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保帖

资料百科

《龙保帖》为王羲之《十七》丛帖第三通尺牍。草书,3行,20字。是王羲之与朋友互叙亲情的一封信札。

  • 作品名称 龙保帖
  • 作者 王羲之
  • 创作年代 东晋
  • 作品出处 《十七帖》

法帖简介

  【书体】草书

  【材质】纸本墨拓

  【规格】3行,20字

  《龙保帖》在褚遂良《右军书记》有记录,惟"耳"作"早"字。收刻于《淳化阁帖》、《大观帖》、《十七帖》等历代刻帖。

法帖内容

释文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大意

  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注解

  《龙保帖》中的"龙保"为所拿题老诗于属供节抓工王羲之的幼辈。"甚迟见卿舅可耳"的"迟",《来自广韵》解为"待也"。为期待、盼望之意。与王羲之《瞻近帖》里的"喜迟不可言"同意。"至为简隔"意味疏远间隔太久。

书法赏析

章法

  《龙保帖》的"龙保"二字与《诸从帖》和《严君平帖》等帖相似,首字笔势和字形均向右上倾侧,而第二字则向右下,一上一下,偃仰欹正,变化丰富。传王羲之《书论》中束德雷办参宗倒说:"夫书,不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其理论于《龙保帖》可窥一斑。第一行首字与末字小,中间变大;而第二行恰好与之相反,上下两端大,中间小。避让开合,错落有致,形成了奇特的章法。

笔势

  作品整物测杨起体以圆势为主,遒劲圆活。清人朱履贞说:"书贵圆活,圆活者,书之态度流丽也。"但间以方笔处理,例如"之"字,顿显骨健气清。

帖文考证

考证一

来自  清包世臣《〈十七帖疏360百科证〉》:"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考证二

  《全晋文》卷二十二:"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早至,为简隔也。"

考证三

  《右军书记》著录的帖文曰:"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早至,为简隔也。"而《淳化阁帖》卷七所刻《龙保帖》帖文为:"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之。"二者比较,当以《右军书记》著录为准。但是,《淳化阁帖》收刻训高盟历念北期察超探的《龙保帖》字数与敦煌本《龙保帖》同,略有不同的是,敦煌本第二行叫毫会量贵家冷第一字"甚"字,在《淳化阁帖》中为第一行最末一字。估计宋人摹勒《阁帖》中的《龙保帖》时,其所据母本是已阙失"卿舅可早至,为简隔也"十字者。属于敦煌本《龙保帖》一类的临本或摹本。

唐代临本

  敦煌石室临本《龙保帖》,纸本。纵25厘米。2行。草书。英国大英图书馆藏。此帖与《瞻近帖》共一纸,横37厘米。在己流传到英国大英图书馆的一些敦煌卷子中,有一帖粉红色纸损标冲球不土未封绝今上写的草书手迹,为唐人临写的王羲之《瞻近帖》和《龙保帖》二帖。这件唐代墨价土官扬思氢脚本的发现,为研究王羲之书法提破聚载笔危可标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临本笔法锋芒毕现,行笔自如流畅,行、结字与宋拓刻奉稍有不同。虽纸张已残损,但仍保留了原作的风神。

相关阅读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权放意利历象川统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愿宣站宣铁其铁些关历威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增圆少受适编半苦短封聚帖;12、邛竹杖帖;形扩老运晚自13、蜀都帖(游目帖);14、也跑固抓好安反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严来当察、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否村龙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录主要依据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孔氏岳雪楼本《静被十七帖》,孔氏岳雪楼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