夏普和默顿·米勒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同时荣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们对现代金融经济学理论的开拓性研究,为投资者、股东及金融专家们提供了衡量不同的金融资产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的工具,以估计预测股票、债等证券的价格"。

  这三位获奖者的理论阐释了下述问题:在一个给定的证持难条针病杆适妒著券投资总量中,如何使各种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达到均衡;如何以植班参甚分际轴持景这种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来决定证券的价格;以及税率变动或企业破产等因素又怎样影响证券的来自价格。马科维茨的贡献是他发呢儿铁协频转展了资产选择理论。

  他于1952年发表的经典之作《资产选择》一文,将以往个别资产分析推进360百科一个新阶段,他以资产组合为基础,配合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从而进行资产选择的分析,由此便产生了现代的有价证券投资理论。 马科维茨关于资产选择理论的处座简分析方法--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有助于投资者选择最有利的投资,以求得最佳的资产组合,使投资报酬最高,而其风险最小。

  他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一个概念明确的可操作的在不确定条件下选择投资组合理论,他的研究在今天被认为是金融经济学理论前驱工作,被誉为"华尔街的第一次革命"。因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尼太甚使差工作,从而获得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思想

  研究经济学并非他们童年的梦想。他是在拿到学士铁厂盟础住学位之后选择硕士专业时才决定展周识校耐实增丰简读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他都学得很好,但是他最感兴趣的是不确定性经济学,特别是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及马夏克关于预期效用的论点,弗里德曼-汽革婷呀修小规-萨凡奇效用函数,婷大队争判事厂远以及萨凡奇对个人概率的辩解。

  马克维茨之所以荣获1990年诺贝经济学奖,是因为他"对现代金融经济学理论的开拓性研究,为投资者、股东及金融专家们提供了衡量不同金融资产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的工具,以估计预测股票、债券等证券的价格"。马克维茨与另外两位获奖者的理论阐释了下述问题:在一个给定的证券投资总量中,如何使各种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达到均衡;如何以这种风险和收富费究送回容斤简益的均衡来决定证券的价格以及税率变动或企业破产等因素又怎样影响规对溶另罪证券的价格。马克维茨的突出贡献是发展了资产选择理论。

味河取坚迅维真  他于1952年发表的经典之作《资产选择》一文,将以往个别资产分析推进一个新阶段,他以资产组合为基础,配合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进措缺包绿防诉而进行资产选择的分析,由此产生了现代的有价证券投演讨指是很功资理论。 马克维茨关于资产选择理论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投资者选择最有利的投资组合,使其投资报酬最高,而风险最小。

  在有效市场假说产生和发展的同时,马克维茨于1952年把可能收益率的分布,以其方差为度量,来求得资产组合的风险。方差度量可能的收益率依赖于平均收益率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就越高,意味着股票的风险越大。再结合奥斯本的期望收益率的概念,就可以得出在给定风险水平下投资者会要求得到期望收益率最高的资产组合。马克维茨的方法以"均值/方差有效性"知名,理性投资者将会选择其"有效边界"上的最优资产组合,即投资者是回避风险型的。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此基苗宁财微初绝础上,夏普于1964年、利特纳于1965年和莫辛于1966年将EMH和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结合起来,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命名,建立了一个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的体附位着理性预期为基础的投资者行为鲁活况呀州真队题笑述场模型CAPM。此模型假定投资者有着同质的收益率预期,以相同的方式解读信息,而风险被再次定义为收益率的标准差,这样投资者在奥斯本和马克维茨意义上都是理性的。以此假定为前提,CAPM就投资者行为得出一系列结论:首先,对于所有投资者,最优资产组合都是市场资产组合,投资者不会为承担非市场风险得到补偿,因为最优资产组合是沿着资本市场线进行的;第二,高风险资产应为高收益率的补偿,由于风险现已与市场资产组合相联系,所以可以使用证券风险对于市场风险敏感性的线性度量,即贝塔(β),把所有的风险资产按它们的贝塔与期望收益率标识出来,从而得到一条截Y轴、无风险利率并经过市场资产组合的证券市场线,投资者的最优投资决策就沿该线进行。 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多样化可以降低风险,而CAPM解释了理性投资者将如何行动,从而使该理论保持了有关投资者行为模型的标准的地位(投资者以线性方式对信息做出反应,他们不以累积的方式对一个事件做出反应)。

学术著作

  一、他的主要著作有:

  《资产组合选择和资本市场的均值-方差分析》

  《资产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1970年)

  《Simscript:一种模拟程序设计语言》(合作,1963年)

  《过程分析研究广义经济性质的生产能力》(合作,1967年)

  《第二代Simscript程序设计语言》(合作,1969年)

  《EAS-E程序设计语言》(合作,1981年)《逆偏差》(合作,1981年)

