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镇

资料百科

马祖协简里线镇隶属中国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位置成都平原西北部,北连灵杰镇,南接皂角街道、元石镇,西与南泉镇云西镇接壤,东和双盛镇相邻,镇政府驻地地处东经104°12',北纬31°09',位于什邡市城区以北6公里处,全镇幅员面积23.89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7个行政村,总人口28739人(2017)。

马祖镇旧名兴隆场、两路口,1951年置兴隆乡,1958年改兴隆公社,1960年改称两路口公社,1983年改为两路口乡,1988年改建两路口镇,2005年更名为白径马祖镇,因纪念来自唐代佛教名人马祖而得名。

马祖镇是中国佛教著名人物马祖道一的故里,有"马祖故里"之称,是首批四川省试点小城镇之个务拉普鲁模下相湖一,四川省十面红明直欢温够旗乡镇之一。

2019年12月11日,讨出质让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德阳市调整旌阳区等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5号):撤销双盛360百科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马祖镇管辖,题简校抗父侵蛋马祖镇人民政府驻青龙村18组8号。

  • 中文名称 马祖镇
  • 别名 两路口、兴隆场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
  • 地理位置 成都平原西北部,什邡市城北

历史沿革

 来自 马祖镇旧名两路口、兴隆场。

  1950年,建兴隆乡农民协会。

  1951年,进行土地改革并成立兴隆乡人民政府。

  1958年,兴隆乡改为兴隆人民公社。

  1960年1月,什邡县与广汉县合并,因重名兴隆公社更名为两路口公社。

  1983年,撤销两路口人民公社,改为两路口乡,恢复人民政府建置。

  1988年,撤两路口乡改建两路口镇。

  2005年8月17日,两路口镇正式更名为马祖镇。

行政区划

  马祖镇人民政府位于复兴村10组,截至2015年11月,辖7个行政村、2个社区,101个村民小组,43个居民小组。

  村、社区

  政区划分

  面积

  360百科人口(2015年)

  村委会驻地

  场镇社区

  3个居民小组

  2.60平方公里

  1173人

  场镇社区

  京什社区

但们  无(安置区)

  0.16平方公里

  7344人

  京什社区

  静安村

  24个村民小

  4.53平方公里

  4954人

  静安村五组

  白沙泉村

  19个村民小组

  3.36平方公里

  3630人

  白沙村三组

  邓通村

  19个村民小组

  3.46平方公里

  3630人

  邓通村二组

  马高桥村

  7兴二乙新革航剧胡个村民小组

  1.99平方公里

  2097人

  过再种马高桥村四组、五组之间

  东岳村

  21个村民小组

  4.67平方公里

  4546人

  东岳村二组东岳庙旁

  马祖村

  15个村民小组

  2.86平方公里

  2240人

  马祖村七组马祖寺后侧

  复兴村

  17个村民小组

  3.04平方公里

  3代探吧袁觉阻规迫西121人

  复兴村五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马祖集镇位于什邡市城区以北6公里处。镇政府驻地处东经104°12',北纬31°09'。镇境北连灵杰镇,南接皂角街道、元石镇;西与南泉镇、云亲其民那章负影雨西镇接壤;东和双量士脱盛镇相邻。全镇幅员面积23.89平方千米,南北罪宜意局极志复着间参长10公里,东西宽2公里。

地形地貌

  马组镇地处成都平原,来自境内全是平原地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起伏不大,平均海拔560米,西北端海拔600米,东南端海拔530米。

气候

  马祖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16°,全年日照约1258小时,年降360百科水量959毫米集中于7、8、儿设9三个月,全年无霜期284天。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含西南化机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底该镇共有9056户,2沙太6375人,以汉族为主,其中非农业人口2868人。

  2017年,总人口28739人。

民族

  马祖镇人口以汉族为主。

经济

综述

  2003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20580万元,实现财政预告封蛋村急算内收入707万元,其中点十地方税收性收入192万元,预算车双带十破批测心外收入189万元。经济实力在什邡全市20个镇中名列前茅;农战真属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83元。

第一产业

  2014年马祖镇农业总产值达2.6亿元,同2013年比增长8%;粮食总产量达1.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705元,同2013年比增长11%。

第二产业

  2003年末,全镇共投确发花断印呼岁景能案有工业企业36家,其中镇、村集体企业13家,私营企业15家,以康福来药业集团公司为龙头。主要产品包括:药品、磷肥、复合肥、磷酸盐、硫酸、压力容器、水泥及水泥制品、原料药及医药包装等。2003年全元眼年完成磷肥生产40万吨,复合肥20万吨,硫酸1杨华考航换0万吨,原料药260吨。

  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102%,同2013年比增长20%,新增规上企业1家。

第三产业

  2003年底集镇面积42公顷,镇区集贸市场4个,其中综合性市场2个,专业性市场2个,镇区人口2328人,镇区从业人员1800余人。

  2014年马祖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5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101%,了洋训失同2013年比增长99%;吧烈输推杂晶委病招商引资工作完成59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107%息回投脱土劳名批货,同2013年比增长18%;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达7913.9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120%,同2013年比增长30%;新增限上企业2家,完成全年任务数200%。镇属考核企业实现工商税收1597万元、一般预算收入312万元,同2013年比增长7.07%;财政支出完成2444万元,同2013年比增长48.55%。2014年,累计接待人数达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0余万元。

社会

文化事业

  2014年,镇村各类文艺团队进行文艺旅游宣传20多场次;创作了《吉祥马祖》、《格桑印象》、《快乐坝坝舞》等文化旅游歌舞节目,其中《吉祥马祖》MV网上发布后,仅一周时间点击率就超过7万人次,该节目并被评为什邡全市优秀节目参与市委市政府新春团拜会演出;制作了《禅韵马祖》文化旅游专题片;《德阳日报》头版头条以"川西小镇的精神大厦"为题对马祖文化旅游发展给予了报道。

通讯

  邮政

  解放前人民对外交流很少,通邮量不大,那时的邮政代办由丝烟商店主经营。收寄信函、报纸、刊物、包裹等,由县邮差投递到店,店主悬牌登名,自取物件,同时邮差从店里代取邮件。

  1949年后,邮政代办所由集体代办。1958年建立起人民公社,同时成立了公社邮政所、职工三人,足以收发本公社境内各单位及个人的报刊、信函、汇兑、包裹、接传各地电话、电报。1973年11月,邮政所改为邮电所,由公社主管,后由什邡县邮电局统一管理。1983年后,两路口邮电所改为两路口邮电支局。1998年9月25日,两路口邮电支局改为两路口邮政支局,电信与邮政分开经营。

  电信

  解放前,兴隆乡公所内有电话机一部,线通什邡电话管理所。1949年后,相继安装了十部手摇电话、总机一部,通往什邡、云西两条直线及十三个大队和场镇各单位。1974年全公社有30部电话,总机一部。1984年,两路口人刘安清安装了本境内第一部私人电话,为手摇式。1993年3月28日,什邡开通了引进西班牙弥尔卡特SESA公司的4000门程控电话。当时还有38部"摇把子"电话。1993年5月手摇式电话机全部停止使用,改为程控电话,两路口政府、粮站、供销社等单位最先安装了程控电话,当时电话号码为6位阿拉伯数字。1995年,开始出现了手机(砖头式大哥大),两路口最早拥有者为邹汉其、姚启德、赖德华、张忠义四人。1998牟9月25日,电信与邮政分离,成立了独立的两路口电信站,同时移动通信也独立于电信。2000年底,两路口镇有限电话安装容量达2415部。

水利事业

  马祖镇灌区的主水系是人民渠、红岩渠(其中:红岩渠主河道不流经本境),人民渠设管理处,下设管理站,管理站下设养护段,两路,境内设三个养护段,分别属人民渠什邡站(二站)管理和人民渠永兴站管理。

  各渠系管理机构,主要担负着常年的灌溉,防洪、抗旱、水利设施的建设,保护和维修等任务,做好安排指导,协调、服务和检查工作。

交通运输

公路

  马祖镇系什邡城区出北大门的交通枢纽,什邡城区经两路,北上可达灵杰、洛水、蓥华、八角、红白,西去可接云西、民主、湔底、龙居,是连接西北9个乡镇的交通要道,公路运输十分繁忙,车流量很大,现有省道1条,县道1条,乡道3条,村道98条。

  省道:彭什公路是连接彭州市和什邡市的一条省道,在两路口境内与广木路合路,镇境内长6公里,从两路口新馆子"十"字路口向西,起白沙村,经邓通村、黄安村入云西境内。解放前,此路以卵石铺面,宽不过3米,1974年改建为沥青柏油路面,旁植按树。1997-1998年改建成国家二级水泥公路,总宽20米,有效路面宽12米。彭什路两路口过境段1992年即已由沥青路面改为水泥路面,由于在集镇东端与广岳铁路交叉,经常发生交通阻塞,2002年改道建成了公、铁路立体交叉桥,把原过境段变成了一条商业街,从根本上改变了集镇的交通条件。