  《资产选择与资本市场中的均值--方差分析》(1987年) 二、他的主要论文包括:

  《资产选择--有效的分散化》(1952年3月)

  《财富的效用》(1952年4月)

  《过程分析的性质及其应用》(1954年5月)

  《线性约束条件下的二次函数最优解》(1956年)

  《关于离散规划问题的解》(合作,1957年)

  《长期投资-一条旧规则的新证据》(1976年12月)

  《资产分析要素与方案》(合作,1981年9月)

  《非负与非非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质疑》(合作,1983年5月)

  《平均方差与直接效用的最大化》(合作,1984年3月)

  《投资规则、毛利与市场波动》(1989年秋)、《风险调节》(1990年)。

  马科维茨的代表作是1959年出版的《资产选择》一书。该书分析含有多种证券的资产组合,提出了衡量某一证券以及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的公式和方法:

  即:在某一特定年内,一证券的报酬率=(本年的收盘价格-上年的收盘价格+本年股利)÷上年的收盘价格。一资产组合的稳定性,决定于三个因素:每一证券的标准差,每一对证券的相关性和对于每一证券的投资额。他认为,一个有效率的资产组合,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在一定的标准差下,此组合有最高的平均报酬;(2)在一定的平均报酬下,此组合有最小的标准差。

获奖人物

  年份

  得主

  获奖原因

  1969年

  朗纳·弗里施(挪威)

  简·丁伯根(荷兰)

  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是经济计量学模式之父

  1970年

  保罗·萨缪尔森(美)

  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1971年

  西蒙·库兹涅茨(美)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贡献巨大

  1972年

  约翰·希克斯(英)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年

  华西里·列昂惕夫(苏联)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年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奥地利)、贡纳尔·默达尔(瑞典)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5年

  列昂尼德·坎托罗维奇(苏)

  特亚林·科普曼斯(美)

  前者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后者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1976年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1977年

  贝蒂尔·奥林(瑞典)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英)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1978年

  赫伯特·西蒙(美)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1979年

  威廉·阿瑟·刘易斯(英裔美籍)西奥多·舒尔茨(美)

  前者在发展经济学方面颇有建树,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和进出口交换比价模型,后者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1980年

  劳伦斯·罗·克莱因(美)

  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981年

  詹姆士·托宾(美)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

  乔治·斯蒂格勒(美)

  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3年

  罗拉尔·德布鲁(美)

  概括了帕累托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年

  理查德·约翰·斯通(英)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证分析的基础

  1985年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意大利)

  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6年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美)

  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1987年

  罗伯特·索洛(美)

  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1988年

  莫里斯·阿莱斯(法)

  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1989年

  特里夫·哈维默(挪威)

  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1990年

  默顿·米勒(美)

  哈里·马科维茨(美)

  威廉·夏普(美)

  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91年

  罗纳德·科斯(英)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1992年

  盖瑞·贝克(美)

  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扩展到对于人类行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场经济行为

  1993年

  道格拉斯·诺斯(美)

  罗伯特·福格尔(美)

  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1994年

  约翰·福布斯·纳什、约翰·海萨尼(美)莱因哈德·泽尔腾(德)

  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5年

  小罗伯特·卢卡斯(美)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1996年

  詹姆斯·莫里斯(英)

  威廉·维克瑞(美)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年

  罗伯特·默顿(美)

  迈伦·斯科尔斯(美)

  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1998年

  阿马蒂亚·森(印度)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1999年

  罗伯特·门德尔(加拿大)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2000年

  詹姆斯·赫克曼(美)

  丹尼尔·麦克法登(美)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2001年

  乔治·阿克洛夫(美)

  迈克尔·斯彭斯(美)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

  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2002年

  丹尼尔·卡内曼(美)

  弗农·史密斯

  前者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后者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2003年

  克莱夫·格兰杰(英)

  罗伯特·恩格尔(美)

  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04年

  芬恩·基德兰德(挪威)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2005年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美)

  罗伯特·约翰·奥曼(以色列)

  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2006年

  埃德蒙·费尔普斯(美)

  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2007年

  里奥尼德·赫维克兹(美)

  埃克里·马斯金(美)

  罗杰·梅尔森(美)

  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了基本

  2008年

  保罗·克鲁格曼(美)

  对经济活动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的分析

  2009年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奥利弗·威廉森

  奥斯特罗姆以"涉及公共财产或处于公共控制下财产的经济治理分析"获奖,威廉森以"涉及企业边界的经济治理分析"获奖。

  2010年

  戴尔·莫滕森

  彼得·戴蒙德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在"市场搜寻理论"中具有卓越贡献。

  2011年

  托马斯·萨金特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成因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2年

  埃尔文·罗斯

  罗伊德·沙普利

  创建"稳定分配"的理论,并进行"市场设计"的实践。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