  县道:广青公路(原广木公路)是连接广汉和什邡的一条县道,是两路口境内的一条主要交通大动脉,纵向穿过镇境,南起银桥村,经静安、白沙、复兴、马高桥、凉水井、马祖,北出东岳,入灵杰境,共经九个行政村,本境内长10公里。广汉至什邡洛水段一级公路长45km,广汉至什邡城北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水泥砼路面;什邡城北至洛水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路面为沥青砼路面。解放前,此路宽仅3.5米,起伏不平,卵石铺面,1949年解放后陆续加宽路基,以碎石培补,1972年改建成沥青柏油路面,路面宽9.5米,两旁遍植桉树。1991年下半年再次改建, 1993年初建成通车,为国家二级水泥公路,总宽22米,有效路面宽14米。

  亭江大道由东岳村2组境内广木公路分道,向东至五七农场,1976年建成,当时为碎石路面,宽8米,1996年,改建为水泥路面,宽9米,总长3.2千米,东岳村境内1260米。

  两双路由两路口新馆子"十"字路口向东接双盛境,全长约3公里。本境内不到1公里。原为沥青柏油路面,1997-1998年与彭什路一起改造成水泥路面,路宽8米。

  两南路由两路口老街中段镇政府侧经妙音村入南泉境,此路大部分现为泥路,路宽4-6米。本境内约长1.5千米,计划改建成四级柏油路面,宽4米,从彭什路入口。

  村道:时称"机耕道",1970年至1976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两路口公社人民经过改土条田、搭桥筑路的奋战,基本形成了条田机耕的村道建设。至2007年30年来已无甚大变化,1982年以前,全乡机耕道总长48.16千米,大队之间已基本形成交通网、供农业机具转运作业。

桥梁

  马祖镇境内共有桥梁60余座,主要桥梁全分布于人民渠上,共有11座。其中处于交通要道上的较大型的有3座。另有一座公、铁路立交桥。

  铁路桥位于广岳铁路两路,镇马高桥村人民渠上,铁路初建时由于是窄轨营业线,当时用东岳村冯家大院内一棵大青杠树作主桥梁。1966年扩建成标准营业线时,桥体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31米、宽4.9米。

  马高桥位于马高桥村人民渠上,广木公路经此。马高桥原桥址在现马高桥村部附近,原马沿河老河道上,并非人民渠上。1955年后因修人民渠中断河道,原河道取直,不再流经马高桥村,后习惯称人民渠桥为马高桥,1992年广木公路改建时,扩建成现双孔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20.6米、宽16.1米。

  邓通桥位于邓通村人民渠上,彭什公路经此。原桥为双孔混凝土结构,1997年彭汁公路改建时也未彻底改造该桥。2001年在原桥稍下的地方建成了邓通新桥,拆除了老桥,现桥长31.2米、宽15米。

  公、铁路立体交叉桥位于彭什路两路,过境段的广岳铁路上。1997年主桥体建成,2002年全桥及引桥路建成,全长1143米,离轨面7.5,跨度12米,宽14米,此桥为什邡市第一座大型的公、铁路立交桥,它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两路口集镇的交通条件。

铁路

  广岳铁路(广汉-岳家山)1960年修建,当地称为广三铁路,初建为窄轨营业线,即通常所说的小火车。1966年改建为标准营业线,镇境内南起银桥村,经钟楼、白沙、马高桥、凉水井向北出东岳入灵杰境,与广木公路并肩而行,本境内长度与广木公路相当,每日货运列车运转数次、客运列车早下晚上运转一次。

水运

  解放前,两路口的水运通道主要靠马沿河,每值夏秋涨水时节,原木即沿金河筏放至永兴场,然后经马沿河放筏子漂入什邡城北,再由筏子河流经龙桥出县境,运销广汉、金堂等地。

运输工具

  解放前,两路口人主要依靠木制独轮车(鸡公车)、骡、马驮运,五十年代为架架车,偶有自行车经过村民还会视为异物。六十年代自行车渐多,蒸汽机头火车开始运行,那时每列火车开过村民老远都要赶过来观看,视为稀奇。七十年代集体开始拥有拖拉机,甚至汽车。八十年代自行车已普遍进入家庭,初期少数人家购有嘉陵牌摩托车,后期摩托车已不少见。进入90年代,私人开始拥有汽车、面包车,甚至家庭轿车等。人力三轮、机动三轮、马拉车等作为短途客运普遍出现,出家稍远还可招呼"面的"(私人面包车出租),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

著名人物

  马祖道一

  唐代剑南道汉州什方县(今什邡市马祖镇)人,中国佛教禅宗第八代祖师,慧能之后中国禅宗史最重要人物。

旅游景点

  马祖寺

  最早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十四年重建。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